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念一想,幼時家境與“半死不活掙錢”的說法一對照,猛然拍案。
“惟庸這話說到點子上了!”
“正是如此!”
"這不就是找了個長工來使喚嘛!"
"既要讓他累死累活地干活,還得處處管著他。"
"不過話說回來,也不能把人逼急了,逢年過節還得賞口飯吃。"
"這麼一來,他不但不記恨,反而會感恩戴德,繼續賣力干活呢!"
朱元璋說到這兒,自己都覺得脊背發涼。
他略帶猶豫地望向胡惟庸
"嘶惟庸啊,這招真能行得通?"
"那些番邦國君雖然糊涂,萬一有個明白臣子點醒他們呢?"
"到時候大明要是直接出兵,其他藩屬國怕是要寒心啊!"
"總不能再派藍玉去收拾爛攤子吧?"
站在一旁的藍玉本來就在豎著耳朵听。
聞言頓時漲紅了臉。
好家伙!
怎麼一到這種缺德事就想起我了?
合著老子就是個專門干髒活的?
胡惟庸卻笑眯眯地攤了攤手
"陛下小時候可曾見過地主家的狗腿子?得了塊肉就替主子搖旗吶喊那種?"
"呃確實見過。"
"那不結了?要是有番邦不老實,先敲打敲打。要是還不服管教,賞旁邊番邦點甜頭,讓他們狗咬狗不就得了?"
"咱們當主子的,總得端著架子,哪有親自下場的道理!"
這話說得眾人直嘬牙花子。
好個老狐狸!
胡大老爺這主意新鮮嗎?
半點都不新鮮!
別說朱元璋本就是佃戶出身。
就連藍玉、傅友德、李景隆這些人,誰家里不是良田千畝的大地主?
拿捏佃戶的手段誰不清楚?
只不過誰都沒想到,這招還能用在治國安邦上!
"惟庸啊,這未免有些不厚道吧?"
"傳出去多難听啊!"
胡惟庸詫異地看著朱元璋,似乎不敢相信這話出自帝王之口。
那直白的眼神看得朱元璋渾身不自在,惱羞成怒道
"看什麼看?"
"難道朕說得不對?"
胡大老爺毫無顧忌地翻了個白眼
"呵呵,陛下,在場都是老熟人了,裝什麼裝?"
"沒好處的時候您還講究個臉面。"
"真要踫上大便宜,您還在乎這些虛的?"
"咱關起門來說話,就別來這套了!"
胡大老爺一席話,徹底撕開了最後的偽裝。
朱元璋雙眼圓睜,直勾勾地盯著胡大老爺看了半晌,竟無言以對。
換作旁人,在別處說出這等言論,那絕對是死罪難逃。
但此刻在謹身殿內,面對眼前這些人,這話竟挑不出半點毛病。
畢竟在座諸位,與他的關系實在太過親近。
朱元璋氣呼呼地瞪了許久,最終只能無奈地揮了揮手。
"罷了,懶得跟你這混賬計較!"
"你趕緊給咱想個法子,藍玉這爛攤子該怎麼收拾!"
胡大老爺聞言收起先前的嬉笑神色,鄭重其事地重新翻閱藍玉的奏報。
良久,他皺眉環視眾人道
"眼下有兩個棘手的難題。"
"其一,藍玉稀里糊涂滅了番邦王室,連個後裔都沒留下。"
"這地方日後如何處置?若納入大明疆域,該如何向其他番邦交代?"
"若另立新王,又該由誰來繼任?"
"其二,往後是否還讓藍玉領兵出征?若懲處藍玉,遠征之事能否交由他人接手?"
"如今海貿遠征的利益有目共睹,每次出海都能帶回巨額財富,誰能舍得放棄?"
"這兩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朱元璋與朱標交換眼神,父子二人皆面露難色。
胡大老爺提出的這兩個問題,確實都不好應對。
"惟庸,咱叫你來是出主意的,不是讓你來提問題的。"
"這兩個難題咱也看出來了,現在就問你打算怎麼解決!"
