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
胡大老爺剛過了中午,便美滋滋地從禮部換了便裝,悠哉悠哉地回來了。
這次他連府上都沒回,直接在禮部就換好了衣服。
在禮部一群官員羨慕的眼神中,他大搖大擺地離開了。
可今天,胡大老爺正準備“過家門而不入”,從如詩院子門口路過,直奔宛如的小院時——
當!
一聲悶響,如詩的院門打開了。
一陣香風撲面而來,如詩內穿抹胸,外披輕紗,像乳燕投懷般嬌呼一聲︰“老爺,想死奴家了!”隨即一頭扎進胡大老爺懷里。
老天作證,胡大老爺真是順手!
他還沒反應過來,便順手把如詩摟在了懷里。
看到如詩在這大冷天穿成這樣,胡大老爺哪能不明白她的心思?
爭寵唄!
“唉,如詩啊,你這丫頭何必呢?”
“瞧瞧你凍的,萬一染上風寒,可有的受了!”
如詩不僅沒反駁,反而用一雙玉臂緊緊纏住胡惟庸的脖子,頭埋在他懷里,悶悶地說︰
“老爺再不來看如詩,如詩就要死了!”
“奴家就想讓老爺心疼一會兒!”
“這樣老爺就能多陪奴家一會兒了!”
“老爺,你就陪陪奴家嘛!”
得!
哪個男人能拒絕這千嬌百媚的撒嬌呢?
更何況還是在這大冷天,又上才藝又上裝備的撒嬌?
媽耶!
這誰頂得住!
好吧,正好在宛如那兒也待了幾天了,換個口味也不錯。
于是,胡大老爺半推半就地再次走進了如詩的小院。
這一來,如詩可就活躍了。
胡惟庸也不知道這丫頭是受了什麼。
乖乖,如詩平時就已經讓人驚嘆不已了。
如今更是花樣繁多,層出不窮!
那各種花式動作輪番上演,簡直把胡大老爺嚇得目瞪口呆。
嘖嘖!
莫非她前世是會所里的頭牌投胎來的?
要不然,這一身的技藝是從哪兒學來的?
難道真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天哪,如詩,你可真不簡單!
不過,胡大老爺心里也在琢磨一件事。
如詩平日里雖然也不差,但也沒到這種程度啊。
最關鍵的是,她這聲音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真有這麼興奮嗎?
好家伙,這一聲接一聲的,怕是把外頭的下人都吵得睡不著了吧。
不過,胡大老爺臉皮厚得跟城牆似的,向來不把這些小事放在心上。
可他不知道的是,隔壁一個小丫頭正狠狠咬著一條手帕,瞪著眼朝這邊詛咒呢。
就在胡大老爺沉浸在神仙般的日子,樂得忘乎所以的時候,宮里也傳來了好消息。
經過朱元璋時不時的查看,他終于確認了一件事。
他心心念念的土豆,已經成熟了!
確定這一點後,朱元璋高興得不得了。
他甚至沒讓別人動手,自己脫下了平日里穿的袞龍袍,挽起袖子就下地了。
說起來,這也沒什麼丟人的。
畢竟皇帝本來就是天下的典範,每年帝後都要下地示範,祈禱五谷豐登。
再加上他本就是農戶家的放牛娃出身,這背景早就傳遍天下了。
所以,他干點農活,再正常不過了。
不過,正因為皇帝都親自下地了,一眾機靈的臣子也看出了朱元璋對這新作物的重視。
一時間,整個皇宮都陷入了“土豆狂熱”之中!
本章完)
作為一個工作狂,朱元璋可以說是歷朝歷代皇帝中少有的勤政典範。
關鍵是,他不僅工作強度拉滿,工作效率也是一等一的高。
如果只是這樣,那也就罷了。
反正你是皇帝,給自己打工,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唄。
可朱元璋不是!
他不僅工作效率高、強度大,最讓人吃不消的是,他工作的時間還特別長。
一年三百六十天,幾乎天天都在加班,或者是在去加班的路上。
這種情況真是讓人受不了。
許多官員其實並不指望能升到多高的職位,他們只想著慢慢熬,等到退休時能提升一下品級,多拿點退休金就心滿意足了。
因此,他們這輩子就圖個輕松安穩。
可偏偏他們遇到了朱元璋這樣不講道理的皇帝,真是讓人滿腹辛酸。
明明說好的休息日,朱元璋自己卻不休息。
他不休息也就算了,還總是看奏章。
看奏章也就算了,還動不動就召人進宮問話。
問話也就算了,還經常讓人召集人手加班查資料、寫奏章……唉,這些大明官員真是慘,連躲都沒法躲。
不過,今天那些最敏銳的官員都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今天的朝會為什麼這麼短?陛下為什麼顯得心事重重?而且,他臉上帶著喜色,和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樣子完全不同。
可朝會結束後,他們還是沒弄明白朱元璋到底怎麼了。
朱元璋下朝後,毫不猶豫地回到後殿,一邊走一邊開始脫衣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帝上朝是有規矩的,必須穿上特制的袞龍袍。
這衣服雖然珍貴、威武、華麗,但就是不適合干活。
對現在的朱元璋來說,這就是最大的缺點。
他一路走一路脫,隨手把衣服扔給一旁的內侍和宮女。
早就準備好的宋利趕緊給朱元璋披上了一件舊衣服。
走到宮殿,朱元璋毫不客氣地扛起一把還沾著泥土的鋤頭,嘿嘿一笑,大步朝後宮走去。
作為一個農戶家庭出身的,即使如今成了九五至尊,那種見證豐收的喜悅依然無法改變。
沒有誰比農家更清楚,一次豐收能帶來多大的改變。
大步踏入後宮深處。
望著眼前那片略顯昏黃的藤蔓,朱元璋卻仿佛見到了世間最美的新娘。
對他來說,眼前的景象,遠比萬邦來朝、群雄臣服更讓他心安定,也更令他歡欣。
呸…呸……
朱元璋在手心吐了兩口唾沫,毫不在意地搓了搓手。
隨後,他舉起鋤頭,轉身用力一揮。
……
鋤頭深深插入泥土中,隨著那只布滿老繭和陳年傷疤的手輕輕一撬。
噗……
一串沾滿泥土的黃褐色土豆,帶著根睫被鋤頭從地里翻了出來。
早已將衣擺扎在腰間的宋利,拖著一個竹編籮筐,趕忙上前撿起地上的土豆扔進筐里。
朱元璋對這種合作早已習以為常,毫不在意地向前邁了一步,再次舉起鋤頭。
一挖、一撬、一撿、一移……
主僕二人,一個是天下至尊,一個是內侍總管,卻樂此不疲地干著最樸實的農活。
“皇爺,當年要是有這東西,何愁沒飯吃啊!”
