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西安城郊,一條綿延數千里,通向西域的鐵路側,嗚嗚的汽笛聲驟然響徹了起來。
鐵軌上面,列車的車輪與鐵軌交擊發出來清脆的交擊摩擦聲響徹不休。
這妥妥的工業噪音,在當下的世人眼中,這卻皆是天王無上神力的象征。
是地上天國建設的卓絕成果。
這列列車,乃是從大明的神京啟程,抵達西安的,列車一路從神京啟程,一路向南,跨越了黃河後,在開封轉彎,沿著新鋪設的鐵軌向西,這條自中原向西修建的鐵路,一路經洛陽,三門峽,過潼關最終在西安與通往西域的天路,連接到一塊 。
在如今的陳天王治下,他的根本之地,也就是直魯豫三省, 已經鋪設出來了四千多里的軌道。
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是這些地方乃是天王的根本之地,更受重視,第二也是唐山等地的鋼鐵廠,提供了足夠的產能。
而除了這直魯豫三省外,其他地方的路基,築路,也是相當的迅速,大順這邊,原本計劃的是三年內,修通整條干線,如今已經過去了快兩年了,但工期明顯比預計的要迅速的多了。
雖然從嘉峪關,抵達西華城的鐵路線,估摸著還得一年多工期,但從西安到嘉峪關的鐵路,卻已經快要全線完工,而正因為如此,這貫通的鐵路線,也為大順運來了諸多所需要的物資。
此刻,居住在西安城外的近百萬,操著湖北,山西,河南口音的百姓們中,許多閑漢正在對著駛來的列車,指指點點。
這些人皆是大順撤出湖北,河南,山西時遷走,預備充實西域的百姓。
不過由于通往西域的道路實在艱難,因此他們便被安置在了西安城外長期的居住——這里離中原近,可以從中原弄糧食來養活他們。
後世的河南是糧食主產區,在天王這,河南也依然是糧食主產區。
這里的土地平坦,土地肥力也因為十幾年戰亂產生的撂荒,而稍稍恢復了一些。
地方廣袤的大平原上,亂世離散使得人口又下降到了極低的水平,經過均田地後,農民們可不是後世守著幾畝地過日子的苦哈哈了。
而是跟後世美利堅那邊的大農場主類似的存在,通過馬耕,廣種薄收的方式,料理著人均幾十畝的土地,日子過的是格外的瀟灑。
對于天王的信仰,那也是虔誠至極,城鎮里閭皆可見供奉天父,天王的聖廟,百姓們也傳唱著正月里過了整三天,天王降世在人世間的歌謠……
拜上帝,信天王那是深入人心!
這兩三年,百姓們每年收獲的糧食,除自用外,絕大多數都外銷到了大順這邊!
這些個購自河南的小麥,谷子小米),高粱,大多被李自成屯在了西安大倉,除滿足了這西安城和周遭的那些個各省移民們的需求外,還被屯積了起來!
他開拓西域,所需要的糧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需要多屯一些。
而這些日子,河南那邊秋收剛過,運輸高粱,谷子的車皮,是絡繹不絕,百姓們也都看慣了這熱鬧的場景,一個個正好奇這列車車皮運過來的是什麼?
是高粱,還是谷子?
不過,讓他們意外的是,這一次的列車,以駛過西安城外的時候,卻並沒在那個露天客貨兩用站停留,只是放慢了速度,在這里加煤加水後,便一路嗚嗚的向西駛去!
列車後面,遠離蒸汽機車頭的轟鳴噪音的一節車裝潢非常哇塞,擁有著會客室,茶桌,還有書房一休憩用的臥房和一個浴室的車廂內,此刻,對窗而從的陳大春,正饒有興趣的打量著窗外飛掠而過的景色,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大順右丞相牛金星之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