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十分篤定地點了點頭,手指著海邊集市的方向。
“你們說的土豆,當地人叫他們地豆,也叫什麼……破它頭。”
叫什麼名字不重要,畢竟這片土地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群居,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不像大明一樣,廣闊的地方上,還有統一的官話。
但卡扎可以肯定,大人們要找的土豆,就是這一筐奇形怪狀、五顏六色的食物。
“破它頭?”
常升想破頭也想不出來,陛下要找的土豆,長了這麼一副生人勿食的模樣。
他再看海邊那些漁民,生啃著那些五顏六色的豆子,一個個面若菜色。
常升第一次對卡扎的翻譯與理解能力,產生了深深懷疑。
他只能對著還在扒拉著筐子的馮誠問道“馮兄,你說,我要是把這個顏色的豆子吃下去,會不會中毒?”
馮誠扒拉完,也沒看到長相圓潤能吃的土豆,他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听到常升還有心情開玩笑,他哭笑不得的回應著。
“常兄,你會不會中毒我不清楚,但你要是把這個獻給陛下,讓陛下吃出一個好歹來,就算咱們兩家是公侯之家,恐怕這輩子也只能在南京城外種土豆了。”
這個笑話一點兒也不好笑。
常升便讓卡扎,再去買一筐土豆,順便把種土豆的人請來,詢問這些土豆,到底是怎麼長出來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形狀,還有讓人眼花繚亂不敢吃的顏色。
卡扎見好不容易找到了大人們要的土里的豆子,大人們卻不敢吃,還不相信它能吃。
只能又買了一筐,並把種植買賣的人叫了過來,讓大人們親自過問。
經過溝通後,常升他們才知道,自己沒有找錯。
土里長的豆子,能烤著吃能煮著吃,而且產量也不算低,還會在地上開花的食物,確實就是眼前這兩筐里裝的土豆。
並且,當地的種植者,還因為他們買得多,是大戶,熱情的把怎麼種植這些土豆,教給了他們。
“這樣……再這樣……然後等著收獲就行了……”
卡扎翻譯完,又因為此事十分重要,專門確認了一遍。
確認無誤,他眼神古怪地盯著筐里的土豆。
明朝的大人們不遠萬里前來尋找的土豆,居然如此容易種植得出來,虧他還以為是什麼寶貝呢。
而常升听完卡扎的翻譯,卻覺得不太對勁。
盡管常升他們這一代,沒有親自下過田種過地,但每年春耕,帝後親自去皇莊時犁地播種的時候,他們也會跟著前去,因此,他們雖然沒吃過豬肉,卻也見過豬跑,對著當地老農所說的不合乎他們經驗的話,抱有一定的懷疑。
“卡扎,你再問問這位老農,這土豆成熟了再播種,只需要削了一塊往土里一埋就行了嗎?”
被常升請教的當地老農,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呆呆地眨了眨眼,然後堅定不移地點了點頭。
就連卡扎也是一頭霧水的回答。
“大人,這種地豆就是這麼種的,有什麼不對嗎?”
但不太對勁了!
常升光看這些人穿著草皮樹葉做的衣服,知道他們紡織技術不如大明,可沒想到連吃食種植方面,也差了十萬八千里。
眼見連卡扎都沒想到事情的嚴重性,常升只能無奈的追問。
“那它萬一捂得太嚴實,或者是下雨悶壞了,不出芽怎麼辦?”
“不出芽就不出唄,反正還有別的土豆塊能長出芽來,它不出芽,說明是上天不讓它出,種地不就是靠天吃飯嗎?”
卡扎的反問讓常升無語了。
但他還是堅持,讓卡扎把這個問題轉述給當地的老農听。
等老農听完以後,眼神好像比剛才更加呆滯了。
顯然根本沒有考慮過常升說的問題,對種土豆來講,有什麼作用。
想了片刻,當地的老農便不耐煩地擺了擺手,背著剩余的兩筐土豆,繼續賣土豆去了。
卡扎見狀有些尷尬,等到老農走遠,這才神秘兮兮的打听起來。
“大人,你到底想問什麼?你是覺得那個老農說謊了?”
常升搖了搖頭。
他知道,那個老農並沒有說謊,而是根本沒有思考過類似的問題。
常升抬頭看了一眼晴朗的天空,低聲喃喃。
“靠天吃飯,每畝地都能有百斤的收成,如果精耕細作,再挑選合適的種子,陛下說的畝產千斤的土豆,應該就是它了。”
馮誠點點頭,表示支持常升的判斷。
但為了保險起見,他們還是又讓卡扎詢問了土豆的具體情況。
特別是土豆的原產地,與陛下所說的地方有多大的出入。
一打听才知道,原來土豆的原產地,不在這里,而是順著他們最初抵達的河道口,沿途西上,等走到通往海洋的另一處海河交匯的地方,就是土豆的原產地了。
卡特喝了一口水,接著補充。
“他們說,原地產的土豆可能品相更好一些,而且那里的收成也更高,各位大人,你們看,我們還要不要往南走?”
居然走過了?!
常升和馮誠等人也是哭笑不得。
至于要不要往南走,他們沒有立即下定論,而是付報酬請了當地人當向導,先派出一支小分隊,去往南部的部落,打听一下土豆的來歷。
如果沒有訛傳失誤的情況,他們再繼續南行。
過了不到五日,便收到了準確的消息。
“土豆確實是從南邊的一個國家傳過來的,我們前去的那個部落,當地人管這個國家叫孛露,據說孛露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始種土豆,後來這里的人會造船,跨過河道,土豆這才逐漸傳到了北邊來,但海邊許多部落不會種土豆,所以我們剛來的時候運氣不好,沒能踫到它。”
原來如此。
“既然原產地在南邊,我們還是要去一趟,親眼看看那里的人們,是怎樣種植土豆的。”
既然要學習,自然要追根溯源。
常升和馮誠商量過後,便決定沿途南下,前去土豆的原產地,找最優良的豆種帶回大明。
漢人,哪怕沒種過地的都知道,好種才能出好苗。
“孛露人就算種植的本領再差,積累了數千年的種植經驗,總不可能像這一帶的農民一樣,也是听天由命式地粗耕粗種,扔進地里就不管不顧,坐等豐收。”
喜歡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