宋利捶了捶老腰,笑著看向同樣滿頭大汗的朱元璋,忽然打趣道。
朱元璋並未責怪宋利失禮。
因為他們之間的主僕情誼,已持續了幾十年。
對他來說,宋利不僅是個閹人、內侍,更是一個跟隨他幾十年的老僕、老友!
朱元璋挺直腰桿,長舒一口氣,看著還剩大半的田地,笑呵呵地回應。
“你這老家伙,羨慕就直接說!”
“不過啊,別說你,咱也羨慕。”
“可惜啊,這些東西真正發揮作用,恐怕得等到標兒手里了。”
“咱們啊,都老了!”
主僕二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稍作休息後,二人又投入到勞作中。
日頭當空時,朱元璋終于停了下來。
看著一旁堆成小山的土豆,他大笑一聲。
“宋利,讓人好好稱一稱,咱們算一算,這仙糧到底畝產多少!”
宋利咧著嘴連忙答應,轉身讓早已準備好的年輕內侍趕緊動手。
盡管之前挖的時候就知道收成不會差。
朱元璋眼前堆滿了一筐筐土豆,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那些小太監手腳麻利,很快就清點完數量。
“陛下,總共是三十七石!”小太監聲音發顫,顯然有些緊張。
朱元璋一听,猛地提高了嗓門︰“多少?”
小太監被這一聲嚇得不輕,低頭再次確認後,大聲答道︰“回陛下,攏共三十七石!”
朱元璋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忍不住哈哈大笑,笑聲毫不掩飾,充滿了狂喜。
他此刻的開心,簡直像吃了蜜一樣甜,從心底里往外冒。
胡惟庸果然沒騙他!
這產量,簡直高得不可思議。
有了這些糧食,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與此同時,東宮太子朱標也傳來了好消息。
朱元璋之前安排的其他幾處土豆種植地,也都豐收了。
沒有一處的畝產低于三十石。
朱元璋看著手里的奏報,猛地抬頭望向天空。
老天爺啊,我大明的百姓終于不用再挨餓了!
他低頭看了看堆成小山的土豆,心里一陣激動。
他得去找馬皇後,和自家的婆娘分享這個天大的好消息!
這可是老朱家的大事!
本章完)
朱元璋來到馬皇後這里,馬皇後顯得很平靜。
老夫老妻了,這麼多年一起走過來,朱元璋的狼狽、失意、發達、興奮,她都見過了。
如今剩下的,只有平淡。
兩人身份雖尊貴,但感情深厚,馬皇後自然不會因為朱元璋的到來而顯得誠惶誠恐。
放眼天下,如今能指著朱元璋鼻子罵的,也就馬皇後一人了。
朱元璋身上沾著泥土,穿著一身舊衣裳,急匆匆地跑來。
馬皇後溫言問道︰“怎麼了?重八,你這是下地干活去了?”
朱元璋滿臉興奮,他來這兒,就是要和馬皇後分享這個好消息。
“沒錯!妹子,你是不清楚,咱們種的那些土豆,已經到了收獲的時候了!”
“今天咱們就是在忙活這個!”
“我對其他人不放心,怕他們不小心傷到這珍貴的糧食。”
“我也不放心讓別人背著我核對產量,畢竟這糧食關系重大。”
“所以,思來想去,反正我當年也是農民出身,不如親自動手!”
馬皇後听著朱元璋毫不掩飾地說出這些“不妥”的話,早已見怪不怪。
“那結果如何?”
“胡惟庸把土豆說得天花亂墜,難道真有那麼神奇?”
馬皇後對朝堂上的事並不怎麼關心。
但若是關乎自家夫君和兒子未來的基業,她就不得不放在心上。
尤其是涉及糧食的事。
無論在哪個朝代,甚至在將來,這都是頭等大事。
說來也巧,朱元璋來之前,她還在回憶。
她清楚地記得上次胡惟庸進獻土豆時,胡惟庸安排了一桌土豆宴。
雖然因為種子有限,只吃了幾道菜。
但就是那幾道菜,加上胡惟庸的講述,讓她記住了這種產量驚人的糧食。
三十石!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咸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