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

第706章 善惡後天論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一點靈光種華陽 本章︰第706章 善惡後天論

    顧十七經歷了無數次大戰。也該和家人享受家庭的溫暖幸福。

    三個人坐在家里看電視。結果引發了一場關于善惡的討論。

    談話的起因是新聞里播放的一則關于貧富差距和社會惡性事件的報道。

    顧曉芸放下咖啡杯,眉頭皺起,語氣帶著幾分不解和憤懣“哥,嫂子,你們說,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別?有的人可以無私幫助陌生人,有的人卻能為了一點錢害人性命?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孟子說性善,荀子說性惡,吵了幾千年,好像誰也說不服誰。”

    林小蔓也輕輕嘆了口氣“是啊,這是個古老的問題。有時候看到美好的事物覺得人性光輝,有時候看到丑聞又覺得人性黑暗。”

    顧十七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反問道“你們還記得曉芸剛出生時的樣子嗎?或者任何一個小嬰兒?”

    林小蔓臉.上露出溫柔的笑意“記得,小小的一團,除了吃就是睡,醒了就哭,哭累了又睡。”

    “對,”顧十七點頭,“一個初生的嬰兒,他餓了會哭,冷了會哭,不舒服了會哭。哭是他表達生存需求的唯一方式。 哭累了,他會憑借本能去尋找乳汁。這個階段,你們能在他身上看到‘善’或者‘惡’嗎?”

    顧曉芸想了想,搖頭“不能吧?他只有..一生存的本能。”

    “是的,只有最原始、最基礎的生存本

    能。”顧十七肯定道,‘就像一張白紙,或者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他還沒有‘善’與‘惡’的概念,甚至沒有‘自我’的清晰意識。所謂的‘性善論’或‘性惡論’,將如此復雜的道德屬性歸因于先天,在我看來,就像是在爭論一塊未經使用的電路板天生是用來播放音樂還是計算導彈軌跡 樣,是脫離了現實實際,脫離了具體生活情境的抽象空談。”

    他走到書架旁,抽出一本厚厚的《中國哲學史》,隨意翻到關于孟子和荀子的章節,卻又很快合,上。

    “ 孟子說人皆有‘四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所以性本善。荀子說人生而.有‘好利’、‘疾惡’、‘好聲色’之性,故性本惡,需要‘化性起偽’。”顧十七的語氣帶著一絲批判,“他們的理論都很精巧,但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一他們都將‘人性’與具體的社會結構、制度環境、生產關系完全剝離開了,仿佛人性是在真空中自行發展出來的。

    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指向窗外的世

    界“他們忽略了後天社會、家庭、以及最根本的一一統治 制度和經濟基礎一一那強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能動性塑造力量。”

    “一一個在和平、富足、充滿關愛和良好教育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四端’之心更容易被激發和培育,他表現出來的,自然更多的是我們稱之為‘善’的行為一 同情、互助、誠信、有禮。”顧十七闡述道。

    ‘反之,”他話鋒一轉,語氣沉重起來,“一個在戰亂、貧困、匱乏、冷漠、暴力環境中掙扎求存的孩子,他為了活下去,為了獲取一.點點資源,他的‘生存本能’就可能被扭曲、被異化。他可能變得自私、猜忌、貪婪、甚至有攻擊性。這不是因為他天生‘性惡’,而是惡劣的生存環境逼出了他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在我們看來是‘惡’的行為模式!”

    顧曉芸若有所悟“就像......貧民窟里的孩子更容易打架、偷竊?不是因為他們是壞孩子,而是因為不那樣可能就活不下去?”

