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就勝在確實漂亮!\"
朱元璋摩挲著冰涼的玻璃板,听著解說心潮起伏。過了許久才神色復雜地抬頭︰
\"惟庸啊,朕都不知道該夸你還是罵你。\"
\"放著正經官職不好好當,整日游手好閑,偏又能琢磨出這等奇物。\"
\"你究竟怎麼想的?\"
\"怎麼就弄出這麼個東西來!\"
胡大老爺不以為忤,反而得意洋洋地攤開雙手︰
\"臣就是這麼個人!\"
\"愛玩愛折騰!\"
\"陛下早知道的,臣這輩子功名利祿都到頂了。\"
\"除了男人都喜歡的美人美酒,總得找點樂子打發時間。\"
\"這些小玩意兒,就是閑著無聊搗鼓出來的。\"
\"反正臣家底厚實,失敗了重來就是。\"
\"工錢原料都負擔得起,時間又充裕,慢慢嘗試總會有成果——您瞧,這不就搗鼓出來了?\"
這番歪理邪說讓朱元璋哭笑不得,卻又不得不承認確有幾分道理。
說到底,胡大老爺這種既有錢財又有閑暇的人物,只要不是結黨營私圖謀不軌或是欺壓百姓,培養些小愛好倒也無可厚非。
難不成他堂堂大明天子連別人府上的私事都要插手?
「你搗鼓出這新鮮玩意兒,專程跑來宮里,就為了炫耀?」
朱元璋漸漸平復心緒,直截了當地詢問起胡大老爺的來意。
以他對胡大老爺的了解,此人絕非勤快之輩。
若只是研制出件精巧玩物,胡大老爺雖不會刻意隱瞞,但也絕不可能火急火燎地進宮面聖。
既然親自前來,必有深意。
果然,朱元璋沒猜錯。
「陛下聖明,一猜即中。臣此番前來,正是想與陛下合伙做筆買賣。」
「喏,就是這玻璃生意!」
「什麼?」
朱元璋再度驚得站起身來。
他簡直懷疑自己今日是否耳背,否則怎會接連听到這般出人意料的話語。
胡大老爺本就是為此事而來,自然要詳細說明。
「陛下沒听錯,臣就是想拉您一同經營這樁生意!」
「您可別小瞧此事,臣之所以邀您參與,實在是這買賣利潤太過驚人。」
「說句掏心窩的話,即便臣在大明也算有些根基,仍覺得單憑一己之力難以掌控這潑天富貴。」
「思來想去,唯有與陛下聯手最為穩妥。試問這天下,還有誰能勝過咱們君臣同心?」
是否有人能勝過君臣聯手朱元璋不得而知,此刻他只覺腦中嗡嗡作響。
活了大半輩子,連孫輩都已繞膝的年歲,他還是頭一回被人拉著經商。
早年有人帶他行乞,有人邀他造官,種種離奇經歷不勝枚舉。
但這做生意,當真是破天荒頭一遭。
細細品味胡大老爺方才那番話,朱元璋漸漸回過味來。
利潤驚人?
利益滔天?
連惟庸都兜不住?
所以要拉上自己?
君臣合伙斂財?
嘶——
怎麼越想越覺得心跳加速呢?
朱元璋貪財吝嗇的脾性,不僅胡大老爺這些老兄弟心知肚明,他自己也毫不避諱。
既然眾人都知曉,索性也就不再掩飾。
低頭摩挲著手中流光溢彩的玻璃板,回味著胡大老爺描繪的龐大利益,朱元璋的雙眼驟然放出精光。
「來來來,惟庸,這事兒,咱看大有可為!」
\"來來來,咱們好好嘮嘮,這君臣聯手的事兒咋整的!\"
\"就不怕傳出去名聲不好听?\"
說真的,朱元璋在所有皇帝里頭,算是最不在乎虛名的。
不過他不在乎的,是那種\"流芳百世\"或者\"遺臭萬年\"的身後名。
老朱心里跟明鏡似的,就憑他這麼折騰官員,動不動就大開殺戒,在官場上肯定落不著好名聲。
官員跟讀書人又是一家子。
再想想史書都是這幫讀書人寫的,干脆就不抱指望了。
朱元璋看清了這些官員和讀書人的嘴臉後,再想想自己的抱負,也就不在乎身後名了。
但另一面,老朱特別在意老百姓怎麼看他。
他最怕的就是被老百姓罵成禍國殃民的昏君。
因為他就是從那種苦日子里熬過來的!
