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
“此事,你即刻著手籌謀吧。”
“切記,計謀陰狠無妨,無論是陛下還是本官,皆不介意。”
“我們只看重結果,你動作越大,陛下和我越是高興。”
“目前,穎國公的首支海貿船隊尚未歸航。”
“待他歸來,我會安排你與他深入交流。”
“屆時,你既有原定計劃為基礎,又有穎國公的引薦,策略定能更上一層樓。”
“不過,此刻你可以先做些預備工作。”
“盡管放手去做,這是番邦外交司的大印,我直接交予你,人員調配隨你心意。”
言罷,胡大老爺真的將新衙門的主印遞給了道衍。
此舉極大激發了道衍的斗志。
正所謂為賞識之人赴湯蹈火!
胡大老爺已如此支持,接下來就看道衍的表現了。
番邦外交司事務初啟,胡大老爺便再次放手。
道衍和尚雖智謀超群,也被胡大老爺激勵得勇往直前。
手握胡大老爺官印的他,權勢滔天,毫無阻礙。
加之新司人員皆經過精挑細選,深知胡大老爺的背景,無人敢有二心。
道衍和尚因此倍感暢快。
這種指揮若定、團隊齊心之感,令他極度興奮。
兩年的編書生涯壓抑的野心與欲望,此刻終于爆發。
然而,掌握大權、迅速行動的道衍和尚,卻不知胡大老爺早有後著。
對于名義上由自己組建的部門,最關鍵的人事與財務決策權,實際上並不依賴于那枚官印,
而是取決于胡大老爺的私人印章!
胡大老爺早已聲明,日常事務可依照官印處理,
但涉及人員任免、調動、獎懲及大額資金支出,若無他的私印確認,即便是皇帝朱元璋親臨,也無法調動分毫。
這不過是胡大老爺多年官場生涯中的一點心得。
畢竟,身居高位,獲取最多利益的同時,也意味著在關鍵時刻需首當其沖,承擔風險。
然而,胡大老爺深知,主動承擔風險與被動承受下屬暗中轉嫁的麻煩,有著天壤之別。
因此,為避免此類不快之事,他緊握財權,而將事務管理權放手。
道衍和尚知道嗎?
他當然知道,並且十分樂意。
對于他這種心思細膩、頭腦靈活的智者而言,
事先設定明確的界限與規則,隨後放手讓他自由發揮,才是真正的信任。
那種不加甄別、全權委托的做法,在他眼中滿是陷阱。
要麼是上司無能,只能依賴下屬;
要麼是上司早有預謀,只等甩鍋,好處盡佔,壞處全推給下屬。
畢竟,全權委托不是?
而胡大老爺這種看似不信任的做法,實則蘊含著最深的信任。
通過控制財權與放松事權,他委婉地表明︰
立功時,他要佔大頭;
但若出錯,事權上的問題,他會替你承擔。
若你在財務或權力上稍有差池,我必先拿你問罪!
對道衍和尚這樣的智者而言,有條件且受限的信任,才是最真切的信賴。
他怎能不心生激奮?
于是,他熱情高漲地投入工作,致使胡大老爺尚未隱匿府中五日,便有官員愁容滿面地上門訴苦。
皆因道衍和尚的工作強度令人難以承受。
顯然,道衍和尚意在采取高調且決定性的行動。
盡管他已自胡大老爺處獲取諸多外國資料、見聞及簡略地圖,但仍覺不夠穩妥。
因此,他驅使官員們如同疲憊的老驢,鴻臚寺、禮部等官員出身的老衙門更是首當其沖,被責令迅速搜集相關信息。
任何有關外國的消息,即便是只言片語,也必須呈報上來。
他手握番邦外交司大印,隨意加蓋公函。
曾共事的同僚持此公函來訪,禮部與鴻臚寺皆難以推辭。
若僅限于此倒也罷了,權當是鄰里串門。
但道衍和尚並未止步于此。
他還頒發公函,直接派人前往各州縣。
目的何在?
尋找當地歷史悠久的海貿世家。
他並不需要這些世家的財富或人力,但要求他們交出積累的海圖、情報與見識。
若不交出?
哼,抄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可不是空談。
大印在手,道衍和尚毫不留情,簽發公函時那份自在,真是暢快淋灕。
一封封公函直奔各地官員而去。
當地官員稍一打听,便知這新來的番邦外交司雖名聲不顯,但其首領胡惟庸,曾是大明的左丞相。
試問,你懼怕與否?
稍有遲緩,胡大人的脾氣上來,後果自負。
更甚者,他無需在皇上跟前動作,只需一張小紙條送至六部任一衙門,便能讓你霉運纏身。
好在,這外交司所求不難。
只需地方官員指引一二,協助壓制地方豪強即可。
此乃公務,辦妥了,地方官員亦能增光不少。
因此,盡管外交司官吏奔波勞碌,但在道衍和尚的精心安排下,少有不成之事。
大明國情如此,洪武年間,無論海商、豪商,誰敢與官府、朝廷作對?
事務進展頗為順利。
各種渠道搜集的資料不斷涌入外交司。
道衍和尚與留守人員日夜不息地整理這些信息。
原本指望在胡大人手下輕松立功升官的官吏們,如今被使喚得苦不堪言。
終于,有人不堪重負,前來向胡大人訴苦。
卻遭胡大人兩腳踹出門外。
“最真切的信賴干?”
此時,一向默默無聞的狗系統突然出現。
“恭喜宿主,于日常中領悟勤勞真諦,身心徹底放松!”
“摸魚真好,摸魚真妙,摸魚的感覺太美妙!”
