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

第658章 知行合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一點靈光種華陽 本章︰第658章 知行合一

    那我問你,佛教既然那麼大慈大悲,你為什麼不能去工廠里替工人把工作做了?為什麼不能幫農民把地種了?為什麼實際的善舉勞動你不去干?成天在這兒耍嘴皮子。

    獨孤伽羅的問題如當頭棒喝,在寂靜的寺院中回蕩。她的目光銳利如刀,直指核心——理論的慈悲與實際的行動之間的鴻溝。

    顧十七沒有立即回答。他緩緩起身,示意獨孤伽羅跟隨他。兩人穿過大殿,走向寺院後方。

    月光下,一片菜園映入眼簾,幾個僧人正在挑水施肥,汗珠在月光下閃爍。更遠處,有僧人在劈柴,有在修繕屋頂,有在抄經印刷。

    “姑娘以為我們終日只知打坐誦經嗎?”顧十七輕聲問道,拿起牆邊一把鋤頭,熟練地開始松土。

    獨孤伽羅略顯詫異,但仍不示弱︰“這不過是寺院內的小打小鬧。我說的是真正的勞動,是那些在工廠流水線上日夜操勞的工人,是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顧十七沒有停下手中的活計,汗水已浸濕他的僧袍︰“姑娘可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什麼意思?”

    “這是百丈禪師的訓誡。”顧十七一邊勞作一邊解釋,“唐代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百丈清規》,要求禪宗僧人必須參加生產勞動,自食其力。從此,農禪並重成為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

    他指向遠處幾個正在挑糞澆菜的老僧︰“看那位明淨師叔,出家前是大學教授,如今年近七旬,仍每日下地勞作。那邊心慧師姊,本是城市白領,現負責寺里的廚房,每日凌晨三點起床為大眾準備齋飯。”

    獨孤伽羅沉默了片刻,但仍堅持︰“但這仍然是在寺院內部的自給自足!對社會大眾有何實際幫助?”

    顧十七放下鋤頭,直起身來︰“姑娘請隨我來。”

    他引領獨孤伽羅走出寺院側門,來到後山一處平房。已是深夜,但這里依然燈火通明。

    透過窗戶,可見里面有許多孩子正在讀書學習,幾個僧人模樣的在輔導他們功課。

    “這是寺里辦的夜校,”顧十七解釋,“附近農民工子弟白天上學,晚上來這里免費補習。寺里還提供免費齋飯。”

    再往前走,是一排整潔的房舍,隱約能听到機器運轉的聲音。

    “這是寺里的手工業作坊,”顧十七說,“我們聘請下崗工人教授信眾編織、木工等技能,產品售出後的利潤用于慈善事業。”

    獨孤伽羅的表情逐漸由質疑轉為驚訝。

    顧十七繼續說道︰“我年輕時也曾有姑娘這樣的疑問。後來師父讓我去建築工地體驗生活。我在工地上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三個月,白天搬磚挑水泥,晚上給他們講佛法、教識字。”

    “然後呢?”獨孤伽羅忍不住問。

    “然後我明白了,佛法不在高山之巔,而在塵世之間。”顧十七目光深遠,“真正的慈悲不是代替他人勞動,而是幫助他人獲得勞動的能力和尊嚴;不是施舍一頓飯,而是教會種糧的方法。”

    他指向山下遠處的城市︰“寺里每年組織義診隊,邀請醫師志願者為貧困人群免費看病;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開展環保活動,組織信眾植樹造林...這些難道不是實際的善舉嗎?”

    獨孤伽羅沉默良久,終于低聲問道︰“既然如此,為何大眾對佛教的印象總是停留在燒香拜佛、誦經打坐?”

    顧十七長嘆一聲︰“因為顯眼的行為易被看見,默默的付出常被忽視。就像月亮,人們只看見它明亮的一面,卻看不見它背後支撐的光源。”

    他繼續道︰“況且,佛教認為物質幫助固然重要,但心靈救濟更為根本。一個工人若只知埋頭苦干,不知生命意義,與機器何異?一個農民若只知播種收割,不明因果規律,與牲畜何差?我們既提供物質幫助,也給予精神指引,這才是真正的慈悲。”

    月光下,兩人的影子交織在一起。

    獨孤伽羅最後問道︰“那你現在還會去工廠農村勞動嗎?”

    顧十七微笑︰“每月我都會抽出時間去醫院做義工,去敬老院服務,去農村幫忙收割。不是代替他們勞動,而是與他們一起勞動,在勞動中傳授佛法,在佛法中指導生活。”

    他拾起一把泥土,讓細沙從指間流下︰“佛法是活的,只有在生活中實踐,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否則,不就是姑娘所說的‘耍嘴皮子’嗎?”

