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德意志

第299章 會議後的風暴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文抄列文虎克一號機 本章︰第299章 會議後的風暴

    “加入國際聯盟嗎......確實是個不錯的提議。”

    德夏內爾摸著下巴,眼中泛起光芒。

    確實,從法國的立場來看,他們無法不對加入國際聯盟表現出興趣。

    畢竟,他們在歐洲數百年間積攢下來的影響力和份量依舊存在,而英德也並未真正剝奪他們的主權。只是,如今的法國雖仍能向世界發聲,但那聲音卻已失去了分量。

    這也是漢斯聯絡他們之前,法國對西班牙危機遲遲不願插手的原因之一。

    當然,也會有人反駁說,同樣是戰敗國,為什麼意大利和墨索里尼就能另當別論?因為法國和意大利的情況本就有所不同。

    眾所周知,意大利在那場戰爭中表現得一塌糊涂,甚至主動驅逐國王、宣布投降。雖說因此割讓了大片領土,但換來的枷鎖,卻明顯比法國要輕得多。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年法國被拒于國際聯盟門外,而意大利卻大搖大擺地加入其中。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中,唯一真正被國際聯盟拒之門外的,也就只有最惹人非議的德國與奧斯曼帝國這個世界中的奧斯曼帝國因是德衛星國,因此也加入了國際聯盟)。

    而且墨索里尼雖然口口聲聲說要支援西班牙,但從未發表過任何直接敵視英國或德國的言論。

    他只是站在所謂“常識”與“道義”的立場上,說這事兒是不是有點過了——就這樣而已。

    因此,不論是德國、英國,還是意大利,都無法就此對他指責什麼。

    畢竟,他也沒有違反任何條約。

    就像在歷史上,魏瑪共和國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鉗制,可他們該做的都照樣在做——與波蘭打貿易戰、向xx派遣軍事顧問團,等等,照樣沒少干,可英國和法國也沒說什麼。

    當然,從佔領魯爾事件中也能看出,一旦越過那條線,後果也不會太好受。

    “只要法國加入國際聯盟,就能重新回到國際社會。而我們德國與英國若表態支持,應該也不會有哪個國家敢反對。”

    不過,說到底,法國加入國際聯盟所能帶來的意義也就僅限于“回歸國際社會”而已。

    歷史課上也學過,國際聯盟與後來的聯合國相比,那就是個笑話般失敗的組織。

    連美國和甦聯都不在其中,又怎麼可能辦得好?

    更別說,當初最早提出建立國際聯盟的美國總統威爾遜都已落得那樣的下場,導致這個組織在本世界的存在感比起原本的歷史更是弱上許多。

    若是國際聯盟真有那麼大能耐,西班牙早就把英國告上去了,也就輪不到漢斯他親自跑來甦黎世一趟了。

    “既然這是第一項提議,那第二項......自然也該有吧?”

    德夏內爾顯然心知肚明,于是緊接著追問了下一項條件。

    對于需要療傷的法國來說,就算國際聯盟早已名存實亡,他們也確實迫切希望能加入其中,但僅憑這點就貿然站隊英國,未免太不劃算。

    “我的第二個提議,是——貸款。”

    “!”

    正因如此,漢斯也早早準備好了第二張底牌。

    對正在為經濟恢復焦頭爛額的法國而言,這絕對是個難以抗拒的誘惑。

    “只要法國願意,我們德國或英國都可以向你們提供貸款。”

    或者,也可以牽線讓他們與美國那邊接觸。

    至少漢斯和共和黨政府交情不錯,而美國這個國家嘛,錢永遠是花不完的,只要開口,他們不會拒絕。

    “有趣,實在是太有趣了......不過,說到底,貸款也不過是債務罷了。”

    “確實。”

    “既然如此,若是稍微調整一下賠款數額......”

    “哎哎哎,咱們都是有身份的人,這種話就別說了,別越界啊。”

    再怎麼說,這點事也不值得去動那筆賠款。

    “嘖......好吧,沒辦法。我明白了。就這樣,作為‘第一步’,也足夠了。”

    德夏內爾似乎只是試探性地提了一句,見漢斯沒有動搖,便也爽快地點了頭。

    “不過,作為交換,請確保阿爾及利亞的安全。因為阿卜杜•克里姆的緣故,阿爾及利亞現在也不太平。”

    “我們也好,英國也好,與阿卜杜•克里姆並無瓜葛。不過既然你要求了,我可以保證——阿爾及利亞不會受到任何威脅。”

    “呵呵,那就暫且如此吧。”

    “那麼,這場談判就算達成了?”

    “oui!”

    隨著德夏內爾爽朗的一聲“好”,二人緊緊握手。

    交易達成。

    ......

    “總統閣下,您覺得這樣真的可以嗎?”

    “你指的是什麼?”

