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

第399集︰陶俑的衣角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399集︰陶俑的衣角

    陶影與裙擺

    省博的唐代展廳總是比別處靜些,午後的陽光斜斜切過展櫃玻璃,在地面投下長而薄的光斑,像誰鋪開的半匹舊綾羅。小甦踮著腳走過去時,軟底舞鞋蹭過地磚,沒發出一點聲響——這是她多年練舞的習慣,連呼吸都要收著勁兒,生怕驚擾了什麼。

    展櫃里的樂舞陶俑就立在光影中央。通身是淡青的釉色,歲月在俑身上爬過,留下幾道淺褐的開片,像老瓷碗上溫柔的裂紋。陶俑梳著雙環望仙髻,殘存的彩繪依稀能看出是石榴紅的發帶,衣擺是典型的唐代高腰襦裙樣式,下擺向外撒開,弧度翹得恰到好處,像被瞬間定格的風。它的右臂微微抬起,左臂自然垂落,膝蓋微屈,分明是個舞蹈進行到一半的姿態,仿佛下一秒就要旋身、踢腿,讓裙擺再飛高些。

    小甦站在展櫃前,忘了手里還攥著剛買的文創書簽。她是市歌舞劇院的古典舞演員,前幾天剛結束《唐宮夜宴》的巡演,身上還帶著未散的妝氣——眼角殘留的金箔亮片,被陽光照得閃了閃,竟和陶俑發髻上的裝飾微光,有了幾分呼應。

    “這姿態……是《胡旋舞》的起勢吧?”她輕聲說,聲音輕得像怕吵醒陶俑。指尖不自覺地抬起來,跟著陶俑的右臂劃出一道弧線,肩膀微微下沉,腰腹往里收,這是她練了無數次的動作,肌肉早就形成了記憶。可今天做起來,卻總覺得差了點什麼。她盯著陶俑的裙擺,那弧度太特別了,既不是她常跳的《霓裳羽衣舞》的飄逸,也不是《踏歌》的靈動,而是帶著股勁兒,像旋轉到最快時,裙擺被離心力甩出去的瞬間,繃得緊實,又透著股自在。

    小甦往後退了兩步,拉開距離。展廳里沒什麼人,只有保潔阿姨在遠處拖地,水聲隱約傳來。她深吸一口氣,雙腳並攏,像在舞台上準備起舞那樣。音樂在她心里響起來——是她自己編的一段唐舞配樂,鼓點輕快,琵琶聲脆。她跟著心里的節奏,慢慢抬起手臂,膝蓋微屈,然後猛地旋身。

    裙擺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她今天穿的是條米白色的練功裙,料子輕薄,旋轉時會自然散開。當她轉到第三圈,視線掠過展櫃時,忽然頓住了——她的裙擺弧度,竟和陶俑那定格的衣角,嚴絲合縫地疊在了一起。

    陽光剛好把她的影子投在展櫃旁的白牆上,陶俑的影子也落在上面。兩個影子交疊著,她轉,陶俑的影子也跟著轉,仿佛陶俑活了過來,正和她一起跳舞。小甦的心跳漏了一拍,腳下的動作慢下來,最後停在一個與陶俑幾乎一致的姿態上。

    “它當年跳舞時,裙子也這麼飛吧?”她對著陶俑輕聲說,聲音里帶著自己都沒察覺的雀躍。指尖輕輕踫了踫展櫃玻璃,冰涼的觸感傳來,卻沒讓她清醒,反而讓她想起巡演時,燈光落在舞台上的溫度。那時她穿著繁復的唐裝,裙擺上繡著纏枝蓮,旋轉時,觀眾的掌聲像潮水一樣涌來。可此刻,在這安靜的展廳里,只有她和一尊千年陶俑,沒有掌聲,沒有燈光,卻讓她覺得,自己離“唐舞”更近了些。

