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誰︰
王徵︰物理學家,精通數學、物理,尤其在機械設計方面已達到世界頂尖水平。在上梁山之前著有《新制諸器圖說》手稿,記錄了天球自轉,地塹自收,水輪自汲、水漏自升、火船自去、火雷自轟、風輪轉重、風車行遠、雲梯直上、雲梯斜飛、氣足發矢、自轉常磨、自行兵車、活台架炮、活鉗擒鐘。運重機器,活動地平,生火機,西洋神器測量定表,活閘自動開閉及常閘上下轉移之器,榨油活機,螺絲轉梯等等。
王徵,歷任梁山工程技術學院講師、博士生導師,梁山機械部部長,梁山科學院副院長
吳有性︰醫理學家,根據對瘟疫的觀察,把致病的病因抽象出厲氣的概念就象現代醫學起初得出病毒的概念,抽象出病菌的概念,以及生物學最初得出基因的概念一樣)。
吳有性,歷任梁山總醫院主任醫師、副院長,梁山醫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梁山生物化學學院院長、科學院副院長。
徐弘祖︰地理學家,這個讀者都熟悉不用湊字數。
徐弘祖,歷任梁山地質學院講師、博士生導師,梁山地質勘查隊隊長,梁山測繪學院院長,梁山礦業大學籌備部負責人1631年勘察新梁國鋁礦期間失蹤)。
方以智︰時年22歲,少年天才,在天文物理學特別是光學上有極高造詣,最早提出光不走直線,提出光波理論者,最早提出漢語拼音者。
方以智,歷任梁山軍總裝備部主任、副部長,梁山軍國防大學副校長,1644年授勛梁山軍大將軍餃。
宋應星︰這個名氣太大,太厲害。
宋應星,歷任梁山師範學院講師、教導主任、院長,梁山司教育部部長。他是唯一任職梁山司正部級官員的外來引進人才1637年隨軍攻伐日本期間被日本忍者刺殺身亡)。
糟老頭李之藻,數學家。這人比較猛,時與徐光啟齊名。
李之藻,歷任梁山師範學院講師,梁山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定居梁山3年,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逝世,時年62歲。)
交代6大猛人只為明了一個事實︰明末的幾十年中,中國科技已然繁花似錦,可謂群星燦爛,成果輝煌。明末科技發展有顯著特點,“重實踐、重考察、重驗證、重實測”。用瀟灑的話來講,是為︰“十分注重數學化或定量化的描述,是近代實驗科學萌芽的標志。是中國傳統科技走向近代的希望。
“繁花似錦”中挑出9朵花(著作)來,朵朵都是世界頂尖水平的著作︰
(1)李時珍《本草綱目》(1578年);
(2)朱載�V堵裳 濾怠 1584年);
(3)潘季馴《河防一覽》(1590年);
(4)程大位《算法統宗》(1592年);
(5)屠本《閩中海錯疏》(1596年);
(6)徐光啟《農政全書》(1633年);
(7)宋應星《天工開物》(1637年);
(8)徐霞客《徐霞客游記》(1640年);
(9)吳有性《瘟疫論》(1642年)。
在崇尚數學、崇尚用數據實證的明後期,數學家程大位所著《算法統宗》是大江南北真正的暢銷書,一版再版仍供不應求。這本書可不像孔老二的四書五經,屬于朝廷強制規定的教材,你能想象枯燥的數學著作成為暢銷書,你能想象當今這個社會低科學技術的崇尚到了怎樣的一種境界!
想不到,完全想不到!
這些人對于梁山來說,好比三錢之于熊貓。這些頂尖科技人才的到來,好比家里梧桐樹上飛來了金鳳凰,那可不是一般的招蜂引蝶,他們的徒子徒孫和仰慕追隨者紛紛來投,使得梁山科技發展形成質量與數量兩翼齊飛的局面,開啟了迅猛進步、指數發展的時代。
從1627年始,穿越眾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產品試制與研究開始涌現于各個學院的實驗室和工礦企業中。梁山教育規模和教育質量在經過艱苦階段後,終于以幾何倍數開始爆發出來。
然而穿越眾的憂慮和梁山的欣欣向榮是成正比的。他們來了,看到了,體會了,感受了,如此繁榮的科學、技術、文化、思想、社會、經濟,如果沒有他們的到來,按照本原歷史走向將灰飛煙滅,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逐漸地,思想出現了扭曲,情緒與觀念走向極端,對東林黨和滿清生出極其地前所未有地厭惡和仇恨。
內憂者,東林。外患者,建奴。
鬧鐘鈴響,鉗工從被窩里一骨碌爬起來,半息功夫便完成刷牙洗臉梳頭等一系列出門前的形象工程。他每每去辦公室上班必習慣性地照應下已逝的昨天,撕下日歷,發現今天的日歷上有自己標注的醒目提示︰老婆回家!