    ——片刻之後。

    回到房間的德夏內爾轉過頭,看向說話聲音略顯不安的秘書官,開口反問。

    “加入國際聯盟和貸款問題......兩者對我們法國來說確實都很重要。但讓國民理解並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吧。”

    “你是覺得,至少應該再多爭取一些條件才對?”

    “沒錯。說實話,就算他們把這些給了我們,德國和英國其實也不會有什麼實質損失。”

    “哈哈,說得不錯。但目前來看,這樣的結果才是恰到好處。為了讓法國前進,我們首先得贏得英國和德國的信任。”

    這也正是他先前所說“第一步做到這個程度就足夠了”的原因。

    如果一開始就貪心太重、妄圖更進一步,不僅得不到更多的利益,反而只會招來對方的警惕與封鎖。

    看看漢斯•馮•喬就明白了。

    當他一提到“戰爭賠款”這個詞,對方便立刻嘴角抽搐,語氣里滿是警告。

    法國如今依然沒有贏得他們的信任。

    因此,如今正該像今天這樣,一點一滴地,踏實地累積起信賴。

    為了有朝一日擺脫桑甦西條約,再次堂堂正正地屹立于歐洲的中心。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但無論如何,都比再次讓整個歐洲陷入大戰要好得多。

    “我明白您的意圖了。只是......我還是擔心回到巴黎之後的局勢。”

    有人會為總統的成果而感到高興,但也一定會有人公開表達不滿。

    尤其是在協和廣場上盤踞不去的愛國同盟,他們只怕會爆發出宛如火山般的憤怒。

    “說不定,愛國同盟會直接越過底線。”

    “嗯,以他們的性子來看,的確可能這麼做。不,應該說......最好就讓他們放肆一次。”

    “......您說什麼?”

    德夏內爾突如其來的發言,讓秘書一臉難以理解地反問。

    但德夏內爾是認真的。

    這一切,早在他收到漢斯的信時就已經開始部署。

    “我會借這個機會,徹底粉碎那個威脅共和國的愛國同盟。”

    他要反過來利用愛國同盟的憤怒,清除那些否定共和國、否定民主制度的極右分子。

    一切,都是為了法國的未來與和平。

    ......

    “我回去後仔細回想了下昨天的會議,這一次......英國的做法似乎是對的。雖然這種情況並不常見。”

    第二天。

    第二輪會議剛一開始,會議室里就像投下了一顆炸彈。

    “這話是什麼意思,德夏內爾總統!你這是打算站在英國那邊嗎?而且,還是法國?!”

    當然,這顆炸彈只對西班牙和意大利造成了沖擊。

    “如果連法國也認為英國是對的,那我看這場會議也沒有繼續進行的必要了。除非西班牙方面能拿出什麼新的證據。”

    “請等一下,閣下!這、這是一場陰謀!是英國設下的陰謀啊!”

    “這可真是......看來桑切斯•古埃拉首相非常喜歡胡亂猜測呢。”

    “你你你......!”

    桑切斯•古埃拉怒不可遏地伸手揪住正在悠閑地品著紅茶的貝爾福的領口,貝爾福早已得知了漢斯與法國方面的暗中接觸,自然是從容不迫。

    于是,桑切斯•古埃拉轉向了這個會場上唯一的“盟友”墨索里尼投去求援的目光,然而......

    “嘖,這次是你們贏了。”

    “???”

    “但別忘了,正義之眼——我們意大利的眼楮,會一直盯著你們!”

    “???????”

    墨索里尼終究是個能在世界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恐怕他早就意識到,在法國已經倒向英德的情況下,若是再繼續偏袒西班牙,只會讓意大利陷入孤立,于是果斷地與西班牙劃清了界限。

    當然,他仍然堅持扮演“正義的獅子”這個角色到最後。

    ‘本來墨索里尼就沒打算真心幫助西班牙,也沒打算真心與英德作對,想來這種做法也算是意料之中吧。’

    他那家伙的目的,從頭到尾就是讓自己的名字響徹世界。

    而從他那副洋洋自得的表情來看,他大概已經心滿意足地認為,自己已經贏得了“挺身而出、對抗英國暴政、竭盡全力幫助弱小”的稱號,覺得自己算是半個勝利者了。

    不過,在某人看來,那不過是精神勝利罷了。

    這次事件中,意大利並沒有獲得任何實質性的成果,那還能算什麼?當然就是精神勝利啊。

    “\\!!”

    而被墨索里尼拋棄的桑切斯•古埃拉,則以一種難以形容的表情破口大罵。

    漢斯雖然听不懂西班牙語,但從桑切斯•古埃拉的語氣來看,他說的那些話肯定不該在正式外交場合出現。

    但不管他再怎麼憤怒,他,或者說西班牙,現在都已經無計可施了。

    漢斯確實對他稍有幾分同情,但這就是列強操縱一切國際外交的殘酷現實,又豈是情感所能改變的?

