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易主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成都。
益州牧劉璋坐在廳堂之上,他抬眼望向堂下眾臣,聲音低沉︰“諸位,漢中……已歸王鏡。
堂下一片死寂。
劉璋緩緩放下竹簡,指尖在案幾上輕輕敲擊。他雖非雄才大略之主,卻也明白漢中對于益州意味著什麼。
漢中乃益州屏障,若失漢中,則蜀地門戶洞開。蜀道艱難,漢中若被他人掌控,蜀中糧秣轉運將受制于人。張魯與劉璋雖為世仇,但畢竟相持多年,如今漢中易主,蜀中豪族難免心生異念。
劉璋緩緩道︰“王鏡此人,野心勃勃。她既能輕取漢中,下一步……會不會是益州?”
堂下眾臣議論紛紛,意見不一。
張任抱拳道︰“主公,王鏡新得漢中,立足未穩,此時若不遏制,日後必成大患!末將願率精兵出劍閣,奪回漢中!”
嚴顏亦附和︰“漢中若失,蜀地危矣!不如先發制人!”
主戰派的聲音還未落下,黃權便搖頭反駁︰“王鏡兵鋒正盛,又有‘玄女’之名蠱惑人心,此時貿然開戰,恐非良策。”
一位年輕的謀士法正站在角落,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他沉吟片刻,輕聲道︰“不如遣使結好,暫觀其變。”
廳堂另一側,蜀中各大世家的代表們沉默不語。他們交換著眼色,心中各自盤算。若王鏡真能坐穩漢中,是否該早做打算?
劉璋性格優柔,既不敢貿然開戰,又不甘心坐視王鏡坐大。最終,他決定加強邊防。令張任、嚴顏加強劍閣、葭萌關防務,嚴防王鏡南下。調李嚴鎮守巴西,防備漢中軍從米倉道偷襲。
另派使者前往漢中,表面恭賀王鏡得勝,實則探查虛實。再暗中聯絡袁紹、曹操,希望他們能從北方牽制王鏡,使其無暇南顧。
侍從們迅速記錄著主公的指令,竹簡與刻刀相踫的“沙沙”聲在廳內回響。窗外,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暮色中的成都城顯得格外靜謐。誰也不知道,這份平靜之下,正醞釀著怎樣的風暴。
法正站在廊柱旁,望著漸暗的天色出神。
劉璋優柔寡斷,暗弱無能,終究是朽木難雕……是否該另投明主?
……
幾日後
盛夏的燥熱漸漸褪去,南鄭城的天空變得高遠而澄澈。劉備躺在榻上,望著窗外飄落的梧桐葉,心中百感交集。
自從墜崖負傷後,他的左腿便打上了石膏。華佗和軍中的醫官們每日為他施針、熬藥,甚至親自攙扶他練習站立。雖然腿腳依舊無力,但至少氣色好了許多。
侍從輕聲道︰“將軍,該服藥了。”
劉備接過藥碗,苦澀的湯藥滑入喉中。
正沉思間,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玄德,今日感覺如何?”
熟悉的聲音讓劉備一怔,他連忙撐起身子,卻見王鏡已踏入屋內,身後還跟著兩名侍從,推著一輛木制的奇怪坐具。
“主公!”劉備欲起身行禮,卻被王鏡抬手制止。
“不必多禮。”她微微一笑,示意侍從將那木制坐具推到榻前,“這是新做的‘輪椅’,你試試。”
劉備低頭看去,只見這“輪椅”形似帶輪的木椅,兩側有扶手,下方裝有兩輪,後方還有推桿。他有些遲疑,侍從卻已扶他坐了上去。
“試試看?”
