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楊山借調去了無線電廠,史賀還擔心了好一陣子。他知道楊山是個寶藏男孩,要是在那里大展宏圖,以市無線電廠的底蘊,一個月時間絕對能把1379廠甩下一大截。以後他們再想搶回生產書冊收音機的主動權可就難了。
但是伍書記更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笑著安慰史賀,“放心吧,無線電廠那邊的人才可比咱們這里強太多了,他們不會按著楊山的路子走的。”
“有個屁的人才,五百多口子人一年才生產5000多台收音機,做成那個慘樣兒還好意思賣60多塊錢。咱們廠明年就能超過他,嗯,沒準今年就能超過。”史賀一臉不屑。
“怎麼沒有,人家那個廠子里有2個大學生,7個中專生,有工級的無線電維修工比咱們全廠的工人都多。”伍書記掰著手指述說著無線電廠的家當。
王廠長有點明白過來了,“老伍,你的意思是說楊山在那個廠里不算特別好的?”
伍書記眨眨眼楮,“楊山的技術算好麼?”
“比我強,可能比小史也強點。”
“快算了吧,他那點技術也就能教育教育新人。”一听自己技術比楊山差,史賀不干了。
“所以嘛......,”伍書記笑了笑,指著史賀問,“你會讓一個從鄉下收音機維修所過來的人在廠子里指指點點?哪怕他是一個中專生?”
“這......,”史賀琢磨過味兒了,“萬一呢?”
“沒有萬一,楊山的能耐不在他手上的技術,而是在他的眼界。當初部里下發的通知是怎麼說的,按照支援技術員的指導進行產線建設,而不是提高廠里工人的技術水平,這不說的很明白嗎?”
史賀這下想通了,他想起了當初和楊山的爭執,如果不是廠子實在沒別的辦法,八成是不會按照楊山的意見走的。那點糾結的心思也就放下了。
事情也確如伍書記預料的那樣,保城無線電廠的書記和廠長只把楊山當成是1379廠派過來交接業務的人,在楊山剛入廠的時候很官方的問候了幾句,然後把他曬在一邊不管了。
當楊山花了三天的時間把書冊收音機的電路結構和質量標準與廠里技術股的人對接完畢後,他就徹底閑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按照董處長的叮囑,楊山從不主動要求下車間協助生產,廠里的人也從不問他收音機制作工藝以外的任何事情,他天天待在技術股辦公室角落里喝茶聊天看報紙,和辦公室里的人倒是混和爛熟。
下班後楊山有時還會去何大清的飯店聊上一會兒,輕松愉快的混過了一個月時間。
“呦呵,你回來啦,听說你這一個月過的特別清閑,真是享福嘍!”看到楊山施施然邁步進入了大辦公室,正在屋里歇息的史賀先是一驚,然後就開始拿楊山打趣。
楊山在無線電廠的遭遇,1379廠的幾個領導都知道。一听說楊山回來了,書記和廠長立刻就過來了。
“小楊回來啦,怎麼樣,還是咱們自己廠子好吧。我們幾個就等著你回來接著大干一場呢。”王廠長上來就寬慰楊山,怕這個還沒畢業的小伙子沒了心氣兒。
“是啊,小楊同志,我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著你回來呢。”伍書記也搭話道。
“嘿嘿,書記、廠長、史組長過年好啊,給你們拜個晚年,我給你們從城里帶了點元宵,國營飯店大廚何大清的手藝,中午讓食堂煮一下大家嘗嘗。”楊山熱情的拿出一大包禮物,完全沒有眾人想象中的氣餒。
“你這個年過的怎麼樣?”史賀問道。
“無線電廠怕我累著,過年給我三天假,我回京城溜了一圈。元宵節給我一天假,我就在城里廟會逛了一天。”楊山理所當然的回道。
“這也太......,”史賀無語了,這一個月廠里忙的連年都沒好好過,楊山卻是像在休假。
“他們廠生產的收音機怎麼樣?”見楊山一切如故,王廠長轉入正題。
“還不錯。”楊山從背包里拿出一台收音機,“廠子專門成立了書冊收音機的生產小組,成功試制出一些樣機,我看了一下,質量上過得去。”
王廠長接過收音機,從外觀上看,確實比楊山之前做出的那個展示品要好一些。而且這台收音機是件完成品,已經和量產機型沒什麼區別了。
不過伍書記卻听出了不一樣的東西,“那個小組一個月能生產出多少台?”
“年後這些天他們生產出了12台,下個月開始估計每月100台上下。”
楊山雖然在那里沒干點啥,可也不是聾子瞎子,廠里的情況還是知道的。
听到這個史賀放心了,“這點量不算啥。咱們已經準備開建新廠房了,建好後分分鐘超過他們。”
“咱們的步話機生產怎麼樣了?”楊山終于想起步話機的事情。
“一切正常,現在每天已經能生產18台左右的合格品。”說到得意之處,史賀臉上是滿滿的驕傲。
“小楊,按照之前部里的陳干事給的建議,年後我們幾個人又研究了一下,覺得還要繼續細化一下工序,為以後搬入新車間做準備。我們估算了一下,新的生產工序數量增加到2530道,這樣生產效率能提高到每天3540台,年產量就能上萬。”伍書記說出了1379廠的雄心。
“咱們廠還有富余的人手嗎?”
“市里已經調動過來8個有經驗的工人來咱們廠,年後我和伍書記又去了趟部里,要到了30個崗位編制。今年應該就這樣了,只能靠這些人手打糧食。”王廠長略帶遺憾。
“哦,史哥在這方面很有經驗,讓他負責擴展產線工序吧。”楊山滿不在意的說。
楊山又不想在這里安家,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只要1379廠出成績,楊山在總部那里就有功勞。
“給我安排什麼活計?”楊山接著問。
王廠長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是有個事情,咱們的木工人手太少了,現在每天每人生產出來的收音機外殼不到一個,我們算了一下,要想滿足部里給咱們交代的生產任務,至少需要50個木工,可這根本不可能,咱們廠子一共才多少人。小楊你要不要去看看?”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