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

第267章 會友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葡萄皮 本章︰第267章 會友館

    宛如那丫頭更是一把挽住老爺胳膊,纏著要看禮物。

    從後門進院倒是便宜,徑直就拐進了預留的雅間。

    會友館確實設有專門的獨立院落。

    這些庭院自開張之日起,胡大老爺就立下嚴格規定

    唯有胡氏族人或皇室貴賓方可使用,其余人等概不接待,縱使重金相求亦無例外。

    這項規定早已公示于眾,令如詩意外的是,會員們非但毫無怨言,反而心領神會地交換著眼色。

    如詩未曾料想,這正是官員們樂見其成的局面。

    胡大老爺能堂而皇之地設立此規,顯然已獲聖上默許。

    對官員而言,這簡直是天降甘霖——既能享用免費佳肴,又能補貼家用。

    起初如詩僅想打造個麻將娛樂場所,經胡大老爺稍加改造,如今竟成了集牌局、宴飲于一體的熱門去處。

    隨著商賈會員日益增多,官吏們發現了新的"財路"

    夫人們在牌桌上"恰巧"贏得商賈家眷幾十兩銀子,豈非尋常消遣?

    這類心照不宣的牌局使得會友館門庭若市,每每散值時分便座無虛席,遲來者只得旁觀或轉赴分館。

    胡大老爺對其中門道心知肚明卻未加干涉。

    在他看來,大明官場的貪腐風氣豈是小小會友館能左右的?

    朱元璋苛待臣下,微薄俸祿逼得官員各尋財路。

    會友館反成緩沖之地——官吏們在此獲得略高于俸祿的收益後,只需在公務上略行方便即可,無須鋌而走險。

    想起朱元璋血流成河的肅貪手段,至今令人膽寒。

    當年多少同僚身首異處,幸存者回想起來仍會後怕。

    若非膽小畏罪,怕也早成刀下亡魂。

    如今這會友館倒成了救命稻草,讓他們既能維持體面生活,又不必提心吊膽度日。

    生活比從前富足,俸祿也更加豐厚,一切還都是光明正大的。

    這樣的安逸日子,誰不向往?

    正因如此,會友館的名聲愈發響亮。

    如今胡大老爺剛進門落座,便有訪客絡繹不絕前來拜見。

    要知道,他才剛剛抵達!

    “你們倒是機靈得很!”

    “怎麼?”

    “本官前腳剛到,你們就跟過來了?”

    望著幾乎同時涌進來的一眾官員,胡大老爺笑著調侃道。

    說來也怪。

    如今胡大老爺不過是個四品的外務司郎中,而在場的官員中,光是三品大員就有兩位,其余也多是四五品官員。

    可偏偏這群人在胡大老爺面前,卻個個陪著笑臉。

    胡大老爺一口一個“本官”倒也喊得理所當然。

    “胡相,您這院子,不是只有胡家人或皇家的人來了才會開門嗎?”

    “我們原本在那頭閑聊,見您這兒亮了燈,便趕忙過來瞧瞧。”

    “無非是想拍拍馬屁,親近親近罷了。”

    說話的正是戶部侍郎郭翔。

    他比胡大老爺只小幾歲,卻是胡大老爺一手提拔起來的。

    因此他在胡大老爺面前更為隨意,眾人也隱隱以他為首。

    見郭翔嬉皮笑臉的模樣,胡大老爺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

    “行了,見也見過了!”

    “本官知道你們的心思!”

    “可如今我只想修身養性、逍遙快活,朝堂上的煩心事,我是懶得管,也不敢管了!”

    “你們各自好自為之吧!”

    這番話一出,郭翔等人頓時神色一變。

    還未等他們開口,胡大老爺目光一掃,仿佛隨口一提般說道

    “對了,最近這一年,安分些,多辦些實事。”

    “說不準哪天,好事就落到你們頭上了。”

    “畢竟,朝廷總缺能辦事的人。”

    此言一出,郭翔臉色驟變。

    他震驚地看向胡大老爺,卻見對方神色如常,似乎方才所言只是尋常閑談。

    他剛要開口,卻發現胡大老爺正端著茶盞,目光沉沉地盯著他,只好將話咽了回去。

    “行了,都回去吧!”

