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華

第210章 顛覆認知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拾參娘子 本章︰第210章 顛覆認知

    徐蓉重新設計日歷。

    這次她沒有將紙裁成兩半,而是用一整張紙,上半部分為圖案詩句,下半部分是日歷。

    說實話,她做日歷是為了讓皮紙增加附加值,銷售出去。有點像為了碟醋,包盤餃子。不過徐蓉不在意,閑著也是閑著。

    為十二個月配詩,徐蓉絞盡腦汁。

    一月是新年伊始,徐蓉滿腦子想到的就是“春聯”,但是,要麼全套日歷都寫對聯,要麼寫詩。徐蓉是處女座,有強迫癥,她不允許日歷中又有對聯又有詩。

    思來想去,一月有元宵節,那就寫元宵節的詩。

    元宵節最著名、或者說是徐蓉記得最清楚的,是《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以及《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可是,這兩首是詞。不是詩。徐蓉的“強迫癥”讓她有點犯難。

    少華道︰“你能想起什麼就寫什麼,不要拘泥于形式。你隨便吟誦幾句,都蓋過當世所有書生。”

    曾經徐蓉給甜香賣詩,少華知道那些書生很稀罕她的詩詞。少華自己雖然沒有多大文采,不過他好歹也是上過學的,知道什麼是好詩詞。

    徐蓉想想,自己文化儲備有限,算了,別糾結了,能想到什麼寫什麼。

    她問少華︰“你們這里也有唐詩三百首吧?”

    “什麼?”少華沒听懂。

    “就是唐代詩人合輯,收錄了唐代詩人的三百首詩。”

    少華疑問︰“唐代?”

    徐蓉背起朝代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少華擰了擰眉︰“這是什麼詩詞?”

    “不是詩詞,這是朝代歌,歷史上有過的朝代。”

    少華一臉疑惑,說道︰“本朝之前是周天子,之後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割據亂戰,最後形成東遼、北燕、北夏、華國四個國家。當然,在域外還有勿吉、柔然、吐谷渾這些國家,你說的那個什麼朝代……”少華表示不理解。

    徐蓉臉皮抽了抽,這跟她學過的不一樣啊!完全打亂了她之前的認知。她以為這里是唐代之後、宋代之前,結果,不是?!

    好吧,徐蓉不是歷史學家,除了那些大一統的朝代,什麼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她傻傻搞不清。

    不管了,只要知道這里沒有李白、杜甫那些大詩人,那她就要“大放異彩”了!

    徐蓉一下子信心滿滿,覺得自己文化強得可怕,提筆寫下她四歲就會背的詩《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然後是另一首,她幼兒園就會背的詩《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然後是《詠鵝》《憫農》《詠柳》《春夜喜雨》《題西林壁》等等等等,簡直不要太多!

    少華看她一下子寫那麼多,炭筆都寫禿了,說道︰“停一下,我幫你重新纏一下筆。”

    徐蓉不喜歡用毛筆,她用樟樹枝燒制成的炭筆。這個時代有炭筆,一般是木匠師傅們用來畫線用的。

    炭筆燒制出來,就是一根黑炭條。寫字容易把手弄髒,于是徐蓉用布條纏裹,這樣就不會把手弄髒。

    少華重新纏裹炭條。

    徐蓉看著自己的“大作”,甚是滿意︰“怎麼樣,你覺得這樣的詩印上去,是不是價值倍增?”

    少華點頭︰“確實。”然後道︰“模版印刻,要找個字好的人來寫。”

    “你寫不就行了。”

    少華搖頭︰“我不行。我建議讓龔天祿來寫。”

    之前甜香賣詩,找龔天祿來寫字。據甜香所說,在本地,字寫得最好的兩個人︰一個是重陽縣令,一個是龔天祿。

    徐蓉道︰“我們跟龔天祿不熟,再說,讓他寫,不是會提前泄密嘛!”

    “泄什麼密?”

    “就是我們日歷中的那些詩啊!”

    徐蓉說起她的計劃︰她打算寫出幾十首詩,隨機配印日歷,將它們打亂。這樣一來,一本日歷與另一本日歷,上面的詩可能會不一樣;那些對詩感興趣的,會促進他們多買幾本日歷,集齊她的幾十首詩。

    這就有點像現代的“集卡牌”,想要集齊一套,可能要買很多。

    少華不理解為何要“集詩”?當然,他也不是詩詞愛好者,沒有這方面的愛好。既然蓉兒想要這麼做,那就讓她做吧。反正她做這些也只是為了打發時間。

    兩人商量了一下,字還是由少華來寫。至于詩的配圖,徐蓉思考了好幾種方案,最後決定還是留白,讓購買者自己去畫。

    不過,考慮到他們可能不知道這是故意留白,所以,徐蓉打算到時候將“日歷”放在縣城榮順號售賣。她先畫兩幅做樣品,告訴店鋪伙計這日歷的“正確用法”,跟顧客介紹的多了,他們自然也就知道了。

    接下來的日子。

    徐蓉寫詩,少華練字。待字練得差不多,少華開始往木板上刻。

    ……

    轉眼來到八月二十日,拓跋于榮回來了。

    他看到兩人刻木板,詢問是要做什麼?徐蓉介紹了她的“日歷”計劃。

    拓跋于榮看過排版,以及徐蓉寫的二十首詩,說道︰“你再給我畫一套模板,我帶到京城去印。”

    徐蓉道︰“我做這個是為了幫村里人賣紙,你帶到京城去印,他們的紙怎麼辦?”

    “簡單,把他們的紙也一塊兒收了帶走。”

    拓跋于榮這趟回來,緊接著就要去京城。他覺得徐蓉的“日歷”不錯,特別是她那“集詩”創意,挺有意思。

    京城的讀書人多,附庸風雅的人也很多,他覺得在京城,這日歷可能會賣得不錯。

    兩人合計了一下,拓跋于榮出銀子,收購村里所有皮紙。另外,縣城榮順號也面向全縣收紙。

    雖然拓跋于榮不做皮紙生意,但今年的紙價真的很低。反正他也要去京城,就順便收點紙帶過去。

    皮紙在重陽縣不值錢,但帶到外地,價格還是可以的。

    之前拓跋于榮不做皮紙生意,是因為紙對他的“事業”沒什麼幫助。他要做的,是能影響“民生”的商品。

    紙這種東西,有沒有,對老百姓來說不重要。沒有紙,老百姓也照樣活。但是,如果沒有糧食,老百姓是活不下去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余世蓉華》,方便以後閱讀余世蓉華第210章 顛覆認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余世蓉華第210章 顛覆認知並對余世蓉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