"給咱個穩妥的法子,咱信得過你!"
朱元璋說得擲地有聲。
可胡大老爺絲毫不買賬,抱著胳膊冷笑道
"哼!"
不過他心里明白,既然被召來議事,就不可能袖手旁觀。
朱元璋這廝最擅長壓榨臣子,絕不會輕易放過自己。
沉吟片刻後,他緩緩開口道
"先說番邦之事。"
"我倒有個主意。"
"既然稱為番邦,不如劃作藩王封地如何?"
"那地方雖在大明疆域之外,但物產豐饒,土地肥沃,糧食甚至能一年三熟。"
"不如就分封藩王,既教化當地百姓,又能開疆拓土。"
這個提議一出,在場眾人眼前都為之一亮。
經歷過兩次征戰的朱元璋,如今對海外諸國已不再如從前那般一無所知。
至少當胡大老爺提起當地物產豐饒、土地肥沃時,他不會再滿腹牢地反駁了。
此刻,他正認真思索著這個提議。
分封藩王鎮守異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倒也未嘗不可!
若能將其納入藩王封地,那片疆土自然便是大明的領土。
如此一來,派遣官吏、遷徙百姓便順理成章。
這般說來,豈不等同于拓展疆域?
況且中原之地終究有限,富庶之處更是稀少。
若不另尋他處,將來如何安置諸位皇子?
“此事是否妥當,陛下可細細思量。”
“此外,滅國必須師出有名!”
“大明須咬定一點——番邦小國不識天威,見利忘義,竟敢劫掠我朝船隊。”
“大將藍玉察覺時,已有十余名將士遇害!”
“故大明遠征軍統帥藍玉雷霆出擊,一戰滅國以振國威,震懾諸夷!”
“望海外諸國引以為戒,我大明懷仁而來,平等通商,卻非軟弱可欺。”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胡大老爺話音未落,朱標已激動得高聲喝彩。
“妙極!”
“伯父此言蕩氣回腸!”
“方顯我天朝上國之威儀!”
“實在痛快!”
見太子如此振奮,胡大老爺無奈一笑。
“殿下,此話听著提氣。”
“既然諸位無異議,便以此為由昭告天下吧!”
“與其讓番邦妄加揣測,不如我大明堂堂正正宣告此事!”
“還是那句老話——夷狄畏威不畏德,便以刀兵讓其知曉,大明文治昌盛,武略更是無雙!”
“好!”
朱元璋猛地拍案,聲若洪鐘。
“惟庸此言甚合朕意!”
“就這般辦!”
“此事就此定奪!”
“倒是便宜了藍玉這廝,明明闖了禍,反倒要替他揚名!”
藍玉今日倍感憋悶。
自己竟被反復提及,顏面盡失。
更憋屈的是,今日還在謹身殿挨了頓揍?
這虧吃得實在冤枉!
可他又能如何?
殿內眾人,他也只能拿李景隆這個小輩出出氣。
即便如此,也不過是嘴上爭鋒罷了。
這小子可不是省油的燈,出發前兩人就唇槍舌劍斗過一回了。
胡大老爺瞧著殿內喧嚷的光景,不再吭聲。
該說的都已說完。
至于是否將番邦劃作藩王封地這類事,他點到為止即可。
成與不成,老朱家父子自行商議去。
藍玉的處置,胡大老爺也不再多言。
何必摻和?
總不能嘴上說要遠離朝堂,轉身卻事事插手。
提建議無妨,但、賞罰這等敏感事務妄加議論,反倒徒惹猜忌。
于是任憑朱元璋指著藍玉破口大罵,胡大老爺只當耳旁風。
他正翻閱傅友德的奏報。
果然不出所料,傅友德確是三人中最沉穩的。
招式看似平平無奇,勝在步步為營。
雖無驚艷之舉,繳獲銀錢也不及藍玉,卻最是滴水不漏。
嗯,辦得漂亮。
"惟庸,惟庸!"