他拍了拍腦袋,以懲罰自己再一次犯了與昨天同樣的錯誤,什麼錯誤呢?那就是從昨天起,也就是1627年2月12日即天啟七年臘月二十七日起,已進入春節假期,不必掐著鐘點去辦公室上班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經全體梁山事務協商委員會全體委員發起倡議,股東會一致同意自27年起春節假期增加3天,執行21天春節長假休假制度。同時增加8月29日股份公司成立紀念日休假制度,實放假5天,前後調休2個星期日湊滿7天長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想著親愛的老婆今天就要回家過年了,鉗工滿心歡喜神清氣爽,自不必回床上睡回籠覺。他摸了摸鬢角,發現鬢角長到已經和胡子連在了一起。去照鏡子核實形象,鏡子里的男人絕對是個不修邊幅的單身漢模樣。長發從額頭垂下擋住眼鏡片,隨手去撥開頭發,猛然醒悟自己剛才撥劉海的動作那麼地自然。對頭,格老子都成習慣性動作了。
宛如要去相親的小年輕,鉗工上街去理發修面沐浴淨身,路過成衣鋪還給自己添置了套上好的綿羊皮大衣,他要以最精神最好看最飽滿的形象迎接妻子的到來。
門敞開著,何故還要踢門。雍容華貴的不速之客抬腳踢門的舉動令鉗工心生不悅。
不速之客確雍容華貴,一身打扮當為貴婦。
來客頭上戴一頂金線走邊的鵝黃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脖子上圍著貂尾風領,身披貼地純白色狐皮大氅,貼身內裹桃紅撒花襖。手里捧著個瓖金嵌玉小巧玲瓏的湯婆子。因手里捧著東西,只能用腳來敲門了,如此露出下身的翡翠色撒花洋縐裙和腳上的水紅羽面貂毛里膝褲來。
穿膝褲者非富即貴,鉗工對這個標志性炫富服飾還是知道的。膝褲又叫無底襪,是穿在鞋子上面的,原本用來腳踝的保暖,後來演變成更具裝飾性的服飾。
“認不出我了,傻眼了吧!”來客掀掉頭上的昭君套,露出一張圓滾滾卻又熟悉無比的臉來。體重111斤的妻子笑吟吟出現在家門口,回到家來第二句話是︰“哎呦歪,你啥子審美呦,衣服真夠丑的!”
鉗工心里冒出類似‘好看的男人都是他們妻子調教拾掇出來的’、‘我丑你才放心’,哪知到了嘴邊冒出來的卻是“慧芸”這簡簡單單兩個字。
那瞬間,膠皮的心頭驀然涌上無比的幸福。全身上下明人貴婦打扮的她放下湯婆子,款款向丈夫行了個萬福禮,捧起鉗工的腦袋說道︰“一多,想你!”
根據身為丈夫的經驗,鉗工已然等待接踵而來的干式熱吻!然而今天失算了。自家老婆除相貌身材差點、為人邋遢懶惰,其他都還行,脾氣性格良心學識見識都好。可她身上濃得400年化不掉的小資產階級情調如影隨形是陰魂不散,當然這屬于改開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之通病,不能算缺點。
可是,那些缺點都改掉了!鉗工感覺奇怪,短短3個月,老婆怎麼像換了個人。像以往一樣,嘟起嘴巴恭請妻子香吻,卻遭妻子斷然拒絕︰“老套。都啥年代了還陳規陋俗呢,一點都不曉得長進。人家方才不是給過你見面禮了麼。”說著再次款款行了個萬福︰“夫君,妾身這廂有禮了。”然後急不可耐問︰“老公老公,怎麼樣?我行萬福這身段,我這身段美不美?”耳听自己的妻子恢復正常,鉗工松了口氣,連聲答應︰“美,美!”
如果走在大街上擦身而過,鉗工斷然認不出眼前這位明人貴婦是自家的黃臉婆。不過這樣挺好,對自身有利,黃臉婆換為新婦豈有不悅之理。原本的馬尾辮此刻在腦後挽了個發髻,插著支青玉步搖,每走上一步,身上散出不濃不淡剛剛正好的香薰。膠皮著實養肥了,面部圓潤。也養扎實了,面色紅潤。白頭發大面積減少,煥發亮彩的青絲中夾雜為數不多的黃白頭發。
不消說,在溫湯鎮泡腳的同時被江西女同胞們同化了唄!
為何鉗工數月前二話不說就擁護泰森的主意,勸老婆改去溫湯鎮療養呢?因為他曾經在蝴蝶科技干過,曾經親身體驗過富硒熱泉的神奇。兩只腳往溫泉水里一泡,硒元素和熱流仿佛億兆根銀針扎穴,快速打通全身經絡,扶起你的大小周天。比練太極、習站樁大大地速效,絕對的懶人福利。在溫湯鎮過上一陣‘皮包水、水包皮’的日子,那絕對的人生福養。
“那兒的東西還吃得慣不?”
“吃得慣。我帶去了辣椒醬,嫌太清淡就放點辣味。”
好麼!居然是不吃辣的上海人引導出的江西嗜辣,這歷史改寫得有些不忍直視哩。
“睡得好不?”
“不起夜不做夢,一覺到天亮,睡眠質量從未有過的好。”
“好,好。”
“也有不好的,溫泉干不過血吸蟲!”
