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一六一六

第214章 玄誠子的金點子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凌小蟄2025 本章︰第214章 玄誠子的金點子

    “此事有何難哉!”一生員指著張秀才道︰“年兄,你家祖業開油田,何妨將油品售于他家。”

    直接購買成品原油也好,省下前期一次性巨額基建資金投入,也省下漫長的建設工期。

    穿越眾跟著張秀才來到他老家宣漢做實地調研。這是口現成的油井,張家祖產。油井280米深,從出油情況看應是塊油氣田。曹少按手印畫押和張秀才的父親老張秀才祖父子三代止步秀才學歷,張家祖傳學渣基因)訂下十年期包購契約,此後十年內他家油井出的油全部運往梁山。張家的井是油氣井,但目前技術手段無法實現天然氣運輸儲存,只得白白浪費掉。

    老張秀才簽下長約後,覺得大買家的家底厚,不差錢,認為有些事時機成熟可以提了。他主動提出,張家在宣漢普光村有過敗筆,多年前在那兒投資置地,經初步探測氣多油少,應是塊氣田,故閑置著沒去打井。他听穿越眾話里話外的意思很看重那甚麼‘天然氣’,假以時日是有能力駕馭火井的,故所以願低價轉讓該塊氣田。

    石油天然氣,最重要的戰略、能源物資,沒有之一,必須要有地契上只寫有梁山司的、能完全控制的、不受掣肘的油氣田。普光天然氣田對你老張家是筆失敗的投資,對梁山來說就是天上掉餡餅了。

    這趟旅游究竟是來花錢的還是來撿錢的?!

    來到普光村,看見日夜不停冒著藍色火焰的噴管可把瀟灑高興壞了,拉著老張秀才的手毫無諱言道︰“啊呀,你我相識真乃天賜良緣也。”

    老張家誠信經商,說低價轉讓便低價轉讓。曹少扔下區區3000兩銀子的銀票後,普光火井正式命名為大慶油田。

    化工口子歸膠皮管,鋪設輸油管道方案由于技術復雜、一次性成本投入過高被她否定掉,于是梁山物流公司及危化品部破繭而出。其實依著她和瀟灑的意思,直接把煉化廠就地建在宣漢,就地生產好處多多,人員工資、物流費用等大大節省。此替曹少省錢的提議卻遭到曹少強烈反對。

    煉化廠建在宣漢,膠皮勢必駐點宣漢主持工作,他們夫妻二人就得長期分居。如此,經濟效益和組織原則向夫妻感情低頭。其實真正的原因不在于此,之所以不講出來是怕過于煽情︰梁山已經失去一個女人了,不能再失去一個女人。這是典型的應激反應綜合征,變得謹小慎微了,總覺得離開施州沒有安全感,恐遭四川官吏的管束刁難,在別人地盤上,生命和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

    且說穿越眾談下石油大項目完成了圈地,都對旅游計劃有所懈怠,反正九寨溝和三峽沒腳不會走路,幾個人一合計便中斷旅行計劃分頭行事。瀟灑和膠皮先行回施州,泰森留在宣漢組織項目建設,曹少帶田棟梁返回成都開店。

    這個田棟梁就是田冬糧,不光改了名字,還削發明志理了個梁山發式,以示與過去徹底割裂以迎接新的人生。

    開飲食店必須一頭扎人堆里去。成都城最熱鬧的鬧市區在哪兒?答案是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曹部長你莫要說笑?”明朝的田棟梁不知清朝的寬窄巷子,更不知大天朝的寬窄巷子是何等興旺模樣。他老實人說老實話︰“此地太過偏僻,在此開店毫無勝算。”

    曹少不住搖頭,可憐著田棟梁水平太低、覺悟不高。“老田啊,記住我一句話︰梁山產業去到哪里,哪里就是鬧市區,必須是城里最熱鬧的鬧市區!我們不湊熱鬧,我們制造熱鬧!”

    起五層高樓及附屬裙樓,開設東來順成都分店。營業面積比武昌老店大上百倍,出道即巔峰、新晉那摩溫,一躍成為成都府最大的飯館。請問田總,砸多少錢能實現曹爺我之宏圖?