    “西班牙必須承認英國艦隊駐扎在梅利利亞。”

    “阿卜杜•克里姆的叛亂......”

    “那是你們西班牙的內政,我們可不能干涉他國內部事務,不是嗎?”

    “這、這話倒也沒錯......”

    “如果您願意,我們可以出面調停你們與阿卜杜•克里姆之間的談判。但除此之外,我們也無能為力了。”

    “呃......”

    隨著漢斯的最終裁定,桑切斯•古埃拉的肩膀無力地垂了下來。

    就這樣,這場雖短卻風波不斷的“甦黎世會議”,至此,畫上了句號。

    ......

    沒有多久,甦黎世會談的結果便傳遍整個歐洲。

    不過,這次事發地點並非歐洲本土,而是直布羅陀海峽對岸的摩洛哥。再加上,西班牙這個國家的衰落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因此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反應都是︰“那又關我們什麼事?”

    “你就是為了帶回這麼點成果才跑去的嗎?你在開什麼玩笑!”

    “桑切斯•古埃拉到底是去甦黎世干什麼了?!”

    “無能的政府給我滾下台!”

    當然,作為這場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的主角,也是唯一的受害者,西班牙徹底爆炸了。

    桑切斯•古埃拉一回國就遭到了雞蛋、番茄甚至是糞便的洗禮,緊接著辭去了首相職務,由阿爾胡塞馬斯侯爵、曼努埃爾•加西亞•普列托anue garcia prieto)繼任,但這並未能平息洶涌的混亂。

    “陛下,民眾對王室的不滿已經到了難以控制的程度。議會里甚至已經有人開始說要追究您的責任......”

    “那些混賬東西!這怎麼能怪我?是桑切斯•古埃拉無能!”

    作為對第二次摩洛哥危機負有重要責任的一方,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也被逼到了懸崖邊。

    如同二十世紀眾多昏君那樣,他一方面妄圖建立獨裁體制,使得議會局勢動蕩不安,另一方面又因一連串昏招失策而徹底失去了國民的信任。

    他曾在大戰中保持中立,未加入協約國或同盟國,僥幸逃過一劫,但如今已是無路可退。

    “必須想辦法擺脫那些議員。”

    被逼到絕境的阿方索十三世咬著指甲低聲呢喃。

    否則,西班牙王室就要在他這一代徹底終結了。

    “我們不能就這麼失去摩洛哥。但現在政府里全是些腦袋灌了屎的廢物,不忠的議會還在逼迫陛下。所以現在該輪到軍隊出手了,不是嗎,諸位?”

    “si, se?or是的,閣下)!”

    在西班牙這片泥潭中,有人憤怒,也有人看準了阿方索十三世的恐慌,開始蠢蠢欲動。

    <igue prio de rivera y orbaneja),巴塞羅那司令部的主帥,西班牙軍事獨裁的開啟者。

    “有貝當將軍這樣的名將協助我們,簡直如虎添翼。”

    “我不過是以一名軍人、而非國籍為限的身份,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而這,還不是全部。

    卷入里維拉謀奪西班牙政權事件的,不只是軍中顧問貝當,還有在阿努瓦勒戰役中死里逃生、與部下一同歸來的弗朗哥。

    “里維拉將軍,關于您會守住摩洛哥的承諾,我選擇相信。”

    “哈哈,當然,摩洛哥是我們西班牙正當的領土。怎麼能讓柏柏爾人和英國人把它搶走?只要我掌握政權,就會傾盡全力驅逐阿卜杜勒•克里姆。所以,來幫我吧。”

    “si, se?or。”

    弗朗哥簡短地應答了一句,同時舉手行禮。

    ‘不過,要是真到了那個時候,如果局勢不允許,也只能另當別論了。’

    但與弗朗哥的信任不同,里維拉的承諾根本就是謊言,只是為了把西班牙軍中最強戰力,西班牙外籍軍團拉到自己陣營的一種手段罷了。

    事實上,里維拉即便掌握政權,也不打算死守摩洛哥。他早就打算在時機不利時,果斷放棄這片北非殖民地。

    畢竟,與其執著于守不住的殖民地,不如專注于穩定本土,這才是更現實的選擇。

    可以說,就西班牙當前幾近崩壞的局勢而言,這是再合理不過的現實判斷。只是到時北非軍團中的弗朗哥等軍官會如何看待這件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準備就緒就啟程前往馬德里。出發前,把武器擦亮,束緊腰帶!”

    “si!”

    名為“政變”的風暴,正在西班牙大地上醞釀。

    “德夏內爾,你這個法奸賣國賊——!!!”

    而另一邊,法國,也正迎來自己的風暴。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如何拯救德意志》,方便以後閱讀如何拯救德意志第299章 會議後的風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如何拯救德意志第299章 會議後的風暴並對如何拯救德意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