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

第230章 遠洋海貿計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葡萄皮 本章︰第230章 遠洋海貿計劃

    然而,朱元璋此刻需等待胡大老爺的到來。

    因為他心中有些拿不定主意。

    此前,唯有胡大老爺堅信海貿能帶來巨大的財富,但無人信服。

    盡管朱元璋最終批準了遠洋海貿計劃,實則並未太過重視,更像是試探,成功與否皆可接受。

    這種態度讓朱元璋此刻感到迷茫。

    俗話說,舍棄到手的錢財難啊。

    既然已經嘗到甜頭,怎能輕易放手?

    更何況,這只是初步嘗試便收獲頗豐,未來如何?

    朱元璋一想到未來的前景,心中便燃起熱望。

    此時,胡大老爺緩緩步入。

    “臣胡惟庸,參見陛下!”

    胡惟庸正行禮間,朱元璋已迫不及待地靠近,拽著他走到一旁。

    朱元璋毫不避諱,直接將傅友德的急報塞到胡惟庸手中。

    “惟庸,先看看這個!”

    “然後,給朕講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朕總覺得心里不踏實。”

    胡惟庸聞言挑眉。

    盡管宋利早有提示,但見朱元璋如此模樣,胡惟庸心中仍覺一陣快意。

    當初自己費盡口舌,才讓朱元璋吝嗇地派出艦隊。

    如今賺錢了,知道急了?

    你也有今日!

    胡惟庸腹誹一番後,才展開手中的絹帛閱讀。

    前面的奉承之詞,他一眼掠過,直奔主題。

    望著那天文數字般的收益,胡惟庸面色不改。

    匆匆一瞥後,他便毫不猶豫地將絹帛遞回給朱元璋。

    “臣已閱畢,陛下欲與臣商議何事?”

    朱元璋望著胡惟庸的淡定模樣,一時無語。

    “呃,惟庸,你就不覺得驚訝?”

    “這可是一筆巨款啊!”

    胡惟庸淡然答道︰“臣記得當初勸陛下組建船隊出海時,便說過收益定會驚人。”

    “現在看來,臣所言非虛。”

    望著胡惟庸的淡定,朱元璋自覺剛才的激動猶如土鱉。

    但他無可奈何,因為深知這是胡惟庸在發泄不滿。

    當初,我堅決不願涉足此事,多虧胡大老爺一再勸說,我才勉強同意。

    如今我這前後的態度變化,著實有些羞愧。

    但朱元璋這人,一旦見到好處,面子便不再那麼重要。

    他摟著胡大老爺的肩膀,笑道︰“惟庸啊,以前是我沒你看得遠!”

    “現在看來,還是得靠你!”

    “我錯了!”

    “我給你道歉!”

    “哈哈,你給我講講,這事兒以後該怎麼辦?”

    “還能繼續嗎?”

    胡大老爺見朱元璋認錯道歉,也明白適可而止。

    能把朱元璋逼到這個份上,已是極限。

    他脾氣可不好,這樣已是難得。

    于是,胡大老爺轉入正題︰“此事有利無害,自然要繼續,而且還要擴大規模。”

    “陛下,大明農業、紡織雖好,但僅靠內部消費,發展緩慢。”

    “百姓手頭拮據,哪舍得買好布?”

    “布都不要,更別說瓷器等奢侈品了!”

    “可這些生產需要大量人手和工錢。”

    “若能將產品平價收購,運往海外番邦。”

    “百姓得工錢,工坊主得利潤,大明得稅金和貿易利差!”

    “一舉四得!”

    “至于番邦,他們的金銀不能吃不能喝,不如換大明的心愛之物!”

    “這樣大家都得益!”

    胡大老爺這番話讓朱元璋站在那里笑得合不攏嘴。

    其實,這些內容胡大老爺之前已與朱元璋提及。

    但那時的朱元璋,能信一成已是難得。

    他權當是听故事罷了。

    而今,大批金銀即將到手,前景燦爛。

    此刻若還不信,簡直是對那些金銀的輕視!

