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的第一個月月底,政府發布了《關于西南三線建設體制問題的決定》,內容包括了成立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以加強對西南三線建設的統一領導和協調;明確了三線建設的重點領域,包括軍事工業、重工業、能源、交通等關鍵部門;強調了三線建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以及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
三線建設終于正式成為首要國家戰略,相關的各項建設工程也走上了快車道。
作為小三線工程中不起眼的一項,1379廠的建設,也趁著這股東風,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首先是廠區的建設,保城市調集的工程隊在3月初就開進了1379廠,這種建築材料、工程機械和人力資源在半個月之內就籌措完備,按照設計方案開始施工建設,一期的建設目標是成為能夠容納500人的中小型電子廠。
其次是生產資料的配置,不管是三線建設的大勢所趨,還是工業局範局長在背後的推動,反正在3月初,1379廠總共接收市里無線電專業人員10名,同時還有借調的各工種工人20多人,零零總總的各種設備也調來了不少,雖然楊山覺得其中一大部分用處都不大,但是有總比沒有好。
一時之間,1379廠人滿為患。
“孟哥,一次能來這麼多人,看來咱們廠子的吸引力不小啊!”楊山看著新來的那幾個無線電人才,雖然工級都不算高,可論經驗的話,不比現在廠里的這些工人差。
“屁的吸引力。別以為我不知道,這幫人就是害怕被發配到更遠的地方去。你想想看,同樣是支援三線建設,你是願意到十多里外的縣城邊上呢,還是願意到千里之外的大山里?”孟楚把這些人心里想法摸的一清二楚。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那也不錯,反正人家都是主動申請來的,至少思想工作上不用再費工夫,算便宜咱們廠了。”楊山滿不在意的回道。
“唉,你的那些個學生培訓的如何了?這眼看著大半個月過去了,有眉目了嗎?”史賀湊上來問。
“培訓個屁,這幾天不都被你拉走當勞動力去了麼?還好意思問我?”和他們待的時間長了,楊山也是滿嘴粗話。
“楊山,過來一下,部里有回信了。”伍書記沖楊山招招手。
嘿,大半個月就有回信了,算上信件往返的傳輸時間,部里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做出了決定,動作夠快,不知道自己寫的那篇類似論文一樣的東西有沒有幫助。
“同意了?”
吳書記把信件遞給楊山,“沒說死,說是讓咱們去部里匯報工作。”
楊山拿起信看了幾眼,“嗯,不就是當面匯報嘛,如果部里不同意,根本沒必要讓咱們去。您和廠長去就行了,一路順風,早去早回。”
楊山轉身就想溜,他最近有點迷上木工活兒了,除了給學生上課,就是在木工車間里待著。
“哎,你怎麼沒看完就走啊,上邊也提到了你,讓你跟著一起回去述職。”
京城,董處長辦公室。
听完了1379廠兩位領導的近期工作匯報後,董處長言辭沉穩的說道︰
“伍書記,王廠長,前段時間你們制作出來的步話機,我們經過測試後已經下發給部隊試用,反響不錯。不過你們廠可不能驕傲,過幾天部里會下發試用結果的意見反饋,到時候你們還要依據反饋信息進一步優化產線。
回去後不要急著提高產量,雖然你們的產品合格率達標,但是你們腦子里一定要繃緊產品質量這根弦,時時刻刻要把這個關鍵點放在心上。你們也是戰場上下來的,知道通訊的重要性,一台壞的步話機,輕則死幾個人,重則可能影響到整場戰爭的輸贏。
除了提高質量,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訓工人上。楊山的那套辦法只是讓你們廠盡快形成生產力,但在工人培養方面來說是不利的。你們要適當的進行工人輪崗培訓,不能只是著眼在自己崗位的那一點點工作上。只有這樣,廠子的發展壯大才有基礎,總不能一直由市里供養,沒辦法斷奶吧。”
一番話說的兩人冷汗津津。本來以為這次匯報工作是來表功的,沒想到董處長居然對廠領導的未來提高產量的生產目標並不感冒,反而特別強調了產品質量和技術工人的培養。
“我明白了。董處長您放心,我們回去就制定一份員工的輪崗培訓計劃,盡快在廠里開展起來。”伍書記咽了咽唾沫,略有拘束的保證道。
“嗯,你們一會兒去陳干事那邊,讓他帶你們去生產調配處的李處長和計劃財務處的文處長那里轉轉,看看他們對你們廠還有什麼要求。你們申請購買機床經費的事情,我听計財的文處長和我說了,原則上同意你們的請求,但是還需要你們當面匯報一下具體的情況,我想你們已經做好功課了,我這邊就不多說什麼了。”
伍書記和王廠長明白這是趕人了,趕緊客氣幾句離開了辦公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小子就是能折騰,文處長拿著你那份報告來我這里好一頓夸,說里邊羅列的數據詳實可靠,要把你要到他那里去。怎麼樣,你願意去麼?”董處長聲音里充滿著自豪,看來他對楊山近期的表現極為滿意。
“我還在待著技術處吧,計財那邊的業務我根本不懂。”楊山趕緊搖頭。
“嗯!”董處長轉入正題,“剛才伍書記匯報的情況,你都听到了?還有什麼補充的嗎?”
“其他還好,市區支援的都挺到位的,只是他們的技術力量還是太薄弱了。新來的10個無線電技術員工級最高的只有2級,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再抽調幾個技術員過去。”
董處長搖搖頭,心說不從那里調出人就不錯了,怎麼可能還往那邊送人。
“你這幾個月就多掏掏你腦子吧,多留些東西下來,估計也夠他們這兩年用的了。這個廠子目前還是以夯實基礎為主。”董處長斟酌著說道。
“說說你的事情吧,你回來後我給你留了兩個位置,一個是跟著範群,在他那里編寫完整的電子元件的質量標準和檢測規範。另一個是去技術發展科,配合京城的電子研究所去制作新一代的印刷電路板。”
“我服從安排。”楊山順口就說,但是看到董處長瞪他一眼後,馬上就改口,“我去範哥那里。”
“說說理由。”
“印刷電路板制作涉及到的大部分領域是材料學和化學,這方面我不擅長,去那里意義不大。”
其實除了這個明面上的理由,楊山還知道,這方面的研究在未來十年都處于停滯狀態,一直到改開後直接吸取外來的技術,才又有了大發展,他不想在這個項目上空耗時間。
“行,那就這麼定了,什麼時候1379廠的收音機產能達到月產1000台,你什麼時候回來。”
楊山一看董處長要結束談話,趕緊問,“那木工機床的事情......。”
董處長單手向下虛按了一下,“安心等消息,問題不大。”
其實楊山還是沒弄明白三線建設的關鍵,那就是人員、物資和設備,錢從來都不是主要問題。如果四機部在三線的各個工廠都能自己花錢置辦設備,那部里非常樂意掏錢。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