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工作在5點鐘結束,除了中間吃飯和休息時間,每個工人都干足了8小時,已經超過正常工作秩序中的工作強度。
下午5點半,所有的干部領導都集中到原會議室的工作開間,等待著最後結果的公布。
伍書記和王廠長臉上都是凝重之色,史賀則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看來他對結果並不樂觀。
陳干事拿了張單子,向在坐眾人總結本次試產的監測數據,“本次試產歷時9小時,共生產出步話機17台,其中不合格品4部,合格率為76。”
听到這個數字,伍書記心里冰涼,應該是完蛋了。
“從工單的反饋情況上看,19道工序中,制作完成的17台步話機累計出現了63次差錯,出錯率為19.5。”
太慘了,連楊山都咂咂嘴。
“就是說工人們每完成5個工序,就有1個是錯的?”範局長皺緊了眉頭。
“是的,不過這些差錯都在工人們的內部自我糾錯中排掉了。”陳干事補充道。
“還有嗎?”董處長問。
“嗯,63次差錯中,按小時分布上看,前兩個小時佔了30,後兩個小時佔了40。如果能克服這兩個時段的差錯率,產線的效率預計能提高10以上,差不多就是多生產兩台。”
“還有就是,第7、13、16道工序的差錯次數佔了整體的33,通過觀察,我認為主要是這三道工序的設置有些問題,或者是工作強度太大,或者是難度太大。”
“你說的合格率為76,是按照廠里的檢測標準來的,還是按照常規檢測的結果呢?”董處長繼續提問。
“是按照楊山制定的產品下線檢測標準算的。完整的常規檢測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太長,現在只能做個初步檢測,範群和工業局的同志還沒有全部完成,目前檢測完8部,都是合格。”
終于有個好消息了,王廠長松了口氣。
“有什麼建議嗎?”
“有,建議降低勞動強度,這樣是最好的降低差錯率的辦法,我們認為是每天15台比較合理,等差錯率降低後再逐步提升產量。
另外就是重新設置工序流程,避免因個別的工序影響了整個產線。最好能夠進一步細化工序步驟,提高工序數量,減低難度。”
“你有預測嗎?常態化後這個產線每天能生產多少部合格的步話機?”
陳干事咬咬牙,“22部左右。”
董處長瞪了他一眼,這分明是楊山在報告中提到的數字,他居然直接引用了。
“王廠長,你的意見呢?”
“董處,範局,這次試產確實不怎麼樣,但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工人們第一次正式的在產線上干活,太緊張了,有個幾天的過渡,成績肯定會提高不少的。”
“範局,您來說兩句?”
工業局範局長連忙擺手,“我就不多說了,工人們很辛苦,工作也認真,就是經驗差了些,還需要多多磨煉。事情還是要老董你來決定,有什麼需要我們去做的,肯定全力配合。”
1379廠現在也不歸工業局管,範局長來這里也就是打個配合,所以他才不會表態呢。
董處長也沒多琢磨就給出了結論,顯然他心里早有了定論,“先生產200台吧,送到總部做全面檢測,如果出廠合格率能到達95,就轉入常規生產。”
所有人的眼楮都轉向了躲在角落里的楊山,因為產品下線的最後檢測方案是他一手制定的,之後在出廠前再沒有任何的檢測了,所以下線合格率就是出廠合格率。如果楊山的方案無法把不合格的產品全都篩出來,那整條產線正式生產就會拖延下去,等待上級部門的下一次檢測。
楊山趕緊低下頭,他現在也想不出啥好辦法,只能依靠通過觀察人工篩選出來的不合格產品來有針對性的調整下線檢測方案,可這個事情目前廠里還做不到,因為沒那麼多的有經驗的工人。
楊山默默吐槽著,這明顯是欺負人,機電中專的校辦工廠的出廠合格率只有93,更何況這台軍品要求更高。
本來以為的死刑變成了死緩,伍書記表情輕松了一些,看到正事說完了,趕緊招呼眾人去食堂吃飯。
老何同志的手藝果然不錯,四葷四素擺上桌,還沒下筷子光聞那味道就讓人胃口大開。陳干事和孟楚主動承擔了烘托氣氛的責任,一時之間觥籌交錯很是熱鬧。
菜過三巡之後,一直不怎麼說話的董處長主動挑起了話題,“楊山,你那個在步話機中使用印刷電路板的想法被否了,上個月無線電廠那邊提供了幾塊樣板,經過測試後確定無法在惡劣的環境中保持正常工作,只能等他們提升產品品質後再說了。”
“好的,董處,那我接著完善現有的產線工序,爭取把合格率再往上提一提。”
既然不符合軍用要求,那就沒什麼好說的,楊山只能老老實實接受結果。
“你有什麼好的建議麼?對于無線電廠的電路板產線的優化。”董處長習慣性的考校起楊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電路板表面刷層特殊涂料試試吧,防潮防腐的。”楊山也是喝的有點多,順嘴就說了出來後世常用的辦法,連點掩飾都沒有。
坐在他旁邊的範群張了張嘴,這正是無線電廠那邊準備新增的一道關鍵性工序,難怪董處說楊山聰明呢,這反應也太快了點。
董處長也滿意的點點頭,對楊山的反應不以為意,他覺得楊山肯定是早就想過這方面的問題。
“還有個事情,半年前你提到的制作收音機的事情,總部研究後同意了,只要你們廠的這條產線能正式投產,就可以開始籌備。”
這倒是個好消息,不過楊山還沒說話呢,範局長那邊就把話接了過來,“老董,制作什麼收音機?”
看到董處長遞過來的眼神,楊山只好把他以前匯報的想法又拿出來介紹一遍,這個事情楊山之前對誰都沒提起過。
“老董,你們沒有計劃擴張步話機的產線嗎?我是說如果1379廠通過考察的話?”範局長一下就來了興趣,這可關系到政績啊。
董處長笑著搖了搖頭,沒說話。
楊山雖然沒問過,可是也清楚不會大規模擴產。原因很簡單︰步話機的需求量有限。
現在全國的軍隊一共500萬左右,具備野戰能力的部隊不超過200萬。以現在的戰術體系推測,全國對步話機的需求也就在10台左右。
一切正常的話,經過調整後的1379廠預計的年產量超過8000台。四機部也沒那麼傻,會把步話機這個雞蛋只放到1379廠這一個籃子里。
所以楊山很容易的就判斷出,1379廠的步話機的產線就這麼一條,不會再增加了。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