當北京城內眾人正熱烈地商討著各項事務之時,對馬港呈現出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里,大明國內所有的船廠都開足馬力,全力建造中型海船。
就連新建不久的廟街造船廠也不例外,在匠人們日夜趕工之下,一艘艘嶄新的海船陸續下水。最終,包括廟街造船廠在內,大明一共產出了八十多艘中型海船。
這些海船,全部被朝廷分配給了東北五省。但是大家心里清楚,這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對北方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海船支持了。畢竟,隨著海貿政策的調整以及各方面資源的統籌分配,未來不管是朝廷的船廠還是私人船廠,都要為大明的南洋計劃服務。
鄭子龍亦失哈)作為東北五省總布政使,在和于謙、朱榮商量之後,決定來一場豪賭,將這些來之不易的船只全部安排在了對馬島。
為了盡早趕上春播,東北必須要大量的人力,可是現在正值初春,受天氣因素的影響,從大明前往東虞國日本)較為安全的路線屈指可數,其中對馬島到本州的路線相對來說是最可行的。
而東北五省此時正處于急缺人力的困境之中,時間緊迫,容不得半點拖延。無奈之下,鄭子龍只能決定現在就開始組織船隊前往東虞國運送勞動力。
為了保證這條航線的安全,鄭子龍派人已經進行了多次嘗試,已經盡量對這條路線進行了詳細的探查,而且當時的天氣狀況也較為適宜航行。于是,在對馬島水師指揮使吳亮和指揮僉事陳 的指揮下,船隊拔錨啟航。
船隊中的成員,大多是曾經跟隨鄭和船隊下南洋的老手。他們經驗豐富,對海上的各種情況都有著一定的了解和解決辦法。
盡管當前這個時間段的海況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比如初春時節海上可能會有突如其來的風浪,氣溫變化也較為劇烈,但對于這些經驗老到的水手們來說,似乎並沒有構成太大的威脅。
經過幾天的航行,船隊順利抵達了九州島。這支龐大的船隊由吳亮和陳 分別帶領,向著福岡和平戶兩個方向駛去。
當船隊逐漸靠近港口時,眾人看到的是一片破敗的景象。這兩個港口經過了一年的時間,卻依舊破破爛爛,僅僅是進行了一些簡單的修繕。
碼頭上停泊著幾只嶄新的小漁船,在空曠的碼頭顯得孤零零的。港口的守衛們看到如此龐大的一支艦隊再次來到這里,頓時驚慌失措,急急忙忙地去向他們的家主稟報。
對于港口的守衛和當地的勢力來說,這支艦隊的到來讓他們充滿了恐懼。他們非常清楚,這又是一支來自大明的艦隊。
上一次大明的軍隊來到東虞國,將這里的所有港口都毀壞了。如今明軍再次到來,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會遭遇同樣毀滅性的打擊,他們好不容易修繕好的港口會不會又被破壞掉。
船只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順利地靠近了岸邊。無論是九州探題還是松浦黨,都不敢對大明的船隊有所阻攔。
他們已經打听到了之前阻攔大明進駐對馬島的宗氏的悲慘下場——宗氏全家老小一體剝皮實草。這樣殘酷的懲罰讓他們心生畏懼,他們可不想重蹈宗氏的覆轍,還想著留著性命去見他們所信仰的天照大神呢。于是,他們連忙出城迎接大明的船隊。
吳亮和陳 雖然渴望著能和這些倭寇打一仗,但是他們也知道此時開戰並不明智。平白無故地損失兵力,對于當前的局勢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倒不如先嘗試通過談判,直接從對方手中獲取所需的勞動力,這樣既能達到目的,又能避免己方人員的犧牲。
于是,吳亮和陳 帶著通譯,大搖大擺地去找當地的勢力進行談判。他們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要人的要求。當地的勢力在听到這個要求後,面露難色。
不管是松浦黨還是九州探題,他們屬下的人口的確很多,但正是因為他們人口眾多才得到了當地的統治權,可如果自己手下沒人了,那還不被其他大名消滅,到時候誰來保護他們呢。
對于他們的擔憂,吳亮和陳 只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讓他們出去搶人。並且承諾,只要是他們搶到的人口,大明無論男女,只要年齡合適就會照單全收。而且,這些人口可以用來交換各種物資,包括武器、糧食、絲綢、布匹、茶葉等。
松浦黨和九州探題在得知這樣的情況之後,態度立刻發生了轉變。在他們眼中,不管是浪人還是農民,都不被視為重要的存在。
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之前還需要讓這些人留在這片土地上。但現在,他們看到了可以通過這些人來換取自己所需的物資的機會,這些人的價值在他們心中瞬間發生了變化。在他們看來,這些人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很快,大明與九州島的人口貿易就達成了協議。這一次的貿易,大明一次性運回了7000人。作為交換,大明送給了他們大概一千套從朝鮮軍隊身上拿下來的成套裝備。
當然,這些裝備並不包括火器。因為大明方面考慮到,在東虞國,讓他們一直使用冷兵器比較好。這樣既可以滿足他們一定的防御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他們的軍事力量,避免他們對大明產生潛在的威脅。
在完成了與九州島的人口交易之後,吳亮和陳 並沒有放松。他們深知,這次運回的7000人對于東北五省的人力短缺問題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于是,他們開始計劃著在東虞國的其他地區繼續進行類似的人口貿易。
只不過時間不等人,還是先讓松浦黨和九州探題因為這些武器再發育一段時間,讓他們知道貿易的好處,相信過不了多久,甚至那些大名會主動運輸人口到對馬島與他們進行貿易。
七千人回對馬港進行簡單的補給,又乘坐海船到達朝鮮,大搖大擺的通過陸路來到東北,朝鮮的文物打車包括朝鮮王李 對此卻無可奈何,只能看著明軍帶著這些人一邊通過朝鮮境內,一邊在朝鮮招募人手一起去東北,甚至還眼巴巴的湊過去,為明軍提供物資。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