    “本官如今不便與你們過多往來。”

    “免得誤人誤己,你們的心意,本官記下了,到此為止吧!”

    再次堵住眾人的話頭,胡大老爺揮手送客。

    這次郭翔率先起身,領著眾人重新回到包廂內。

    桌上的菜肴依然冒著熱氣,但在場眾人早已沒了先前的輕松氛圍。

    郭翔掃視了一圈,揮手示意侍候的下人退下。

    他親自走到門口檢查四周,確認無人偷听並關緊房門後,才神色凝重地坐回座位。

    "最近可有什麼風聲?"

    "胡相方才那番話,總覺得在暗示什麼。"

    "他平時可從不會跟我們說這些!"

    眾人聞言紛紛陷入沉思。

    包廂里一時鴉雀無聲。

    過了許久,刑部的一位官員率先打破沉默

    "實在猜不透胡相所指何事。"

    "畢竟以胡相的閱歷,知曉的內情遠非我等能比。"

    這時禮部的一位官員若有所思道

    "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胡相喜得嫡長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前些日子安慶公主誕下男丁,這可是胡家第三代長孫。"

    "听說生產當日,連陛下和皇後都親自到場祝賀。"

    郭翔听後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這說不通啊!"

    "我們不過是胡相昔日的舊部。"

    "若真有什麼禍事牽連到我們,首當其沖的也該是胡相本人。"

    "怎會反過來提醒我們呢?"

    那位刑部官員壓低聲音提出另一種可能

    "會不會胡相不是在警示危機,而是暗示某種機遇?"

    "別忘了胡相最後那句話——"

    "大明永遠缺能做事的人!"

    "這不正是說,我們這些埋頭苦干的,要時來運轉了?"

    此言一出,眾人雖將信將疑,但彼此對視時眼中都閃過一絲喜色。

    郭翔閉目回味著胡相方才的言語,突然睜眼道

    "我懂了!"

    "懂什麼了?"

    "老郭,別賣關子啊!"

    "就是,咱們可都是自己人!"

    ""

    眾人頓時七嘴八舌地追問起來。

    有趣的是,在場官員品級雖都低于郭翔,彼此間卻毫無拘束,言談舉止熟稔自然。

    郭翔顯然早已習慣這般氛圍,無奈地擺了擺手

    "確實琢磨出些門道。"

    "不過我得提前說清楚,這些只是我根據這些年與胡相處事時觀察到的習慣推測的!"

    "我只能保證把想到的都告訴大家,一起琢磨,但不敢保證我說的都對!"

    眾人對郭翔的"廢話"充耳不聞,只是一個勁兒催他快說。

    郭翔見狀,深吸一口氣,拋出了個驚人的消息。

    "我琢磨著,胡相這是在暗示我們,陛下那邊怕是要有大動作!"

    這話一出,在座眾人險些從椅子上滑下來,個個目瞪口呆地望著郭翔。

    郭翔苦笑著灌下一大杯酒,壓低聲音道"你們想想!"

    "胡相是什麼身份?"

    "除了事關陛下需要避諱,其他人的事他說了又能怎樣?"

    "唯獨涉及陛下的大事,才需要胡相這般隱晦謹慎,甚至不許我們多問半句。"

    "而且我猜,這里頭肯定有天大的好處!"

    "不然胡相根本沒必要跟我們透露半分!"

    此言一出,眾人眼里頓時迸發出精光。

    對郭翔這幫人來說,他們原本都是些不起眼的小角色。

    當年的胡大老爺何等風光,麾下人才濟濟。

    他們這些人,算是稀里糊涂投到胡大老爺門下的——畢竟在那個位置上辦事,就得跟時任左丞相的胡大老爺打交道。

    要是不服軟低頭認個主子,胡大老爺或許懶得計較,但那些專拍馬屁的官員們必定群起而攻。

    不把這個"不識相"的壓下去,怎麼顯得他們這些馬屁精有本事?

