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收買丁全禮,單單靠一個美人,那肯定是不足的,但如果丁全禮收了美人,那就相當于打開一條縫。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有了縫,那丁全禮就不再是無懈可擊了,才能有接下來的操作和步驟。
丁全禮有些不太理解,一個商隊過了關,還要見自己,這是想干嘛?
心生疑慮的丁全禮,略帶戒備的看著眼前這個恭恭敬敬,低眉順眼的商人,問道︰“你要見本將,有何事務?”
沈良左右看了看,恭敬的說道︰“小的有些要事,想要將軍細談。”
丁全禮想了想,一個手無寸鐵的商人,有何可懼,于是揮手,揮手示意身邊不用跟著自己,
隨即,丁全禮走到一旁,問道︰“說吧,什麼事?”
“將軍,在下沈平化名)忝為商隊主事,久聞將軍鎮守石嶺,治軍嚴明且體恤商旅,心中早已敬佩不已。”
沈良微微躬身,目光掃過丁全禮的臉龐,隨即又迅速垂下,聲音壓得更低,“此番通關,蒙將軍關照,商隊方能順利通行。小的無以為報,備了些薄禮,錢五百貫,另有西域的琉璃一盞,還望將軍笑納。”
沈良頓了頓,見丁全禮神色未變,又上前半步,語氣添了幾分懇切︰“將軍鎮守一方,辛苦萬分,往後我等商隊往來此關,還望將軍多多照拂一二。”
丁全禮此時心中忽然有種感覺,莫非先前是那妾室阻攔了自己的財運,否則為何她一死,財運便洶涌而來。
不過,錢雖好,但卻並非是丁全禮最喜歡的東西,他要是想搜刮錢財,那守著石嶺關,從每天過路的商隊中搜刮一點,想要錢,那還不簡單。
至于琉璃,這玩意既不能吃,又不能用,只能擺著看的玩意,有什麼好的,不過,既然人家送上門,這種白撿的東西,收了也就收了。
丁全禮咳嗽了一聲,義正言辭的說道︰“好說,以後你的商隊,只要不攜帶弓弩鐵甲等違禁之物,過關自然無慮。”
沈良連忙應道︰“是是是,小的向來是守法的,本本分分的做生意。”
說到這,沈良低聲道︰“等過了關後,小的就送到將軍府上。”
丁全禮嗯了一聲,隨即揮手示意沈良離去。
送禮,也是門技巧,一開始就給人家送美人,正常情況下,是個人都會有所懷疑的,當然,如果是不正常的武夫,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劉小乙和部下商議好後,決定慢慢滲透,第一次送些見面禮,熟絡了,再送厚禮,然後再送上緝事都培育的美人,夜夜吹著枕頭風。
饒是丁全禮是塊鐵石,劉小乙覺得,自己也能把這塊鐵石給吹腐化了。
第一步辦妥後,沈良沒有過多的和丁全禮接觸,而是將禮物送到丁宅後,便立刻離去。
按照計劃,下次返回時,就是十二月底了,然後,再一次路過,應該就是年後了,連送了三次厚禮,到時候就可以順理成章給丁全禮送上美人。
……………………
陳從進在幽州,處理完出征後,積壓下來的文書,有些慵懶的伸了個懶腰。
事務繁雜啊,又要管軍隊,又要管民事,唐朝的制度,其實從一開始,就有很大的缺陷,正式的官員數量太少,根本管不了這麼大的一個帝國。
因此,唐廷不得不弄出一大堆的臨時使職,來管理各種具體的事務,而時間一久,這些臨時使職反而變成了常設的職務。
比如,就連節度使這個當下最有權勢的職位,在大唐正兒八經的官職中,那也是屬于臨時使職。
混亂的官制,使得很多使職都有業務重疊,比如,同一件事,這個可以,那個也可以管,看起來管的人多了。
但實際上,反而更沒人管,這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淺顯道理,這本來這是很混亂的一個局面,但愣是因為現在是兵荒馬亂的時代,顯的不那麼重要。
這個時期,全國上下,幾乎每個藩鎮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在軍事上,這種政務上的混亂,反而是被掩蓋下去了。
陳從進想著,是不是應該把後世的內閣提前弄上來,用來輔助自己,陳從進不像有的軍頭,成天就知道刮地三尺養軍。
對于民生之事,陳從進是很重視,所有的文書,自己都要親自過目,他知道,民生經濟就是國力,只有國力能維持住,軍事戰爭才能堅持下去。
只是,時日一久,陳從進確實感覺自己的精力嚴重不足,畢竟,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朱元璋一個樣,一天可以批幾百份奏折,再說了,現在是亂世,注定軍事才是維系權力的第一要務。
雖然有掌書記蕭郗,幫助自己處理公務,但是時間一久,陳從進就發現,蕭郗一人的精力,也已經不足操持如今這麼大的盤子。
而且,陳從進也隱晦的發現,蕭郗的權力,似乎有些過大了。
平衡大師的本能,是作為一個統治者最基礎的特質,任何一方勢力過大,都會造成權力失衡。
大唐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原因很多,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點,便是中期時,節度使的權力不受制衡。
這就跟滾雪球一樣,節度使叛亂,割據,為了抵抗朝廷,不可避免的需要籠絡武夫。
長年累月的籠絡下,武人的地位,被一步又一步的抬高,以至于到了今天,兵驕逐帥已經成了一件很普遍的事。
而到了宋時,文人地位的提升,又是走到了另外的一個極端。
雖然現在陳從進還沒察覺到文人有勢力過大的跡象,不過,未雨綢繆提前布局,也是一件正確的事。
想到這,陳從進直接召見盧光啟,蕭郗,楊建,陶師 等底下文吏,商議組建內閣。
當然,陳從進沒直接說是內閣,而是咨議制度,也就相當于顧問,辦公地點就設在節度府前院。
咨議人數暫時定為五人,以後再視情況而增加,最低五人,最高九人,單數的緣由便是在有不同意見時,進行投票。
各曹各司的文書,先送咨議院,對于處理意見,咨議院商議後,提出處理意見,再送到陳從進面前,同意就直接批,不同意,就打回去重新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