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恭喜呀,我就說這孩子出息。”
“同喜同喜,今日要喝盡興。”
“那我大佷的喜酒一定喝痛快,沾沾喜氣。”
“大姐,我就說秋收,不,是明錚是個好的,你以後可有福了。”
“你家的也不差,子孫滿堂,天倫之樂,多熱鬧。”
“是呀,這孩子不出息在身邊也就這點好處。”
“快進來坐下,今日人多,要是招待不周的地方請見諒。”
“哎,快去忙吧,咱們還客氣什麼。”
這樣的話今日不知道說了多少,就是王小茉王小莉這邊也是。
“你哥哥可真厲害,你們是不是都識字?”
“認得幾個字罷了。”
“以後就是官家小姐了,跟咱們不一樣了。”
“我哥還只是個童生,官家小姐還早著呢。”
“童生不是官家?”
“童生上邊還有秀才,舉人,進士,這中了進士授了官當官了,才算是官家。”
“那以後咱也不是一樣的人了。”
“是呀是呀,我爹娘說考上不容易,以後要是我也嫁個讀書人就好了。”
“就你大字不識一個,還想嫁個讀書人。”
“那我還不能想想。”
“啊,對了,今日你帶這個發繩哪買的?真好看。”
“我自己編的。”
“好姐姐,你能教嗎?”
“你不是說我大字不識一個?”
“我錯了,求求你。”
一堆女孩子圍在一起開始研究這個發繩,還有荷包這類的,但凡做的精巧的花了心思的總能被看到,主人自然是得意。
王小茉原本還頭疼,怕這些女孩子吵起來,沒想到幾個湊一堆研究花樣子,和諧的不得了。
王小莉在這看著,不時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一堆小姑娘也願意听她講的,畢竟給莊子上的女孩子們教了一段時間,很有經驗,說的簡單易懂。
王小茉看桌子上的點心吃沒了,起身出去準備再添點點心茶水。
棗兒今天也挺忙,幫著看著屋里來的客人,還要去何氏那邊看看需不需要幫忙,屬于一個人當三個人使,主要是今日來客太多,好多族人也是拖家帶口來的,就是為了沾沾喜氣,王老四家好些年沒辦這樣的喜事了,自然是有些忙。
來的生意上有往來的客人交給王小叔,都是相熟的,能說會道不冷場就行。
長輩這些交給王老爺子招待,長孫跟在身邊听著吩咐,當然王陽錚也是都見過叫過人送過來才出去。
同輩份親朋好友就是王老大王老二幫著照顧。
王陽錚的同窗則是他自己招呼,另外還有一起讀書的族長家的兩個兄弟幫著照顧。
一家人安排的妥當。
到了吉時,點了鞭炮,有知客組織大家安靜。
王明海站出來︰“今日是明河家長子陽錚的好日子,感謝各位親朋好友的到來,現在請明河說幾句。”
“今日家有喜事,感謝各位親朋好友的厚愛,萬望我兒日後登科高中,諸位心想事成,今日定要吃好喝好。”
“好。”
這種場面也不需要當事人說什麼,沒成家在人看來就還是孩子。
“那就開飯。”
這話一說,大家就開動,就在剛剛講話的時候,菜已經上了,十六個菜,素的兩三道,剩下的都是葷菜,這可是大手筆,一般辦喜事十個菜,十四個菜就頂好了。
中午人散了,留下自家親人在,像是王明菊一家,何姥爺一家,下午晚上都能好好說話,今日是不走的,擠擠住下也更親切。
何姥娘2拉著王小茉的手,滿臉慈愛︰“我們小茉都長開了,我看誰也比不上。”
王小莉跟著舉手︰“那我呢?”
“你還小呢,跟你姐不一樣,再過兩年,姥保證你也是最俏的那個。”
這話一說,兩姐妹都笑了,知道小老太太在這夸人呢。
“娘快別說了,這倆個鬼靈精,本來就夠出息了,再夸就沒邊了。”
何氏這話說完,王小茉先不樂意了︰“娘,你閨女挺穩重的。”
何姥娘也是跟著︰“可不是,咱們孩子好著呢,你就是想的多。”
這老娘孩子是最難搞的,說不得。
“對了,這是給陽錚的,我跟他姥爺一點心意。”
何姥娘掏出一個荷包,里邊是十兩銀子的銀票。
何氏不接︰“娘,他一個小輩,不缺吃穿這是干什麼?”
何姥娘白她一眼,又不是給你的,轉過頭對兩個外孫女說︰“你倆以後也有,等定了親,姥給你們壓箱底。”
這兩年何家過得好,老兩口手里也有點銀子,就是這銀票,應該是特意換的,老人家一般還是願意手里拿著真金白銀,這心里踏實。
何氏拿親娘沒辦法,說了一句︰“娘等一下,我去叫陽錚,這小子得他姥家好處,就得來給你磕個頭。”
說著就出去找人,何姥娘想阻止也來不及。
“以後可別學你娘,太莽撞了。”
王小茉偷笑,這何氏平日不這樣,也就是親娘面前,想怎麼的就怎麼的。
王陽錚跟著進來,何氏已經說了是什麼事。
王陽錚也沒拒絕何姥娘的荷包,要給人磕頭,何姥娘攔著不讓。
“不听你娘的,你出息,姥娘這心里別提多高興了,飯都多吃一碗。”
王陽錚沒辦法,最後行了一個晚輩禮,想著以後多孝敬外祖一家。
這回沒事說了幾句,就讓他出去了,這外表兄弟堂兄弟都在,還是要人陪著。
晚上人也不少,有十桌,都是很親近的,聊著家長里短,孩子嫁娶,說的都是高興事。
中午送走了何姥爺一家,說了過兩日過去再見。
這邊王明菊一家還在,前兩日王明菊親自來說了,自家人不著急說話接待,讓王老四何氏先招待別人,正好她在家多住幾日,王老四何氏自然沒有反對的,何氏還覺得這個大姑子還真是明事理。
幾個壯表哥自然也在,這些日子可是幫了大忙。
“你家大壯定親了沒?”
“這不是趕巧,相了一個合適的,,趕上陽錚辦喜事,就想著趁著你一家都在,就下了定,就定在三日後,也是好日子,你跟老四帶著幾個孩子可一定要來。”
王明菊何氏有功夫坐一起,說起幾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