“特賜宿主優質辣椒種子兩斤,望繼續努力!”
看著提示,胡大老爺笑了。
真不錯!
光是這種子,就足以讓人體驗到耕種的快樂了。
真有趣!
況且後院還空著呢!
——————
胡府後院那幾畝被圈起的土地,如今已成為傳奇。
土豆和番薯這兩種為胡家立下赫赫戰功的神物,皆出自這片土地。
可以說,胡家的根基就在此處。
胡大老爺如今的自在逍遙,多半要歸功于這兩畝地。
皇家親家等關系不過是額外的加持。
真正奠定胡家基礎的,還是這里。
這兩年,胡大老爺看似四處閑逛,未曾過問此地。
這兩畝地也一直閑置。
但實際上,胡府一直對這兩塊地極為重視。
不斷往地里掩埋草木灰、秸稈等物,滋養地力。
畢竟,這塊“寶地”可是立下大功的。
當然,也盼著有機會能種點什麼。
如今,這個機會終于來了。
胡大老爺其實早已對辣椒念念不忘。
他雖不是嗜辣之人,但前世沒少吃辣椒炒肉和火鍋,久了不吃還真有些想念。
這下,終于能如願以償了。
胡大老爺將告狀的下屬趕出府門後,換上了一身簡潔的粗布短打,便開始忙活起來。
辣椒種子若欲精心培育,必先育苗。
大明時期,無育苗大棚之高科技。
但依地制宜,尋替代之法亦非難事。
首要之事,乃令胡義籌備百余花盆。
此皆庫房中存放一兩年、火氣已退之陶盆。
貌不驚人,實為種植高手之摯愛。
盆中土壤,亦非隨意取之。
特自城外老林中,馬車運來陳年腐土。
實則富含腐殖質之沃土。
一盆之土,已足供育苗之用。
胡大老爺則于每盆之中,小心播種,覆以薄土。
略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余下便是靜候佳音。
此時,胡大老爺滿身泥污,正于地上嬉戲。
不料,府中尚有好奇之人。
安慶公主聞公公于後院勞作,心生好奇。
公主于宮中常聞公公事跡。
父皇母後對其贊譽有加。
無論公私場合,皆評價極高。
“國之棟梁,朝廷肱骨”,此八字非輕易可擔。
而胡大老爺似乎無所作為,卻獲此高評。
公主未嫁入胡府前,以為公公乃老成古板之人。
及至胡府,方知公公生活愜意至極。
摸魚、擺爛、尋歡作樂……
胡大老爺在其他方面絕不遜色于人,唯獨不沾爛賭與酗酒這等惡習。
初入胡府,不知深淺,但日子一長,安慶公主豈能避免與後院幾位“姨娘”打交道?
尤為巧合的是,其中幾位姨娘竟曾是宮中舊識。
在夫家重逢娘家人,無形間自是多了幾分親近。
安慶公主展露善意,那些宮中來的姬妾們哪有不接之理。
她們聰慧過人,豈會得罪這位出身尊貴的胡府少奶奶。
于是,安慶公主不僅學會了胡府的“家學”——麻將,還在閑聊中听聞了不少關于公公的八卦。
這些八卦听來既有趣又令人困惑。
公公全無國之重臣的莊重,反倒像個十足的老牌浪蕩子?
不過,安慶公主只是將這些疑問默默藏在心底。
作為胡府新婦,公公待她並無不善,她又豈能在背後非議。
但這些听聞卻在她心中悄悄種下了一顆好奇的種子。
今日,正于陽光下悠然自得,忽聞身邊小宮女嘰嘰喳喳談論老爺後院種地的奇聞。
安慶公主一听,好奇心起,便由小宮女攙扶著緩緩步入後院。
只見胡大老爺大大咧咧地坐在地上,身旁堆滿花盆與泥土。
公公則是一身沾滿泥土的利落短打,滿臉笑容地拿著花盆搗鼓著什麼。
那模樣,分明是在種地?
安慶公主眼力不錯,遠遠一望便不再打擾公公。
輕聲對小宮女吩咐後,她轉身回了自己的小院,同時告誡他人別去打擾老爺。這時,夫君胡仁彬剛好下班回家。她急忙迎了上去,幫他拂去身上的塵土,輕聲講述公公的近況。
胡仁彬一听便明白,公公肯定是又發現了什麼新奇的東西。畢竟,他自己在田地里也辛苦耕耘過數月。他笑著對妻子說︰“公主別擔心了,老爺那是在忙家里的老本行呢。”
“那番薯、土豆就是我們父子倆在那片地里種出來的。現在老爺這麼興奮,肯定是又找到了什麼珍稀的種子。”
“你整天在家,告訴其他人別去打擾老爺就好。說不定,我們大明很快又能多一種有用的作物了。”
安慶公主沒想到這小小的胡府後院還有這樣的秘密,听胡仁彬這麼一說,她真的上了心,反復叮囑下人。
然而,對于胡大老爺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他現在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他要吃火鍋!
自從得到辣椒種子後,他就一直念念不忘。此刻,他幾乎要流口水了。
本章完)
種地,對于華夏兒女來說,是刻在骨子里的熱愛。
戰勝外敵後,首先要看看那片土地能不能耕種;
外國朝貢時,也要研究他們帶來的種子能否在當地生根發芽;
閑暇之余,便種種花草,怡情養性。
退休後,擺弄花草成了日常;
被貶邊疆,亦以栽花植草為伴……
似乎人人皆如此,無論身份境遇,一旦有空暇,總會萌生種植的念頭。
種地這事兒,非得親身體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