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食君俸祿,忠臣之事,何談辛苦?”
李善長說得那叫一個擲地有聲,大義凜然,他還專門環顧四周,有些挑釁的看向牛諒。
“臣雖年事已高,但依舊比在場許多官員更能辦事,正值朝廷用人之際,哪怕臣再辛苦,也絕對不叫苦不喊累,為陛下肝腦涂地,死而後已,若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又有何顏面說自己是陛下的重臣?牛尚書,你說是不是?”
被點名的牛諒知道李善長這是故意當眾給他上眼藥呢。
可誰叫他能力確實不如李善長,哪怕天天點燈熬蠟,也自掏腰包請了兩個幕僚,來幫著他處理日常事務,但還是比不上隔壁太常寺卿有能耐。
牛諒已經累了。
他告老還鄉的奏本都寫好了,只等著下了朝,親自交給陛下呢,此時被李善長一激,竟心中生出了斗志。
老不死的!
不就是拼誰能熬嗎?
咱比你小一輩,還怕熬不死你個老不死的?
“韓國公說得對,臣身為禮部尚書,擔當重任,願意為百官做表率,但凡是陛下交待的任命,不怕苦不怕累,哪怕沒有養廉銀,臣也會克己奉公、公而忘私,一切為陛下和禮部事宜為主,舍身忘死……”
牛諒停頓了一下,與李善長四目相對,眼里似是能噴火的吐出四個字。
“……不死不休!”
李善長沒料到牛諒不僅沒有知難而退,反倒被自己激起了血性,要硬剛到底。
失算了。
不過他也不懼。
因為禮部尚書的位子,他坐定了!
“哈哈哈,牛尚書一腔忠心要報國,真是堪當百官的表率啊!”
“咱也這麼覺得。”
朱元璋一直以為混日子,左右逢源的牛諒,跟著李善長混著混著,可能掉溝里去。
沒想到牛諒居然和李善長真的掐起來了,還當眾表態要不死不休。
更沒想到,李善長不再像以前一樣出陰招,開始貼臉互嗆,赤膊上陣,甚至為了晉官,開始拍他的馬屁了。
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朱元璋此時覺得,不是本性難移,只是利益還沒達到,讓他們更改為人處事的手段的高度罷了。
“陛下,臣與牛尚書這段時間共事,十分和諧,如今禮部人手空缺,臣還有余力替牛尚書分擔重任。”
李善長不光嘴上說說,還用行動表明了他說的都是真心話。
沒有哪個皇帝,不喜歡拿錢少干活多的臣子。
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連忙表示。
“牛尚書可別辜負了韓國公的一片好意。”
用韓國公的俸祿,幫著解決大明官場的事。
朱元璋巴不得省錢省事呢。
而在場的臣子們,看到韓國公只顧著表現自己,不顧他人死活,紛紛在暗中叫苦不迭。
韓國公有錢有人不怕苦不怕累,他們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再按照如今的節奏,替陛下效力。
可是韓國公剛才把調子起得那麼高,他們現在再像陛下抱怨,人手不足,運作不周,只怕會被陛下誤以為,他們根本沒有盡心盡力。
“我還以為韓國公能站在我們的角度,勸勸陛下廣攬人才頂上空缺呢。”
“韓國公這不是踩著咱們當墊腳石,去討好陛下嗎?”
“閉嘴吧,陛下正夸著韓國公呢,讓陛下听見你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再把你叉出去撤了你的職……好像這樣也不錯。”
平時站在殿門口的官員,私下里議論幾聲,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根本听不見。
但今天大殿里十分的空曠,他們的話一字一句,全部涌入耳朵里,听得朱元璋臉色微變。
咱是那種被拍幾下馬屁就找不著北的人嗎?
你們當咱是胡惟庸呢!
就連年事已高的李善長,也听到了幾人的議論,他抬頭看了一眼玉階上,感受到朱元璋的怒意,心下冷哼一聲︰敢說我的壞話,等會兒陛下叉你們出去時,我一定要煽風點火,送你們一程,哪怕不把你們扒了皮塞了草掛城牆上,也絕對不會讓你們全須全尾地丟了這個官!
李善長可不善。
相反,他睚眥必報。
不然當年也不會因為劉基按職責彈劾他,就被他逼得辭官,還把劉基罵了個狗血淋頭,不堪受辱。
如今重返朝堂要立威,剛才在朱元璋面前表現出了自己的實力,接下來,正好拿這幾個說他壞話的人開刀,表現自己威力余存!
“陛下,臣好像听到後面有官員,要勸陛下廣攬人才,看來朝中官員,還有許多不為陛下盡心盡力的庸官!”
少了臂膀助力的李善長,親自下場,一頂屎盆子扣下去,後排的所有官員頓時人人自危。
他們同情地看了眼剛才心直口快的三個同僚。
誰不知道,韓國公就像是陛下肚子里的蛔蟲,那胡惟庸只讓韓國公教導了一年半載,便能靠著猜度聖意,平步青雲,直至百官之首。
得罪了韓國公,還跟陛下對著干。
這回真如你們所願,要被陛下叉出去了!
朱元璋抬頭看了一眼外面破曉的朝陽,嚴重懷疑它是不是從西邊升起來的。
韓國公你都老大不小,半截入土的人了,不修身養性竟然還這麼大火氣,跟幾個六品小官不死不休,咱今天也是開了眼了!
朱元璋還想著,假裝沒听到這些話,讓老先生拋磚引玉呢,誰知道又是李善長跳出來,要替他當這個惡人。
這可令他真想……拍手叫絕啊!
“誰?是誰要向咱諫言,別縮在後頭,站出來說話!”
想提請求就大大方方地提,咱又不是什麼昏君暴君,也沒想拿你們當騾子使。
背後偷偷議論讓人逮住了話柄要把你們叉出去,多嚇人吶!
快站出來,讓咱安撫你們幾句!
朱元璋正一臉期待地等著三人出列。
早已等不及借機立威的李善長,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