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打牌就是如此,贏了便是運氣。
不過,朱元璋並未氣餒,這只是第一局而已。
人難免有失誤,偶爾讓她們得意一陣,無妨。
然而,隨著游戲繼續,其他三人笑容愈發燦爛,朱元璋的臉色卻越來越難看。
他看著手中僅剩的幾枚銅板,再看看三人面前堆積如山的籌碼,心中滿是不甘。
但此刻他也疑惑不解。
自己可是正統的天命之子,堂堂大明開國皇帝!
怎會氣運不及家中這幾人?
要知道,剛才好幾輪分明是被壓制的冤家牌。
明明手握好牌,卻無論如何都湊不成胡,最後才發現全在他人手中。
朱元璋連續換了幾撥銅板,但都不順利,讓他十分沮喪。
突然,他有了主意,招手示意宋利過來低聲囑咐了幾句。
宋利听後震驚地望著他,朱元璋則堅定地點了點頭。
隨後,宋利只得照辦。
眾人以為朱元璋是因失利,讓宋利去買新的銅板,其實不然。
新的銅板確實送到了,而且每人分到了兩百五十枚,起點相同。
然而,此時大家的關注點早已不在銅板上,而是放在了朱元璋拿出的那方玉璽上。
馬皇後忍不住問道︰“重八,你把傳國玉璽拿出來做什麼?難道打牌還要用這個?”朱標也在心里認同母親的話。
朱元璋卻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感覺今天宮中的氣運不太好,所以特地帶它來鎮一鎮。
”
這時,朱標正在喝茶吃點心,突然听到父親的話,差點笑噴了。
緩過神後,他驚訝地看著父親,似乎在質疑他的誠意。
但朱元璋依然神情自若。
母子三人無奈地繼續游戲。
奇怪的是,自從玉璽出現後,朱元璋的運氣變得極佳,接連胡了好幾把大牌,令其他人難以置信。
于是,宋利又被派出去一趟。
深夜牌局
眼前的場景變得奇特︰一張牌桌旁坐著四人,每人面前都放置著一枚印璽。
印璽大小各異,其中朱元璋面前的是最大的傳國玉璽。
其余幾枚亦不容小覷,皇後鳳印、東宮太子印及太子妃印全部陳列出來。
此時,連愚人都能看出端倪。
這世間最尊貴的幾人此刻正在玩樂。
這場牌局從白天延續至深夜。
若非馬皇後突然提醒明日早朝,朱元璋恐怕不會輕易停手。
次日清晨,早朝的大殿內,文武百官均已到齊,唯獨朱元璋遲遲未現。
眾臣心中驟然不安。
老朱一向勤勉,從未有過遲到之舉。
今日怎會如此?
莫非病了?
眾人雖心存疑惑,卻不敢多言,只靜靜等候。
約半個時辰後,朱元璋才帶著明顯倦意步入奉天殿。
無奈,睡眠不足所致。
百官見他雙眼布滿血絲,頻頻打哈欠的模樣,心中暗自猜測。
老朱昨晚想必興致頗高,不知在哪個妃子宮中流連忘返。
大明早朝有著嚴格的規定與流程。
大臣向皇帝行禮問安之後,第一件要詢問的事便是是否有緊急事務。
這是朝會中最關鍵的一環。
只有重大事件或涉及國家根本之事才能在此時提出。
此處為章節標題,無需改動)
近來的大明雖稱不上風和日麗,但也算太平無事。
開國之初制定的諸多休養生息之策,如今漸漸顯現出成效,地方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朱元璋對官場的嚴苛整治,雖然嚴厲,但也確實讓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一些。
今日朝會並未出現什麼意外,一切順利進行。
隨後便是例行的政務匯報。
盡管六部的折子可以直接遞入宮中,但官員們仍借此機會展示自己。
他們希望提醒昏昏欲睡的朱元璋,還有人在為朝廷效力,別忘了他們的存在。
同時,這也是一個讓同僚們了解自身能力、集思廣益的好機會。
這部分內容耗時最長,卻是必不可少的。
這關系到朱元璋對大明政局的掌控,即便他此刻困倦至極,也必須強撐著听下去。
好不容易熬過這段,朱元璋以為無事發生,正準備宣布散朝,卻听見宋利熟悉的“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之聲。
不曾想,平日最沉默的言官張文本突然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勉強提起精神,發現竟是張文本。
這位老者平時看似安分守己,實則是個不折不扣的直言敢諫之人。
張文本官居正二品御史中丞,但他的白發蒼蒼讓人覺得他並不起眼。
然而在場的人都知道,他對官職毫不在意。
張文本平日里僅靠微薄的俸祿維持生活。
自從踏入大明官場,他就只熱衷于一件事——揭發他人過錯。
這人不僅正直無畏,而且特別擅長揭露別人的錯誤。
過去,他是少數敢于直面朱元璋據理力爭的御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他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其他官員身上。
這位老人完全不畏懼死亡或得罪他人。
一旦發現別人的過失,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指出。
每次他一開口,除了同僚御史之外,所有大臣都會感到緊張。
這下又是哪個倒霉蛋被倔強的老張抓住把柄了?
這次肯定少不了麻煩!
然而,朱元璋並未察覺張文本的目標其實是自己,所以他還友好地點了點頭說道︰
"張愛卿,請講吧!"
