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一六一六

第419章 得意地笑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凌小蟄2025 本章︰第419章 得意地笑

    7000湖廣軍奉命勤王,有馬的牽馬而行,沒馬的邁開大步。

    一路不再有秦直道的便利,黃土高坡溝壑縱橫蹊徑難行。一路上行軍最大的困難在于缺乏飲用水,無定河干涸,桑干河干涸,走了三天才到了吳堡,才見到了縮水一半的黃河。到此,部隊也走不動了。

    吳堡縣城緊鄰黃河立于山巔,一座完全用石塊堆砌而成的石頭城,當地人稱‘吳堡石城’。陝北有老話說︰銅吳堡,鐵葭州,生鐵鑄就綏德州。位于秦晉峽谷中,背靠黃河,立于一獨立山梁之上的吳堡縣城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這石城的布局規劃頗得民心,南城門面向通往山下的唯一道路,軍營在左、縣衙在右,一文一武緊貼城牆擋在了一線,往里頭去才是老百姓的房舍。

    陝人實在哦!

    湖廣軍借吳堡休整一天半日,待補充完人畜飲水後,再從東門走挑水人走出的羊腸小徑下到百丈懸崖之下的水寨,走柳林軍渡碼頭過黃河入山西。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抓坡。石山戴土帽,膠泥夾石炮。”

    高迎祥隨口給趙壽吉念了首四言絕句。他對吳堡很熟悉,幾個月前曾領兵攻打這里,氣勢洶洶而來,把河邊的水寨官兵嚇退到了別省張頭觀望其實也就是退到黃河對岸啦。結果呢,高開低走,打了三天,損兵折將毛都沒撈著,在吳堡軍民的哄笑中灰溜溜跑路。

    見著老趙比較中意吳堡的壯美,他便義務做起了導游。“老大你來看,此處水寨頗有看頭,崖壁上刻有‘逝者如斯、環山抱水’的摩崖石刻,氣勢不凡。”

    到底是馬販子,做大生意的,念過書有文化,說起話來文縐縐。

    “大人你來看,黃河到了城東門河道收窄,流水聲浩大,氣勢不凡。”確如其所說,這里黃河河道突然收窄,水流奔騰激昂、驚濤拍岸,恰如好男兒縱馬奔馳廝殺戰場。

    老趙笑道︰“進了這水里,任你是浪里白條也白搭。”

    “大人可知此處為何叫做吳堡?”

    這小兒科的問題難不倒趙大將軍︰定是原先吳家人住的屯堡,後來舊改新、小變大,給城市化改造了唄。

    高迎祥造反期間沒能打下吳堡是因為這里形勝,並非他準備工作不充分。相反,情報工作非常扎實︰吳堡原名吳兒堡,元末蒙古人敗退時強行遷徙江浙百姓退往塞外,其中一支到了此地便造反不走了,安營扎寨壘石為堡。因江浙屬吳地,故稱為吳兒堡。

    高迎祥請老趙沿長階下懸崖,來到水寨邊上的泥灘處,指著躺在泥里的龍頭碑說道︰“你再看這塊龍身碑首,可看出端倪來?氣勢不凡。”

    老趙這才明白,高迎祥生平所學也就只此‘氣勢不凡’。

    碑文風化水沖字跡模糊,看不清楚了。碑首之上盤踞四條三爪石龍,三爪龍趾的龍只在前宋靖康年北宋)之前有,之後的龍都是五爪。龍首碑可不是隨便能刻的,只能皇室專享。這石碑不僅是龍首碑,更是刻有四條龍的龍首碑,天下重器怎會出現在這窮鄉僻壤?稀奇!

    吳堡縣對飯局中現身的老熟人高迎祥只維持了一個眨眼的驚訝,然後摒棄前嫌熱情招待,仿佛幾個月前的兩軍對壘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杯接一杯敬他酒,恭喜他棄惡從善,恭喜他攀上高枝,恭喜他來此吳堡走過了諸多曲折,從此走上人生坦途。

    高迎祥已被接一杯回敬吳堡縣,贊揚他大人大量,祝願他仕途順利將來出將入相。

    酒到酣暢時,吳堡縣以筷擊碗,陝地不論官民皆用海碗,碗腔大故音洪亮,直把曲來唱︰

    人生本來就是一出戲,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

    名和利呀什麼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世事難料人間的悲喜,今生無緣來生再聚

    愛與恨吶什麼玩意,船到橋頭自然行

    且揮揮袖莫回頭,飲酒作樂是時候

    那千金雖好,快樂難找,我瀟灑走過條條大道

    我得意地笑,又得意地笑,笑看紅塵人不老

    我得意地笑,又得意地笑,求得一生樂逍遙

    我得意地笑,又得意地笑,把酒當歌趁今朝

    ......

    這歌,應時應景。這歌,老趙是知道的。《得意地笑》,好女婿于去歲前才放出來,才在施州流傳唱響。如何就傳到了你這窮山溝里的破廟,怪哉!

