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二年三月,北京城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五軍都督府內卻氣氛熱烈,一眾留守人員圍坐在一起,圍繞著當下大明那愈發洶涌的海貿浪潮展開了激烈討論。
此前,越王和揚王的船隊滿載著從海外獲取的巨大財富凱旋而歸。憑借著大明軍隊和自身的謀略,在異國他鄉站穩了腳跟,不僅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還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他們的成功,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大明國內激起了千層浪。
南方的海貿家族,長期以來在海貿領域有著自己的利益鏈條,他們曾試圖阻擋出海的趨勢,維持原有的海貿格局。但越王和揚王在海外站穩腳跟這一事實,徹底打破了他們的幻想,他們此前所做的努力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越王和揚王從海外歸來與大明進行貿易的行為,引發了朝廷上下諸多爭議。一部分官員認為,越王和揚王身為大明藩王,他們在海外的領地與大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貿易往來應該算作大明內部交易。
畢竟,他們的權力源自大明皇室,所遵循的也是大明的律法和文化,貿易活動也應受到大明的監管。
然而,另一部分官員則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海外領地遠離大明本土,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與國內有著很大差異,貿易性質復雜。海外的貿易活動涉及到與當地勢力的交往、不同貨幣的兌換以及各種復雜的商業規則,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內部交易。
但無論對于貿易性質如何界定,海禁被打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或許是當年朱棣對于外交布局的一記深遠後手。
曾經,南方士大夫們常常以祖制為借口,力主維持海禁政策。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障自身在走私等灰色領域的利益。海禁之下,他們可以通過走私獲取高額利潤,而一旦海禁開放,他們的這些利益將受到極大沖擊。
可如今,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祖制的借口再也無法成為阻擋海貿發展的盾牌。海貿利潤如今直接被皇家掌控,越王和揚王與中原的貿易,只能與朱高熾進行協商和交易。
那些靠海貿獲利的家族對此極為不滿,他們不甘心巨額利潤被皇家獨吞。但現實的形勢讓他們不得不低頭,他們心里清楚,即便要被收稅,也必須爭取在這巨大的海貿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于是,在朝廷上下,關于海貿政策的爭論持續了整整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各方勢力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訴求。海貿家族的代表們為了家族利益據理力爭,他們強調海貿對于大明經濟的重要性,同時也希望能夠在海貿中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和利益分配。
而一些從國家發展大局出發的官員則認為,海貿的開放應該服務于國家的整體利益,要加強對海貿的監管,確保國家能夠從海貿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最終,朱高熾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後,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徹底廢除海禁。這一旨意一下達,整個大明沿海地區都為之震動。
朱高熾宣布在廣州、月港、泉州、寧波、福州、松江府、杭州、登州、直沽、廟街今俄羅斯尼古拉耶夫斯克)、德林今俄羅斯蒂爾)、苦葉今庫頁島阿尼瓦灣)、獅子口旅順)、渤海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這十四個沿海地區設立通商口岸。
同時,在這些通商口岸設置由中央直管的市舶司。市舶司的職責重大,不僅要專門負責管理海外貿易事務,規範貿易秩序,還要征收關稅,確保國家的財政收入。
不僅如此,朱高熾還通過鄭和的海圖,開啟了第二批海外封王的計劃。秦、晉、周、魯、楚、蜀、岷七個王爺被分封到南洋地區的甦門答臘、錫蘭、爪哇、佔城、暹羅、渤泥、緬甸這七個地區。
對于這七個王爺來說,這一決定可謂喜憂參半。他們原本在國內的封地如今已不復存在,為了前往新的封地,只能變賣所有家產,招募人員一同前往。在招募人員的過程中,他們面臨著諸多困難。
一方面,要找到願意跟隨他們遠赴南洋的人並不容易,因為南洋地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充滿了未知和風險;另一方面,他們還要籌集足夠的資金來支付招募人員的費用以及旅途所需的物資。
一時間,各大港口變得熱鬧非凡。王爺們帶著各自招募的人員,在港口等待著被送往遙遠的南洋封國。
這幾個王爺,有的滿懷期待,憧憬著在新的土地上和越王、揚王那樣開創一番新的事業;有的則憂心忡忡,擔心在南洋會遭遇各種困難和危險,甚至無法生存下去。
但無論他們內心的想法如何,他們都沒有別的選擇。經過朱棣時期的削弱,他們手中的勢力已經大不如前,沒有能力像以前那樣起兵反抗。他們只能乖乖听從命令,前往新的封地。
然而,在這浩浩蕩蕩的海外封王行動中,北京的官員們卻頭疼不已。原本,他們計劃通過改革吸引南方流民前往東北五省開發土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東北五省地域遼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和各種礦產資源。但由于人口稀少,這些資源無法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急需大量人力進行開墾和建設。
可如今,南方的流民很多都被藩王招募,前往港口等待著前往南洋的封國。這使得東北五省開發所需的人力來源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北方留守的官員們為此憂心忡忡,他們深知,如果不能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東北五省的開發計劃將難以推進,甚至可能面臨停滯的風險。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朱昭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解除海禁、海外封王這一系列舉措,在短期內確實對北方急需人口進行大開發的形勢不利。大量原本可能前往東北的人力被吸引到了南洋,使得北方五省的開發面臨人力短缺的困境。
但換個角度看,這其實也是北方的一次機遇。南方經過多年的大規模開發,經濟繁榮,海貿活動頻繁。
隨著海貿的發展,建造海船所需的木料變得奇缺。南方地區的森林資源經過長期的砍伐和利用,已經無法滿足造船業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南方的海貿商人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遠赴海外去尋找合適的木料,這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為海外的木材市場不穩定,運輸過程也存在諸多風險;
要麼就在東北開設造船廠,就近獲取木料,建造海船。東北擁有廣袤的森林資源,能夠為造船業提供豐富的原材料。
如果南方的海貿商人選擇在東北開設造船廠,那麼南方的造船技術和匠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流向北方。這將為北方帶來先進的造船技術和大量的專業人才,促進北方造船業的發展。
同時,造船業的發展又會帶動相關產業的興起,如木材加工、鋼鐵冶煉、繩索制造等。
這些相關產業的發展將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北方就業和生活,為東北五省的開發注入新的活力。雖然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需要耐心等待,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是北方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
喜歡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