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

第189章 這書絕對是一部奇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葡萄皮 本章︰第189章 這書絕對是一部奇作!

    這時,朱元璋听了有些尷尬,摸了摸胡子,若無其事地說道︰

    “嗯,看來報社的人听說了我們的評價,知錯就改了啊!”

    “你把最近沒看的報紙都拿過來,咱們得好好看看,這梅寫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

    “在這深宮里,居然這麼多人在議論這事,真是少見!”

    宋利听完立刻行禮,轉身到偏殿取報紙去了。

    朱元璋近來並不太看報紙,但宋利不能因此就忽視這項工作。

    而且報紙會第一時間送到宮里,宋利也不需要費力去取。

    即便朱元璋暫時沒看,宋利也能直接拿出一沓整齊堆放好的報紙。

    宋利抱著報紙來到朱元璋面前。

    一開始朱元璋沒太注意,但翻到第五篇時,老臉突然漲紅。

    “這…這是什麼?”

    朱元璋身為皇帝,後宮佳麗無數,閱人無數,對于這類事並非完全陌生。

    他年輕時也曾見過一些圖之類的東西。

    但這種直白描述風月之事的文章,他還從未見過。

    而且寫得還挺有意思!

    朱元璋驚訝片刻後便沉默了,一旁的宋利忍不住開口了。

    作為朱元璋的近侍,宋利的主要職責是听令辦事,如今朱元璋明顯有心事,他如果不問清楚,豈不是白做了這份差事?

    “陛下,若是報紙有問題,老奴這就去大明周報社一趟?”

    朱元璋愣了一下,擺手道︰“不必了!”

    “我只是突然看到這些風月之事覺得意外而已!”

    “第一次見有人如此直白地寫閨房之事,還寫得如此生動。

    ”

    “對了,這樣的書,那些酸儒怎的沒有痛罵?”

    “他們平日里不是最愛口是心非嗎?”

    “這種事情他們做起來一向偷偷摸摸,如今竟被寫成書,公然登載在《大明周報》上,難道他們沒反對?”

    宋利嘴角微揚,隨後嚴肅說道︰“起初確實引起了一些動,不過近來新晉探花解縉在青樓醉酒提及梅,反而為這本書正名了。

    ”

    “在他看來,此書雖嬉笑怒罵、酒色財氣俱全,實則是一本難得的警世之作!”

    “嗯?”

    朱元璋疑惑地哼了一聲,隨即面色凝重,重新拿起剛擱下的報紙仔細閱讀。

    既然這句話能在士林中流傳開來並得到多數認可,那麼解縉的話應該很有道理。

    警世良言?

    再看看!

    朱元璋第二次拿起報紙,已不像先前那樣驚訝失措。

    他不再糾結于那些風月描寫,而是認真研讀故事、判詞及人物行為。

    越看臉色越不對勁。

    這寫的內容怎麼如此熟悉,像極了大明啊。

    作為一位勤勉治國且能力卓絕的開國皇帝,他對大明的情況了如指掌。

    這種了解不僅限于官場政務,更深入民間疾苦和朝堂弊端。

    正因為深知這一切,他對梅中的內容感到格外刺眼。

    該不會是借宋代故事警示世人,實際說的是咱們大明的事吧?

    不得不承認,這個念頭一旦浮現便揮之不去。

    雖然尚未完全確認,但他確信一點——

    這書絕對是一部奇作!

    )

    朱元璋始終認為,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他的出身、知識和經歷息息相關。

    即便他現在已成為特權階層的頂端,但他的貧農背景、經歷及軍旅生涯,使他對許多事務的看法與眾不同,與大多數“傳統”朝臣大相徑庭。

    在他眼中,一些被朝臣視為離經叛道的行為,其實毫無問題;而一些朝臣習以為常的事情,卻讓他深感刺痛。

    朱元璋自知出身卑微,如今身處高位,兩極的感受都很深刻,但中間的經歷卻相對空白。

    當他看到梅後時,最初只注意到表面的風月之事,但冷靜下來後,他的看法完全不同。

    此刻,朱元璋半眯著眼,臉上的笑意全無,目光中透出陣陣煞氣,仿佛實質般向外擴散。

    “西門大官人,呵呵,真是好一個西門大官人!”

