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陷落、哈里發殞命的消息,如同一場席卷西亞的超級風暴,瞬間重塑了整個地區的政治地貌。曾經不可一世的阿拔斯王朝轟然倒塌,留下的權力真空巨大而誘人,也充滿了不確定的危險。
大唐帝國成為了這片名為“新月沃土”的廣闊土地的新主人。然而,征服僅僅是開始,如何治理這片民族、宗教、文化錯綜復雜的土地,才是對帝國和李琰的真正考驗。
郭昕、甦慶節等將領在迅速穩定巴格達秩序後,立刻面臨著下一步的戰略抉擇。是繼續西進,趁熱打鐵拿下敘利亞和埃及?還是暫緩腳步,先消化已佔領的兩河流域,穩固後方?
“陛下旨意到了。”郭昕在中軍大帳內,向眾將傳達了李琰的命令“暫緩西進。以巴格達為中心,全力恢復兩河流域秩序,清剿殘敵,招撫流亡,屯田積谷。令扎蘭德部南下,威懾阿拉伯半島,迫使其各部臣服納貢。敘利亞和埃及,朕自有安排。”
李琰的決策是明智的。戰線拉得過長,後勤壓力巨大,且容易激起當地勢力的聯合反彈。穩固基本盤,以強大的軍事存在為後盾,配合政治懷柔和經濟手段,逐步消化,才是上策。
治理難題立刻顯現。兩河流域除了阿拉伯人,還有大量的波斯人、庫爾德人、亞述基督徒等。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處理伊斯蘭教與其他如基督教、猶太教、祆教的關系?如何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體系?
來自長安的龐大文官隊伍開始發揮關鍵作用。他們借鑒治理波斯的經驗,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宣布尊重所有宗教信仰,允許各教信徒在繳納人頭稅後保持原有信仰;招募當地通曉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小吏協助管理;修復水利設施,發放種子農具,鼓勵恢復農業生產;以大唐銅錢和絲綢為硬通貨,逐步恢復商業流通。
同時,軍事威懾從未放松。唐軍騎兵不斷巡邏,對任何敢于襲擊商隊或唐軍據點的貝都因部落或阿拉伯殘兵進行毫不留情的清剿。歸順者給予貿易優惠和保護,反抗者則予以毀滅性打擊。
巴格達陷落的消息傳到地中海世界,引起的震動是空前的。
君士坦丁堡的巴西爾一世皇帝在短暫的慶幸之後,陷入了更深的焦慮。大唐的擴張速度和對領土的消化能力遠超他的想象。他立刻召見了還未離開的卡特琳娜,語氣變得更加急切,甚至暗示願意在“大唐商品集散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某種形式的“軍事同盟”,共同對付埃及的阿拉伯殘余勢力,並希望大唐能“約束”威尼斯。
卡特琳娜心中暗笑,表面上卻更加矜持。她表示大唐皇帝陛下對友誼珍視,但軍事行動關乎國運,需慎重。她建議拜佔庭可以先表現出更多“誠意”,比如開放更多港口,優先購買大唐商品,並更多關于埃及和北非的軍事情報。
威尼斯和醫院騎士團則感到了刺骨的寒意。他們這才真正意識到,大唐的目標絕不僅僅是阿拉伯,而是整個天下。威尼斯元老院連夜開會,爭論不休是應該立刻向大唐徹底臣服,以換取貿易壟斷權?還是應該聯合拜佔庭甚至埃及殘余,共同抵抗這個東方巨獸?最終,務實派佔了上風,他們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派遣更高級別的使者,攜帶更豐厚的禮物,直接前往長安覲見李琰;另一方面,暗中加強與拜佔庭和騎士團的聯系,以備不時之需。
醫院騎士團則更加極端和恐慌。他們將大唐視為比阿拉伯更可怕的“異教徒”威脅,內部要求“聖戰”的聲音抬頭,甚至開始策劃一些針對大唐商船或在地中海活動的唐軍分艦隊的瘋狂襲擊計劃。
卡特琳娜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變化。她一邊加緊與拜佔庭的談判,一邊命令分艦隊提高警戒,並故意將騎士團可能發動襲擊的消息“泄露”給威尼斯和拜佔庭,進一步制造猜忌和混亂。地中海的這盤棋,因為巴格達的陷落,進入了更加微妙和危險的階段。
長安,飛雲閣。阿史那雲終于盼來了陛下的“獎賞”。李琰特意在宮中設了一場小型家宴,只有他、上官婉兒和阿史那雲三人。
宴席上,李琰對阿史那雲獻馬之功大加贊賞,賜給她一匹通體雪白、神駿無比的照夜玉獅子馬,以及一套華麗無比的突厥風格金飾和來自波斯的寶石。
阿史那雲開心得像個孩子,尤其是那匹照夜玉獅子,更是深得她心。她當場就要騎著去校場跑一圈,被李琰笑著攔下。
酒過三巡,李琰屏退左右,將阿史那雲攬入懷中,撫摸著她的秀發,柔聲道“雲兒,你父汗和突厥部落此次忠心可嘉,朕心甚慰。朕有意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統籌管理突厥諸部事務。你可願修書給你父汗,讓他選派得力子弟,來長安學習大唐禮儀律法,將來也可為都護府效力,共同為朕牧守草原?”
