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床買不到,人力木工機床不就行了嘛,還更便宜。
就像騎自行車那樣,一個人使勁蹬車蹬子,通過齒輪或者皮帶帶動木工刀頭旋轉。
楊山覺得這是個機會,死馬當活馬醫吧,木工想要提升效率,只有這一條出路。便宜能用還容易制作,最關鍵的是能趕上2個月後的收音機投產。
想到這里,楊山開始天馬行空的發散思維,腦子里想象人力機床的三維動圖。
第二天下午,楊山再次出現在了木工車間。
“兩位師傅,你們把那個外殼按照既定的工序從頭到尾做一遍。”
這不就是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麼,兩人從備料中找出一塊榆木,從破開木頭、平刨開始,一步步的進行操作。
楊山則站在旁邊,拿出塊手表,間或詢問幾句,認真的記錄下各個工序所用的時間。
就這樣,楊山每天上午去調教新人,下午就來車間觀察兩位木工師傅干活。
等記錄的差不多了,楊山再次開了玩花活兒,“齊師傅,我听說你在木材廠的時候使用過木工機床。”
“用過,就是用來切割木頭的機器,很好用,一台機器頂十多個人的工作量。”齊師傅點頭。
“好,現在,我們假設,假設啊,這張桌子就是機床的操作工面,我們這樣操作.....。”楊山一邊比劃著,一邊讓齊師傅表演出各種操作動作,然後楊山再次做著記錄。
整整折騰了一天,兩位師傅被楊山這種無實物表演弄的精疲力盡,比干一天的活兒都累。
“二位師傅辛苦,這煙你們拿著,解解乏。”楊山像藏寶貝一樣把筆記本收在懷里,順手掏出兩盒煙。
之後楊山又花了三天的時間,拿著介紹信去保城市機械廠做調研,主要方向就是制作人力機床的各種成本。
收集完素材,楊山鑽回辦公室,開始撰寫經費申請的呈文。為了提高通過率,他決心把這篇文章寫的別具一格,一定要讓人印象深刻。
正文沒什麼特別的,基本上和這個時代的行文格式差不多。
關鍵就在附件︰《關于使用人力木工機床的可行性報告》
楊山先從木工機床的設計方面著筆,從電力和人力兩方面的差異開始,用數字證明在小型木質工件的制作上,人力是可以滿足需求的。
接著楊山又開始描述他設想中的人力機床種類,包括人力刨床、人力銑床、人力磨床等,以及各個機床的設計構想,可實現的功能和範圍等等。
最後這部分最關鍵,他把之前學到的統籌理論拿出來,結合他之前收集到的各個工序的耗時,對比分析手工制作收音機外殼和機器制作收音機外殼的工時。
通過一步步的推導得出結論︰使用人力木工機床後,綜合生產效率能提升45倍。
文章的末尾,楊山還加上了對購置四台人力木工機床的預計費用,雖然他無法測算出特別精確的費用預算,但是還是通過多個角度的推測,給出了這次費用的上限︰7000塊。
這份報告楊山整整寫了兩天兩夜,一共23頁近萬字。
為了方便描述,楊山還加進了8張圖和6個表格,把他去年寫論文和前世做ppt的本事都拿了出來。
“嘖嘖,這申請寫的好,不愧是大學生,聲情並茂,寫出了廠子現在青黃不接的狀態,也寫出了對于木工機床需求的急迫感。一會兒我抄錄一份,以後打申請就按這個模板來。”伍書記拿著楊山的作品不住的稱贊。
兩眼通紅的楊山在旁邊咧咧嘴,心想你是沒見過嚴力的文筆,他寫出的文章能當精神類的興奮劑用。
“最關鍵的還列出了成本預算,買機器劃算還是常年養幾十個木工劃算,一目了然嘛。”王廠長也跟著點頭。
“哎,楊山,你這個可行性報告里的木工工序流程圖畫的不錯啊,有空教教我,我也畫個咱們組裝工序的流程圖。”
“哎,楊山,你能給大家再講講這個機器麼,這些機器到底是怎麼運轉的,我怎麼感覺四台機器都長的的差不多啊。”王廠長以前沒見過這玩意,心里有些虛。
“行,廠長,我再具體描述一下。
這台人力機床,動力源就是人,就好像咱們騎自行車一樣,通過一系列的連接把動力從這個輪盤傳送到主軸的刀頭上。
咱們先看這里,輪盤通過動力輸出軸和一個減速齒輪連接到這個大飛輪上,這個飛輪是用來存儲動能的,然後再通過三級的加速齒輪,讓主軸的轉速加速到6000轉以上,最後主軸帶動刀頭進行工作,刀頭通過夾具固定在主軸上,是可以更換的,以實現不同的功能。
你看一下我的這張銑床示意圖,在運行期間,刀頭只是旋轉並不移動,通過移動工件來進行加工。”
我一共設計了兩台銑床,一台立式,用于制作外殼的那個大凹面,一台臥式,用于外殼修邊;刨床功能比較單一,就是用來平整外殼各個面的;磨床就是用來光滑平面的,我想讓他來完成各個工序中最花時間的打磨工序,它應該是使用率高的機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幾套全下來真的能提高這麼多效率? 要這麼說的話,咱們廠子有10個木工就夠了。”伍書記對人力成本非常關心。
“按照我的測算差不多,最多15個。”
“嗯,剛才我心里默算了一下,按照楊山這份報告里提到的那些個工序耗時,真能提高不少效率,而且,對工人的技術要求很低。不過這些家伙轉起來動靜可不小,要真能弄回來,安全生產這根弦要給工人們緊一緊了。”史賀補充道。
以前廠里都是組裝收音機,沒有什麼大的機械存在,出不了什麼事兒,所以安全生產的緊迫度不高,以後就不一樣了,史賀有些擔心這方面。
“楊山,你也不是木工專業啊,這些數據和想法是從哪兒來的?”孟楚好奇的問。
“額?這個,嗯,孟哥,我以前上學實習的時候操作過機床,然後就想象了一下.......”
“哦,你真夠厲害的,編都能編的這麼像模像樣。”
“......”楊山懶得理他了,瞎說啥大實話。
“好了,大家再一起完善一下這份報告,下午孟楚你去發個掛號信,盡快送到部里去。”
伍書記覺得這份申請報告數據詳盡、目的明確、理由充分,比他之前打的那份要靠譜,就是不知道啥時候能批下來。哪怕到時候只批下制作一台的機器的錢,對廠子的幫助也是巨大的。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