    然而,朱元璋雖樂,卻也理智。

    他一把拉過胡大老爺到御案旁,示意宋利搬來凳子。

    兩人隔著御案對坐。

    朱元璋一本正經地問道︰

    “惟庸,我還想繼續賺這錢,越多越好。”

    “你給我個計劃!”

    “我信你!”

    本章完)

    听著朱元璋這話,望著他一臉誠摯,胡大老爺有些無奈。

    並非他不知道,而是上次已說得詳盡。

    結果朱元璋上次听過就忘,白費口舌。

    這次見有利可圖,便來了精神,又只纏著他一人。

    專挑他一人折騰啊!

    胡大老爺長嘆一聲,直言不諱︰

    “陛下,這些,臣上次已向您詳盡闡述。”

    “您這是當听書呢!”

    “僅當樂子?”

    朱元璋被胡大老爺這番話說得有些尷尬。

    上次,胡大老爺為了促成出海貿易,真心誠意地給老朱上了一堂詳盡的課程。

    他分析了各種可能遇到的問題與潛在好處,說得極為細致。然而,老朱當時並未留心,很快就忘了。

    後來眼見貿易賺錢,老朱又來詢問。這自然讓胡大老爺心生煩躁,畢竟他本就厭惡重復勞動。

    朱元璋見狀,只得再次向胡大老爺道歉,說道︰“惟庸啊,我這不是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嗎?以後你說這些重要知識時,我自己拿紙筆做筆記,如何?”

    胡大老爺听後,雖然有些無奈,但也不好再發作。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既然陛下想知道,那我就根據當前情況,詳細說說。”

    朱元璋一听,頓時來了精神,真的拿起毛筆,沾了墨汁,一臉期待地看著胡大老爺。

    胡大老爺見狀,直接切入正題︰“陛下,目前大明的船隊確實賺錢了。但我們必須眼光長遠,弄清楚賺錢的原因,這樣才能長久且越來越多地賺取利潤。”

    朱元璋听後,連連點頭,這正是他一直想弄明白的問題。

    深恐這只是一次性的交易!

    胡大老爺前來為眾人解開疑惑。

    “陛下,分析此事,首要原因乃是我們乃大明!”

    “大明乃中原正統,周邊番邦視我華夏為尊貴上國!”

    “僅憑我等身份,便先勝一籌!”

    這話甚是悅耳!

    朱元璋此刻滿臉笑意,難以抑制。

    拍馬屁雖常見,但得看由誰而言!

    胡大老爺豈會輕易拍人馬屁!

    “其次,便是我等武力強盛!”

    “穎國公傅友德率部出訪,雖以商船為掩,但穎國公一登岸,率領精兵,任誰都知那是大軍壓境。”

    “番邦小國畏威而不懷德,見此雄師,立刻膽寒!”

    “或許他們原本還存些不勞而獲的念頭,但一見我大軍,便煙消雲散了!”

    歷經元末亂世的朱元璋,對這話深有體會。

    人心貪念一起,除非遭遇無法抗拒的力量,否則難以消除。

    “再者,此乃關乎我大明商品能否長久暢銷之關鍵。”

    “大明所產之物,他們無有,或技藝不及大明!”

    “這也是穎國公能以次品換回大量金銀的緣由!”

    “簡而言之,那些沒見過世面的番邦小國,見到好東西,生怕錯過購買機會,自然會急于搶購!”

    朱元璋低頭疾書,將這些話語一一記下。

    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無價之寶!

    必須趕緊記錄下來!

    日後,大明工坊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售賣至海外的將不僅是朝廷商品。

    民間貨物亦將大批流向海外!

    朝廷所圖,乃是這些貨物出海時的稅收!

    貨物遠銷異國,獲利頗豐,背後有大明撐腰,怎能不繳稅?

    重稅方顯公正!