    “一個商人,僅憑家里的些微財富,就能勾結縣令、胥吏,甚至拉攏地痞、掮客!”

    “未經科舉,未得朝廷認可,竟也能為官!”

    “坑蒙拐騙,壞事做盡,反倒成了這城里的頭面人物!”

    “呵呵,好得很!好一個西門大官人!”

    朱元璋越看越怒,牙齒都咬得發癢。

    在他看來,這絕非宋朝之事。

    如今距離宋都多少年了?

    這些攀緣附會、東拉西扯的情節,根本寫不出來。

    所以,這西門大官人,其實是明朝的人。

    名字或許不同,或者這些事並非集中于一人身上。

    但這樣的事情,絕對存在。

    還有,這“蘭陵笑笑生”在書中暗含的那些諷刺和調侃,只要稍微思考就能明白,讓朱元璋頭疼不已。

    書中的話,他不得不承認,句句切中要害。

    有的詼諧,有的委婉,有的粗俗,但無一不是警世良言。

    甚至有些內容竟然與他多年來的思考不謀而合,這讓他愈發感興趣。

    可以說,他越看就越把這本書當作“鄉間故事”來讀。

    沒錯,就是鄉間故事。

    那種由鄉間讀過書的老夫子,憑借自身見聞撰寫的箴言。

    借大宋之名,古今結合,實際說的是當朝之事。

    這類人通常是鄉間郁郁不得志、連個官職都得不到的老夫子。

    他們多少有些才華,但更多能力恐怕是沒有的。

    不過,這種不上不下的文人,朱元璋並不缺,他缺少的是對大明現狀的深入了解。

    無論他如何攬權、勤政,錦衣衛也遍布天下,但他終究只是困于皇城的一介凡人。

    因此,他對突然走紅的《梅》最關注的,是書中對大明底層社會的真實描繪。

    盡管文中反復提到的是大宋的故事,但朱元璋認定,這說的就是大明。

    書中所言,就是!

    想假都不可能!

    朱元璋對《梅》的解讀,雖然排除了胡大老爺作為幕後作者的可能性,但也間接放松了對《梅》的限制。

    實際上,大明周報社的鄭先生最近也是忐忑不安。

    眼看著書中關于風月的內容越來越吸引人,官場描寫也越來越尖銳,鄭先生一方面期待報紙銷量能再創新高,另一方面又擔心朱元璋會突然下令禁止這本書的傳播。

    朱元璋突發奇想的舉措,徹底解決了這本書的後顧之憂。

    不過,這個消息還沒有傳到鄭先生這里,所以他並不知情。

    實際上,從歷史的真實情況看,明朝有四大奇書︰《水滸傳》《三國演義》以及《西游記》。

    這些書中,《西游記》因為諷刺意味過于明顯,曾一度被禁止傳播。

    若對此毫無反應,豈不是顯得朝廷無所作為?因此,《梅》能夠順利發行並獲得朱元璋的喜愛,並非什麼驚天動地之事。

    定下《梅》的規矩後,朱元璋重新拿起手中的報紙翻閱,這時的他只是單純為了消遣。

    帶著這樣的心態,他無意間看到了一些令人不適的內容。

    老實說,即使沒有經過胡大老爺這樣的老手潤色,僅憑《梅》本身的內容,就足以讓朱元璋感到震驚了。

    特別是那些欲露還羞的描寫,讓他心潮澎湃。

    “這作者想必年輕時沒少在青樓勾留。

    ”

    一篇篇文章讀下來,竟讓朱元璋萌生了試驗的想法。

    幸好他內心堅定,意識到有些事終究不妥,于是克制住了沖動。

    他感慨道︰“果然是奇書,什麼都教。

    ”

    隨後,他將報紙丟在一旁,決定不再去看,轉而處理奏章。

    不久,馬皇後帶著兩名宮女端著食盒款步走入謹身殿。

    她見朱元璋專心致志,連她的到來都未察覺,便靜靜等待。

    朱元璋身旁散落著許多報紙,馬皇後默默幫忙整理收納。

    報紙攤開,剛好落在梅的那一版面。

    馬皇後隨意一瞥,便愣住了。

    這般內容,竟公然刊登在報紙上?

