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烽火鑄鐵

第579章 三一同歸(79)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姒洛天 本章︰第579章 三一同歸(79)

    萬源鼎的光柱已在異人界矗立百年。周明站在合璧堂的琉璃窗前,望著窗外紛飛的“共生雪”——這是百年才降一次的奇景,雪花是紫白相間的,落地即融,化作滋養草木的靈泉。石明推門進來時,手里捧著個銅匣,匣內的《共生大典》泛黃發脆,卻依舊散發著淡淡的紫金光,封面上的太極圖被歲月磨得發亮,像一塊溫潤的古玉。

    “南邊的‘回生海’結冰了。”石明將銅匣放在案上,匣蓋的倒影里,原本溫暖的海域結著黑冰,冰面下的魚群都翻著白肚,鱗片上凝結著細小的黑霜——是“寂滅寒”,能凍結萬物的生機,連沉夢澤的忘憂蓮都被寒氣波及,花瓣邊緣結著層薄冰。他指著倒影深處,一群年輕的修士正圍著冰面嘆氣,他們手里的合璧術拓本在寒氣中卷曲,上面的經絡圖漸漸模糊。

    周明指尖的同心結突然發燙,穿透冰層的阻礙回生海的地脈連著異人界的“生命本源”,百年前萬族同心印的力量在此匯聚,讓海域四季如春,滋養著無數生靈。如今寂滅寒滋生,是因為萬族的“傳承力”在減弱——年輕一代雖能熟練運用合璧術,卻漸漸忘了術法背後的故事,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割裂,讓生命本源失去溫度,才引來寒氣凍結海域。

    《異聞錄》的金箔頁自動翻開,新的插畫里,回生海的海底有座“傳承殿”,殿內的石壁上刻滿了兩族傳承的場景三一門的師父教弟子認草藥,噬靈族的長老給少年講圖騰的來歷,控沙族的母親教女兒分辨流沙的紋路……殿中央的“思源泉”能映照出術法的本源故事,只是泉眼已被寂滅寒凍結,旁邊注著“需以萬族的‘故事憶’澆灌,方能融冰回春”。

    天外族的星艦在回生海上空盤旋,投射出巨大的星圖,回生海的位置閃爍著藍光,旁邊的星文翻譯過來是“傳承力是生命本源的暖流,若故事失傳,暖流則斷,寂滅寒將冰封整個異人界”。星圖的邊緣,共生星的光芒比以前黯淡了幾分,周圍的守護星也開始閃爍不定。

    臨行前,合璧堂的老院士們送來一箱“故事匣”,里面裝滿了各族傳承的信物三一門弟子的拜師帖,上面寫著師父的叮囑;噬靈族少年的尖牙項鏈,附帶一張獸皮紙,記著項鏈的來歷;控沙族姑娘的流沙罐,罐底刻著“防沙術要訣,在順不在堵”……最底下壓著本《故事集》,是百年前的孩童們記錄的兩族往事,紙頁邊緣已被蟲蛀,卻依舊能看清稚嫩的字跡。

    回生海的黑冰泛著幽光,踩在上面咯吱作響,冰面下的生靈在沉睡,連最活躍的金色魚都閉著眼楮,鱗片上的黑霜越來越厚。周明將同心結貼在冰面,紫金光暈擴散處,冰層透出淡影年輕的修士們在練習合璧術,動作標準卻毫無感情,有人問“為什麼要學這些復雜的手勢”,師父只說“照著練就行,哪來那麼多為什麼”。

    “傳承殿的穹頂有光!”石明指著海底的方向,微弱的綠光正透過冰層向上蔓延,像無數雙揮舞的手。兩人合力破冰時,發現冰下的珊瑚蟲正用觸角拼出圖案——是三一門與噬靈族第一次合作療傷的場景,只是圖案斷斷續續,顯然記憶已不完整。

    傳承殿的石門上,刻著兩族先祖的對話“術法是流,故事是源,源流相依,方得長久”“若後世只學流而忘源,術法則成無源之水,終會干涸”。周明與石明同時將手掌按在門上,掌心的太極圖騰與石門的刻痕重合,紫金光浪涌出,冰封的思源泉開始融化,泉水中浮現出清晰的畫面

    三一門的初代掌門在歸墟門抄寫逆生術,旁邊的噬靈族長老幫他糾正錯漏,兩人邊寫邊笑;控沙族的老族長教冰族的使者分辨流沙的危險,使者則回贈凝冰玉,說“這玉能幫你們降溫”;畢淵的後人在萬魂窟補種同心樹,樹牌上寫著“先祖的錯,我輩來補”……每個畫面里,都有傳承的溫度在流淌。

    “讓年輕修士們來講故事!”石明對著冰上的人群大喊,“把你們知道的兩族往事,對著思源泉說出來!”

