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是要給方狀元寫信嗎?】
朱元璋點了點頭,筆尖不停。
沒一會兒,就把給方孝孺的最新指令寫完了,並拿給朱雄英看。
“咱這樣安排,乖孫你認為如何?”
讓方孝孺去清查關于耕地爭議的舊案。
凡是故意侵吞百姓良田的,全部抓起來,按律賠償。
凡是趁著戰亂,兼並無主田地的,全部讓他們把這八年的收成吐出來,重新界定地界,將它們登記造冊,當地有駐兵的納入軍田管理,沒有駐兵的歸于官府打理,先優先分發給老兵傷兵,再優先租給參與征兵登記的家庭,一旦入選便可免稅。
【可以啊爺爺,這樣一來,那些地主鄉紳,想打著朝廷收田,不給大家活路的幌子,煽動百姓抵制田改的理由就沒有了。】
相反,百姓們還會成為擁護朝廷的這一方。
朱元璋被夸獎一通,難得非常謙虛地擺了擺手。
“這不是咱的功勞,還多虧乖孫,你一直在咱耳邊提,要走百姓的路子,妹子最近也總是給咱說那些,民為重,君為輕的大道理,咱雖是皇帝,是這大明最大的‘地主’,可這江山易改,所以要想國家維持得久,咱老朱家能夠千秋萬代,還是得靠打理這塊土地的百姓滿意咱才行。”
朱雄英認為除去千秋萬代這個宏大的願景來說,老朱在這片土地的百姓心目里,算是數得上的好皇帝了。
只是老朱以前到底還是有局限性。
如今格局打開,還是為了百姓好,卻知道怎樣才能長治久安。
【爺爺,你的進步真大。】
“乖孫,咱听到你這話,怎麼感覺你是故意給咱說那些話似的呢?”
朱元璋眼神眯了眯,伸手揉了揉朱雄英那聰明的腦袋瓜子。
以前覺得乖孫天真無邪,現在才察覺到,這孫子不比標兒城府淺。
有時咱都在懷疑,被偷听心聲這件事,乖孫到底是幾時知曉的?
【被發現了,我確實是故意讓爺爺多讀書的,哈哈。】
朱雄英揶揄了一句。
還想問問方孝孺這個大明名人的近況如何。
是和歷史里記載的一樣,不光讀書時卷生卷死,辦起差事來同樣把同僚卷得叫苦不迭。
門口響起急促的腳步聲。
“爹爹!”
“父皇,兒臣來遲。”
“無妨,你快看這些。”
朱標又朝著朱雄英打了聲招呼,便從朱元璋手里,接過奏疏和請願書看了起來。
看完後,他疲憊的臉上,頓時露出開懷的笑容。
“松江府改稻為桑,還有讓絲綢商戶加盟皇家織造這兩件事,算是一起辦成了。”
雖然朱標知道,技術革新對于織造行業有些怎樣的威懾力。
但事情辦得如此順遂,還是出乎了朱標的意料之外。
他還以為要說服那些與沈家競爭的絲綢商,會花費一些時間,讓沈家鑽了空子,再生波折。
如今看來,這楊縝還是有些本事,不是一無是處,只是私心太重,這種官員不能手握大權。
否則他日必成大患。
“父皇,這個楊縝還挺合適與這些商戶打交道。”
“咱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想著,等他這件事辦成了,給他調到織造局去,讓他把江南織造一塊給整頓一下。”
朱標听父皇這麼一說。
就知道父皇這是要扶持楊家,與沈家掰手腕。
楊家與沈家差距不說有十萬八千里,那也絕對不是能夠匹敵的,自然只有背靠皇家好乘涼。
“只怕這楊家會成為下一個沈家。”
面對朱標的擔憂,朱元璋不以為然地笑了笑。
又將他寫給方孝孺的密信,讓朱標看看。
朱標看完,面露喜色。
“父皇這就開始讓方知縣進行土改了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楊家就沒法走沈家兼並大量土地的老路,沒有了大量的土地,就沒法豢養大量的‘佃戶’,形成地方惡霸勢力。
到時候楊家對外賣出的絲綢,有一半就得靠著皇家織造的牌子來賺錢,任它心再野,也掀不起大風大浪。
只要楊家踏實肯干善待桑農與織工,老朱家自然不會虧待楊家。
反之。
便會像松江沈家一樣的下場。
“大明百姓頭頂上只能有一塊天,一群絲綢商人還妄想拿他們手里的布,遮住老百姓頭頂上的天,咱到時候就一把火燒了,再讓乖孫出個主意,不用他們這些絲綢商人,也能產出足夠多的絲綢來,你說是不是乖孫?”
“……”
朱雄英干脆往椅背上一靠,兩眼一閉。
就在腦子里構思著,要如何完成老朱交待的任務。
擴大皇家織造的規模是必要的,但管理方面,不能再依靠以前那種模式,否則經過層層關卡的搜刮過後,織出來十匹布,最終進國庫中的盈利只有兩三匹,剩下的都喂別人了,還容易因為有人擺官威,壓榨桑農與織工。
【該怎麼解決這些矛盾呢?】
朱元璋見乖孫已經開始想招了,便不再催促,朝著朱標一昂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依你看,咱讓方孝孺辦的這些事,給他一年的時間,他能辦成嗎?”
朱元璋之前說讓方孝孺去松江府最窮的縣。
可實際上,松江府就沒有窮縣,並且它只有兩個縣,一個是華亭縣,一個是上海縣。
這兩個縣的綿紡織業在當地那是神仙打架,因此光是這兩縣的各種賦稅,就敵得過浙江其他州府加起來的賦稅總額。
而方孝孺所在的華亭縣,地方勢力的後台背景十分復雜。
“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怕消息傳到京城來,彈劾方知縣的奏疏會像雪花一樣,飛到父皇你的桌子上。”
“那可太好了,奸臣這不就自己跳出來了嗎?”
朱標被父皇這樂觀的心態給逗笑了。
也對,跳出來也好。
以前奸臣跳出來,還會拉幫結伙打掩護,自從他學會了李善長當攪屎棍的本事,有的是手段讓這些奸臣互相傾軋,趁機把土改的事推行下去。
“只是方知縣那邊,要承受不小的壓力,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扛得住。”
其實在朱標看來,方孝孺年紀尚輕,沒有當官的實際經驗,最好還是再配一個經驗老道的人,來辦這件大事。
以防一次不成,二次再行推廣,敵方有了應對的法子,照虎畫貓,還是不成。
朱元璋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
“雖然這個人有時候愛鑽牛角尖,甚至別人看來有些愚忠,辦一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但標兒,你要知道,越是這樣的臣子越好用,土改這件事必須由對咱忠心不二的臣子去辦,還要有不怕得罪任何人的精神,才能不畏懼一切把它給辦成咯。”
說到這里,朱元璋生怕方孝孺真因此事死了,往後少一個能夠編修明史的大能,便對著朱標吩咐。
喜歡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