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的話還沒說完呢,朱雄英已經再次跌倒在床上。
只不過這次不是沒有了力氣,而是沒有了樂趣。
知子莫若母,常氏也看出來他的意圖,連忙派春雨去請教樓御醫,詢問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正常飲食。
另外,又派了明月去坤寧宮。
“去告訴母後和父皇,英兒已大好,還能爬了的事,他們也能徹底地放下心來了。”
朱雄英知道,自己這半個月,從發熱到發燒,到高燒不退再到逐漸好轉,全宮上下操了多大的心。
所以。
哪怕樓御醫說,還要再忍七天,才能吃肉,他也沒再表露出不滿。
等到爺爺和奶奶前來時,借著吃飽奶的力氣,沿著床內圈爬了好幾圈,讓他們見證一下,自己此時有多麼健康。
順便,再哄哄他們。
“爺爺真好。”
【要是來的時候帶個豬蹄來就好了。】
朱元璋被乖孫的心聲逗得哈哈大笑,心想︰咱在乖孫的心里,難道只是一個送肉吃的可有可無的人嗎?
“奶奶真好。”
【奶奶好像蒼老了許多,嗚嗚嗚……】
【奶奶的脖子是被蚊子咬紅的嗎?】
朱元璋感覺標兒投來視線又趕緊移開,他笑不出來了。
不光是乖孫童言無忌,還因為乖孫根本不心疼咱,只心疼妹子。
咱在乖孫的心里,顯得很多余。
“妹子,你陪乖孫玩吧,咱去上朝了。”
朱雄英這才注意到,老朱穿著上朝的龍袍,戴著金色龍冠,哪怕眼底有一層淡淡的黑青色,也難掩帝王的霸氣。
【我爺爺真是太酷了!】
朱元璋听到乖孫的這句評價,心里舒服了不少。
【最近睡得迷迷糊糊的,都不知道今夕是何年了。】
【也不知道爺爺這段時間,光忙著照看我的病情,朝堂上短缺人手的事,處理得怎麼樣了?】
【好心疼爺爺啊,每天批奏疏批到大半夜,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回頭我得勸勸爹爹,可不能當這樣的皇帝,容易早死。】
光听前面那兩句半,朱元璋還挺開心的。
直到听到最後那半句,他一下子開心不起來了。
乖孫自己想偷懶就算了,居然還敢挖咱牆角,讓標兒跟著一起偷懶?
“咳!”
朱標用拳頭抵著嘴唇,用力地掩飾住內心的歡喜。
轉頭對上一臉不爽的父皇,連忙提醒。
“父皇趕緊去吧,要誤了上朝的時辰了。”
關于人手短缺的事,朱標知道父皇已然有了對策,只等實施最後一步。
所以,哪怕英兒徹底大好,他再去華蓋殿,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疲于應付奏疏的事務。
“誤了就誤了,讓文武百官等等咱又怎麼了?”
話雖如此。
朱元璋還是抱了抱朱雄英後,大步流星地離開了東宮。
午門前。
百官頭頂上的油紙傘隨著最後一滴雨落下,快速收攏起來。
放在以前,由于午門前等候的場地不是特別大,下雨時,不是所有官員都能撐上一把油紙傘,而是前排的高官獨撐一把,後面的官員共用,給前排騰地方。
但是現在午門前上朝的官員,較上個月減少了一半,較大明朝第一次開朝會時,少了六七成,加上撤了御史台,成立督察院,言官也減少了許多,門前站著的,都是滿腹心事的各部各司主官。
大家比平時少了些活力,人群看上去就更顯冷清。
站在隊伍前方的李善長,看到有些官員,累得身體左搖右晃,還在堅持,輕輕地搖了搖頭,面露嘲諷之色。
他了解朱元璋,向來是人盡其用。
這些兢兢業業的官員,只怕還想著,拿了養廉銀自己搭進去人手,替朱元璋辦好差事,就能得到嘉獎,還能得到提拔,只等有新的官員入場,他們也能輕松一些。
卻不知,朱元璋這段時間根本沒有召見吏部尚書,想著晉升下官,抽調人手。
“人可不是鋼鐵,等這批忠心耿耿的能官干吏熬死了,這早朝也就不必上了。”
李善長倒是不慌。
反正他既有韓國公的賞賜,還有太常寺卿的俸祿拿,別說五個幕僚,十個幕僚他也能養得起。
如今禮部的差事,他已經讓手下幕僚辦順手了,若是朝廷一直空缺人手,對他來說反倒是件有利的事。
禮部之後,該向哪個部門伸出援手呢?
“百官覲見!”
午門洞開。
官員陸陸續續走了進去。
站在門口的守衛,仔細數了數,忍不住腹誹︰百官覲見的百官,以前是實數,現在快成虛數了。
奉天殿。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看著百官魚貫而入。
按照以往的習慣,等百官全部走進殿內至少要半刻鐘,他能在這個時間喝口水,甚至偷偷吃點零嘴墊墊肚子。
而今日,他還沒來得及喝完水,殿外已經沒有人再走進來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拱手行禮。
朱元璋掃了一眼空缺一半的大殿,再看看下方死氣沉沉的百官,知道這根弦再繃就得斷。
他也沒有浪費口舌,直入主題。
“各位愛卿這段時間的辛苦,咱看在眼里,特別是……韓國公,既忙著太常寺諸多事務,還要幫著牛尚書處理禮部諸事,韓國公年事已高,咱看著實在是于心不忍,韓國公你辛苦了。”
朱元璋不是假意客套。
甭管李善長到底有何圖謀,人家是真的拿一份俸祿干了一部一卿的事,該表揚就得表揚。
而李善長以往,也是表面看上去人淡高雅,實則最愛出風頭最享受表揚的,听到這話一定會謙虛幾句,說自己是強弩之末,再假裝老好人似的,替大家訴訴苦,來獲得大家的擁護,好像朱元璋是那個壓迫大家的壞人似的。
但這一次,朱元璋失算了。
李善長,他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