阿史那雲沉浸在陛下的溫柔和賞賜的喜悅中,只覺得這是陛下對突厥的莫大信任和恩寵,立刻點頭答應“陛下放心!臣妾這就寫信!定讓父汗選派最聰明的兒郎來長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她只看到了表面的榮耀,卻沒想到這是李琰進一步將突厥貴族納入掌控,以文化融合和官職羈縻的方式,削弱部落離心力的策略。一旁的上官婉兒微笑著斟酒,心中暗嘆陛下手段之高。
與此同時,來自波斯的莎赫爾娜茲公主也接到了李琰的旨意,召她前往巴格達。
莎赫爾娜茲懷著激動又忐忑的心情,在一支精銳唐軍的護送下,離開了經營數月的尼沙普爾,前往那座剛剛臣服于大唐腳下的千年古城。她不知道陛下召見她所謂何事,是批評?是獎賞?還是……她心中對那位強大帝王的思念和依賴,與日俱增。
李琰並沒有僅僅沉浸在征服的喜悅中,他看得更遠。他開始有意識地培養繼承人。
皇長子李琮(與上官婉兒所生),年已十六,聰慧穩重,頗有父風。李琰下旨,任命李琮為“安撫副使”,前往新征服的兩河流域,“觀摩學習,體察民情,輔佐郭昕將軍處理政務”。並讓上官婉兒從旁指點,挑選了一批干練的東宮屬官隨行。
這顯然是對皇長子的重要歷練,也是向天下昭示帝國傳承有序的信號。李琮恭敬領命,帶著興奮與責任感,踏上了西去的路程。他的到來,也給前線帶來了一絲新的氣象。
而就在李琮抵達巴格達不久,一位神秘的使者,歷經艱險,穿越了唐軍和拜佔庭勢力的雙重封鎖,秘密抵達了巴格達,請求覲見大唐皇帝的代表。
這位使者自稱來自埃及,奉埃及總督艾哈邁德•圖倫之命而來。圖倫總督原是阿拉伯帝國派往埃及的總督,但近年來已表現出強烈的獨立傾向。如今阿拉伯中央政權崩塌,他急于尋找新的靠山和外援,以對抗虎視眈眈的拜佔庭和內部的其他挑戰者。
使者帶來了圖倫總督的禮物和信件,信中表達了“對大唐皇帝陛下的無限敬仰”和“埃及願與大唐永結友好”的願望,並隱晦地提出,希望大唐能承認埃及的“自治地位”,並一些“必要的”軍事和技術支持,以換取埃及對大唐的臣服和豐厚的貿易利益。
郭昕和李琮不敢怠慢,立刻將此事快馬加鞭報往長安。埃及的主動接觸,無疑為大唐兵不血刃地解決地中海東南岸問題,了一個絕佳的契機。
長安宮中,李琰同時處理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巴格達的治理、地中海的博弈、波斯的穩定、突厥的羈縻、皇子的歷練、埃及的示好……萬千頭緒,在他手中卻有條不紊。
他看著地圖上那片廣袤的“新月沃土”,心中勾勒著未來的藍圖。兩河流域和波斯將是帝國未來重要的糧倉和財賦之地;敘利亞和埃及是通往地中海的鑰匙;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則是需要安撫的潛在麻煩源。
“告訴郭昕和李琮,接見埃及使者,予以厚待。可以原則上同意埃及自治,但必須接受大唐冊封,使用大唐歷法年號,開放所有港口,允許大唐駐軍,並繳納貢賦。具體細節,讓他們去談。”李琰對沈遷吩咐道。
“告訴卡特琳娜,與拜佔庭的談判可以加深,但軍事同盟暫不答應。可以出售一批改進後的弩箭給他們,但要價要高。同時,嚴密監視醫院騎士團的動向,若其膽敢襲擊大唐目標,立刻予以毀滅性打擊,不必請示。”
“告訴莎赫爾娜茲,抵達巴格達後,協助李琮和郭昕,安撫波斯裔民心。待局勢穩定,朕會考慮她的加冕之事。”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確,帝國的戰車在他的駕馭下,平穩而堅定地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征服的腳步或許稍作停頓,但融合與控制的進程卻大大加快。一個融合了多元文化、由大唐主導的新世界秩序,正在西亞的廢墟上,悄然孕育。
喜歡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