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

第292章 要說吹牛的本事,胡大老爺可是行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葡萄皮 本章︰第292章 要說吹牛的本事,胡大老爺可是行家

    “標兒,你看看如今執掌兵權的是誰?”

    “徐達、傅友德、藍玉,將來還會有李景隆……”

    “這些人確實都是當年隨你爹打天下的功臣。”

    “但你想過沒有,包括重八,你們可曾考慮過?”

    “這些勛貴,你敢讓他們世代掌兵嗎?”

    “他們自己難道不怕功高震主?”

    “還有重八引以為傲的衛所制,看似省去了養兵的耗費,可你有沒有想過?”

    “精銳之師需要常年訓練和戰場磨礪才能錘煉出來。”

    “讓一群平日只會耕地的農民,突然拿起刀劍上陣拼命?”

    “憑什麼?”

    “靠人命去填?”

    胡大老爺一連串質問,讓朱元璋父子啞口無言。

    這些問題,從來沒人敢在他們面前提及。

    連半個字都不敢提!

    因為涉及兵權,敏感至極!

    正如胡大老爺之前所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軍權之事,誰敢妄議?

    但被朱元璋一紙詔書匆忙召回的胡大老爺,本就心懷不滿。

    既然話趕話說到這兒,干脆就挑明了。

    還能怎樣?

    朱家父子沉默了整整半個時辰。

    許久,朱元璋才神色凝重地看向胡大老爺。

    “惟庸,你是說咱現在的法子不對?”

    “總不能學趙宋以文制武吧?”

    “宋朝就是這麼亡的!”

    胡大老爺搖搖頭。

    “這種事,我當然不會建議!”

    “要不是今天你們父子讓我看這新式火炮,我根本不會提!”

    “這事與我何干?”

    “大明再差,難道還能二世而亡?”

    “幾百年後真要出大亂子,那時我早就不在了,操這心做什麼?”

    “只是看到這些火器,我才覺得該提醒你們,免得子孫後代吃苦頭!”

    朱標愈發困惑。

    “伯父,這火器和軍制有什麼關系?”

    “今兒我可真叫你給繞糊涂啦!”

    胡大老爺笑眯眯地指了指那門弗朗機炮。

    “這玩意兒一出來,打仗的法子可就全變嘍!”

    “從前哪,只要膀大腰圓有把子力氣,披上鎧甲拎著刀就能上陣殺敵。”

    “哪怕是個愣頭青,沖上去砍翻兩個也不在話下!”

    “可如今見了這火炮,你們自個兒不也瞧明白了?”

    “戰場上的規矩,換啦!”

    “眼下既然有這麼趁手的火銃、火炮,加上皇上您父子這般重視,再讓大明的工匠們加把勁。”

    “不出幾年,大明的火銃火炮準能脫胎換骨。”

    “可這麼一來就麻煩了——”

    “放槍打炮可不是發把刀往前沖那麼簡單。”

    “沒練過十天半月的生手,別說打敵人,崩著自己人都說不定!”

    “不光小兵要練,將軍們也得從頭學起。”

    “畢竟打仗的法子跟從前短兵相接不同了,他們得琢磨新戰術不是?”

    “那些靠祖傳兵法吃飯的勛貴們,上了戰場發現老法子不靈,可咋整?”

    “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大明明明有好火器,反倒被人揍得滿地找牙吧?”

    “咱明白了!”

    朱元璋一拍大腿,眼楮直放光。

    這位從元末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開國皇帝,聊起打仗頓時來了精神。

    當皇帝他是新手,可帶兵打仗?那可是老本行!

    “惟庸啊,你是說有了好兵器好裝備,打法也得跟著變。”

    “可火器咱當年打仗時也用過,沒覺得有這麼多門道啊?”

    胡大老爺對朱元璋的疑問毫不意外。

    沒見過熱武器時代戰場的人,怎能想象武器收割人命竟能如此利索?

    他眼神突然恍惚起來,仿佛穿透時空看到了——

    策馬沖向洋槍隊的勇士成片倒下;

    遮天蔽日的炮火把陣地犁成焦土。

    胡大老爺猛地一激靈。

    得,這火力不足的毛病,穿越了也治不好!