    “這是一個非常貼切的例子。”顧十七贊許地點頭,“但這還不夠深入。讓我們把視角拔高,從個體擴展到整個社會結構。”他深吸一口氣,開始切入更核心的分析。

    “比如,在我們所處的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顧十七的聲音帶著一種冷靜的剖析感,“它的核心邏輯是資本增殖、市場競爭、私有產權神聖化。這套制度本身,就在無時無刻地、系統性地生產和滋生著‘惡’的土壤。”

    “對于無產階級,或者說廣大普通勞動

    者,”顧十七的語氣帶著一絲沉痛,“在資 本追求最大化利潤的驅動下,他們可能面臨的是被異化的勞動(工作失去意義,只為糊口)、被壓榨的剩余價值、漫長的工時、不足的保障、不確定的未來以及消費主義營造出的虛假需求與無法滿足的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在這種持續的壓力、焦慮、相對剝奪感和無力感之下,人性中那些為了自保而生的負面特質很容易被放大斤斤計較、嫉妒眼紅、冷漠麻木、甚至為了爭奪有限資源而相互傾軋、變得‘惡毒’。這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劣根,而是這個制度性的困境逼迫、誘導出的生存策略!是系統性的剝削導致了生存焦慮,進而滋生了這些被視為‘惡"的行為!”

    林小蔓神情凝重地點頭,她作為成年人,對社會競爭的殘酷有更深的感觸。

    ‘而對于資產階級,或者說掌握資本的人,”顧十七的分析並未停止,反而更加犀利,“這套制度同樣在扭曲他們。巨大的財富和權力容易讓人迷失。在競爭邏輯下,他們需要不斷擴張、吞噬、擊敗對手。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和擴張,附著于其上的人,也極易被這種本性所同化。”

    “于是,我們看到無休止的貪婪、對勞動者的剝削被合理化、對社會責任的漠視、窮奢極欲的消費、甚至為了維持地位和利益而踐踏規則、操縱輿論、腐蝕權力.....這些難道是他們天生就帶來的‘惡’嗎?不,很大程度上,是這套制度所鼓勵和獎賞的行為模式!是資本邏輯將他們拖入了欲望的深淵而難以自拔!制度性的誘惑,腐蝕了人性。”

    顧曉芸听得目瞪口呆,她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過問題。

    “孟子和荀子,”顧十七總結道,語氣恢復了平靜卻更具力量,‘他們看到了人性中的一些現象,卻把根源錯誤地歸結為先驗的‘性’。他們忽略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根本性的能動關系。不同的經濟基礎、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統治關系,會像不同的模具一樣,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人性表現形態。

    他走到窗邊,看著樓下花園里正在辛勤工作的園丁,以及遠處街道上行色匆匆的路人。

    “一個剛生下來的孩子,他未來是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人,還是一個錙銖必較的人;是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還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剝削者....主要不在于他先天是‘性善’還是‘性惡’,而在于他降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處于什麼樣的階級地位,被什麼樣的社會規則所教育、所引導、所壓迫、所誘惑。”

    “因此,”顧十七轉過身,目光清澈而堅定,“討論抽象的人性善惡沒有太大意義,甚至是一種誤導。真正重要的是改造滋生‘惡’的社會土壤一改變那 制造巨大貧富差距的制度、改變那將人物化的生產關系、改變那鼓勵貪婪和無限競爭的文化邏輯、建立一個更公平、更保障人的基本尊嚴、更能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結構。

    “在這樣的新土壤里,”他看著林小蔓和顧曉芸,眼中充滿希望,“人性中那些合作、同情、創造、友愛等美好的潛能,才更容易被激發和綻放出來。所謂的‘善’,才會成為更普遍的現象,而不是在‘惡’的泥潭中偶爾掙扎出現的零星花朵。”

    陽光漸漸西斜,書房內安靜下來。顧十七的話語沒有揭示宇宙爆炸的秘密,卻同樣震撼人心。它將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拉回了現實的土地上,指出了一條通過改造社會來實現人性提升的艱難卻真實的路徑。

    林小蔓和顧曉芸陷入了長久的沉思。她們看待社會新聞、看待身邊人行為、甚至看待自身內心微妙變化的眼光,從此有了一個全新善惡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方便以後閱讀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第706章 善惡後天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第706章 善惡後天論並對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