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山看來,他買回雲揚電器的股份處于情理之中。
以他現在的實力,越同半導體的資產總值已經與會德豐不相上下,賺錢能力更是遠遠超出。所以拿回雲揚電器這種不到兩億體量企業的控制權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這一消息傳出後,還是在香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因為這是香江歷史上第一次華資從英資手中搶回一家企業的控制權,更別說這家企業還是楊山曾經親手丟掉的,簡直就是完美的復仇。
有道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楊山三年多就把仇報了。
各家報紙瘋狂報道雲揚的回歸,都快把楊山捧成了華商中的典範。
再加上不知道從哪兒傳出的越同半導體的盈利能力達到了每月近億港幣,香江的民眾都快把楊山當成點金童子了。
由此不少人也聯想到,他買回雲揚電器應該不僅僅是報仇,一定還會有大動作。
所以,更換東家後的雲揚電器股價火速飆升,加上會德豐在二級市場上的買入操作,只用了十來天就站上了2塊錢。
這個價格甚至比楊山從會德豐手里買股份的購入價還高,也不知道會德豐有沒有來得及買到足夠多的股份。
那也不管了,反正楊山不可能退回手里的股份。
看到自己居然成了投資的風向標,楊山絲毫沒有客氣,繼續著他的計劃。
在拿到控制權之後的第二個月,也就是5月10日,雲揚上市的4周年紀念日,雲揚電器對外發布公告,計劃再一次增發股票,增發數量達到9000萬股,增發價格2塊,所得資金全部用于新一代錄音機的研發。
新研發的重點就是隨身听系列。這一類型的錄音機不只是體格小,還包括其他諸多方面革新。
比如產線的完全換代,傳動構架的全面創新,新式的數字電路控制系統,顛覆性的電源管理策略,音質音效的有效提升,流行音樂等文化符號的包裝。
以上這些楊山全都不在行,他唯一能夠拿捏的就是這款產品的外觀與個頭。
所以雲揚通過融資拿到的錢幾乎是用來重建一個新廠,這點錢都不一定夠用。
這次增發計劃在董事會通過的異常順利,楊山+會德豐的持股比例就已經接近50,其他的中小股東也非常期待楊山的大動作,所以根本沒人提出反對。
增發公告驚爆了無數人的眼球,不論是增發價格還是增發數量,都讓人不敢相信。
增發數量是如此之多,要知道雲揚現在的盤子只有1.15億股,這都快把雲揚的市值提升一倍了。
更夸張的是增發價格,竟然只比二級市場上的股價低了一毛多,承銷商居然還同意了這個價格,他們想好了把增發的股票賣給誰嗎?
嗯,楊山就是這麼自信,市場不是看好雲揚的未來嗎?那就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銀吧!
即使沒人買也沒關系,楊山有錢,自己買唄,就當是給自己的企業注資了。不過他接下來的計劃可能會延後。
顯然,投資市場是極其看好楊山的,在遠東證券交易所主席李福兆的牽線下,資金募集過程異常順利,1.7億港幣在2個月內就劃到了雲揚的賬戶里,雲揚的股價在這期間也爬升到了2塊3。
這一結果讓全體香江民眾見識到了楊山在資本市場上的巨大號召力。
通過這次增發,楊山手里的雲揚股份被稀釋到了22.5,不過他並不擔心會被其他人控制雲揚。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雲揚不值錢,值錢的是楊山這個人。
真要有人不開眼想在股票市場上拿到控股權,去看看會德豐的下場吧。
你第一天拿到控股權,楊山第二天就會提桶跑路,緊接著股價可能就會腰斬。到時候眼看著已經日落西山的雲揚誰來接手?資本也是要賺錢的好吧!
楊山在雲揚上的資本操作還沒完,雲揚電器接著從匯豐銀行拿到了6000萬的貸款,用于購置新設備擴大生產線。
雲揚電器的收音機、錄音機不是淪為廉價貨嗎?沒關系,廉價就要有廉價的樣子,現在經濟危機已經過去,先把量提上來,止住市場份額的下跌。
而且為了壓低單品的制作成本,楊山毫不客氣的砍掉了雲揚的幾個產品線,只保留市場競爭力較高的幾款產品。
索尼那些大公司是為了攫取市場最後一分錢利潤,所以才設計出眼花繚亂的各類收錄機產品,這些產品甚至自己內部都在打架。雲揚的體量實在太小了,跟著索尼的路子走肯定是不行的。
清理完產品,楊山又開始拿管理層開刀。
宛林中依然是工廠的總經理,總管一切日常運營,楊山甚至把全部的人事權都給了他。但是在管理層之外,楊山單獨設立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隨身听項目組,由鄒荀洛牽頭組建,負責項目研發。
嗯,楊山親自給新產品起了個新的名字︰隨身听。
丁沖拆了n多台多家廠商的小型收音機,他負責收音機的內部構架設計。
至于丁芸,則負責收音機在音頻系統的研發。
丁家兄妹都是傳統的技術流派,對管理沒多大興趣,正好避免了項目組的內部矛盾。同樣也讓組內其他人對鄒荀洛當一把手少了很多抱怨。
楊山沒打算隨身听產品的研發能夠一次到位,畢竟現在才1976年,很多方面的技術水平還不成熟。
他的計劃是第一代產品要做到足夠的小,從外形上奠定這款產品的定義,劃分出明確的賽道。放音效果能跟上目前市場主流即可,其他方面都可以做妥協。
第一款產品打響市場後,就可以用快速迭代的方式,逐步把控隨身听市場。
索尼、松下這樣的企業雖然規模龐大,但是他們的產品極其繁雜,在初期的時候不可能在隨身听市場上投入太多的資源,等到他們看到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的時候,雲揚已經佔住市場了。
這就是雲揚的機會。
順便,楊山讓趙怡宗當上了營銷部門的主管,專門負責隨身听的營銷策劃。
這款產品的目標就是年輕人群,讓這個中大一期經濟專業畢業的年輕人來做這件事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