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林深處的地基
一、紅土地上的圖紙
吉隆坡的午後陽光像融化的金子,砸在林硯的防曬帽上。她蹲在滿是紅土的坡地上,指尖劃過圖紙上圈出的選址——這片背靠雙子塔、面朝錫蘭河的地塊,是團隊在東南亞考察三個月定下的"黃金坐標"。
"林總,當地合作方發來了土地清冊。"助理小陳遞過平板電腦,屏幕上的馬來文合同密密麻麻。上周簽約時,開發商阿茲曼拍著胸脯保證"這塊地閑置二十年,連野猴都嫌曬,絕對沒問題。"
此刻坡下突然傳來喧嘩,十幾個戴斗笠的村民舉著棕櫚葉標語圍過來,領頭的老者拄著蛇紋木杖,杖頭雕著的孔雀紋在陽光下泛著油光。翻譯小張臉色發白"他們說這是"龍穴",挖地基會驚動山神。"
林硯望著遠處清真寺的金頂,突然想起出發前父親的話"東南亞的生意,三分看合同,七分看地頭蛇。"那時她正忙著核對鋼筋型號,只當是老一輩的陳舊觀念。
當晚的慶功宴設在華人商會的酒樓,酸枝圓桌擺滿了肉骨茶和海南雞飯。會長周振邦捻著翡翠扳指,老花鏡滑到鼻尖"林小姐選的地塊,二十年前有個福建老板想蓋工廠,推土機剛開進去就陷進泥沼,後來請法師來看,說是動了祖先的墳塋。"
水晶燈的光映在林硯臉上,她捏著酒杯的手指泛白。白天村民的木杖在紅土上劃出的痕跡,此刻突然在眼前清晰起來——那些彎彎曲曲的線條,竟和圖紙上的地基輪廓重合。
二、暴雨中的對峙
暴雨傾盆而下時,林硯在工地帳篷里翻查地方志。1965年的洪水記錄里夾著張泛黃的照片十幾個華人戴著斗笠在坡上築堤,背景里的大榕樹和現在工地旁的那棵一模一樣。
"林總,推土機被人鎖了。"項目經理踹開帳篷簾,雨水順著他的安全帽往下淌。鐵絲網外,村民點燃的椰殼火把在雨幕里明明滅滅,老者的木杖指向天空,嘴里念著听不懂的咒語。
周振邦帶著商會的人趕來時,雨勢正急。穿唐裝的老人撐著油紙傘走到老者面前,用閩南語說了句什麼。原本激動的村民突然安靜下來,老者的木杖緩緩放下,斗笠下的目光掠過林硯帶來的地質勘探報告。
"他說這坡下埋著1942年逃難時死難者的骨灰壇。"周振邦把林硯拉到一邊,聲音壓得很低,"當年日軍轟炸,幾十戶華人躲在坡洞里,後來山體滑坡全埋在了下面。"
帳篷里的應急燈忽明忽暗,林硯看著勘探圖上標注的"松軟層",突然明白為什麼推土機總在同一位置陷車。她想起母親的話"在國外看到土墳要繞著走,那是別人的根。"
深夜的祠堂里,香燭在供桌前搖曳。周振邦指著神龕里的牌位"這些都是當年沒來得及遷走的先人。馬來西亞的華人,祖墳在哪,根就在哪。"穿長袍的法師正在沙盤上畫符,朱砂線在燈光下像條游走的蛇。
三、羅盤與圖紙
當周振邦帶著"風水先生"出現在工地時,林硯正在調整地基坐標。白發老者的羅盤指針在紅土上打轉,銅制的盤面映出大榕樹的影子。"往西挪三丈三尺,避開龍脈,"老者的拐杖敲著地面,"那里原有口井,是當年逃難者挖的,水脈能鎮住煞氣。"
村民們蹲在坡上抽煙,木杖插在泥里圍成圈。當林硯讓人把新圖紙鋪在油布上時,老者突然站起來,指著圖紙邊角的排水系統"這里要改成八卦形,不然雨季會積水。"
周振邦在一旁翻譯"他年輕時跟著廣東師傅學過看風水,其實是懂水利的。"林硯望著老者溝壑縱橫的臉,突然發現他斗笠下露出的玉佩,和父親書房里那個貔貅掛件一模一樣。
商會的酒樓成了臨時會議室,木櫃里的陳年普洱散發著陳香。周振邦翻出本線裝的《檳城華人史》,指著其中一頁"你選的地塊,當年是福建同鄉會的義地。那些村民里,有一半是當年守墓人的後代。"
林硯的鋼筆在圖紙上劃出新的輪廓,把原定的地下室改成了紀念亭。當她在設計圖上添上"僑胞紀念館"幾個字時,窗外的陽光正好穿過雨雲,照在祠堂的琉璃瓦上。
四、破土時的鞭炮
奠基儀式那天,林硯特意穿了件月白色旗袍。村民們帶來了自家釀的椰子酒,老者用木杖在紅土上畫了個圈"今天辰時破土,與月神相沖,等午時再開工。"
周振邦悄悄告訴她"其實是怕太早開工,露水打濕水泥。"林硯望著老者給每個工人遞檳榔的背影,突然想起在商會看到的老照片,1950年的奠基儀式上,也是這樣的場景——華人與當地人共飲椰酒,木杖與水準儀並排而立。
當挖掘機的鏟斗終于落下時,鞭炮聲驚飛了榕樹上的白鷺。有個戴頭巾的馬來婦女捧著個陶罐走來,里面裝著當年逃難者留下的銅錢。"我祖父說,這些錢能保平安。"她的華語帶著濃重的閩南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地下室改成的紀念館里,周振邦捐出了父親留下的逃難賬本,村民們送來祖輩用過的扁擔和水瓢。林硯站在玻璃展櫃前,看著那些帶著歲月痕跡的物件,突然明白父親說的"地頭蛇",其實是扎在這片土地上的根。
五、椰影里的地標
一年後的剪彩儀式上,林硯站在刻有雙語銘文的紀念碑前。碑的正面是項目介紹,背面刻著"1942101novel.com23,此土之下,皆為鄉親。"
周振邦的孫子舉著平板電腦直播,鏡頭里,紀念亭的飛檐與雙子塔的鋼構相映成趣。有個老華僑對著鏡頭抹眼淚"我父親當年就躲在這坡上,沒想到七十多年後,能在這里看到同胞建的大樓。"
暴雨又至時,林硯在辦公室看著監控。工人們正在加固紀念亭的柱子,幾個戴斗笠的村民幫忙搬運沙袋,他們的木杖靠在新栽的菩提樹下,杖頭的孔雀紋在雨中閃著光。
周振邦送來新印的商會通訊錄,在她的名字旁用朱筆寫著"馬來西亞的生意,要讓當地人覺得你是來認親的,不是來掘金的。"
窗外的霓虹燈亮起,林硯望著大樓頂層的"中華廳",那里今晚要舉辦中秋晚宴。餐桌上的月餅旁,會擺著當地人愛吃的椰絲糕——就像她學會的那樣,在圖紙上畫下鋼筋的同時,也給土地里的故事留出位置。
紅土地上的新地標在夜色里亮起燈火,像顆瓖嵌在雨林里的明珠。林硯知道,真正穩固的地基,從來不止鋼筋水泥,還有那些深埋在土里的根,和跨越山海的鄉情。
喜歡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商途重生之商業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