他爹娘、哥嫂都是活活餓死的,那段黑暗歲月他永遠忘不了。
這種矛盾心理看著不太理智,卻恰恰說明朱元璋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是人就會有糾結的時候。
說到胡大老爺提的這檔子事,朱元璋琢磨半天終于開口了。
\"嗯,這事真能賺大錢?\"
胡大老爺一听老朱這麼問,心里就有底了。
他摟著朱元璋的肩膀笑著說\"陛下您想啊!\"
胡大老爺指了指朱元璋手里攥著的玻璃板,\"您這當皇帝的什麼好東西沒見過?\"
\"連您都覺得稀罕,別人看了還不得搶著要?\"
\"再說了,現在給您看的這塊板子是最簡單的樣品。\"
\"真要賣的時候,花樣可就多了去了。\"
\"茶杯、碟子、大小碗盞、花瓶、鏡子......\"
\"能做的樣式數都數不過來!\"
\"您說這買賣能不賺錢?\"
朱元璋听得直咽口水。
好家伙!
光听這陣勢,就知道絕對是暴利。
他現在連成本都懶得問了。
反正不管成本多高,跟售價比起來都是小意思。
就像胡大老爺說的,連皇帝都覺得稀罕的東西,誰見了不得眼紅?
胡大老爺還在繼續掰扯呢。
\"微臣以為,國內生意不必太過復雜,咱們要做的是長遠生意。\"
\"臣計劃將應天城內有名望的富商都召集起來。\"
\"屆時所有款式一並展示,明碼標價,任由他們挑選訂貨!\"
\"只要他們願意進貨,銀子就能源源不斷流入咱們口袋!\"
\"他們如何販賣咱們不必過問,但價格必須統一,且必須先付清款項!\"
\"陛下無需憂慮百姓受損,這些物件本就不是尋常百姓能負擔的。\"
朱元璋聞言微微頷首。
確實如此。
就像絲綢、金銀首飾這類買賣,價格漲跌與平民百姓毫無干系。
無論行情如何,老百姓都不會動用積蓄購買這些華而不實之物。
他們寧可添置耕牛,或是修繕房屋、購置田產。
那些不能吃又不能穿的奢侈品,對百姓而言根本無關緊要。
正如胡大老爺前世听聞豪車價格波動時的感受——听听就算了,誰會當真與己有關?
眼下這\"玻璃產業\"亦是如此。
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百姓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身外之物。
見朱元璋認同,胡大老爺話鋒一轉︰
\"國內生意講究細水長流,海外貿易卻另當別論。\"
\"如今番邦外交由臣掌管,出海船隊掌控在陛下手中。\"
\"能將這些玻璃器皿銷往海外的,唯有陛下與微臣。\"
\"如此良機,豈能白白放過?\"
\"連咱們都覺得驚艷的玻璃制品,那些番邦貴族豈會不動心?\"
\"這就是咱們的財路啊!\"
\"與國內商賈須立下規矩︰貨物不得私售海外。誰若違禁,便是斷咱們財路,定要嚴懲不貸!\"
\"這般操作下來,這些玻璃器皿在番邦,想不賣出天價都難!\"
朱元璋听罷,陷入沉思。
他抬手抹了把臉,神色復雜地望向胡大老爺。
\"惟庸啊,你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雷霆萬鈞。\"
\"沒想到你在後院隨手弄出的小玩意,竟有如此威力!\"
\"好,既然你已有周全謀劃,且說說需要朕如何配合?\"
\"你盡管提要求,朕再斟酌該開什麼價碼!\"
胡大老爺朗聲大笑,心中暗喜事已成矣,隨即開門見山道︰
\"對外邦之事自有外交司衙門與遠洋船隊處置。\"
\"屆時他們自會明白須得參與其中。\"
\"要緊的是國內這些商賈,個個背後都有靠山。\"
\"若不讓陛下為臣撐腰,臣豈敢攬這樁買賣!\"
朱元璋聞言頓時會意。
原來是要借朕的威勢替他擋是非啊!