    “我知道!”一個穿三一門道袍的少女舉起手,她捧著太爺爺的日記,“當年三一門的弟子幫噬靈族找丟失的孩子,在雪地里走了三天三夜,最後用逆生真氣暖熱了凍僵的嬰兒!”她的聲音落進思源泉,泉水中的畫面突然清晰,多出了嬰兒的笑臉。

    “我也知道!”噬靈族的少年舉起尖牙項鏈,“我爺爺說,這是三一門的道長幫他接好的斷牙,道長說‘牙齒斷了能接,人心斷了難連’!”他的話音剛落,石壁上的刻痕亮起金光,多出了道長接牙的場景。

    越來越多的故事涌進思源泉控沙族的流沙曾幫冰族擋住洪水,冰族的冰晶曾幫控沙族保存種子,蠱師的本命蠱曾救過隱世閣的修士,隱世閣的清心石曾淨化過蠱師的戾氣……每個故事都像一縷暖流,注入生命本源,回生海的黑冰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融化,冰下的魚群漸漸甦醒,金色的鱗片映著傳承殿的光芒,像無數流動的星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殿外的珊瑚蟲重新活躍起來,用觸角拼出完整的傳承圖,從兩族分裂到和解,從戰殤氣到秘辛怨,從駁法蟲到安逸惑,每個艱難的時刻都被記錄下來,最後定格在萬族孩童手拉手的畫面上。石明的尖耳捕捉到海底傳來的脈動,像無數種族的心跳在同頻共振,比以前更加有力。

    返回萬族城時,回生海的冰已完全融化,海面升起道七彩的虹,連接著傳承殿與合璧堂。各族的年輕修士正圍著新立的石碑,石碑上刻著所有被講述的故事,最上方寫著“不忘來路,方知歸途”。天外族的星艦投射出新的星圖,回生海的位置閃爍著溫暖的紅光,共生星的光芒重新變得明亮,周圍的守護星也穩定下來,像一圈堅固的光環。

    《共生大典》的續卷上,自動浮現出回生海的新貌傳承殿變成了“故事館”,各族的故事匣整齊地擺在架上,年輕的修士們在里面听老人們講往事,海底的思源泉化作條“故事河”,河水倒映著所有傳承的畫面,流向異人界的每個角落。周明提筆在續卷寫道“術法是傳承的形,故事是傳承的魂,有形無魂則僵,有魂無形則散,形魂相依,方得共生之真諦。”

    合璧堂的廣場上,各族的孩子們正在舉辦“故事節”,三一門的小弟子講陸瑾修補同心鼎的故事,噬靈族的小姑娘說石烈埋葬骸骨的往事,控沙族的男孩比劃著祖輩抵御風沙的場景,冰族的小使者則捧著凝冰玉,講述玉里凍著的戰火余溫……每個故事講完,就有一朵共生花從地里鑽出,花瓣上刻著故事的關鍵詞,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周明望著天空的共生星,它的光芒里多了層溫暖的紅光,像回生海的故事河在流淌。石明的尖耳捕捉到天外族的歌聲,他們正用星艦的擴音器播放新編的“傳承歌”“故事是種子,種進時光里,長出新的故事,傳給我和你……”歌聲里,年輕的修士們開始給故事館的石壁刻新的畫面他們自己練習合璧術的場景,幫助其他種族的經歷,甚至是今天在回生海破冰的故事。

    暮色中的回生海泛起粼粼波光,融化的黑冰化作無數發光的魚,魚尾拖著長長的光帶,像無數個流動的故事。周明知道,續卷之後還有續卷,就像故事講了又講,傳承傳了又傳。未來或許還會有新的割裂,新的遺忘,但只要故事館的門永遠敞開,思源泉的水永遠流淌,孩子們的講述永遠繼續,共生之道就會像回生海的暖流,永遠滋養著異人界的生命本源,溫暖那些需要被記住的故事,那些需要被傳承的初心,那些需要用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去續寫的,關于來路與歸途的傳奇。