    他沖朱家父子咧嘴一笑

    “來,我給二位說道說道火器仗該怎麼打!”

    要說吹牛的本事,胡大老爺可是行家!

    特別是和一群大老爺們扯閑篇!

    朝堂之事、沙場風雲、商海沉浮,再加上閨房密話!

    這四樣,就沒有爺們接不住的話茬。

    總有一款能勾起談興。

    至于什麼球賽戲子之類的無聊話題,最好別提,容易急眼。

    就算不動手,也能爭得面紅耳赤。

    還是聊這些好,既穩妥又能顯本事。

    不敢說多高明,至少顯得有見識!

    就算沒見識,說著不也痛快?

    瞧,胡大老爺這不就來勁了。

    他抄起茶案上幾個閑著的蓋碗,齊齊反扣在案上,點著說道

    "諸位請看,假設這三組茶盞就是握著火銃的兵勇!"

    "按大明現在的戰法,定是沖上去放一輪銃,接著就得抽刀肉搏!"

    "根子就在兩處。"

    "一來咱們的火銃射程短,非得貼臉打。"

    "二來裝填火藥費工夫,根本來不及二次射擊,只能白刃相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可是這個理?"

    連從未上過戰場的朱標都頻頻頷首。

    雖未親歷戰陣,兵書總是讀過的。

    胡大老爺將排開的茶盞輪番調換,挑眉笑道

    "若是把這火銃隊分作三列呢?"

    "每列預先裝好火藥,頭列射擊後立即退至末尾,二列上前開火再後退。"

    "待三列射畢退回時,頭列豈不是早已裝填完畢?"

    "倘若再把火銃射程稍作改良。"

    "敵軍還未近身,就要遭遇連環彈雨。"

    "這鐵砂子打在身上可是要見閻王的!"

    "您說這沖鋒路上,得折多少條性命?"

    滿堂寂然!

    朱家父子著了魔似的,親自擺弄那三只茶盞翻來覆去。

    明眼人知道這是聖駕和儲君,不知情的還當是倆痴人。

    不多時,朱元璋猛然抬頭,眼中精光迸射

    "惟庸,此計大妙!"

    "自然大妙!"

    胡大老爺氣定神閑贏下首局,繼續道

    "更要緊的是,這法子能層層推進!"

    "就說眼下這火銃,稍加改良就能提升射程。"

    "往後能不能造出穿甲裂盾的利器?"

    "火銃琢磨透了,是不是該輪到火炮?"

    "光靠鐵彈砸人還不夠狠,能不能讓威力再翻幾番?"

    胡大老爺興致勃勃地闡述著自己的想法"要讓炮彈爆炸後碎片四射,殺傷範圍更廣,威力才夠勁!"

    "往後啊,這些火銃、大炮都得朝著更猛、更遠、更快方向發展!"

    "說白了,就是射程要遠、威力要大、發射要快!"

    "到時候敵人就算全副武裝又怎樣?"

    "還沒靠近我軍陣營,估計就被火炮轟成渣了!"

    "這才是我心目中大明軍隊該有的樣子!"

    朱元璋父子听得熱血沸騰。

    在清朝或許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可明朝初期火器早已在軍中廣泛應用。

    鄱陽湖水戰,朱元璋就靠著火炮立下大功。

    他們對火器的威力再清楚不過,只是從未有人如此清晰地描繪過火器的未來前景。

    此刻,他們仿佛握住了通往強盛之路的鑰匙!

    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大明軍隊所向披靡的景象,激動得滿臉通紅,一把抓住胡大老爺的袖子"惟庸啊!這正是咱想要的!叫你回來太對了!快快幫咱實現這個!"

    胡大老爺無奈地笑了笑"陛下別急,這事兒可沒那麼簡單。"

    朱標連忙安撫父親,生怕他太過興奮。

    待二人平靜些,胡大老爺繼續說道"我們都向往這樣的場景,但問題可不少。就說火銃、火炮制造,沒有大批專業工匠,如何保證質量和產量?"

