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為了結交袁濤這種級別的強大人物,朱家絕對不會在乎拿他朱茂的腦袋作為投名狀。
在他們這種龐大的家族中,繼承人這種優質的“資源”,從來都不缺的,只要家族利益需要,隨時可以舍棄任何一個人。
而另一邊,還在激烈廝殺的兩軍,仿佛被一只無形的大手瞬間掐住了脖子,
原本喧囂的戰場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士兵們像被掐住脖子的鴨子,戛然而止,
所有的聲音瞬間消失,他們呆呆地望著遠處剛剛冒頭的那支大軍團,臉上寫滿了震驚與恐懼。
話說回來,袁濤在成功打下交原府之後,才驚喜地發現,
自己的勢力已然凝聚出了國家意志,可尷尬的是,他的這個“國家”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
嚴格來講,他的勢力到目前為止,認真點說,還只能算是一個土匪勢力。
這一點,可沒少讓姜鈺嘲笑,她每每提及此事,都笑得前仰後合,讓袁濤頗為無奈。
為此,一堆人聚在一起吵吵了半天,各抒己見,卻始終沒能達成一致。
最後,還是袁濤憑借著他一貫的果斷與獨斷專行,大手一揮,直接拍板定下了“中華”兩個字。
對外解釋時,袁濤一臉自豪地說道︰“此乃中央之國,蘊含華章之美,故此以‘中華’為名。”
夜色如墨,潑灑在中華帝國初生的城郭之上。
萬籟俱寂,只有巡夜衛兵的甲葉偶爾踫撞出零星聲響,旋即又被濃重的寂靜吞沒。
袁濤誰也沒帶,獨自一人沿著城牆根的暗影,走到了城郊那片剛栽下松柏的空地。
這里沒有香爐,沒有禮器,只有他從懷中取出的一小壇隨身帶著的祭酒,
和幾樣親手準備的祭品。
四周空無一人,只有風掠過樹梢的嗚咽,像極了記憶里故鄉的秋聲。
他緩緩跪下,膝蓋陷進微涼的泥土里,動作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鄭重。
他把額頭抵在地上,久久沒有抬起。
那些在人前不能說、不敢想的沉重,此刻終于找到了出口。
沒有人知道,這個在萬民面前堅如磐石的開國之君,會在這樣一個深夜,像個迷路的孩子般,對著遙遠的故土方向傾訴。
這兩世之外的祭告,沒有見證,沒有回應,只有他一個人,背著整個中華帝國的未來,也背著一份無人能懂的、沉甸甸的孤獨。
酒灑進泥土,麥餅放在石上。
“維此玄黃開闢之歲,蒼昊垂光之日,後世子孫袁濤,謹以清酒庶羞,敢昭告于華夏列祖列宗之靈︰
憶昔先民篳路,啟鴻蒙而闢草萊;
先聖垂範,定禮樂而肇文明。
自三皇治世,五帝定倫,禹劃九州,湯武革命,文脈綿延,薪火不絕。
長城峙北,拒胡馬于朔風;
運河貫南,澤生民于千古。
諸子百家爭鳴,點亮九州智慧;
漢唐氣象萬千,播我華夏聲威。
此皆列祖列宗血汗所鑄,英魂所護也。
濤,異世孤客,幸承先澤,不忘根本。
自臨此蠻荒之地,見生民蒙昧,如處長夜;
觀四野紛爭,若遇洪流。
遂懷先祖之志,聚離散之眾,披荊棘,築城郭,興農桑,制文字,仿華夏之制,立“中華”之國。
今城郭初固,生民稍安,禮樂漸興,弦歌不輟——此非濤一人之功,
實賴列祖列宗在天英靈,冥冥護佑;
賴華夏文脈如日月經天,指引前路。
然異域風霜,殊方險阻,常懷臨深履薄之懼。
念我先君,有大禹治水之韌,有孔孟傳道之仁,有張騫鑿空之勇,有岳武精忠之節。
願乞先祖賜我以智,辨安危于未形;
賜我以勇,抗外侮于邊疆;
賜我以仁,撫萬民于瘡痍。
更祈華夏文脈,能在此方土地生根結果,使“中華”之民,知禮儀,明廉恥,守忠義,如九州故土之民,永懷赤子之心。
今備薄禮,遙祭蒼穹。
願列祖列宗安息于九天之上,觀此新夏,如觀故土;
護此遺民,如護子孫。
待他日國祚鼎盛,必仿太廟之制,立宗祠于國中,四時祭祀,永不敢忘。
不肖子孫濤,尚饗!”
隨著祭文的悼念完。
夜幕深沉,繁星如同璀璨的寶石瓖嵌在浩瀚蒼穹。
袁濤獨自一人,再次虔誠地對著星空深深三拜。
每一次俯身,都仿佛在向這片神秘而廣袤的天地傾訴著內心深處的情感。
起身之時,他的眼眶微微發熱,那是一種復雜情緒交織的體現,或許有對過往艱辛的感慨,亦或是對未來的期許。
然而,這微微的濕潤很快便被輕柔的夜風悄然拂干,仿佛一切情緒都被這夜風吹散,只留下冷靜與堅毅。
在轉身回營的路上,清冷的月光如銀紗般灑下,將他的背影在大地上拉得很長很長。
那背影依舊挺拔如松,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威嚴與堅韌。
只是,這挺拔之中,卻藏著一種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懂得的、橫跨了時空的沉重。
這重量,是無數次戰斗的洗禮,是無數生死抉擇的沉澱,更是對整個勢力未來的擔當。
待第二天的曙光悄然降臨,當袁濤再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時,
他已然收起了所有的軟弱與疲憊,重新變回了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鐵血首領。
只見營前,一桿巨大的 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隨風肆意飄揚。
旗面上,“中華”兩個鳥篆大字古樸而莊重,仿佛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底蘊與無盡的力量。
這桿大 被赫拉克勒斯親自執掌在手中,他那魁梧的身軀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堅定地守護著這面象征著榮耀與希望的旗幟。
在他周圍,整齊排列著差不多一千人的護旗衛隊,他們身姿矯健,眼神銳利,宛如一群隨時準備出擊的獵豹。
而更讓人感到恐懼的是,這一千人身上,同樣燃燒著另外一種獨特而強大的軍魂——【帝國的豐碑】。
這軍魂,宛如帝國成長歷程中一座不朽的見證者,只要是被中華帝國擊敗的對手,都會被詳細地記錄在帝國的豐碑之上。
在任何危急時刻,這些記錄仿佛擁有了生命一般,能夠再次幻化成強大的武力,
如同堅不可摧的護盾,來守護著整個帝國的安寧與尊嚴。
雖然這種軍魂本身是緊密承載在國家意志之上的,一旦國家意志不幸被毀,這強大的軍魂也將隨之煙消雲散。
然而,外人並不知曉這其中的奧秘,在他們眼中,這【帝國的豐碑】所散發出來的力量,
神秘而恐怖,宛如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令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