    合璧堂的銅鐘在暮色中敲響,鐘聲里混著回生海的濤聲,帶著故事的溫度,傳遍萬族城的每個角落,像一句溫柔的叮嚀故事不斷,傳承不息,共生之道,代代相依。

    萬源鼎的光柱在異人界矗立了三百年。周明坐在合璧堂的百年榕樹下,指尖劃過《共生大典》最新卷的羊皮封面,封面上的太極圖已生出細密的紋路,像老者額頭的皺紋,卻依舊散發著溫潤的紫金光。石明踏著晨露走來,手里的銅壺裝著回生海的“故事泉”,泉水倒入杯中時,竟浮出三百年前年輕修士們講述故事的虛影,像一場流動的舊夢。

    “西邊的‘失語林’開始落葉了。”石明將茶杯遞給他,杯中的虛影突然破碎,化作片枯黃的葉子,葉脈上的紋路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林里的‘傳聲花’全蔫了,花瓣上的故事文字都褪成了白色,靠近的人會突然說不出話,喉嚨里像堵著團棉花。”他指著堂外的年輕弟子,幾個孩子正對著傳聲花比劃,嘴巴張合卻發不出聲音,臉上滿是焦急。

    周明指尖的同心結突然發燙,將失語林的異象看得通透這是“斷語癥”,因萬族的“溝通懶”而起——三百年的和平讓各族漸漸習慣了術法交流,少了面對面的傾訴,那些藏在合璧術背後的情緒、猶豫、溫情,都在沉默中消散,傳聲花失去情緒滋養,才會枯萎失語。林深處的“共鳴石”能映照出溝通的初心,只是石面已蒙上層灰霧,需以“真情語”擦拭,方能重現光彩。

    《異聞錄》的玉冊在案上翻轉,新的插畫里,失語林的中心有座“語心亭”,亭柱上刻著兩族最動人的對話三一門的小道士問“疼嗎”,噬靈族的小獵人答“有你吹吹就不疼了”;控沙族的姑娘說“我怕黑”,冰族的少年說“我陪你等天亮”……這些帶著體溫的話語在石上流轉,卻被灰霧遮住了大半,旁邊注著“需以萬族的‘心里話’澆灌,方能驅散斷語癥”。

    天外族的星訊傳來投影,失語林的位置閃爍著灰色的光點,旁邊的星文顯示“語言是情感的殼,若殼中空洞,情感便會窒息,斷語癥擴散後,合璧術也會失去靈犀,變成僵硬的招式”。投影的邊緣,共生星周圍的守護星開始錯位,原本和諧的星軌出現了細微的偏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臨行前,合璧堂的老人們捧著“話舊匣”趕來匣里有三百年前的書信,字跡歪扭卻滿是真誠;有各族的“心語符”,能將未說出口的話顯形;還有個錄音石,里面存著孩童的爭吵與和好,“我不該搶你的糖”“我不該推你”“那我們還是朋友嗎”“嗯!”……最底層壓著張泛黃的紙條,是當年周明寫給石明的“明天一起去看共生花開,好不好?”

    失語林的空氣是凝滯的,陽光穿過枝葉,在地上投下無聲的光斑。周明將同心結懸在頭頂,紫金光暈蕩開,林子里浮現出無數透明的人影年輕的修士們用術法交流,“需要幫忙嗎”化作道銀線,“謝謝”凝成滴琥珀光,卻沒人真正開口;父母給孩子遞過食物,只用合璧術加熱,不說“慢點吃”;朋友告別時揮手,不道“保重”……這些沉默像層薄膜,裹得人喘不過氣。

    “共鳴石在發光!”石明指著林深處,塊巨大的水晶石正透過灰霧閃爍,石面映出模糊的畫面三百年前,兩族的老人坐在語心亭里,你一言我一語地講往事,傳聲花在旁邊簌簌作響,花瓣上的文字閃著暖光;後來的人嫌說話麻煩,漸漸用術法代替,傳聲花的光芒便一年比一年暗。

    語心亭的亭柱已被藤蔓纏繞,刻著對話的地方蒙著層白霜。周明讓孩子們打開話舊匣,書信的字跡在光中浮起,“今天的晚霞像你上次送我的絲巾”;心語符在空中炸開,“其實我很佩服你,只是不好意思說”;錄音石的爭吵聲響起時,灰霧突然劇烈翻涌,露出亭柱上的字“說出來的疼,才是真的疼;講出口的暖,才是真的暖”。

    “對著傳聲花說出心里的話!”周明對著孩子們喊道,“別用術法,就用嘴說!”