胡大老爺正讀得入神,忽聞呼喚。
抬頭見又是朱元璋。
"陛下有何吩咐?"
朱元璋眯眼笑著,活像偷著腥的貓"惟庸啊,你先前不是說去番邦如同薅羊毛?藍玉那蠢材殺雞取卵,只顧眼前。咱們圖的是細水長流,對吧?"
胡大老爺頷首認同。
朱元璋搓著手,笑得越發狡黠"嘿嘿,既然都派船出海了能不能多薅幾把羊毛?"
"此事啊!"胡大老爺恍然擊掌,"自然可行!"
"快細細道來!"朱元璋眼冒精光,活脫脫見錢眼開的土財主模樣。
胡大老爺早已習慣這位帝王的脾性,從容道"欲增船隊收益,關鍵在兩處。其一,擴充船隊規模——水師遠航時,在確保安危的前提下,載貨愈多,換取銀錢自然愈豐,攜歸的異域奇珍也愈多。此理淺顯,陛下明鑒,往後只需斟酌如何組建更大船隊便是。"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點頭。
這種方法雖不出所料,略顯尋常,倒也算得上可行之策。
"第二點,便是在那些通商口岸!"
"雖說那些城池建在異域,但既是我大明所立,自然要遵我大明的規矩。"
"在此交易,賦稅自當繳于我朝。"
"至于稅額幾何,如何征收,還需陛下細細斟酌。"
"此法雖緩,卻是源源不斷的生財之道。"
朱元璋微微頷首,未置可否。
賦稅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事關重大,不可輕率決斷。
見朱元璋陷入沉思,胡大老爺適時開口
"陛下,若無他事,臣可否告退?"
"該議之事已畢,臣留此無益。"
朱元璋正自思量,聞听此言頓時惱火
"胡惟庸,你究竟是何意?"
"領著朝廷俸祿,為朕分憂本是分內之事。"
"莫非朕竟令你如此厭惡?"
這本是自嘲之語,誰知胡大老爺直截了當
"確實有些嫌棄。"
"功名利祿于我如浮雲,何必為那微薄俸祿勞心費神?"
"自然心生厭倦。"
此言一出,連始終沉默的傅友德也不禁動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他暗自向胡大老爺豎起拇指——
佩服!
當真佩服!
他傅友德堂堂穎國公,雖比胡大老爺更有資格說無欲無求,卻不敢如此放肆。
即便渴望如胡大老爺這般逍遙自在,終究缺少這份膽識。
今日方知,這等快意需以性命為賭注——
實在學不來!
朱元璋被這番直言氣得發笑,揮袖斥道
"滾!速速給朕滾!"
"你這廝如今就是個潑皮無賴!"
"滾回你府上摟你的小妾去吧!"
"老子就不信了,離了你張屠戶還吃帶毛豬不成?"
朱元璋這話里明顯帶著火氣。
否則以他的身份,斷不會這般口不擇言。
胡惟庸卻渾不在意,笑眯眯地拱手一禮,轉身就往外躥。
那矯健的身手,完全看不出是個年近五旬之人。
無他!
實在是歸心似箭吶!
剛邁下謹身殿的漢白玉台階,忽听得身後傳來急促的呼喊。
"伯父留步!"
"胡相且慢!"
胡惟庸回身望去,卻見太子朱標正提著衣擺追來。
這小子所為何來?
胡惟庸萬萬沒料到,朱標竟撇下眾人追了出來。
他駐足打量著這位氣喘吁吁的太子,不由搖頭嘆息。
"殿下這身子骨,未免太弱了些。"
"照這麼下去,老臣真擔心"
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朱標聞言頓時僵在原地。
只能報以苦笑。
普天之下,敢這般直言不諱的,也唯有這位胡相了。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