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烽煙再起,袁氏兄弟刀兵相向。
起初,袁譚的勢力明顯弱于弟弟袁尚,幾番交鋒下來,損兵折將,連丟數座城池,軍中士氣低落,只得暫時退守營寨。
再這樣下去,別說爭奪冀州,恐怕連自身都難保。
“將軍,再這樣下去,我們撐不了多久。”
“袁尚仗著父親偏袒,佔據冀州富庶之地,兵精糧足,我們如何能敵?”
辛評進言︰“將軍,如今敵眾我寡,硬拼絕非上策。不如暫尋外援,借力破局,待日後勢力穩固,再圖長遠。”
袁譚沉默著,道理他懂,可放眼天下,誰又會願意輕易插手袁家的內斗呢?
就在他沉思不決,帳內氣氛凝重之際,帳外傳來通報︰“將軍,營外有一人自稱賈詡,說是奉國公之命,特來拜見!”
袁譚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驚疑︰“賈詡……靖國公?”
他連忙道︰“快請!”
賈詡緩步入帳,目光掃過帳內眾人,最後落在袁譚身上,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禮︰“在下賈詡,奉我家主公之命,特來拜會袁譚公子。”
袁譚強壓下心中的疑惑,問道︰“不知文和先生此來,有何見教?”
賈詡微微一笑,開門見山︰“我家主公深知公子眼下處境。袁尚恃強凌弱,兄弟相殘,實非大丈夫所為。主公願出兵助公子共破袁尚。”
袁譚沉默片刻,沉聲道︰“貴主為何幫我?她想要什麼?”
賈詡不慌不忙,從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遞了過去︰“主公助將軍擊敗袁尚,事成之後,還望公子能割讓冀州東南三郡,作為我軍出兵的犒勞。”
直白的條件讓袁譚心頭一震。可這不僅僅是一樁交易,更是救命的稻草。
他望著賈詡深邃的眼眸,又想起連日來的敗績,最終緩緩點頭︰“好!若國公大人肯出兵相助,助我擊敗袁尚,分地之事,我袁譚應允了!”
……
王鏡與袁譚定下盟約後,兩路兵馬隨即整裝待發,朝著袁尚的地盤發起了攻勢。
袁譚親率青州兵自東向西推進,王鏡則點起兗州兵馬,命張遼為主將、張合為副將,從西南方向直插冀州腹地。
大軍一路北上,越過黃河,兵鋒直指黎陽。
黎陽作為冀州魏郡的門戶,由袁尚麾下大將高覽鎮守,是袁尚布在南線的一道重要屏障。
當張遼的先鋒部隊列陣城下時,城頭上的高覽卻愣住了——
因為站在張遼身旁的副將,正是他的故友張合。
兩軍對峙,戰鼓未擂,卻先有一騎從翊京軍中緩緩而出。
張合單騎至城下,仰頭高喊︰“高覽!故人相見,何不出城一敘?”
高覽站在城頭,手按刀柄,神色復雜。他與張合曾同為韓馥部將,後又一同投奔袁紹,並肩作戰多年,情誼深厚。可如今,張合竟成了王鏡的部將,率軍來攻!
沉默片刻,高覽終究還是下令開了一道側門,獨自策馬出城。
兩員大將在陣前相見,四目相對,一時無言。
最終,高覽先開口,心中五味雜陳,聲音低沉︰“�y�V,你為何會在此?”
張合嘆息︰“天下大勢已變,袁氏內斗不休,敗亡在即。高兄何必為袁尚陪葬?”
高覽沉聲道︰“我受袁氏厚恩,豈能背主投降?”
張合搖頭︰“袁尚絕非明主。更何況……”
他抬手指向身後黑壓壓的軍陣,“主公麾下雄師數萬,糧草充足,你看看這陣勢,黎陽守得住嗎?”
高覽沉默良久,忽然冷笑︰“多說無益!既然各為其主,不如手底下見真章!”
“好!”張合目光一凝。
二人同時策馬後退,拉開距離,隨即猛地沖向對方!
槍影如龍,刀光似電。戰馬交錯,兵器相擊。
戰了數十回合,高覽終究是氣力不支,被張合一槍挑落盔纓,墜馬落地。
張合的槍尖停在高覽咽喉處,沒有再往前進一寸。
“高兄,你輸了。”
高覽臉色蒼白地躺在地上,喘著粗氣,笑容苦澀。“縱橫多年,敗于你手,不算憾事。”
張合收槍,伸手將他拉起︰“降了吧,主公待人寬厚,必不會虧待于你。”
高覽望向城頭,守軍早已士氣渙散,而翊京軍的攻城器械已準備就緒。
他長嘆一聲,單膝跪地︰“黎陽守將高覽……願降!”
高覽下令投降的消息傳入城中,守軍頓時沒了斗志,紛紛放下武器。張遼率軍順利入城,黎陽這座重鎮,兵不血刃便落入了王鏡手中。
拿下此城,便是撕開了袁尚的防線,袁譚那邊,也已開始行動,連下清河郡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