    “阿爹,我其實不想學合璧術,我想學畫畫!”穿三一門道袍的男孩突然哭出聲,聲音嘶啞卻帶著解脫,他面前的傳聲花瞬間綻開,花瓣上現出幅畫,是兩族孩子在共生花田畫畫的場景。

    “對不起,上次你丟了銀鐲,我不該懷疑是你拿的!”噬靈族的少女拉著同伴的手,眼淚落在傳聲花上,花瓣浮現出銀鐲的圖案,旁邊寫著“找到了,在草叢里”。

    越來越多的聲音在林子里響起“我怕練不好合璧術,讓你們失望”“其實你的控沙術比我厲害,我有點嫉妒”“我想奶奶了,她以前總給我講共生花的故事”……這些帶著哭腔、猶豫、羞怯的話語像暖流,沖散了灰霧,共鳴石的水晶面變得透亮,映出萬族傾訴的笑臉,石面的紋路開始與合璧術的經絡圖重合,只是這次,每條經絡里都流淌著聲音的波紋。

    失語林的傳聲花重新綻放,花瓣上的文字閃著暖光,不僅有故事,還有說話人的表情、語氣、心跳。靠近的孩子們突然能開口了,你一言我一語地笑著,聲音像林間的鳥鳴,清脆又熱鬧。周明看見語心亭的亭柱上,新刻了行字“術法能傳意,話語能傳心,心意為伴,方得始終”。

    返回萬族城時,失語林的方向升起道彩虹,橋上走著無數說話的人影,有歡笑的、有道歉的、有傾訴的,都在朝著合璧堂走來。各族的使者捧著新制的“語心符”,符上寫著最想說的話,貼在傳聲花上,花田瞬間變成片彩色的海,風吹過,花海發出溫柔的絮語,像無數人在低聲交談。

    《共生大典》的新卷上,自動繪出失語林的新貌語心亭成了“心里話坊”,各族的人在里面喝茶聊天,不用術法,只用嘴說;共鳴石化作面“心聲鏡”,能照出未說出口的話,旁邊擺著“勇氣糖”,吃了就能鼓起勇氣表達;傳聲花的種子被送到異人界的每個角落,花開時會響起周圍人的暖心話,提醒大家別忘開口。

    周明提筆在卷首寫道“合璧術是手拉手的默契,心里話是心連心的繩結,少了繩結,手再近也會松開;丟了默契,話再多也難共鳴,唯有手手相握、心心相印,方能讓共生之道有溫度、有韌性。”

    合璧堂的廣場上,各族正在舉辦“說話節”,老人們坐在榕樹下講故事,不用術法投影,就用帶著皺紋的聲音慢慢說;年輕人們圍坐在一起,輪流說“最不好意思說的話”,說完就有人鼓掌;孩子們舉著傳聲花,比賽誰的祝福說得最動人,“祝你每天都有糖吃”“祝你合璧術越來越厲害”“祝你永遠不缺說心里話的人”……

    周明望著天空的共生星,它的光芒里多了層柔和的粉色,像傳聲花的花瓣,周圍的守護星重新歸位,星軌流淌著聲音的波紋,連天外族的星艦都傳來了問候“你們的聲音真好听,像我們母星的‘共鳴鳥’”。石明的尖耳捕捉到星艦上的歌聲,是用萬族語言混合演唱的“心里話歌”“嘴巴會說謊,眼楮不會藏,把心掏出來,曬曬太陽……”

