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大將軍炮?
能打兩公里遠!
兩公里是多少里?
比兩里多一個字,指定比兩里地遠啊!
朱元璋壓抑住內心激動的情緒,試探著問朱棣。
“老四,咱們火器局,只有這些火炮種類了嗎,沒有能夠改制過後,可以增加射程的火炮了嗎?”
“有。”
一個字,讓在場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朱棣的身上。
朱雄英心下暗忖。
【我就說,明初的火炮種類怎麼一個巴掌數得過來,還這麼弱呢。】
【原來我才看到了冰山一角啊。】
三人正這麼想著,卻見朱棣又跑到書架前,從一個筆筒里,抽出了幾張草稿紙後,屁顛屁顛地跑了回來。
朱元璋看著那枯黃的草稿紙,正反面都有炭筆寫過的痕跡,再看那熟悉的字跡,他眼皮直跳。
“老四,你說的有,是焦玉新研究還沒成功的這些嗎?”
“父皇你看過?”
朱棣大喜過望,還想和父皇溝通幾句。
卻見父皇一本正色地擺了擺手。
“咱哪有空一張一張地看,是薛愛卿跟咱稟報過這事,咱今年給焦玉研究新火器,投入了十萬兩銀子,咱得知道這銀子花到哪里去了。”
但具體是怎麼花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朱元璋知道焦玉是一個地地道道,酷愛研究火器,但根本不貪圖錢財也不眷戀官位的能人,所以只要給焦玉安排一個專門的賬房先生,剩下的事,任由焦玉去發揮。
“咱記得焦玉今年新研究的火器,除了銅把銃還能繼續,其他的都因為失敗叫停了。”
制造火器,不單單是找個模子,弄個鍛造司,套模量產就行了。
它涉及到了鋼鐵冶煉,還有工匠技藝和國家財力等方方面面的綜合實力。
哪怕朱元璋深知火器會在未來戰爭里,成為重中之重,可多年的投入,可能因為走彎路而打了水漂,在面臨著國庫空虛,朝臣抵制的時候,他也得掂量掂量,還要不要繼續研究下去。
但有了乖孫的先見之明,還有老四願意給予銀錢支撐,朱元璋覺得,就算是五年十年,可能在火器上,不會再有一飛沖天之作,但保持著現有的水準,靜待發展的時機,他也等得走!
更何況。
眼下乖孫又提出了新的思路。
神威大將軍炮!
咱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但咱可以一個字一個字拆了套話!
先用哪個字來嘗試呢?
“老四,你對火器研究得比咱透徹,咱問你,這火炮是不是越大越好?”
“是!”
朱棣還沒張嘴呢,朱雄英先舉手發聲。
朱元璋自得一笑︰咱就知道,神威大將軍的重點在大字上面!
畢竟將軍有許多,但一軍之中說起大將軍,那就只能有一位!
猜對了!
“哈哈哈!”
朱元璋發出爽朗的笑聲,伸手勾了一下朱雄英的鼻子,故意激將。
“乖孫,你別亂發言,要是這火炮越大越好,咱早就讓焦玉造上千斤的大炮了。”
“草!”
“什麼?”
朱元璋被乖孫這一嗓子喊懵了。
炮里裝草嗎?
【我想說“造”,但說不出來。】
【爺爺啊,神威大將軍就是重達兩千斤的超強力火炮。】
【管身長才能射得遠,管身越長它越重,但這種明末才能仿制的重型炮,對冶煉技術要求太高,目前想造也造不出來。】
朱雄英想到這里,暗中嘆了口氣,都沒心思給爺爺他們插科打諢搞提示了。
神威大將軍炮是重型紅夷炮。
寧遠之戰時,袁崇煥靠著十一門這樣的火炮,駐守寧遠城,愣是打得一路高歌猛進的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當場破防。
它不是心理意義上的破防,是字面上的,破除了後金軍的進攻陣隊和防守措施,可以說明它的戰略價值有多重要。
只是這東西它不是說造就能造出來的,而且從碗口銃到紅夷炮之間,有二百五十年左右的發展道路要走。
最重要的是。
【神威大將軍炮,它太重了,上了戰艦,萬一出什麼事,容易炮毀人亡,別看它射程遠,但它更適合守家。】
朱元璋微微點頭。
乖孫話糙理不糙,從實際出發,不是一個空想家。
但這樣一來的話,事情不就又繞回了原點?
難道只剩下靠戰術補齊將士暈船,還有火力不足的短板了嗎?
“父皇,造火炮,不是越大越好,而且戰艦的吃水量擺在那里呢,我覺得我們不能太貪心,想著拿火炮打幾里地,能打一二里地就行了,實在不行的話,讓火器局,改制一下火銃,只要讓火銃能夠打得到一百步遠,可以讓戰艦當補給,戰船當沖鋒,兩個協同作戰,把倭寇的船只趕到固定打擊區域,再來幾炮打穿它們。”
朱棣見父皇一直點頭不接話,就知道可能受到了什麼打擊,主動降低了內心的期望。
想來也是。
世上哪有一蹴而就的事,火器更迭也不可能拔苗助長,從石器直接大跨步到鐵器,從上百斤重的鍛造能力,跨越到上千斤重。
所以,朱棣選擇退而求其次。
乖佷兒要是知道怎麼造出新的火炮,別說一二里遠,哪怕只在現有的程度上,增加五十步一百步,他也能夠依靠實地戰術補齊,打得倭寇來犯,回不了家!
朱雄英听到四叔的話,若有所思。
【論戰略戰術,別人拍馬也趕不上咱們天生具有戰斗天賦和頭腦的華夏人,光憑現在的四叔去對付倭寇也足夠了,可為了更早的清除倭患,確實要考慮增進武器。】
哪種火炮或者火銃,火器局可以造得出來呢?
朱雄英伸出小拳頭敲了敲自己的腦袋。
腦子你快轉……想到了!
【按照現有工藝,神威大將軍炮是造不出來的,而且也不上戰艦,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