思及此處,朱元璋當即拍板︰
\"好!既然惟庸要借咱朱元璋的名號,總不能叫你白用。\"
\"這買賣,咱要佔七成!\"
\"七成?\"
胡大老爺失聲驚呼,滿臉詫異。
他指著自己鼻子,不忿道︰
\"陛下莫非記錯了?\"
\"這樁買賣從籌劃到經營皆是臣一手操辦,到頭來只能得三成?\"
胡大老爺叫屈之聲震天響,活像吃了大虧。
朱元璋卻不以為意,嗤笑道︰
\"少在這兒得了便宜還賣乖!\"
\"七成怎麼了?\"
\"換作旁人,就是給咱九成,咱都懶得搭理!\"
\"哼,也就是你,能光明正大借咱的名頭做買賣!\"
\"咱拿七成,有錯麼?\"
胡大老爺聞言立刻變臉。
方才委屈神色一掃而空,反倒坦然頷首︰
\"原來如此!\"
\"那...七成就七成罷!\"
\"唉,誰叫您是皇上呢,臣吃點虧也無妨!\"
朱元璋見他被戳穿還這般厚顏無恥地認賬,轉口就叫屈,簡直哭笑不得。
雖知厚顏無恥是為官基本功,可胡大老爺這門功夫,未免太精深了些?
胡大老爺倒覺理所當然。
前世與客戶討價還價不知凡幾。
這點陣仗算什麼?
面子?
掙錢要緊,要面子作甚?
連討價還價的膽量都沒有,還談什麼買賣?
雖說最終定為三七分成,胡大老爺心底其實頗為滿意。
表面看朱元璋分走七成利潤,簡直霸道。
實則最大的好處,莫過于有了皇帝撐腰,這買賣便能在大明境內暢行無阻。
以胡大老爺的聲望或許還不足以鎮住場面,但若再加上朱元璋的支持,局勢便截然不同了,倒要看看誰敢自尋死路。
難道隨便什麼人都能對他們君臣二人的產業動歪心思?
除了這一層保障,朱元璋的參與還帶來了另一個優勢——徹底打通了官方渠道。
盡管朱元璋表面上只是掛個名,但實際上,這意味著所有官府的門路都對胡大老爺敞開了。
有朱元璋的名號在,哪個衙門敢阻攔?
借助這些官府的渠道,貨物想銷往何處便能銷往何處。
至于最後一個好處,則是胡大老爺的財富徹底合法化了。
若沒有朱元璋的首肯,即便賺了錢,他也不敢肆意揮霍。
否則旁人必定懷疑他做了什麼傷天害理之事,甚至憑空捏造罪名。
在朱元璋那近乎貧瘠的經商觀念里,賺錢無非是從農夫百姓口中奪食。
或許再加上貪贓枉法、賄賂舞弊這些手段!
總之,在朱元璋眼中,能掙大錢的必然是干了虧心事。
所以,一旦讓朱元璋知道他賺了大錢,恐怕當場就得暴跳如雷。
與其日後惹來諸多麻煩,不如一開始就攤開來說清楚。
兩人一起賺錢,朱元璋甚至分得更多。
到時候胡大老爺花錢,朱元璋自然無話可說。
不僅朱元璋不會指手畫腳,就連那些御史也不敢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