    成都的地價和人工都要比武昌便宜,東來順餐飲公司總經理田棟梁掐指一算,購地起樓內裝修加一塊,緊巴緊巴6000兩銀子能搞定,“此樓當費六千金。”

    “預算太緊,給你一萬兩銀子。”

    丟下話,丟下銀子,丟下田棟梁打造項目,曹少回施州去也。

    話說東來順成都店平地起高樓,樓前留出大片空地用來轎夫歇腳和拴馬用。正式開業一周內五折大酬賓,成都市民踴躍前來嘗鮮,稱人如潮涌毫不夸張。一周後,稱淒涼如廣寒毫不夸張。

    情況和預期出入很大呀!田棟梁愁得眉毛胡子都白了,一天親自站大門口吆喝攬客。隔壁有個和尚擺攤算命,鼻梁上架一副�Γ 瓷先бτ醒 實難印K嫠呶頤塹奶鎰埽憾 此痴胖烊肝揮猩罰 噶朔縊  識獠業 br />
    這就奇了,堪輿風水是人家道家的學問,你一個和尚不念佛理講道理,小心把你驅逐出佛門。

    和尚卻不怕,透露說自己本是青城山道士,因受不住道觀清苦才改做了和尚。進了和尚廟,念念經敲敲缽撞撞鐘,便吃喝不愁,總之佛門好混,混佛門舒坦。如果躺平人生不能如願,大不了做回道士,回到青城山辛苦修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位和尚絕對向佛之心不誠,人跳槽了心還在老單位。一頭吐槽當道士太辛苦,每天開早課習經典、習武練功、習書法畫符咒、習易經學卜卦、習針灸學按摩、習法事學驅魔,光一個驅魔,不止驅逐外魔還管祛心魔。一頭坦言潛心修道的話,倒是能學得一身的本領。

    這回听懂了,道士最起碼得是個內科、外科兼修的全科醫生,還得是個心理醫生。道士不好當,你得是個學霸才能從容。

    和尚贊許道︰“沒錯,就是這樣。道理、講道理,為何不是佛理、講佛理 。道理本意道家之理,凡提及‘道理’一詞誰能念及其本意,道理早已是普天之下適用世間的天理常理了。”

    那田棟梁就要問了,既然和尚廟好混,你卻為何淪落街頭擺攤掙錢?原來是佛門好混不好進,需要些錢打點廟祝,才能受戒才能當上正式工。

    好吧,今日跟你假和尚真道士聊得來,許你生意做。田棟梁花九文錢取來個逆天改命的真經當堂懸掛照妖鏡去煞。和尚這里有現成的照妖鏡兜售,但他卻摁住不肯賣了。

    和尚原只道顧客是東來順老板,一番攀談下才知田棟梁只是個高級打工仔,看對方情緒低落壓力山大的樣子,乃受其責任心之困擾,不由地推人及己,激起男子漢大丈夫氣概,瞬間打消掉躺平人生的念頭,決心重返青城好好學手藝。扎馬步練武功實在不是這塊料,對醫術這塊其實很有心得的。

    收回之前胡說八道的朱雀煞,乃出于對顧客不經意中為自己指明正確人生方向的感激。和尚說道︰“風水五行之說直命氣場,高深莫測非吾輩所能窺探。我來給你出個主意或能聚攏人氣…”

    東來順底層門廳里豎起一面高2.6米寬1.8米的大鏡子,這面穿衣鏡是玻璃器皿廠張有德偷偷摸摸燃香祈禱求神拜佛後造出來的唯二成品之一。另一面大鏡子在其親自押送下平安抵達,搬運進店時有搬運工腳底打滑,大鏡子摔碎不說,雇來的當地搬工被壓傷砸傷二人,賠了不少醫藥費。

    或因此一出導致假和尚真道士祭出的大招失靈,不能說失靈,人氣真的聚來了,生意開始好起來,比以前好不少,宏大人流只進來瞻仰大鏡子,很少肯順便坐下來消費的,與預期效果相去甚遠。

