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山還是沒忍住,找了個機會面見了一次現在的布政司長官、香江的二把手夏鼎基。
面對著晦暗不明的zz局勢,即使是手拿攻略的楊山,心里也有些不安,總要探探底的。
從他嘴里,楊山終于得到一句讓他放心的話語︰香江一切如舊。
這也證明了楊山的猜測,香江的經濟格局已經落定,不會再有大的變化了。
不過夏鼎基也讓楊山不要再裁員了,香江的就業形勢有些嚴峻。
從去年轉型開始,楊山就有意識的減少下屬工廠的員工,加快自動化設備的普及速度。
雲揚電器的員工從峰值的7000多人減少的5800人;越同半導體廠也裁員了8;裁員比例最大的是郭利執掌的利揚電子廠,減少了1000人,超過員工總數的3成。當然,這幾家的產能並沒有下降。
現在司長大人發話了,楊山只能苦笑著接受。至于多出來的工人干什麼活兒,就交給下邊人去想吧!
得到了可以安心躺平、躲在被窩里數錢的消息後,楊山正準備拍拍屁股走人,卻被火老頭叫住了。
他盯上了楊山手里的錢。
火老頭還住港大那邊,家里的規矩還是一大堆,火大少底氣足之後,就忙不迭的搬了出去。
“小楊先生,這兩年你上躥下跳的夠忙啊!”火老頭別看身量不高,氣勢很足,端坐在椅子上神情嚴肅。
楊山才不會被他嚇著,自從第一次見他被他唬了一把以後,楊山就已經把他的脾性摸清了。
“總要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啊,躲在家里數錢玩多沒意思。”
“你不光是給自己找事兒,還給別人找。鼓動何家在北邊蓋樓,還攛掇我家小子到京城建廠。就是沒見到你往北邊投一分錢,你是只管耍嘴皮子啊!”
“這不是還沒找到合適的項目嘛。”
“我幫你找了個用錢的地方,免得你那些錢躺在保險櫃里發霉。”
“哦?投資什麼項目?”
“不是投資,是借錢。”
“借給誰?”
“東方海外。”
楊山听到這個名字後哭笑不得,火老頭真會給他找事兒,“我說火老爺子,那可是個無底洞,我把身家全填進去都不夠。”
“不用身家,能幫多少就幫多少吧,拿出來救救急,他們家快撐不下去了。”火老頭知道這事兒是在難為楊山,所以語氣也軟了下去。
火老頭嘴里的東方外海是董船王家的,現在的處境很不妙。
話說,70年代香江有四大船王,就船隊規模來說,包船王排第一,董家排第二。
現在航運業衰退,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這四家也面臨不同處境。
包船王提前大規模的縮減船隊規模,洗腳上岸,吃掉九龍倉後開始興建香江海港城,還一步步的控股會德豐,混的風生水起。
許家原本就是船運與地產雙輪驅動,危機爆發後同樣把重心轉向了地產,所以問題也不大。
董家與趙家繼續在船只、運輸、港口這條垂直產業鏈上深耕,危機給他們帶來的烙印更深刻。
尤其是董家,79年大手筆吞並了一家帶英的航運公司,還訂購了一艘幾十萬噸的油輪,背了一屁股債。80年短期成為世界最大船王之後,立刻以自由落體的速度跌落。
到現在東方海外這家公司規模超過200億,因為航運業持續性的不景氣,負債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更讓他們家雪上加霜的是,董家家主由于勞心過度,今年四月份突然病逝。
這一下,董家徹底亂了,其長子雖然參與家族事務多年,但突然接手,也是手足無措。
楊山與這家人算不上多熟,前任家主的告別儀式他也沒參加,那時他正在京城呢。
不過火家與他們家關系不錯,他們身上都飄紅。
現在火老頭上楊山出手幫忙,頂多是幫他們家喘口氣,那些債務不是香江任何人背得動的。
“行吧,他要多少?”楊山沒多猶豫就答應了,誰讓他們家姓董呢。
“他一會兒過來,听听他怎麼說。”
新任家主董公子沒多久就過來了,他這幾個月都不好過,雖然著裝板正,但臉上一副焦頭爛額的樣子,完全沒有當家做主的氣勢。
簡單的說了一下他們家面臨的難處後,楊山也沒過多拿捏他,笑呵呵的答應借錢。
“楊生請放心,等過段日子情況好轉後,我們家一定會把錢還上。這份情誼我們也不會忘。”
為了填補家里的虧空,董公子到處借錢籌款,只想著把今年的難關過了。
呵呵,他還是樂觀了,後邊有的是難關等著他。
楊山點點頭,記得這份人情就行,“董哥見外了,你想借多少?”
董公子有些難以啟齒,“2億港幣可以麼?”
“火家借給你多少?”
董公子愕然看向楊山,又把目光轉向火老頭,得到示意後才回答,“5億。”
“唔,那這樣,我也借你5億。我比火家有錢,也不能小氣不是。”
董公子覺得楊山腦子進水了,這都要比。
火老頭也被楊山的無厘頭做法逗笑了,他還以為楊山是給他們火家面子,哪里知道楊山就是想讓董公子對他印象深刻。
承諾借款半個月內到賬後,董公子沒在火家多待,匆匆忙忙的走了。
“楊小子,我的意思是你多少借點,可沒讓你這麼傻大方。你就不擔心東方海外破產清算?到時候你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
楊山很清楚這筆錢不會打水漂,他就當是用這筆錢的機會成本投資給未來的香江大統領了。
“董家這位最近一段時間的所做所為我也听說了。初一接手就能做到這個程度,我覺得很難得了。沒準他們家真能翻盤呢,即使翻不了對我來說影響也不大。”
楊山又習慣性的扮演神棍,他當然知道借錢這位的本事,死命堅持到航運業復甦,又苦心經營好多年,終于把董家帶回了原來的規模,創造了一個香江奇跡。
他的這段死中求活的經歷也成為了世界商業史上的經典案例,其中的手段方法為後來很多處境相似的企業提供了借鑒。
當然,在他翻身的過程中,很多香江的華商都出手幫過他。
他能成為後來的第一屆大統領,這份成就也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
“難啊,能全身而退就是最理想的結局了。”
“事兒辦完了,我先走了。”
“這麼急干嘛?一起吃個飯啊。”
“有個發小過來玩,我要去接機。”楊山才不想在他家吃飯,規矩大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