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印坊外就已排起長隊。坊門一開,等候多時的商販、驛卒便蜂擁而入,爭搶著新出爐的報紙。油墨未干的報紙被成捆搬出,很快散向大街小巷。
集市之上,喧囂鼎沸。一個商販站在街邊,手里揮舞著一沓報紙,扯著嗓子喊道︰“新報新報!剛出爐的江東旬報!”
街邊茶肆里,幾位客人正悠閑地品著茶。听到這一嗓子,其中一位客人眼楮頓時亮了起來,茶碗一擱便沖出來︰“給我來一份!”
拿到報紙後,他迫不及待地展開,站在街邊就讀了起來。
頭版刊登的是政令要事︰為鼓勵農桑,朝廷特頒布減免田租的政策,還新設勸農使一職,今後將定期巡視各鄉,指導農事。
翻到二版,全是農事相關。眼下正值蝗蟲頻發之際,上面登了防治蝗蟲的秘方,還細心地畫著分步驟的堆肥圖解,旁邊用小字批注︰按此法漚肥,畝產可增三成。
三版是文教新規︰八歲以上的孩童皆可入學,筆墨等文具由州牧府供給。而且不論男女,都鼓勵入學識字。州牧更是放出話來︰女子明理則家國昌。
四版是傳奇故事︰《列女傳•當代篇》講述了一位紡織技術高超的織女,她每日能織出五匹布,憑借著自己的本事,自立女戶,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翻到末版雜俎,都是些奇聞趣事。一則趣聞寫著,有戶農家的牛產下雙犢,小牛腹上竟現祥雲紋路;還有一則是祥瑞事件報道,說近日有白鹿現世,一時間,百姓們都在議論紛紛,都道是吉兆。
他正沉浸在報紙的內容里,茶肆老板也湊了過來,笑著說︰“自從有了這江東旬報,咱老百姓足不出戶,便能知曉江東大小事,實在方便。”
眾人紛紛附和。
人群里,不知是誰突然高聲感嘆︰“如此利民事事俱到,全仰仗州牧大人啊!”
一位經常往來各地的行商感慨道︰“我走過諸多地方,可從未見過像揚州牧這般心系百姓的父母官。這份旬報,就是王使君一心為民的最好見證啊。”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時,又有不少人被吸引過來,找商販買報。
一時間,街市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而這些新政、趣事,也隨著這一份份報紙,傳遍江東的大街小巷,成為百姓們茶余飯後熱議的話題。
那一份份報紙,跟著商旅的腳步一路遠行。它們穿過山川河流,越過城鎮關隘,在江東之外的廣袤土地上落地生根,也讓更多人知曉江東新政,見識江東新氣象。
……
兗州流民聚集的破廟里,一個書生正借著篝火讀報。當念到“江東開荒者授田三十畝”時,饑民們突然騷動起來。
“當真不要保人?不看出身?”
書生指著報紙末版的官印︰“白紙黑字加朱砂大印,豈能有假?”
剎那間,破廟中死寂被打破,眾人面面相覷,眼中先是閃過難以置信的驚愕,緊接著,希望的火苗在眼底熊熊燃起。
次日黎明,破廟里已空無一人。
……
在襄陽城最熱鬧的茶樓望月樓里,說書人老徐猛地一拍醒木,高聲喊道︰“各位看官,今日咱們單講一件江東奇事!”說罷,他從袖子里掏出一份有些褶皺的報紙,抖開後展示給眾人。
“諸位請看,江東百姓如今是戶戶有農書,村村設義學,就連三歲孩童都能搖頭晃腦念幾句《千字文》!”
“如此重視文教,江東之地怕是要出不少人才啊。”
“依我看,這江東能有這般氣象,全靠他們的州牧大人治理有方。咱們荊州要是也有這樣的父母官,何愁不興旺?”
茶樓的角落里,幾個荊州豪商彼此交換著眼色。為首的林氏家主,手指輕輕摩挲著報紙上關于江東商稅新規的內容,那上面詳細寫著廣陵港對各類貨物的稅收標準 ,相比劉表境內繁雜的稅目,著實優惠不少。
他壓低聲音,對著身旁賬房吩咐道︰“明日一早,就挑幾個機靈的伙計,去江東探探路。你瞧瞧這王鏡治下的江東,做生意的環境可比在劉表眼皮子底下暢快多了,說不定,往後咱們的生意重心,得往那兒挪一挪。”
賬房先生心領神會,連連點頭,眼中也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
……
趙雲駐馬江畔,手中握著一卷輾轉千里而來的《江東旬報》。
江風拂過,報紙嘩啦作響,他單手按住邊角,目光落在上頭,嘴角不由微微揚起。
趙雲指尖撫過報紙上緊密排版的字句,輕聲自語,“當年在丹陽時,你便說寧減三日軍糧,不忍見稚子啼饑。如今看來,倒是一以貫之。”
剎那間,記憶如洶涌潮水般襲來。他身旁的駿馬,是去年秋日王鏡所贈。這馬渾身似烈焰,奔跑時鬃毛飛揚仿若流霞。他滿心喜愛,一直帶在身邊。
王鏡當時說︰子龍蕩寇四方,豈可無良駒相隨?
江濤拍岸聲中,趙雲摩挲著報紙上模糊的墨跡,仿佛又看見那人在江東晨霧中拱手作別的模樣。
“若他日子龍在公孫將軍處不得志,君可記得,江東百里,必有子龍馳馬之地!”
這一刻,趙雲心底第一次生出強烈又迫切的念頭︰等平定幽州之亂,一定要親自去江東見見這位故人。
【叮——成功獲得信仰值】
喜歡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請大家收藏︰()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