    東來順成都店大手筆投入,飯菜口味也還可以,卻未能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不慘淡經營也不生意興隆,和武昌東來順同樣下場。當初武昌東來順剛開始生意火爆是沾了味精的光,青菜幫子湯里灑點味精也能鮮得讓人欲罷不能,等味精推廣開來就失去了競爭優勢。成都店千辛萬苦弄來個世界最大玻璃鏡子只賺來人流未能贏下客流,飯店掙不到錢卻便宜了停車場上多如牛毛的小商小販。

    從效果來看,超大穿衣鏡得到了成都市民交口稱贊,超大停車場設計則為人不容,人們尤其對吃飯停轎子拴馬計時收費的規矩難以接受,來自民間和官府的批評聲很大。事實證明在新型馬車未大規模投放市場之前,東來順停車場超前設計確屬夸張,在相當長時間里停車場變成了小販擺攤的廟會,每天遺留下成噸的垃圾。本就賠錢賺吆喝的東來順還得額外花錢雇10人小隊清掃搬運垃圾。按規矩,停車場只對轎子、馬匹計時收費,不曾規定對闖入的攤販收取費用。東來順要向攤販們收取垃圾清掃清運費用,攤販們自然是不肯交錢的。飯店收不到錢就拉起繩網不讓攤販進入,攤販則硬闖,如此沖突糾紛不斷。

    這天,一個道士從喧鬧的門廳走進冷清如蘭若寺的大堂,不顧時辰飯點要了三菜一湯一壺老酒。待酒菜上齊,吃了幾嘴,便把筷子交叉放盤子上嚷嚷著要掌櫃子出來相見。

    “啊呀,是你老兄啊,做回道士了?!”

    道士打個稽首,“貧道道號玄誠。”

    “哦哦,玄誠先生,田某有禮了。”

    玄誠先生指著桌上的菜說道︰“蘿卜放了一星期,小青菜三天朝上,玉米粒應是隔月的陳貨。田兄,你家梁山話怎麼說來的,惡性循環。”

    知你玄誠子特意而來,田棟梁顧不得擦去那一頭汗,彎腰行大禮︰“先生救我。”

    玄誠子果然特意前來點撥老友的。別說你田某人對同行業情況滾瓜爛熟,來來來,一同前往謳歌大酒樓好生取經。

    明朝的飯店,你去看,比如武昌最牛逼的黃鶴樓,往往招牌冠以樓而非飯店。大明朝的大飯店不只具備吃飯宴請功能,其實是綜合娛樂場所。又比如成都城內這開張于洪武二十七年的謳歌大酒樓,是國有資產交與民間經理人打理的大型國字頭餐飲企業。說謳歌是酒樓,不如說是類似後世三十年代上海大世界這樣的娛樂城更為貼切。酒樓佔地毛估估應有20畝地,門臉佔去街巷的半截,里頭設有供雜技戲曲表演的劇院,更為夸張的是酒樓中區的天井里挖了個人工湖,上面漂著六個直徑8米左右的非固定的亭子,竟是水上流動餐位。透過亭子邊緣垂著的薄紗圍帳,亭子里分明有女子在為食客跳艷舞,不時能听到食客們的淫笑。等琵琶胡琴聲止,走出圍帳的是衣衫單薄類似三點式著裝的妖艷胡姬。看那些艷舞女郎的面部輪廓和發色,應是波斯、大食、歐羅巴來的胡女。

    謳歌酒樓,昌府客棧,招牌不同而殊途同歸。謳歌,提供酒菜的高級娛樂場所。昌府,提供食宿的高級娛樂場所。可是玄誠老兄你有所不知,這事學不來,上頭假正經不讓這麼搞哦!

    玄誠子道︰“沒讓你也學這個,你東來順要做大做強非在‘人無我有’四字真經下功夫不可。一日,武當道友來我青城,偶爾提及你梁山司有一葷,叫做辣椒,吃了祛濕驅寒,巴蜀之地濕氣重,何不對癥下藥!”

    喜歡大明帝國一六一六請大家收藏︰()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帝國一六一六》,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214章 玄誠子的金點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第214章 玄誠子的金點子並對大明帝國一六一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