    "秦朝時就能做到弩機零件通用,現在大明能做到嗎?"

    朱元璋沉默了,但他並不氣餒——工匠不夠就培養,他還有的是干勁!

    朱元璋稍一晃神便恢復了精神,胡大老爺見狀含笑拋出第二個難題。

    "工匠的問題姑且算你應付過去了。"他豎起第二根手指,"那官員呢?"

    "尋常官吏怕是連工藝流程都弄不明白,更別說研制新型火器了。"

    "難道要讓那些滿口聖賢書的讀書人,去和工匠們雞同鴨講?"

    胡大老爺說到此處,眼底閃過一絲促狹,慢悠悠地補充道"再者,方才提到的士卒問題呢?"

    "火銃、火炮威力雖大,操作可比刀劍復雜得多。"

    "這又當如何?"

    朱元璋的面色徹底陰沉下來。

    他狠狠剜了胡大老爺一眼,仰頭灌下整杯茶水,將茶盞重重摔在案上。

    "惟庸啊,你這就不厚道了!"

    "哦?臣何處不厚道?"

    "今日盡說些危言聳听之語,把大明說得千瘡百孔似的。"朱元璋梗著脖子道,"可眼下國泰民安,哪有你說得這般不堪?"

    見皇帝這般不服氣,胡大老爺先是一怔,繼而失笑搖頭。

    "陛下又錯了。"

    "盛世之下,隱患猶存。"

    "您編撰的《皇明實錄》,原意是為後世子孫立規矩吧?"

    "可萬一您錯了呢?"

    胡大老爺輕撫茶盞,聲音漸沉。

    "這本實錄,說到底就是朱家家訓。"

    "但若是這家訓有誤,後世君王要改,便會被群臣斥為不孝;不改,則坐視弊端蔓延。"

    "文臣們巴不得有這本實錄呢。"

    "有利的條款奉為祖制不可違,不利的便聯手推翻——法不責眾,皇帝總不能與滿朝為敵吧?"

    "所以老臣要問您這本實錄,究竟是福澤後人,還是貽害子孫?"

    "胡惟庸!"

    朱元璋拍案而起,須發皆張。

    "你給朕說清楚!朕怎麼就害人了?"

    若說他苛待子孫、心術不正,那可真是觸了他的逆鱗。

    朱元璋不發怒才怪了。

    可胡惟庸面對盛怒的朱元璋,卻依舊從容。他斜睨著朱元璋,悠悠道

    "陛下莫非忘了給士紳免稅的旨意?"

    "天下田畝有數,卻讓那些權貴富紳不納糧稅。"

    "敢問陛下,日後這稅賦該找誰收?"

    朱元璋聞言一愣。

    他張了張口,竟一時語塞。

    茫然間轉頭看向身旁的太子朱標。

    卻見這胖兒子正皺眉沉思。

    "胡伯父所言,當真會成真?"

    朱標神色凝重。

    作為監國太子,他太清楚田稅對大明財政的重要性。

    若真如胡惟庸所說,日後稅收越來越少

    那可真是禍事了!

    胡惟庸非但不寬慰,反而斬釘截鐵地點頭。

    "必然如此!"

    "當年陛下因貪官污吏家破人亡,若大明繼續這般施政,遲早重蹈覆轍!"

     啷!

    朱元璋猛地將茶盞砸在案上,虎目圓睜,殺意凜然地盯著胡惟庸。

    胡惟庸卻坦然相對,繼續道

    "陛下覺得臣說得不對?"

    "田產就這麼多,百姓為少繳稅,自然會投獻到士紳名下。"

    "若遇災年,貧民只能將田地賤賣給鄉紳。"

    "長此以往,稅賦從何而來?"

    "那些縣令被催逼稅賦,是敢動根深蒂固的豪紳,還是拿百姓開刀?"

    "陛下,您說呢?"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292章 要說吹牛的本事,胡大老爺可是行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292章 要說吹牛的本事,胡大老爺可是行家並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