    想不到吧!山人自有來處!吳堡縣得意地笑道︰“我本胡建北港雞籠山人氏,過年探親時听到鄭家船隊,不不,你家東海艦隊軍碼頭上傳唱不歇,故而听會了。”

    你口出胡建,那百分百就是台灣人了。台灣全島皆艦隊治下,你就是半個又半個自家人了。如此便不客氣了,我老趙就要問上一問這飯桌上稀奇之物。

    吳堡縣招待趙、于、高等湖廣軍高級將領的飯局竟然擺上了海鮮!在浙江福建沿海打過仗的嘉興人趙壽吉如何認不出盤中的蚌殼不是河蚌,乃是正宗海蚌!

    有鑒于此,他很不開心的。老子打倭寇、打建奴、打奢安、打漢奸、打流賊,戎馬半生舍命廝殺為了什麼?為了你一個黃土高原上的七品縣官吃上海鮮?這太奢侈太腐敗太不把趙壽吉的正義感當回事了吧!

    老趙這便要掀桌子發作,卻被于詳台下踢腳給摁住了。

    知縣喝酒上頭了,感知遲鈍,絲毫沒有發覺,只顧向高迎祥詢問梁山吸納流民組建西北建設兵團的詳細。高迎祥將實情始末事無巨細講完,挑了個沒開頁的蚌殼用短刀撬開,說道︰“莫非前些日下過雨了?”

    這話問得有些沒頭沒腦,老趙與于詳正詫異中,只听吳堡縣哈哈大笑︰“高把總好記性!”

    這對老熟人說著只他們倆才懂的往日情分。

    高迎祥率兵攻打吳堡不克,卻賴著不走,高喊著‘賊不走空’的天條向縣上索要吃食。此舉如同向于詳索要吃食才肯投降如出一轍。吳堡縣有兩樣東西不缺,棗子和海蚌,一擔擔挑出城,維生素+高蛋白組合,如此才把這凶神送走。原是縣關帝廟後有個水塘,只要下雨水滿,池塘便會出現滿池子的海蚌。吳堡離海十萬八千里,難道說這處黃土 上的水池直通大海?這是個奇特的自然地理現象,也許只有徐霞客過來挖地三尺才能猜測些許吧。

    人心之成見似高山似巍城。一旦將流賊的帽子摘去,則山崩城裂,可見身份對一個人有多重要,可見把總的含金量可比什麼闖王高多了。知縣看高迎祥的眼神變得清澈通透,再行祝賀高端到了鐵飯碗,勉勵他不能降而復叛。因為此舉害人害己,你若反復無常,日後官軍再不敢行招安,如此連累到別支流賊,不是,其他的刁民,也不是,是連累其他走投無路的家鄉父老從良無門。

    高迎祥認真道︰“捧到了裝海鮮的飯碗,傻子才會丟。高某一定將飯碗頭牢牢揣在懷里。”

    老趙笑道︰“蚌肉鮮美可不能胡吃海塞,當年戚家軍中就有人吃蚌肉脹死的。”

    這話煞風景,很不過腦。吳堡縣把話來勻,“吃了小縣的海蚌只生力氣不折壽。盼高仁兄此去勤王,一戰奪旗斬將,日後封妻蔭子。”

    現土燒酒上頭,臉自然緋紅。可吳堡縣上桌喝酒之前,他那臉亦紅潤。還有他肚腹,微微鼓起,腸子里定有不少油花花。人樣子比甘泉的王不為滋潤多了。至于城中百姓,除了蜷縮牆角的幾個叫花子,見到的街上來往行人均無菜色,那肯定不是吃海蚌補來的營養,這些年少雨干旱,你那神仙池里一年能有幾回滿。那麼請問,吳堡縣的豐衣足食是怎麼做到的?

    吳堡縣起身,向兩位湖廣貴人彎腰行禮。吳堡縣安居樂業皆拜施州所賜。一則“土肥水種密保管工”農業八字方針,二則土豆紅薯良種之功。“明日大軍開拔之時,必遇小縣百姓奉上干棗粉條攔路拜謝。”

    “若是你衙門公差挨家挨戶指使鼓噪,本兵勸你就此作罷。僵在臉上的謝恩,本兵不要看。”

    “若衙門不去攔阻,幾個鄉紳族老此時就要沖進來感恩戴德了。小縣從無官辦作秀,但又真情實意。”

    秦地知恩圖報也!二刷‘民擁軍’的于祥亦得意地笑了又笑,“如此甚好,明日我等定好生感受此軍民一家親。知縣大人吶,咱吃的麥粒米粒,你道是個甚?特麼是麥子稻子的卵子你知道伐!俗稱生殖器官。你想要增加畝產量很難,就像你我,很難讓自己的小弟弟長得比胳膊腿一般粗大。”

    “知道的,知道滴。”對方話糙理不糙,吳堡縣連連稱是。只有一點︰似乎生殖器官屬官話,卵子才是俗稱。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419章 得意地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419章 得意地笑並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