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一六一六

第407章 命令︰直取遼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凌小蟄2025 本章︰第407章 命令︰直取遼陽

    事確實就是這麼個事。

    最高層二代目為平字輩,名字充滿武霸之氣,從而引領了梁山眾給孩子起名的風氣,都朝著陽剛風走起。隨大流行時尚有錯嗎!?沒錯!

    覃叔才說道︰“我說兵王啊,將死之人你就少說兩句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曹堅也道︰“你小子要是會說幾句人話,你兵王就該當軍長。問你小子,那娘倆的事後悔不?”

    “後悔莫及,悔恨不迭哦。勞駕二位給想想,給我那死去的孩兒起個什麼名為好?”

    “叫石林沖吧。”

    “林沖打不過盧俊義,叫石俊義才配得上他身為兵王的爺老子。我說,就叫石俊義如何?”

    二人等不來兵王石梁山的回答了,人已經氣絕。

    尼瑪,你兵王就好爭個頭彩,連赴死都不肯落後哩。曹堅和覃叔才一左一右勾起石梁山的尸體,吸上最後一口山風,看上最後一眼如畫之人世間,回頭沖韃子笑了笑。此微笑,乃是在感謝韃子頭目給予了他們舍生取義。留下在人世間最後一個微笑之後,二人縱身跳下懸崖。

    韃子首領本想探身往崖底下看看,架不住有恐高癥便斷了此念頭,看著石頭上那幾行血跡,口中吐出三個字︰“巴圖魯!”

    覃叔才、曹堅、石梁山,他們表現出的英勇擔得起‘巴圖魯’的尊敬,更把昂揚進取和尚武精神傳遞給了下一代。曾幾何時,大漢民族才是真正的戰斗民族,他們強健尚武,他們的名字體現著那個時代的特征︰趙破奴、班超、班勇、霍去病…

    穿越眾無從听到覃叔才他們英勇就義之前的家長里短,但會知道他們的後代叫覃鐵軍、曹破奴,會知道昔日大漢的陽剛尚武已經在梁山司發揚光大!

    “朝廷兵部手令,催我部放棄原定計劃,直取遼陽。”洪劉捏著張信箋火急火燎走進來。

    閻應元不做聲不搭理,啜了口黑咖啡,苦得他齜牙咧嘴連吞幾口唾沫中和掉喉嚨里的苦。對閻應元來說黑咖啡不是飲料,而是滅瞌睡蟲的藥,藥效的確是好,可古人誠不欺他︰良藥苦口。

    原計劃登陸後沿海岸線北上,將沿途包括金、復、蓋三城在內的韃子據點逐一拔出,而後攻佔遼陽。現在朝廷突然讓不打兔子直掏狼窩,不用問也知道,一定是京畿吃緊,故而命令騎兵師玩個圍魏救趙,以期迫使後金主力退兵。

    閻應元很想抗命來的,這道突如其來又在預料之中的兵部敕令違背了騎兵師出戰本意,更不符‘薩羅巴巴’計劃的消滅敵有生力量的戰略意圖。

    當年在朝鮮把日本人一頓暴揍的大明天兵哪兒去了?朝廷養了一窩的二哈,不會看家,只會拆家。

    “你嘟囔什麼?”

    “我說...”閻應元重重吼一嗓子道︰“京畿要地有重兵把守,九鎮邊軍定有馳援,朝廷不必驚慌失措吧。”“政委意見呢?出發前軍委可曾對你有面授機宜?”

    此話犯忌,且是洪劉最不愛听的!洪劉怒了,一把將命令拍桌上,“有啊。軍委及林主席向你我同時一起有過面授機宜︰戰場指揮充分授權,自主決斷不必請示。不過我提醒你閻應元同志,你我同為高級將領都是高級干部,軍委司治示下一視同仁,不存在親疏有別。你這種錯誤思想非常危險!”

    在洪劉暴跳如雷的反應之下,閻應元意識到自己不知不覺中又在沿襲往日內地官場養成的習慣性思維,警覺到自己仍不曾真正融入梁山,真正領會梁山文化。

    “新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的麼。政委消消氣!”

    他認識錯誤快速深刻,道歉真誠有力,得到了對方的諒解。

    梁山司听調不听宣,梁山軍畢竟屬于大明武裝力量序列。二人一商量,認為京師告急、朝廷危急情況下,騎兵師若違抗朝廷旨意一定會讓皇帝上情緒,從而給家里惹來不必要的麻煩,遂決定無條件服從兵部命令。

    不給上級惹麻煩,意味著給自己找事干。閻應元發出了一連串的命令。

    命令,發揚吃苦耐勞精神不怕辛苦,改東江鎮運輸輜重為本部自行攜帶隨行;

    命令,科學收納輜重行李,努力克服道路狹窄之不利條件,改單列縱隊為兩列並行,縮短行軍隊列長度;

    命令,從全師範圍內抽調100150人騎術精湛者臨時組建機動騎兵大隊,以對可能發生之敵情實施快速反應。

    城、關,築牆擋道,為何非要攻城,為何不能繞開?