    寺院鐘聲再次響起,回蕩在夜空中。

    獨孤伽羅望著眼前這個滿手老繭的僧人,終于明白︰真正的佛法,從來不是逃避現實的借口,而是直面人生的勇氣;不是空談理論的清高,而是腳踏實地踐行。

    月光如水,洗淨了她心中的疑惑,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

    最後一個問題。你說的再好,那也是真正的僧人,現在假的僧人太多了。

    你就算是說的再好如今,和尚造假的問題,你們的佛也有一個監管不力的責任。

    獨孤伽羅的質疑如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指當代佛教最痛的痛點。夜色中,她的目光灼灼,不容半點回避與敷衍。

    顧十七沒有立即辯解。他深深吸了一口氣,仿佛在汲取千古的智慧來面對這個尖銳的問題。

    “姑娘說得對。”出乎意料,顧十七首先肯定了她的質疑,“假僧現象確實存在,而且玷污了佛教的清譽。作為佛弟子,我對此深感痛心。”

    獨孤伽羅沒想到他如此直接地承認,一時竟不知如何接話。

    顧十七引領她走到寺內一面古牆前,牆上刻著“依法不依人”五個大字。

    “姑娘可知,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即將入滅時,弟子們問︰‘您走後,我們以何為師?’”顧十七輕撫石刻,“佛陀回答︰‘以戒為師。’”

    他轉身面對獨孤伽羅︰“佛教從來強調依法不依人。真正的佛教徒應當依循佛法真理,而不是盲目崇拜某個僧人,哪怕他地位再高。”

    月光灑在古牆上,字跡斑駁卻依然清晰。

    “至于監管責任...”顧十七長嘆一聲,“佛教不是有一個中央集權的組織。各個寺院自主管理,這確實可能導致監管不力。但佛教有其自律機制——戒律。”

    他詳細解釋︰“從古至今,真正的佛教團體都依靠戒律來自我淨化。假僧之所以為假,正因為他們不守戒律。而真修行人,則時刻以戒律自律。”

    遠處傳來板聲,已是安寢時分。

    獨孤伽羅追問︰“但戒律能管得住那些假僧嗎?他們根本不守戒!”

    顧十七點頭︰“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佛教作為一種宗教信仰,其約束主要依靠自律和信仰的力量,而非強制性的外在監管。這就如同世間法律,能懲罰犯罪行為,卻很難約束人的內心。”

    他話鋒一轉︰“但佛教並非無所作為。歷代高僧大德都在努力淨化僧團。如今許多正規寺院都采取身份公示、戒牒查驗等措施。佛教協會也在推動僧籍聯網管理。”

    獨孤伽羅仍不放松︰“那你們的佛呢?他為什麼不管管?”

    顧十七微笑︰“姑娘,佛不是操控眾生的神。佛陀是導師,指出道路,但走不走,如何走,還在個人。佛法如同明燈,照亮道路,但不能代替人走路。”

    他舉了一個比喻︰“如同世間的學校,有好老師也有壞老師,但不能因為有幾個壞老師就否定整個教育制度。重要的是學者要有辨別的智慧。”

    夜風漸涼,顧十七繼續道︰“其實,假僧現象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佛法的真實性——正因為有真,才有假;正因為佛教有價值,才有人去假冒。”

    獨孤伽羅若有所思︰“那我該如何辨別真偽?”

    “正如古人所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顧十七目光澄澈,“看一個僧人真假,不要看他怎麼說,要看他怎麼做;不要看他在人前如何,要看他在人後如何。真修行人,必定持戒精嚴,慈悲智慧。”

    他補充道︰“況且,佛教強調‘依法不依人’。重要的是學習正法,而不是盲目崇拜個人。”

    寺院深處傳來悠揚的鐘聲,蕩滌著世間的煩惱。

    顧十七最後說︰“姑娘,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但這正是需要我們提起正念、培養慧眼的時候。不能因為有人造假,就否定真法的價值;不能因為有人冒充醫生,就否定整個醫學。”

    獨孤伽羅望著莊嚴的佛像,久久不語。最終,她輕聲道︰“我明白了。重要的不是外界如何,而是自己是否有辨別的智慧。”

    顧十七合掌微笑︰“善哉!姑娘已得佛法真意。”

    月光下,兩人的身影漸漸拉長,仿佛連接著古今中外的求道者。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真法始終如一,等待著有緣人去發現、去實踐。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方便以後閱讀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第658章 知行合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第658章 知行合一並對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