緊接著,鉗工听到了噩耗。膠皮宣布此次回來做些醫療準備工作,順便過個年,年後即回宜春,可能要再呆上三兩個月。因為江西人民賜予了膠皮健康,良心作祟下必當還以重禮,她要用23個月的時間滅掉盤踞在江西布政使司人民肚子里多年的瘟神血吸蟲病。她要用5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喝開水的習慣。
血吸蟲病在種花家的流行由來已久,屬于活著的古董。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辛追的直腸及肝組織中就有血吸蟲卵,湖北江陵鳳凰山出土西漢男尸肝腸組織內查有大量血吸蟲卵,證明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至少2000多年歷史。這是迄今世界上血吸蟲在人體寄生最早的證明,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長江中游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地區就有血吸蟲病流行,就是說如今的湖廣省受其荼毒久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血吸蟲古稱水蠱,列巫蠱之術其實是古人對血吸蟲病的認識不足。但這水蠱確實與水中毒蟲有關。古籍和史書中都有記載,《黃帝內經》的《素問•腹中論》篇中提到“鼓脹”一詞,說的就是血吸蟲病引起的腹水、肝硬化造成的大肚子癥狀,此病無藥可醫,難怪當年主席也曾發出“華佗無奈小蟲何”的感慨。主席在1958年7月1日得知江西省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病後激動不已徹夜難眠,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下《送瘟神二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在贊美人民消滅血吸蟲病的壯舉和改天換地的氣魄。他在詩二首後記中寫道‘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于過去打過我們的任何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八國聯軍、抗日戰爭,就毀人一點來講,都不及血吸蟲。’並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戰斗號召。
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這也是膠皮的決心。身處高位越久人生閱歷越多,她身上的小資情懷和定體問思想幾乎蕩然無存,更受身邊人的影響,逐漸成為一個堅定的小粉紅。
防治,先有防後有治。借防疫之名,也是時候把喝開水的習慣向梁山以外地區加以宣傳和普及了!
中國人喝熱水,西方人喝冷水。古人這樣解釋道“中土戒飲涼水以防壞腹,泰西務飲冷水以為除熱”,中國喝熱水的認知由來已久,多喝熱水刻在了中國人養生基因里。《黃帝內經》記載“病至而治之湯液”。湯即熱水,認為喝熱水有治病功效。前年,東林黨死硬分子楊漣被魏忠賢收拾,于是他“每晨起多飲涼水,以求速死。”此尋死邏輯就是遵循的中醫“溫陽”之說。
但其實中國人普遍養成喝熱水習慣的歷史並不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古時資源短缺,一般人家舍不得花錢買炭買柴火。要知道古時賣炭翁、樵夫的收入可不算低。“不曾煮羹吃,長年惟吃冷菜”。即使家中來了客人也多數“便與空餅、冷菜”,熱菜熱飯都吃不上,喝熱水更是奢望。
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了19世紀中期,上海爆發了霍亂,疫情橫掃整個上海,“時疫流行,朝發夕死”,“死者日以三千計”。隨後疫情北上傳到了京津地區,相比之下南方反而受疫情影響很小,時人便有南方人喝熱水比北方人多故能免疫的說法。就這樣,喝熱水防霍亂迅速流傳于中國大地之上。時間進入到民國,隨著細菌學說進入中國,喝熱水逐漸從民間自發變成了官方推廣。蔣介石發起新生活運動,要求群眾“此能真正做一個現代的國民,不再有一點野蠻的落伍的生活習慣”。新生活運動要求全國人民“不要隨地吐痰、臉要洗干淨”、水不沸不喝”。還有諸如“不要在葬禮上發笑”這種引人發笑的行為習慣規定。新生活運動只是掛在嘴上的口號,熱鬧幾年後戛然而止。“新生活運動”死了,卻留下了一個遺產︰熟水店,在上海也被稱為“老虎灶”。街間巷尾冒著氤氳蒸汽的老虎灶成了人們喝開水的根據地。人力車夫、碼頭工人、走街串巷的小販、操皮肉生意的妓女成了老虎灶的主顧。不過在廣大農村地區沒有熟水店,也沒有單獨燒一鍋熱水的時間與閑錢,更多是喝生水將就。
時間來到了1952年的半島戰場上,米軍投下攜帶霍亂、鼠疫等烈性傳染病的蒼蠅、跳蚤、老鼠。志司迅速成立防疫委員會,基層成立防疫小組,捕滅老鼠、蒼蠅、蚊子、跳蚤、蜘蛛的同時鼓勵全體戰士喝熱水、燙碗筷。很快,這股防疫之風從半島來到了國內,這次透徹的防疫運動使喝熱水的習俗覆蓋了全國每個角落,與此同時,保溫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在相對富裕地區保溫瓶保有量超過了手電筒。時間又來到80年代,自來水廠的興建與省柴灶、煤球爐的推廣使得幾千年來中國人隨心所欲喝熱水的夙願最終得償所願。
可見喝熱水作為行為習慣,其底層邏輯無法逃脫經濟基礎。所以膠皮只敢把實現目標的周期定在5年,燒制開水需要煤炭等廉價能源供應,儲存開水需要家家戶戶都買得起的熱水瓶。
喜歡大明帝國一六一六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