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山這次回京是被催著回來的,部長大人要他參加年底到82年年初的一系列會議。
“六五計劃”進入第二年,政府各個部門都在進行總結。
上一次的“五五計劃”制定的比較冒進,造成國民經濟發展畸形,各項工作發展的並不順利。
而“六五計劃”面臨著改革,所以這一次的五年計劃主要是調整轉型,順帶著提高。第一年的轉型工作推進的不錯,所以參會人員個個面帶笑容,對未來幾年的工作計劃也充滿了信心。
楊山不會參加什麼擴大會議,他參與的基本都是內部討論會,而且他去了也只是帶著耳朵听,從不發言。他與其他參會人員也沒什麼交流,听完就走,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都是通過寫文章上內參的方式。
總的來說,未來幾年國家的發展重心還是偏向面對消費層面的輕工業。領導們也明白,現在這個階段滿足民眾的物質需求才是第一位。
而電子半導體行業是屬于重工業的,所以政府支持的力度比較有限,即便是支持,也是更看重與消費層相關的。
比如現在已經定下的從小日子國引進三英寸半導體的全產業鏈生產線,花費兩億多人民幣,準備落戶在無錫半導體廠。
這條產線根本就談不上先進,楊山的工廠都準備轉向6英寸了。而且工藝水平也是tt雙極型,這種工藝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屬于落後技術,可國家還是拍板確定要引進。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第一就是支持國內的國產電視機生產。現在民眾對電視機需求的呼聲日益增長,而tt工藝正好適配電視機所用的模擬集成電路。
<os工藝而言,tt雙極型半導體全身都是缺點,比如耗電量大,單個芯片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有限,集成度難以提高等等。但它也有優點,那就是響應速度快,制作工藝簡單。
<os工藝改良之後,也沒有多大優勢了。
所以,國家花大價錢引進這條生產線,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彩色電視機的國產率。
第二個方面嘛,就是國際形勢了。
雖然中國與西方國家處于蜜月期,但是“巴統”的紅線依然存在,想引進更先進的os工藝產線受到各種限制。反正就是技術水平低的不想要,技術高的又不給。
最終的決策結果就是引進tt工藝。
這個決策與其說是戰略選擇,不如說是在做填空題,治標不治本。也壓根談不上發展的空間,因為國際上大多數的半導體企業都已經停止了這個領域的技術研發,就連配套的生產設備都不怎麼制造了。
楊山對此不發表任何意見,領導自有領導的考量,他一個玩技術的服從安排就好。
除了無錫廠的這條產線,未來幾年應該不會有大規模的先進產線引進了。
在發展方向上, 四機部對下屬工廠制定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
京津地區的半導體廠以878廠為核心,主要側重工業和軍用配件的生產;而南方的江浙地區半導體廠則是聚焦消費類集成電路。
至于西部的半導體廠,就以西安為核心,當做產業補充。
在這方面楊山就有意見了,他寫了份意見書,大概意思是消費類電子產品不可以一家獨大,要有競爭者參與,只有競爭才能提高,才有發展的動力。
他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以主要工廠為核心,聯合周邊生產能力弱的企業,形成區域內全產業鏈規模優勢,然後各個集團在國家層級的消費領域競爭。
楊山說的容易,政府真要按他的意見辦,難度非常大。因為現在國內還不是個全流通市場,各家工廠的產品都有各自的勢力範圍,即使在生產層面上多家工廠依靠計劃經濟的配給制實現協調一致,在消費市場上也很難做到全國一盤棋。不光各地都有地方保護,僅僅在物流方面就是個大難題。
不過他是嘴炮黨,干的就是提建議的事情,至于上邊的領導听不听,他管不著。
當然,在楊山參加的諸多會議中,也有的發言涉及到他。
一位滬城輕工局的領導在會上發言,請求國家嚴控走私,尤其是電子產品的走私行為baabaa一大堆。
他的大概意思就是現在國內廉價的走私電子產品有泛濫的趨勢,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各地企業的正常經營。
他話里話外指出的重災區就是︰電子表。
听到他的這番發言,參會的很多人都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轉到了楊山身上。
沒錯,這件事與他有很大關聯。
自從幾年前與彎彎那邊打了一架後,電子表用芯片迅速廉價化,尤其是這幾年工藝制程的提高和生產技術成熟後,再加上4英寸晶圓上線,使得最低端的電子表芯片的生產成本降到了3港幣以下。
因為利潤實在太單薄,所以越同半導體廠就把生產低端電子表芯片的車間外包了出去,每年只收少量的授權費和租金。
對越同半導體來說是微利,可在其他人眼里就不一樣了。
那幫承包商為了提高利潤,簡直都不要臉了,他們取消了所有的質檢流程,使用半自動化設備把最低檔的芯片、液晶面板、晶體振蕩器等配件組裝到一起配上廉價的塑料外殼直接大批量發賣,出貨價達到了喪心病狂的16港幣。以市場匯率換算下來,也就6塊人民幣。
因為制作工藝成熟,即便沒有質檢,成本合格率也能接近九成。所以購買者也不太在意單一手表是不是好用,踫到了就自認倒霉。
這些沒有品牌的山寨電子表在各個發展中國家都取得了很好的銷量。
恩,尤其是內地。
隨著國門的開放,往來人員的增多,體積微小的電子表已經成為首選攜帶物品。已經有人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這邊扛電子表。
別看這些劣質電子表在正規市場上不受待見,但在國內絕對屬于是精工細作。打得各地的剛剛投產的電子表工廠沒有任何的生存空間。
尤其是滬城的老牌手表廠,剛剛生產出一批自認為不錯的產品,準備賣100多人民幣。
可出門一看,廠門口的地攤上就有質量更好的20來塊錢的走私電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