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山听到遠處隱隱約約傳來的音樂聲,看來丁沖已經把收音機裝好了,騷包的二大爺一定是把收音機的音量調到了最大,他也不怕把輸出變壓器燒掉。還好楊山為人還算實在,沒把他們diy出來的變壓器放進這個收音機里,否則很可能現在真出事兒。
三大爺他們也听到了聲音,拉著楊山過去看熱鬧,楊山也很想看看熱鬧。在路上楊山還叮囑三人千萬別把楊山做收音機的事情傳出去。練手也就罷了,等熟悉了以後,他可不想消耗太多的時間在這上邊,又不賺錢。
一路走到後院,就見二大爺把箱子放到了院子的中間,他自己站在旁邊,像只驕傲的公雞,周圍已經圍了一圈人,還有人陸陸續續從中院過來。二大媽得意的在給旁人介紹這個收音機怎麼怎麼好;他家的兩個小子蹲在收音機旁邊,想知道聲音到底是怎麼來的;劉光齊今天居然在家,他正低頭調整著旋鈕,想找個他愛听的節目。
功成身退的丁沖看到楊山過來了,就走了過來,“咱們做的這個收音機真挺好的,剛才劉光天那小子找了個長桿子掛天線,感覺雜音比放在你家的時候還少。”
“嗯,希望用的久,別三天兩頭出毛病,那到時候可就丟人了。”
“應該不會,咱們做的時候就怕出問題,焊點用的料都足夠,而且也檢查了好多遍。”丁沖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信心。
這個時候劉光齊挑來挑去,終于挑到個自己喜歡的節目,評書︰隋唐演義。
不大的院子現在已經站滿了人,大家誰都不出聲,也不顧寒冷,只是安靜的听著,腦子里想象李元霸縱橫無敵的形象。
60年代的第一個春節,就在四合院眾人對隋唐演義的回味中過去了。
楊山站在遠處听了一會兒,就默默地拉著丁沖兄妹離開了後院,他們的工作只完成了四分之一,還需要繼續努力。
回到屋里後,丁芸主動請戰,申請負責單管收音機的結構設計和安裝。有人勇挑重擔,楊山當然願意了。幾個人干脆就分了一下工,丁沖主攻那個美國的收音機電路圖,楊山負責搞定何雨柱的需求,等獨立完成結構設計後再一起討論通過。
這次楊山也提出了更高的制作要求,提高空間利用率,減小收音機的體積,這樣的話裝配操作的難度更大額,而且也要更多的考慮到元器件之間的相互干擾,在這方面楊山他們毫無經驗,只能摸索著來,沒準要反復實驗很多次。
劉光天和閆解放雖然回來學習了,但是其他院里孩子的廢品收集工作還在繼續,楊山估計未來每台的機器的費用還能降低一到兩塊,這讓他有信心制作出更加出色的成品。
不過在這之前,楊山的三人組先放了兩天假,放松一下,畢竟還要顧及寒假作業,楊山也要去和于莉去逛街。
四合院里沒有秘密,雖然楊山告誡過每個知情人,但是楊山做收音機的消息還是散落到了每家每戶。之所以沒人上門請托,除了價格昂貴外,就是和楊山不太熟。
中院的賈家,棒梗鬧騰著要收音機,讓賈東旭很是為難。他們家生活理念和楊山有一拼︰花錢大手大腳,尤其在食物方面,一點不為以後做考慮。所以除了賈張氏的那點養老錢,賈東旭每月的工資基本都吃光了。
主動向楊山提出幫忙做收音機,賈張氏也覺得沒臉,她有點後悔以前不該和楊山鬧的那麼僵。可要是去商店買,即使是最便宜的,也要全家人忍饑挨餓大半年了。
還是賈張氏腦子轉的快,當得知何雨柱也要有收音機之後,她就哄著乖孫子再等等,過幾天去何雨柱家听收音機。實在不行就攛掇著何雨柱也像劉海中那樣,把收音機搬到院子里讓大家一起听。听到這個主意,賈東旭臉上終于泛起輕松的笑容,就連秦淮茹心里也有了些期待。
一大爺對于楊山的能耐已經麻木了,他也不缺錢買收音機,現在他就當楊山不存在,只在別人面前努力保持管事大爺的形象。
三大爺的想法是最多的,回家後他就囑咐閆解放也留意一下,遇到不要錢的配件就留在自己手里,沒準哪一天就湊夠一整套,能自己動手做出一台收音機呢。
二大爺這次是露大臉了,所有人都在羨慕他家,讓他在眾人面前說話聲音都大了幾分。回家後他又送了兩個小子每人一巴掌,警告他們不許私下亂動機器。劉光齊則有些不服氣,打開箱子認真觀察內部結構,也想著自己動手做一台。
這個年過的是何雨水印象中最為清冷的一年了,以前家里都或多或少的能吃上十天半個月的葷菜和細糧,今年就連何雨柱這個廚子都只搜羅到了一斤豬肉和半斤羊腿肉,再加上廠子里發的可憐到兩指寬的帶魚,勉勉強強的把個年算過了。而且這一次養老四家聯盟也沒有在一起吃年夜飯,更讓何雨水覺得索然無味。
院子里各家各戶也是差不多的樣子,年前政府又一次削減了糧食配給量,進一步加重了四合院眾人心頭上的愁雲,大部分人家已經顧不上想著這個年該怎麼過,而是想著如何不挨餓。像沒有正經工作的前院的錢寡婦一家,已經快連孩子都養不起了。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軋鋼廠的優勢了,雖然定量少了一些,可好歹中午的食堂供應還算正常,大家都能做到不餓肚子,年前也多多少少的發一些東西,基本的生活是能保證的。像二大爺一家這類的收入相對高的家庭,老劉頂多會因為吃不到雞蛋而心煩。
相對來說三大爺一家就差點意思了,雖然有閆解成的那份工資,可也經不住三個小子使勁兒吃,所以他們家的細糧已經完全看不見了。
不過對于三大爺依然堅持買收音機這件事,楊山一直不太不理解,要是楊山自己的話,精神食糧肯定會靠邊站,遠不如吃點好的重要。
為了應對預料中的困難,楊山在他廚房後邊的菜窖里囤積了超過100斤的白面細糧和30斤的大米,以及10斤豬肉。如果不是鴿子市中的肉時有時無,他都想讓臘肉掛滿廚房。
總之,60年代的第一個春節,四合院眾人過的是慘淡無比,隋唐演義是留存在大家記憶中僅有的色彩了。
嗯,楊山除外。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