劉備雙手扶著輪圈,輕輕一推,輪椅竟真的向前移動了一小段。他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隨即又黯淡下來。堂堂七尺男兒,如今竟要靠這東西行動……
王鏡似乎看出他的心思,安慰道︰“玄德不必介懷。張良體弱,卻能運籌帷幄;孫臏足殘,仍可決勝千里。雙腿不便,未必不能成事。況且玄德腿腳不便只是暫時的,待來日康復,定能恢復如初。”
劉備心頭一震,抬頭看向王鏡,見她眼中含笑,語氣更加緩和。
“走吧,我帶你看看如今的南鄭。”
侍從推著輪椅,王鏡走在劉備身側,一行人緩緩穿過南鄭城的街巷。
秋日的陽光灑在青石板上,街道兩旁商鋪林立,行人往來如織。糧鋪前,農人正將新收的稻谷裝袋;鐵匠鋪里,工匠們打造著新式的農具;孩童們在巷口追逐嬉戲,笑聲清脆。
劉備看得怔然。
他曾見過戰亂中的城池,饑民遍地,尸骨橫野,百姓眼中只有恐懼和麻木。可眼前的南鄭,卻仿佛從未經歷過戰火。
劉備還注意到,沿途百姓見到王鏡,無不恭敬行禮,眼中滿是敬仰。這種威望,甚至超過了昔日的張魯。
劉備由衷贊嘆︰“主公治理有方,實乃百姓之福。”
王鏡搖頭︰“非我一人之功。張魯本就施仁政,我只是稍加改良。”
隨後,她望向遠處天際,緩緩開口︰“玄德,我觀你與張魯,雖出身、經歷不同,但都心懷仁政,體恤百姓。待你傷愈,我打算讓你與張魯共治漢中,加封你為漢中太守,不知意下如何?”
劉備心頭一熱,幾乎說不出話來。
沒想到,王鏡竟願將新佔之地托付于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顫聲道︰“主公……備何德何能……”
王鏡笑了笑︰“玄德不必自謙。你能在褒斜道親身涉險,已證明忠心與膽略。更何況,漢中需要你這樣體恤百姓的人。”
劉備愣神許久。
往昔歲月如潮水般在腦海中翻涌。
遙想當年,他出身織鞋販履之家,借著黃巾起義的契機投身軍旅,好不容易積攢了些許軍功。原以為能謀得一官半職,卻因囊中羞澀無力打點關系,最終只得了個微末小官。
他本想兢兢業業,盼著升職加薪,可現實卻殘酷地擊碎了他的幻想。朝廷一紙通告,竟要將所有靠軍功獲取的縣級官位盡數罷免。只因那時朝廷財政虧空,急需騰出職位賣官蠰爵、斂財充庫 。如此腐敗之舉,讓草根出身的他毫無活路。盛怒之下,他鞭打了前來督辦的官員,掛印而去,人生第一次仕途就此草草收場。
此後,他帶著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四處漂泊,輾轉尋覓出路。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他投奔同窗公孫瓚,得以嶄露頭角。憑借討董與平定黃巾之亂的功績,劉備獲得了官位,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卻始終在基層徘徊,麾下兵源不足千人,只能四處寄人籬下。
那時的他常常含淚悲嘆,天下之大,豈無容我劉備安身立命之所!
直到人到中年,遇見了王鏡——彼時還是一方州牧的她。
王鏡用人不疑、賞罰有度,一路扶持提拔,直至將漢中重鎮交付于他。
至此,這個漂泊半生的人,終于有了安穩的歸處,找到了可以托付忠誠與抱負的主公……
劉備眼眶微紅,他深吸一口氣,艱難地轉身,朝著王鏡深深一拜。
“承蒙主公不棄,如此大恩,備粉身碎骨也難報!往後必當肝腦涂地,效犬馬之勞!”
王鏡救了他的命,給了他尊嚴,甚至願意將一方重鎮交給他。這樣的明主,他此生難遇第二次。
得明主如此,夫復何求?
輪椅碾過落葉,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遠處,南鄭城的炊煙裊裊升起,安寧而祥和。
劉備望著眼前的煙火人間,一股熱流涌上心頭。他暗暗握緊雙拳,心中已然立下誓言,定要傾盡全力,治理好這片土地。
在這亂世之中,君臣相知,一路同行,倒也有了幾分溫暖與希望。
喜歡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請大家收藏︰()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