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元興十八年,王小茉十三歲了,王小莉十一歲,王秋收十五歲是個半大成年人了。
這兩年王小茉家里家底厚了不少,一年幾乎都在做買賣的路上,王老四跟著大舅哥也是來回府城家里跑,先開始一趟能賺七八兩,第二年何大舅添了馬車,王小茉家也添了一輛馬車,雇人來看車。
車隊一增加,也不只做山貨生意,只要賺錢,就能捎帶著去。
涼粉的生意第二年就有人研究出來了,實在是技術點不高,想要個人做涼粉,前期也不少,還有人用紅薯做出涼粉,味道不如豌豆,夏季吃著也不錯,這前後冒出的人家不少,涼粉制作不再是秘密。
王小茉家重在是量大,整體成本更低,還推出了涼蝦,另外就是調料,一味芥末醬做的實在好,吃過好的,也是認準了王記涼粉,另外王記最開始增加的辣椒油,愛辣的人屬實難拒絕。
這涼粉生意要做起來,前期投入並不少,所以最後這邊有個三兩個生產的,總歸是王小茉家先做的,再加上涼皮,還是王小茉家生意做的最大。
涼皮是在元興十七年被做出來的,這里邊還牽扯的二伯娘張氏,張氏跟娘家人走得近,娘家有個弟弟,這弟弟弟媳是個有心計的,每次張氏回去多有拉攏,還時不時的問張氏在王小沫家的活計。
張氏也沒想到娘家能根據這面水,一點點作出這涼皮,趕著跟王小茉家使壞,要是他自家賣也就罷了,不至于難做,張氏這個弟弟有幾分小聰明,把這做涼皮的法子先開始是十兩銀子賣一家,後來是五兩銀子三兩銀子也肯賣,買的人一多,這法子就都知道了。
張氏知道後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還認為自家弟弟能做出涼皮是其聰明,給婆婆劉氏氣的無數次後悔娶了這一敗家媳婦,王老二自是生氣,趕到這個節骨眼,張氏又懷了個孩子,再加上沒有實質性的證據,看在孩子面上,兩人還得一起過日子,只是王老二愧對兄弟,王小茉家算是吃了個啞巴虧。
王老二從這之後賺了錢自己拿著,還想著不做生意,還種自己的地,這還是王老四勸說跟他無關,不應該因著這事影響兄弟之間感情,給勸回來的,只是這之後王老爺子發話以後不見張氏了,跟張氏不來往。
這之後涼皮生意就不是獨家了,大大小小商販都出來了,不過夏日里雖說不如獨家賣的好,憑著獨家調料和辣椒也是能賺上一筆,干脆從頭請了人來做,何氏王老四空出時間再想法子做別的。
這辣椒種的第二年王小茉家里就大量種植,收獲之後還賣給望仙樓不少,第三年育了苗來賣,因著有人愛吃,這辣椒還比一般蔬菜貴,這種的人不少,前後賣辣椒苗辣椒籽掙了百十兩銀子。
這一株辣椒苗收了之後的辣椒籽夠種上不少,不少人家買上兩株留了種子,延河鎮這邊還流行起來種辣椒,這大面積種植之後,種子苗錢才不值錢,但是這辣椒曬干了,成了調味料的一種,價格並不便宜,王小茉家還收過干辣椒運到府城去賣。
這冬瓜糖王小茉家嚴防死守,並未泄露石灰水泡冬瓜這事,可算是沒出什麼意外,這冬瓜糖賣開了,有商隊上門訂貨,價格壓了一點,但是量實在是大,掙得不少,王老四也自己往府城運貨。
就是做冬瓜糖需要的糖實在是多,糖算是朝廷管控,這要是零散著買並不會有人追究,但是王小茉家需求量太大,干脆去府衙做了申請,還在縣里開了一個賣糖鋪子,每年給朝廷交半成的稅錢,這才解決問。
這元宵生意第二年就不做了,時間短,一家人商量後方子給了大房,讓王大伯家組織賣元宵,自家要是在府城接了單子才找人做上一批。
這縣城的鋪子是王老四守著,家里三個孩子上學,何氏騰不開手,索性這鋪子只有固定時候開,到時候家里已經不忙了,門面不大,是為了糖買下的,花了八十兩銀子。
今年王小茉跟妹妹就不上學堂了,這兩位夫子在這邊住夠了,想要去南邊,也自覺教了兩年多,能教的都教了,就在今年夏日里辭行了。
想著兩個閨女不上學了,只有長子還在念書,夫子說王秋收還算聰慧,考個功名還是有機會,做官沒有可能。
一家人商量著這家里生活好,干脆念下來,以後就是考個童生也能庇佑一下家里,這兩個妹妹嫁人也能往上走一步,跨個階層。
王老四何氏是知足性子,這家里如今富足,長子上進,閨女也出落的越發好了,一家子過日子往上走。
這夏日里屬實熱,王小茉王小莉不上學堂了,王小莉在家里帶著幾個堂姐妹一起做針線活,王小茉是在家理賬本,這幾年家里的賬本都是王小茉做的,可以說家里有多少家底王小茉一清二楚。
王老四跟何大舅又跑府城去了,這次還帶了不少芥末醬去府城,這涼粉傳開之後,因著王小茉這醬味實在好,還有人來打听這醬料的方子,一家子商量後決定賣醬料,這府城人民更舍得花錢,人口也多,每日里賣的涼粉不知幾何,這打開了醬料的銷量,掙得不比賣涼粉少。
王小茉還想出一種吃食,就是拉皮,這還是家里土豆多想出來的,每次土豆沉澱出來的粉漿都留著做了土豆澱粉,加上少量的食鹽,一比二的加入水攪和均勻,剩下的步驟跟涼皮差不多,但是跟涼皮的口感略有不同,這給百姓的桌上又多了一道菜。
王小茉冬日里還賣上了薯條,這還是自家人愛吃,冬日里一次煮上一大盆,瀝干水,分成小份,放到室外,凍上,吃的時候拿出來油炸一下就很好吃。
這還是王秋收有一次將做好的炸薯條帶到學堂去,一下子就風靡了,各家也學著做了,味道都不如王小茉家的好,好多同窗就拜托王秋收家里做好,自己付錢買。
王秋收回家一說,王小茉就覺得商機來了,讓王秋收帶了半成品回去,囑咐怎麼做,一斤土豆價格加上三文錢,去了皮兩斤能賺三文錢,又在鎮上出了攤搞推廣,這下子就都知道王記薯條不錯,一下子就賣開了,府城縣城如此復制,找了合作的雜貨鋪子合作,憑著炸薯條也是賺上錢了。
喜歡穿越之過好小日子請大家收藏︰()穿越之過好小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