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悠悠這一路,總算是平安入京了,這一路開始幾日還能有郊游的心思,看看大好河山,現下剛開春不久,山清水秀也算好風景,這日子長了坐在馬車中只覺得人都沒了,屁股顛坐的都麻木了,在看外邊一樣的樹一樣的天,欣賞之意絕無。
阮青瑜見妻子蔫噠噠的,沒有往日活潑,遞了一塊杏干過去︰“娘子吃塊杏干緩緩。”
王慧珍接過杏干入口,一股子酸意涌上來,人可算是清醒點,這幾日沒什麼胃口不說,往日覺得挺大的馬車,現下也像囚籠般,困的人精神倦怠。
“還有多長時間?”
王慧珍現下看新婚的夫婿已經沒了一點光芒,只想著停車在外吸口新鮮空氣,曬曬太陽,這以前總認為女孩可憐,一輩子也出不去腳下這塊地,但是也沒說趕路這麼辛苦,如果可以,以現在的條件再是不想走這麼遠的路了,真想念有火車高鐵的年代,就是綠皮火車也能縮減兩地的路程。
一路上雖有客棧放風的時間,但是在外也只能隨大流,這一路不是游玩閑逛,而是緊著趕路,就是跟外人交流時間不過是早起上車晚上住店的幾句話而已,精神時刻緊繃,真是難出遠門。
“听領路的張爺說今日晚點就能到了,明日憑了屋子,再好好歇歇。”
阮青瑜一個壯年就是這麼趕路也有點受不住,主要是跟著商隊走,趕的就是時間,這是沒辦法的事。
王慧珍听見可算精神點,這就是上京呀,也不知道比北京城如何。
“各位戶籍準備好,一會進了京城第一道城門要看戶籍。”
听外邊人喊話,靠著阮青瑜坐著的王慧珍坐直︰“這是到了?”
阮青瑜掀開馬車的簾子看了一眼都是趕路的百姓,連衣著也整潔干淨不少,回︰“應該是到了,這再晚點城門就關了,這應該都是出城的百姓回來了。”
現在時間可不算早了,排隊進城的不少,輪到王慧珍一行已經天暗了,好在檢查的速度快,一行人在跟著先找了落腳的地,明日再去找地方住。
“可算是不坐車了,再坐下去我就要癱了。”
躺在京城客棧的床上,人可算是松口氣,今晚上就不用擔憂明日早起的事了。
阮青瑜這時候偏要逗弄人︰“明日找到住的地方離這可進不了,說不得還得坐馬車。”
王慧珍狠狠瞪人一眼︰“明日夫君去找房子就成,我沒意見。”
這意思就是明日自己就不跟著找房子了。
阮青瑜接收到消息,遞過一碗茶︰“好,明日你好好歇歇,等我消息。”
看著王慧珍小臉都瘦了一半,雖然更精致了,但是總是讓人看著心疼的。
王慧珍這一覺睡的好,醒來的時候身邊沒人,還是出去看見黃芩棗兒才知道,一大早幾個學子一起出去找地方住宿,就沒喊人,身邊帶了木二和莊大一起,等著定了地方,也好過來喊人。
“夫人,這功夫餓不餓?外邊很多擺攤的小商販,各式各樣的小吃,您一定喜歡。”
棗兒顯然是早上已經逛過外邊了。
王慧珍還真想出去看看,就換了衣裳,帶著人一起去外邊看看,這里不愧是天子腳下,果然熱鬧繁華,看著百姓衣著神情就知道日子好過。
“胡餅,外邦傳過來的胡餅。”
“餛飩,大肉餡雞湯餛飩。”
“油餅,油條,吃個飽。”
這街上就像棗兒說的各地小吃齊聚,多的看不過來,這才是一條街。
“來兩個胡餅,再來一碗湯,你們倆吃過了嗎?”
“夫人,我們倆吃吃過了。”
既如此,王慧珍就自己吃了,這攤子上不少外地來的,都是被外邦兩字吸引來的。
這胡餅其實就是牛肉燒餅,要說像更像是門釘肉餅,小小的餅里邊裹足了新鮮的牛肉餡,胡椒洋蔥的味道在嘴里炸開,這餅不大,價格可不便宜,一塊就要十文錢。
還有不加肉餡只加了牛油胡椒的餅三文錢一個,看樣子也不錯。
王慧珍兩個餅下去就吃飽了,這湯是牛骨湯,兩文錢一碗,撒上一點蔥花,喝著有滋有味。
“棗兒,等會你爹回來,走的時候別忘了買點這個餅,晚上沒工夫做飯,就墊一口。”
可見這餅真好吃,跟府城那家比也不差什麼。
阮青瑜這邊幾個人一起,想找一個地方住著,也好有個照應,只是這京城房價貴不說,房子還比較逼仄,小的轉身都費勁,大點的又實在價貴。
最後沒辦法在一處離考場半個時辰路程的地方找了個地方,幾家分散開住。
阮青瑜想著王慧珍應該不願意跟人家住,就多花了點錢,憑了一個小院,小院正房三間,西廂東廂各三間房,還有門房一間,這西廂能住人,東廂就是雜物間,原來的人家應該是過日子的人家,院子中間的空地留了路剩下的就是菜地。
這小院的主家就住在隔壁,這房子是主家隔出來的,專門給這些外地學子住的,所以這價格不便宜,一個月要五兩銀子。
先時幾人也沒想到上京的房子這麼貴,還是中人說這是來的早,現下的價格,臨近科考這價格還得翻翻。
最後阮青瑜不猶豫了,看了幾處,確實這處最合心意。
“莊大叔,你去給夫人報信。”
莊大記好地址去接人,阮青瑜交了錢拿了鑰匙,就喊木二去外邊找個送柴的。
這主家姓鄭,這時候鄭老婆子就上門了。
“這後生,你家可要用水,我們院子里有水井,一文錢兩桶水,咱們這個可是甜水井。”
阮青瑜之前也知道這院子里的井是堿水井,不能吃,要想做飯吃水就得另外找人送,這是上京的常識,甜水井的水就是個寶貝,能掙錢的。
“那就麻煩阿婆了,先打四桶水。”
這廚房的大缸四桶水就差不多滿了,也省的人到了沒法做飯,阮青瑜掏了錢給人,這鄭婆就指揮家里孫子把水打過來,還主動說了。
“這後生,喊我鄭婆就行,這是我孫子阿生,要用水敲門就成,家里一直有人,可以送上門來。”
這鄭家是祖祖代代上京人,憑著一口甜水井養了幾代人,而且很愛跟這些學子打交道,萬一有個出息的處好了也算有份香火情。
王慧珍得了消息,就把帶人趕過去,這回也算休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