但張文本並不會因為朱元璋的笑容和幾句客氣話而有所收斂。
他認為御史應該監督上下,保持清廉公正。
于是,在例行程序結束後,他開始了批評︰
"陛下,臣有一事進諫。
"
"陛下為一國之主,健康狀況關系到國家命運和百姓幸福。
"
"陛下怎能因個望而沉溺享樂?"
"陛下今日若因懶惰而晚到,明日恐怕會對政務疏忽,久而久之,大明豈不是要衰敗?"
"因此,臣張文本冒死勸諫,懇請陛下遠離酒色,盡快改正錯誤。
"
張文本的話一出口,朱元璋頓時清醒過來。
這老家伙竟敢在眾人面前指責朕?
什麼國家衰敗?
什麼政務荒廢?
什麼沉溺酒色?
簡直胡說八道!
這簡直是……
張文本太放肆了!
朱元璋不過是想和家人打打牌消遣時間,卻被諫言打斷,頓時臉色陰沉如墨。
還未開口,御史台的其他御史相繼出列,齊聲支持張文本。
整個奉天殿寂靜無聲,大臣們都低頭不敢抬頭,生怕惹怒龍顏。
傻子都明白,皇帝此刻怒火正盛,誰冒頭誰倒霉。
朱元璋盯著這些自稱為了江山社稷直言進諫的御史們,心中暗惱。
大明的言官向來剛直不阿,即使面對廷杖或囚禁也毫不畏懼。
從後世角度看,雖然有些偽君子,但也有許多忠于職守、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直之士。
他們將諫言視為信仰,視死如歸。
朱元璋雖暴躁,卻並非不明事理。
他知道這些人是為國家好,自己也有不足之處,因此並未遷怒于張文本等人。
朱元璋無奈地接受了臣子們的勸諫,心里滿是委屈。
他不過是小酌了幾杯,又玩了幾局麻將,就被人盯上了。
昨晚的牌局讓他意猶未盡,即便熬了一夜,他還是迅速處理完政務,又招呼家人繼續打麻將。
對于朱元璋而言,難得有機會和家人一起玩他喜愛的麻將,他怎會輕易放過?最近他的手感雖有波動,但技巧卻日漸嫻熟。
特別是不用看牌就能搓牌辨牌的本領,讓旁人都刮目相看。
他憑借對人的觀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將牌局玩得風生水起,甚至略施手段,讓牌局更加有趣。
然而,幾天下來,眾人驚訝地發現,最終勝出的竟然是低調的馬皇後。
這讓一向不甘落後的朱元璋感到壓力倍增。
畢竟他還有繁忙的國事要處理,不能像胡大老爺那樣只顧享受生活。
公務如潮水般涌入謹身殿,他無法懈怠。
朱元璋雖然對麻將充滿興趣,但他深知自己作為皇帝的責任重大,不能因一時貪玩而荒廢政務。
然而,面對如此有趣的麻將,他又怎能輕易舍棄?尤其是馬皇後正深陷其中,更讓他難以抗拒。
性格倔強的老朱從不輕易妥協。
放棄麻將?這絕不可能!他一貫秉持“小孩子才做選擇”的態度,一心想著兩全其美。
可是,人生總有極限,尤其對于身處繁重政務中的朱元璋來說。
他不僅要高效處理大量政事,還需確保政務一如既往地穩妥有序。
清晨天剛蒙蒙亮,便要召集百官參加早朝。
完成這些例行公事後,他還堅持與家人一同玩麻將。
這種高強度的工作與娛樂交織的生活模式,勢必耗費大量時間。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不得不減少睡眠。
然而,即便鐵人般的體質也會吃不消,更何況朱元璋只是凡人。
僅僅幾天,他便感到力不從心。
他意識到,試圖兼顧兩者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麻將雖好,但絕不能因此耽誤國事。
無奈之下,他只能狠下心來割舍。
他試圖說服自己,沉迷娛樂有害身心,必須克制。
作為開國皇帝,他怎能讓區區麻將擾亂心智?況且,他若凡事隨心所欲,豈非讓國家陷入混亂?
一番自我寬慰後,朱元璋終于安心休息,隨後恢復往日狀態,埋頭處理政務。
朱元璋剛提起筆,忽然想到一件事。
胡惟庸是不是能在自己府里自在玩耍?想到這里,他立即意識到這不是假設,而是事實。
胡大老爺向來散漫,明目張膽地曠工在家搓麻將,比公務更重要。
一想到這個,朱元璋心中不悅。
大臣怎能比皇帝更安逸?這豈非白當皇帝?不行!不能縱容胡惟庸如此逍遙。
拿了朝廷俸祿,天天窩家里打麻將?胡惟庸雖有能力卻不思進取,就像養尊處優的猛虎。
如今看來,既然是猛虎,就該,不該坐享其成。
于是,朱元璋興致勃勃地翻開御案上的皇冊,這並非正式文件,只是他日常記錄的筆記,記錄了六部三司中重要官員的信息。
朱元璋正隨意地翻閱著部門記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對官員的看法以及毛驤提供的錦衣衛情報。
他翻開這本冊子,並非出于其他目的,只是想看看誰能被調離,好空出位置給胡侍郎。
畢竟,雖然大明可能缺少基層官員,但高層職位卻是人人有其位。
一心為老兄弟謀好崗位的朱元璋,此刻仔細查看著冊子。
禮部肯定不行。
胡侍郎曾在禮部任職,那地方太過清閑。
若留在禮部,他恐怕很快就能完成任務,悠閑歸家。
因此,需要換個部門。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