    就這樣,郭翔等人莫名其妙就成了胡大老爺的"門下"。

    不過胡惟庸雖囂張跋扈,卻也真有本事,這些人倒也沒覺得委屈。

    直到某個跨越千年的靈魂降臨這個時代,一腳踢開丞相之位後,局面驟變。

    那些最會察言觀色的馬屁精們,只觀望了兩天就確認風向,轉頭投奔了李善長。

    反正拍誰的馬屁不是拍?對他們來說,跟誰混無所謂,只要能飛黃騰達。

    而郭翔這幫人呢?

    頹了!

    他們本就是群老實干活的,雖然也有上進心,盼著升官發財,但更厭惡這種勾心斗角。

    胡大老爺確實不擅長阿諛奉承,也沒那份察言觀色的本事。

    好在當時他只是辭官歸隱,並非徹底失勢。

    這群人干脆自行結伙,默默埋頭做事。

    韓國公李善長府前車馬如龍,哪還有他們湊熱鬧的余地?

    數月之後,他們猛然發覺——

    咦,怎麼稀里糊涂就升官了?

    那些擅長逢迎的聰明人,竟稀里糊涂陪著李善長上了刑場。

    反倒是他們這些只會埋頭干活的,陰差陽錯成了最合適的提拔人選。

    此後,他們的往來愈發密切。

    這時才驚覺胡大老爺的高明——

    簡簡單單一退,竟換來海闊天空。

    不僅避開了禍患,那位養在胡府視如己出的佷女,還成了太子妃。

    進宮面聖如同串門訪親;

    胡大公子成親時,竟迎娶了老朱家的嫡長公主……

    樁樁件件,任誰都能看出胡大老爺的手段何等老辣。

    于是,原本就依附胡府的郭翔等人壯著膽子再度登門。

    胡大老爺對這些人知根知底。

    未加推拒,也未設宴,只是簡單飲茶勉勵幾句,便再無下文。

    言外之意很明白——

    你們只管踏實做事,我不過閑人一個,不必來尋。

    話雖含蓄,意思卻再清楚不過。

    郭翔等人心領神會。

    在他們看來,胡大老爺的潛台詞是

    "你們且自行其是,若真到危急關頭,我自會相助。"

    這猜測並非空穴來風——

    胡大老爺在官場中歷來風評極佳。

    當年舊部紛紛改換門庭,他冷眼旁觀;

    李善長案發時,他既不落井下石,也未施以援手;

    即便後來借皇家之勢重振聲威,他依然緘默如初。

    昔日最親近的門生,唯剩外任者偶有書信往來。

    信中絕口不提朝局,反倒鄭重其事派人攜銀票與親筆信,赴當地設立茶葉特產采買網點。

    甚至讓門生的姻親參與分潤,替弟子添份產業。

    待茶貿興隆後,一切交易皆按市價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胡大老爺處事一向公平,既不會多給,也不會克扣分毫。

    這些事他從不遮掩,消息自然傳得沸沸揚揚。

    看似避嫌的舉動,反倒引得滿朝文武眼紅不已。

    誰不想要這麼一位靠山呢?

    瞧瞧這手段——地方政績有了,官員腰包也鼓了。

    雖說進賬不多,卻是來路清白的長久買賣。

    明面上掛著胡家的招牌,任誰也挑不出當地官員的錯處。

    更妙的是毫無風險,胡大老爺寧可不賺黑心錢。

    這般周全的謀劃,簡直讓同僚們嫉妒得發狂。

    郭翔等人听聞風聲,原先浮動的心思頓時踏實下來。

    他們漸漸發覺,這般安穩日子倒也不差。

    雖不及旁人風光,勝在四平八穩。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267章 會友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267章 會友館並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