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明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轉身望向陳余︰“父親,此間事定,你可以走了。”
後者左右看了看,向著宋風拱手道︰“小兒就托付給宋帥了。”
說罷在衛兵的帶領下出營而去。
能將鹽稅大大降低,這已經令他十分滿足了,可惜的是,自己最喜歡的小兒子卻成為了犧牲品。
待其走後,陳亦明來到宋風身前,不用招呼,自己找了個座位坐下。
“听說王廷想要重新封宋帥為嚴西侯?”
宋風聞言,眼神逐漸陰冷下來︰“消息挺靈通嘛。你有什麼看法?”
“不受。”陳亦明察覺到他的警惕,卻毫不在意︰“將士隨你出戰,百姓非但不逃,反而齊聚嚴西郡,憑的不是什麼正義,而是你宋風。”
“你要是屈身事賊,那便大失民望,命不久矣。”
這一點倒是與海杰說的一樣,宋風緊接問道︰“可以不受,但為了方便治理嚴西郡,自封為侯即可。”
陳亦明聞言一愣,起身抱拳道︰“不知是哪位賢才出的主意?此人定是王廷派來的奸細,可以立即推出斬首!”
宋風與海杰相視一笑,後者拱手道︰“正是在下。自封有何不妥?”
“哼。”陳亦明瞪了他一眼,冷聲道︰“海參事只有遠略,卻缺乏近謀。若非看你是宋帥的結拜兄弟,斷然不可共事。”
“是嗎?”海杰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笑容逐漸深邃︰“在下哪里做得不對,還請明言。”
“惡人籌謀千年,不如蠢人靈機一動。”
陳亦明先是損了他一句,而後解釋道︰“受封是為鷹犬,自封是為叛賊,嚴西侯這個名號,只有壞處,沒有益處,要他何用?”
海杰繼續問道︰“若無官餃,如何讓嚴西百姓與官員服服帖帖?”
“何必需要官餃?”陳亦明震聲道︰“我軍六萬大軍,新卒不斷納入,大欽游俠四方來投,毅興援軍隨時可至。”
“外可據守清河,內可平定四方。貿易有西毅興通商,道義有閔治叛亂,名正言順,四通八達,要什麼嚴西侯。”
宋風搖了搖頭︰“你說海杰是蠢人,你也聰明不到哪去。說了半天,都是些紙面功夫,具體應該怎麼做?”
“扶持傀儡郡首,掌控實際權力。”
陳亦明終于插入主題︰“拋棄欽國舊治,以軍團長之名,行王道之實!百姓不喜歡貪官污吏,那便逐一排查、裁斷,讓有能力的人自薦上任。”
“百姓投票,從城主到郡首,都挑對百姓負責,對宋帥忠心的人。”
宋風面色凝重︰“我自百姓中來,自然知道民間風氣。所謂的投票,不過是看哪家錢多而已,一人分幾斤糧,票就到手了。”
海杰接話道︰“況且嚴西郡二百萬百姓,施行起來繁瑣復雜,難以做到公正。”
“公正?”陳亦明嗤笑道︰“要什麼公正!別管票是怎麼來的,百姓是不是受到恩惠了?若其上任之後想要變本加厲的剝削回來,直接將其拿下,斬首示眾。”
說著,陳亦明直視宋風雙眼︰“宋帥還自詡窮苦出身,這點道理都不懂?官員收買百姓,你不去質疑官員的能力,反而否定百姓的行為,這是何種道理?”
被其當面責問,宋風無奈一笑︰“你們這些讀書人,一個個傲的沒邊了。”
陳亦明非但沒有否認,反而大點其頭︰“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而今王廷不仁,這才投向宋帥。”
“若你也是一派作風,那便不必再言,直接將在下斬首即可。這種渾濁世道,活著也沒意思。”
宋風沒有回答,只是眼神越來越欣賞,轉向海杰詢問道︰“我身邊還有什麼職位空缺?”
听這意思,是要對陳亦明任職了,海杰回應道︰“正常主帥,身邊都有培養多年的幕僚集團,也就是俗稱的參謀。而我的三軍參事,則是王廷任命的官員。現在只有參事,沒有參謀。”
宋風指了指陳亦明︰“那你就當幕僚吧,時刻伴我身旁,與海杰一同為我出謀劃策。”
“多謝宋帥賞識。”陳亦明先是抱拳施禮,而後疑惑道︰“餉資多少?”
這還真把宋風問住了,只得詢問海杰︰“你這個三軍參事每年拿多少錢?”
後者苦笑一聲︰“一分都沒有。你甚至都沒制定具體的軍餉發放,軍中將士都沿用欽國制度。”
陳亦明聞言,挺起胸膛大笑不已。
“兩個一無所知的糊涂蛋,居然能動員全郡為其效力,這到底是奇跡還是天意。”
說宋風糊涂,他早就習慣了,但說海杰,他可不贊成︰“只是事發突然,沒來得及處理細節而已。”
海杰卻不這麼想,對著陳亦明鞠了一躬︰“陳先生所言極是,是我等疏忽了。”
見其不卑不亢,陳亦明點了點頭,將其扶起︰“我需要一間營帳,文房四寶,還有你。天黑之前,會有詳細的規劃。”
宋風疑惑道︰“那我呢?”
“你?”後者向帳外指了指︰“你的任務是告訴王廷軍隊,絕不議和,絕不妥協,絕不受封。”
宋風苦惱的敲了敲額頭︰“那便只有打了。”
陳亦明一邊拉著海杰向外走去一邊說道︰“怎麼守城是你們軍人的事,而我們文臣則不必管這些。”
見海杰都不否定,宋風只得照做,寫了一封書信,讓騎兵送給龍昭。
苦等三天,居然等來宋風的否決,龍昭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扔下信件,龍昭沉聲道︰“陶先生,齊將軍的大軍還沒有動身嗎?”
“沒有。”名叫陶鷗的參謀起身道︰“大王令齊銘駐軍迎風郡邊境,不得擅自行動。”
“王廷那邊有什麼動靜?”
“有,而且很多。”陶鷗點了點頭,一一道來。
宋風的書信傳到遠在康國的玉京,其中怒斥閔治囚父害兄,天子震怒,令安國與理國同時發兵,問責欽國。
所謂玉京天子,不過是一樽傀儡而已,如今的天淵帝國早已今非昔比,天子手中無兵無權,甚至連耕地都沒有,若非康國供養,早已餓死了。
但說到底也是天子,身為臣子,安、理二國只得各發兵二十萬臨近欽國,閔治則派遣第三、第六兩個軍團前往對峙。
前有二國大軍壓境,後有毅興虎視眈眈,宋風的叛亂反倒顯得微不足道了,這也是戰事被一拖再拖的原因。
喜歡興風浪子請大家收藏︰()興風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