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撻烈猛地一拍大腿︰“正是此理!絕不能讓他坐大!”
盧多遜亦頷首︰“為今之計,或許……你我雙方當暫棄前嫌,有所溝通協作,至少不能再讓南唐趁機攫取好處。”
雖然深知兩國合作阻礙重重,且各自國內必然反對聲浪不小,但作為親眼見識過南唐威脅的使者,他們都認為必須嘗試。
最終,兩人達成默契。
各自返回國都後,盡力規勸自家主上,暫緩雙方邊境摩擦,甚至嘗試在某些方面暗中協作,共同遏制南唐迅猛發展的勢頭。
在國與國之間更是印證了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窗外秋風蕭瑟,暗夜無星。
這一場宋遼使者間違背常理的私下會盟,雖只是初步意向,卻為已然紛亂復雜的天下局勢,增加更多變數。
金陵城的深秋,並未因寒意而稍減其活力。
皇宮內,爐火正旺,卻並非全然為了驅散涼意。
李從嘉正專注地看著桌上幾件新呈上來的物什。
一件是工部將作監根據他的粗略提示,以琉璃細管、水銀刻度制成的“寒暑表”,雖顯粗糙,但已能大致測量溫度變化。
另一件則是火藥坊數次改良後的“霹靂球”樣品,外殼更加堅固,引信更為可靠,威力遠超從前。
他指尖輕輕劃過冰冷的鐵球,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
歷史上北宋滅南唐就已經有了震天雷,是中國北宋時期研發的鐵殼爆炸類火藥武器,屬早期炸彈雛形。
其外殼以生鐵鑄造,內部填充火藥並設引信,通過爆炸產生的碎片與沖擊波殺傷敵人,可投擲或由拋石機投射,功能近似現代手榴彈。
“好,甚好。”
李從嘉頷首,對侍立一旁的謝彥質及幾位工匠道。
“寒暑表需再求精準,刻度要統一,日後或可用于農事、醫藥乃至軍中。火藥之事,關乎國運,務必慎之又慎,加大研制力度,但更要嚴守機密,絕不可外泄。”
謝彥質也是一臉興奮的說著︰“按照主上所說的方法,多次嘗試才得到此物,威力巨大,宛如霹靂驚雷。”
“恩!”
李從嘉看著心中得意,他比趙匡胤早十幾年拿出霹靂雷,雖然現在這玩意威力有限,但是前期使用必定能夠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正吩咐間,內侍監面帶喜色,疾步而入,低聲稟報︰“主上,大喜!徐娘娘方才經太醫診脈,已有一個多月身孕了!”
李從嘉聞言,先是一怔,隨即朗聲大笑,連日來忙于政務的疲憊似乎一掃而空。
“好!好啊!立即去後宮看一看!”
這是他的第三個孩子,無論男女,都意味著國本更固,血脈延綿,無疑給正銳意進取的南唐朝廷又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家國之喜並未讓李從嘉忽視外部的風起雲涌。
幾乎在同一時間,樞密院呈上了密報。
宋國近期派出使者,,蜀國、北漢、遼國、雖具體內容不詳,但其動向詭異。
趙普道︰“大宋新立,趙匡胤想要聯合各國,對抗主上,打了一手好的如意算盤。”
李從嘉苦笑搖頭︰“這是觸動了他們,要真是來聯合各路君王,聲討我軍了。”
隨著大唐勢力崛起,周圍各國都感覺到了壓迫。
此外,探得吳越錢弘�m雖未明確回復勸降書,卻暗中加強了邊境防御,尤其是杭州一線的水陸兵馬均有調動。
“看來,一份報紙,一封文書,還不足以讓錢王下定決心。”
李從嘉冷笑一聲,走到巨大的輿圖前,目光銳利如刀,掃過長江下游。
“他既想待價而沽,便給他加加價碼!”
他深知,必須施加更直接的壓力。
馬成信道︰“吳越錢氏少猛將,只需我軍聚兵于邊境,定能起到震懾效果。”
思忖片刻,李從嘉沉聲道︰
“以林仁肇為西路軍統帥,領水陸大軍五萬,自金陵集結,沿江東下,做出威逼宣州、實則策應東路之勢。”
“以李雄為東路軍統帥,領精兵五萬,自潭州出發,進駐池州一帶,構築營寨,演練水戰,對吳越國都杭州形成直接軍事壓迫!”
他的手指重重地點在池州和宣州的位置。
“兩路大軍,需在秋收後盡快完成集結。”
“兵鋒不必真正越過邊境,但要大張旗鼓,讓對岸的吳越軍民日日可見我戰船旌旗,夜夜可聞我操練金鼓!要讓錢弘�m明白,他若再不決斷,我軍耐心是有限的!”
旨意迅速傳出,大唐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再次高效運轉起來。
各級官府為大軍調動提供糧草輜重,長江之上,戰船雲集,舳艫千里;陸路官道,兵馬轔轔,煙塵蔽日。
林仁肇在接到帥令,立刻整頓軍馬,這位被大唐軍民譽為“林虎子”的名將,目光如炬,深知此役重在威懾,但亦需做好萬全準備。
東路的或李亦在沙洲誓師,率軍開赴前線。
大唐的突然大規模軍事調動,瞬間打破了江淮地區的平靜。
金陵城外,長江之畔,戰旗獵獵,舳艫蔽江。
鎮海節度使、檢校太尉林仁肇頂盔貫甲,立于巨大的樓船帥艦之首,宛如一尊鐵塔。
他目光如電,掃視著江面上綿延數里的龐大艦隊以及兩岸肅立的精銳步騎。
此次東進之師,乃是南唐水軍的絕對主力。
大小戰船數二百艘,其中尤以“樓船”最為醒目,其高如城壘,旌旗招展,船體兩側開有弩窗矛穴,甲板上可奔馬行車,乃是這個時代無可爭議的水上霸主。
更有“艨艟”、“斗艦”穿梭其間,輕捷如飛鷗。
水卒皆披水靠,手持利刃強弩,操櫓控帆,動作整齊劃一,顯是久經訓練。
岸上,鐵甲森然的步騎兵陣延展至視野盡頭,長矛如林,刀光映日。
軍士們面容堅毅,沉默中蘊含著磅礡的力量。糧草輜重車輛源源不斷,匯入行軍隊伍,秩序井然。
林仁肇深吸一口帶著水腥氣的江風,猛地拔出佩劍,直指東方,聲如洪鐘︰“奉國主旨意,東進宣、池,揚我國威!三軍听令,起航!”
“萬勝!萬勝!萬勝!”
山呼海嘯般的吶喊震動了江面,連波濤似乎也為之一滯。
號角長鳴,鼓聲震天。
巨大的樓船率先拔錨啟程,帆桅相繼升起,吃足了風,破開渾濁的江水,緩緩而動。
隨後,整個艦隊如同甦醒的巨龍,依次啟航,槳櫓齊動,激起千堆雪浪。
岸上的步騎也同時開拔,鐵流滾滾,煙塵彌漫天地。
這支強大的水陸大軍,帶著無堅不摧的氣勢,沿著浩蕩長江,向著預定的集結地宣州、池州方向浩蕩進發,其兵鋒所向,直令對岸的吳越探馬心驚膽戰,飛馬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