    她想起小時候學舞的日子。那時老師總說,跳古典舞不能只學動作,要懂“魂”。她一直不懂,直到第一次看《唐宮夜宴》的文物復原圖,看到那些樂舞俑的姿態,才隱約有了點感覺。後來進了劇院,她翻遍了圖書館里的唐代舞蹈文獻,看了無數次敦煌壁畫的舞姿,可總覺得隔著一層紗,摸不透唐代舞者那種“自在又張揚”的勁兒。

    今天,這層紗好像被風吹開了。

    小甦又試著跳了一遍。這次她沒按自己熟悉的節奏,而是盯著陶俑的姿態,慢慢調整手臂的角度、腰腹的力度。陶俑的左臂垂落時,不是完全放松的,而是帶著一點提勁,像要隨時配合身體旋轉;它的膝蓋彎曲程度,比她平時跳的要深些,這樣旋轉時才更穩,裙擺也能甩得更開。她一點點模仿,手臂酸了也沒在意,額頭上滲出細汗,貼在鬢角。

    “姑娘,你這舞跳得真好看。”保潔阿姨拖完地,站在不遠處笑著說,“跟這俑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小甦停下動作,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阿姨,我在學它的動作呢。”

    “難怪呢,”阿姨走近了些,指著陶俑說,“我天天在這拖地,看這俑看了好幾年,總覺得它要動起來似的。今天看你一跳,倒真像它活了。”阿姨頓了頓,又說,“前陣子有個老教授來,說這俑是從西安出土的,當年陪葬的墓里,還有好多樂器俑呢,說不定當年啊,它就是跟著音樂跳舞的。”

    小甦心里一動。她之前查資料時,看到過唐代墓葬中常有樂舞俑群,有的吹笛,有的彈琵琶,有的起舞,像是把一場盛大的宮廷宴樂,永遠留在了地下。眼前這尊陶俑,會不會也有過一起跳舞的“伙伴”?它當年旋轉時,身邊是不是也有清脆的樂聲?那些樂手俑,會不會正看著它的裙擺飛揚,手指在樂器上飛快地跳躍?

    她又一次旋身,這次跳得更投入了。心里的音樂不再是她自己編的那段,而是多了些鼓點和笛音,像從千年之前傳過來的。她的裙擺一次次掠過地面,影子在牆上與陶俑的影子重疊、分離,又重疊。有那麼一瞬間,她好像真的听到了琵琶聲,看到了燭火搖曳的宮殿,看到了和她穿著一樣襦裙的舞者,正和她一起旋轉,裙擺飛起來,像兩朵並蒂的花。

    不知跳了多久,她停下來時,才發現展廳里多了幾個人。有個小女孩拉著媽媽的手,指著她和陶俑的影子,小聲說︰“媽媽,你看,姐姐和俑俑在跳舞。”

    媽媽笑著點頭︰“是呀,這就是文物的魔力呀,能讓我們和很久以前的人,有一樣的快樂。”

    小甦看著小女孩亮晶晶的眼楮,忽然明白了老師說的“魂”是什麼。不是動作的標準,不是技巧的嫻熟,而是把自己放進歷史里,去感受那些早已消失的溫度——唐代舞者旋轉時的快樂,工匠雕刻陶俑時的用心,還有千年來,無數像她一樣,被這尊陶俑打動的人的心意。

    夕陽慢慢沉了下去,展廳里的光線柔和下來,陶俑的影子被拉得更長,小甦的影子也跟著變長。她最後看了一眼陶俑,對著它輕輕鞠了一躬,像在和一位跨越千年的舞伴告別。

    走出博物館時,晚風拂過她的裙擺,又一次揚起那個熟悉的弧度。她抬頭看了看天邊的晚霞,紅得像唐代壁畫里的霞光。她想,下次排練《唐宮夜宴》時,她要把今天的感覺加進去,讓舞台上的裙擺,也能飛出千年之前的那道弧線。