    而且看情況,皇帝竟然同意了?

    難道他……動心了?

    想到這里,馬皇後看向朱元璋的眼神變得犀利。

    “重八,你是不是年少輕狂了?”

    “什麼?”

    “後宮佳麗三千,你竟要到外面作樂?”

    )

    朱元璋正在處理政務,突然听到馬皇後一番責備,頓時迷糊了。

    我是誰?我在哪?發生了什麼?

    迷茫地抬頭,先看了馬皇後一眼,又環顧四周,才明白過來。

    “哦,你說這個啊!”

    “你這人,跟那些街邊女子一樣,酸溜溜的!”

    “我看的是世事艱辛,百姓疾苦,不是那些兒女情長!”

    馬皇後听後一愣。

    她半信半疑地看著朱元璋,遲疑地說︰

    “你這話,我不太相信。

    ”

    “你以前可是很看重那些畫的!”

    夫妻多年,這陳年往事一提就出來。

    即便朱元璋臉皮厚,也被說得很尷尬。

    干脆摟過妻子,沒好氣地說︰“你就這樣糟蹋我們的名聲?”

    馬皇後這時也想通了。

    朱元璋既然這麼說了,那就信他的吧。

    無論如何,總要給他幾分薄面。

    瞬間,這皇宮里最尊貴的一對夫婦笑容滿面。

    梅的暢銷,帶來的不僅是朱元璋的關注,還直接影響了大明周報社。

    有了這樣一本廣受歡迎的好書,大明周報的銷量自然飛速增長。

    起初,鄭大人激動不已,但很快變得從容淡定,只用了四期的時間。

    這不是他冷漠,而是現在的銷量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

    舉個例子,自梅連載以來,現在已經到第五期了。

    然而,仍有外地商人帶著現金來到報社,要求購買第一期的梅開篇。

    他們一開口就是幾千甚至上萬份,仿佛不計成本。

    當然,鄭大人明白,這是因為大明周報社是官方機構。

    若是一般機構,恐怕早就有人私自復制發行了。

    畢竟,大明周報的價格並不高,買幾千份和自行印刷的成本相差無幾。

    否則,僅憑如此銷量,他們肯定會偷偷復制銷售。

    鄭大人日子越來越好,但也多了一份心事——每日向菩薩祈願蘭陵笑笑生平安。

    畢竟,一個能寫出如此佳作的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又會送來新稿。

    不過,街坊間開始熱議一個問題︰蘭陵笑笑生究竟是誰?

    落第秀才、鄉間賢士、隱居學者……

    各種猜測紛紛,卻無人能拿出確鑿的證據,也沒人敢公開承認。

    這份神秘感,無疑讓原本就備受關注的梅一書,更加增添了傳奇色彩。

    人們覺得,這樣的奇書似乎就該如此。

    而此刻,幕後策劃這一切的胡大老爺,正躺在自家府中,清點著梅一書帶來的豐厚報酬。

    “胡義,你是不是把本該給下人的報酬扣下了?”

    “否則,這筆錢未免也太多了吧!”

    胡義苦笑著拱了拱手︰“老爺,您這話從何說起!”

    “您這麼慷慨,我怎麼敢攔著?”

    “賬目清清楚楚,柱子每次去報社領錢回來,都會帶著報社的回執報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189章 這書絕對是一部奇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第189章 這書絕對是一部奇作!並對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