    答案︰可以繞過去,前提是你能解決交通運輸、後勤補給問題。解決了補給的運輸暢通,此城關也就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了。原因很簡單︰大軍行進,只有走平坦大道才能保證後勤補給的充足供應。

    走小道不可以嗎?請你算一算,前方數萬、數十萬大軍一天的人吃馬嚼是個什麼概念,走山路抄小道靠人肩挑背馱嗎?因為你手上沒有木牛流馬和運輸無人機群,所以你做不到讓補給線離開大路。

    騎兵師敢于繞城而行是基于閻、洪對部隊的基本認識,或者說對部隊戰斗力的信任。

    行軍時人與人前後間隔5米,兩列並行,則整個行軍隊伍長10公里左右。部隊騎術不比韃子能夠快如閃電來去如風,以最保守20碼的速度,機動大隊半個小時內能做到首尾相顧。而金州等三地的韃子機動部隊加起來不超3000騎,任何一點遭到敵3000人的攻擊,堅守半個小時應該沒有問題。

    洪劉更是對閻應元做出的部署大加贊賞,什麼‘當世良將、國之重器...’馬屁高帽一堆堆上。

    閻應元不客氣照單全收,放出狠話來︰“韃子若想打我輜重的主意,我讓他迎著槍林彈雨一腳踢鐵板上。”

    古有雲攻城略地。攻城好理解,何為略地?兵書上說,略地是清空周邊堅壁清野,從而孤立城池。閻應元不這麼認為,在他的理解,攻城略地就是攻必攻之城、佔必佔之地,攻城為經略城池所在的那片地區,略地是為佔領並經略土地解。

    行軍打仗遇城防堡壘當前,不外乎兩種選擇︰或繞或攻,而上策則為略地。孫子兵法說的好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並不是所有的城池都要攻取,所有的土地都要佔領。因為並非所有的地盤都有價值,有的還可能是累贅。如果沒有巨大價值或者絕對的必須,正常的指揮官都不會輕易去攻打嚴防死守的城池。觀乎古往今來,攻防雙方全力死拼的城市一定是戰略關鍵點,或者是敵最後的堡壘所在。

    如是︰金復蓋可繞,遼陽必攻。韃之遼陽城,趙之上黨郡。

    秦趙長平之戰,秦襄王以傾國之力在上黨和趙國死磕三年,就因為控制住上黨就能控制住太行八陘的南四陘,從而劍指趙國首都邯鄲。上黨,戰略價值之巨大,可不惜一切代價。

    宋朝時蒙古大軍圍攻襄陽幾十年,不為爭口氣,更非只為蒙哥汗報仇,只有攻克此城池,蒙古大軍才敢放心渡過長江進攻宋朝首都建康,如果沒有攻克襄陽就渡江。只怕到時候被被首尾夾擊被截斷後路,就很危險了。

    又比如這次,錦州、寧遠、山海關沿遼西走廊一字排開,韃子軍繞過寧錦防線不過山海關,由蒙古科爾沁部打前哨,破薊鎮喜峰口邊牆入關。但凡薊遼邊軍要點臉,他黃台吉安敢如此囂張?

    繞開寧錦防線,置關寧重兵集團于不顧,十萬大軍在擺開陣型之前,長蛇行軍就怕被截斷糧道斷你輜重,再怕背刺,還怕側擊,再一個被迎頭沖擊。趁韃子行軍中,不用多,朝廷派個三五千重甲騎兵正面當頭猛沖,前頭的韃子向後退,後面的還在向前趕路,撞在一起人踩馬踏,仗還沒打自損八佰。這畫面想想就甦爽!

    可惜啊,人家韃子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放心大膽行軍。我騎兵師行軍還要防著被二線韃子搞,你說氣人不氣人!

    洪劉安慰道︰“人家韃子也是靠一場又一場的勝仗攢下的威懾。咱不急,多打幾仗名聲就傳開了。”

    “嗯。下手還得更黑更狠,多打幾個殲滅戰,韃子就長記性了。”

    洪劉笑道︰“打下遼陽來,往後黃台吉再想出遠門就得掂量掂量會不會被偷家了。”

    閻應元大笑,“偷家?嗯,好詞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407章 命令︰直取遼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407章 命令︰直取遼陽並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