    此利潤之巨,陛下已知,對吧?

    朱元璋邊記邊點頭︰“正是如此!”

    “絕不能放過此等機會!”

    胡大老爺聞言,微微一笑,心中暗贊老朱貪心不減。

    既已至此,何不更進一步壓制異國?

    “陛下,尚有更妙之策,想听否?”

    朱元璋一愣,抬頭望向胡大老爺。

    “還有?”

    “胡惟庸速速道來,咱們合計合計!”

    胡大老爺直言不諱︰“日後,我們不僅要大量銷售衣食住行、玩樂之物至彼地,滿足其所有需求。”

    “更要以貿易控制其市場,掠取金銀。”

    “同時,派人采礦、種地,將原材料運回大明。”

    “如此,大明可獲大量低價原料,而異國人得銀錢後,又能繼續購買大明商品!”

    “此乃殖民之道!”

    朱元璋听得目瞪口呆,繼而打個寒顫,驚恐地看著胡大老爺。

    此計,委實毒辣。

    市場表面繁榮,實則利潤大多落入大明之手。

    更奇的是,這般作為,對方似乎渾然不覺?

    即便察覺,又能奈何?

    大明武力強盛已久,他人又能如何?

    朱元璋心中不禁蠢蠢欲動。

    但他畢竟是農家子弟,對耕種更為熟悉。

    貿易、市場這些,他總覺得不穩妥。

    “惟庸啊,你提的這殖民之事……”

    “還需慎重考慮!”

    “畢竟,前所未有!”

    “一時難以評判其好壞!”

    “若派人施政、駐軍,那地方遠離中原,實在令人擔憂!”

    朱元璋言辭懇切,令胡大老爺一時無語。

    盡管胡大老爺已在此世數年,但他的思維方式仍與當地人有所不同。

    他認為,只要名義上統治,市場打開,原材料源源不斷運回,商品不斷賣出,便是好事。

    待國內工業升級,更可將落後、污染重的產業移至殖民地。

    當地看似發展,有了工業、市場、工作……

    但利潤,盡歸大明。

    然而,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做法似乎不妥。

    他真正憂慮的,並非能否賺取豐厚的財富,或是市場潛力的大小。

    他在意的是,派駐那里的官員與駐軍可能的行為失當。

    即便朱元璋深知,在那異國他鄉,即便官員勾結駐軍胡作非為,也難以掀起風浪。

    但此事關乎顏面,對他老朱而言,大明的尊嚴至關重要。

    尤其是這種損害皇帝權威的事情,他必須防患于未然。

    正是出于這些考慮,朱元璋在胡大老爺發言後,依舊猶豫不決。

    胡大老爺在與朱元璋後續的交談中,逐漸理解了朱元璋的擔憂。

    然而,這反而激起了胡大老爺的興致。

    “陛下有所不知!”他說道。

    “若要真正殖民那片土地,除了派遣少量駐軍和一名總督外,關鍵在于提拔當地人!”

    “那些親近大明、有宗族背景的人,我們怎能不先給予支持?”

    “待他們站穩腳跟後,再過數年,我們再扶持他們的對手,讓他們相互制衡!”

    “陛下,這些手段,根本無需您吩咐,派去的總督便能將那些異國百姓玩弄于股掌之間!”

    說到這里,胡大老爺得意地大笑,笑容中透露出一絲反派的氣息。

    “嘿嘿,咱們朝廷的官員,哪個不是精明能干之輩?”

    “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哪個不是心思細膩、手段高明的聰明人?”

    “這些駕馭下屬、制衡權力的手段,對我們來說或許稀松平常,但對那些異國來說,卻是絕對的碾壓!”

    “再者,若派去的總督風度翩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那效果更佳。”

    “這家伙,怕是把對手耍得團團轉,對方還得對他滿懷感激呢!”

    朱元璋聞此言論,臉上滿是荒謬之色。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230章 遠洋海貿計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230章 遠洋海貿計劃並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