    或許,這就是文物存在的意義——不是冰冷地躺在展櫃里,而是用自己的姿態,把過去的故事,悄悄放進每個被它打動的人心里。就像那尊樂舞陶俑,它沒說過一句話,卻用一個定格的旋轉,和她跳了一支跨時空的舞,也把唐代的風,吹到了她的裙擺上。

    之後的日子里,小甦總會在排練間隙,想起省博的那尊陶俑。她找來了更多唐代樂舞俑的資料,對著圖片一點點調整動作,甚至托朋友從西安帶回來一些唐代墓葬壁畫的復刻圖。她發現,那些壁畫上的舞者,裙擺弧度果然和那尊陶俑相似,而且她們的眼神里,都帶著一種自在的笑意,不是為了表演給別人看,而是為了跳舞本身的快樂。

    有一次,劇院要排新的唐舞劇目,導演讓大家各自構思一段獨舞。小甦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以那尊陶俑為靈感。她把自己在博物館里的感受寫進了舞蹈腳本里,從一開始的模仿,到後來的共鳴,再到最後的融合,她想讓觀眾看到,她和陶俑之間那段跨時空的對話。

    排練時,她穿著仿制的唐代襦裙,裙擺比練功裙更厚重些,旋轉時需要用更大的力氣。有好幾次,她的裙擺沒能劃出想要的弧度,摔倒在地上。膝蓋磕得生疼,她卻沒氣餒,反而想起博物館里的陶俑——工匠在雕刻它時,肯定也遇到過困難,或許是釉色沒涂勻,或許是裙擺的弧度沒刻好,但他們還是一點點修改,才讓這尊陶俑保留到今天。

    演出那天,舞台燈光暗了下來,只有一束追光打在小甦身上。她站在舞台中央,像當年在博物館里那樣,深吸一口氣,然後慢慢抬起手臂。音樂響起,是她特意請人編的曲子,開頭是輕柔的琵琶聲,像博物館里安靜的午後,後來漸漸加入鼓點,越來越急促,像唐代宴樂的熱鬧。

    她旋轉、跳躍,裙擺一次次飛揚起來。當她跳到最投入的時候,她仿佛又看到了展櫃里的那尊陶俑,看到了牆上重疊的影子。台下的觀眾安靜極了,只有音樂聲在劇場里回蕩。當最後一個動作落下,她停在一個與陶俑一模一樣的姿態上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謝幕時,小甦看到了台下的小女孩,就是那天在博物館里看到的那個。小女孩舉著一幅畫,畫里是一個旋轉的舞者,旁邊還有一尊小小的陶俑,兩個影子疊在一起,像她當年在牆上看到的那樣。

    小甦對著小女孩笑了笑,心里暖暖的。她知道,那尊唐代樂舞陶俑的故事,還在繼續。它不僅在博物館里,在她的裙擺上,還在更多人的心里,慢慢長出新的故事。就像千年之前,工匠把對舞蹈的熱愛刻進陶土里那樣,她也把這份熱愛,放進了自己的舞蹈里,讓跨越時空的美好,一直傳遞下去。

    後來,小甦又去了一次省博。這次她帶了演出的照片,輕輕放在展櫃前。陽光落在照片上,她的裙擺和陶俑的衣角,依然嚴絲合縫。她對著陶俑輕聲說︰“你看,我們的舞,有人看到了。”

    陶俑依舊保持著那個旋轉的姿態,在陽光下,釉色仿佛又亮了些,像在回應她的話。展廳里很靜,小甦仿佛又听到了千年之前的琵琶聲,還有裙擺飛揚的聲音,輕輕的,卻很清晰,像一場永遠不會結束的舞。

    需要我對小說中的某個情節如小甦的舞蹈排練過程、與陶俑的情感聯結)進行細化,或者調整故事的節奏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第399集︰陶俑的衣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第399集︰陶俑的衣角並對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