    百年榕樹下,周明與石明捧著新沏的共生茶,听著廣場上的歡聲笑語,茶杯里的故事泉映出三百年前的自己——兩個少年在同心林里說悄悄話,“以後我們永遠不吵架”“嗯,吵架了也要當天和好”“拉鉤”“拉鉤”。陽光穿過葉隙,在他們手背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無數個小小的傳聲花,開得熱鬧又溫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他們知道,共生之道的故事永遠寫不完,就像心里話永遠說不盡。未來或許還會有“溝通懶”,還會有“斷語癥”,但只要語心亭的話還在講,心聲鏡的光還在照,傳聲花的絮語還在飄,異人界就永遠不會失語,那些藏在術法背後的溫情、理解、牽掛,就會像共生星的光,永遠明亮,永遠溫暖,照亮每個需要開口的瞬間,每個需要傾听的時刻,每個需要用真心去守護的,關于溝通與共鳴的永恆篇章。

    合璧堂的晚鐘響起時,鐘聲里混著傳聲花的絮語,帶著笑意,也帶著暖意,傳遍萬族城的每個角落,像一句溫柔的提醒手要拉,話要說,心要連,這才是共生啊。

    萬族城的晨霧還未散盡時,合璧堂的傳聲花已開始絮語。周明坐在百年榕樹下,听著花瓣上流淌的話語——有控沙族老人講防沙術的口訣,有冰族孩童數著冰晶的稜角,還有天外族使者用生澀的異人族語言說“今天的陽光,像母星的琥珀糖。”石明踏著露水走來,手里的銅壺蒸騰著白氣,壺嘴飄出的霧氣中,浮著無數細小的光粒,是“心願塵”,能凝結未說出口的期盼。

    “北邊的‘祈願山’塌方了。”石明將銅壺放在石桌上,霧氣中的光粒突然炸裂,化作片崩塌的山體祈願山的“許願壁”被碎石掩埋,壁上的“心願符”都燒成了黑灰,灰燼里飄出些透明的影子,是未實現的願望在哭泣。“山腳下的‘如願泉’干涸了,泉眼堵著團灰色的泥,里面裹著無數破碎的心願,有‘想和冰族朋友堆雪人’,有‘想讓控沙族哥哥教我堆沙堡’,還有‘想知道合璧術最高層是什麼樣的’……”他指著灰燼深處,一個小小的身影正對著斷壁磕頭,是個穿三一門道袍的孩童,手里的心願符寫著“想再見周明爺爺一面”,墨跡被淚水暈開,模糊了字跡。

    周明指尖的同心結突然發燙,穿透塌方的阻礙這是“空願災”,因萬族的“期盼鈍”而起——三百年的安穩讓各族漸漸習慣了現有的和平,少了對未來的憧憬、對彼此的期待,那些曾支撐著先輩前行的“想一起”“想知道”“想成為”,都在平淡中褪色,許願壁失去心願滋養,才會崩塌。山深處的“望岳台”能映照出最初的期盼,只是台面已裂成碎片,需以“熱望心”拼湊,方能重燃光芒。

    《異聞錄》的金簡在案上震動,新的插畫里,祈願山的頂峰有座“盼星閣”,閣內的“逐夢燈”曾照亮過無數心願三一門的弟子盼“兩族共研逆生術”,噬靈族的獵人盼“聖山開滿共生花”,控沙族的姑娘盼“流沙能種出莊稼”,冰族的少年盼“寒冰能結出甜果”……這些帶著溫度的期盼在燈中跳動,卻被塌方的碎石壓滅了大半,旁邊注著“需以萬族的‘新心願’澆灌,方能讓祈願山重生”。

    天外族的星圖投影在廣場上,祈願山的位置閃爍著黯淡的光點,旁邊的星文顯示“期盼是共生的翅膀,若翅膀無力,萬物便會停滯,空願災蔓延後,合璧術的進階之路將徹底封死,異人界會永遠困在現有的和平里,再無成長”。投影的邊緣,共生星的光芒失去了流動感,像一塊凝固的寶石。

    臨行前,合璧堂的孩子們捧著“心願囊”跑來囊里有畫著未來的圖紙,“想在月亮上種共生花”;有寫著期盼的木牌,“想讓合璧術能治好所有傷痛”;還有個小小的水晶球,里面封存著孩童的笑聲,附紙條寫著“想讓萬族的孩子都能一起笑”……最底層壓著片枯葉,是當年石明夾在《異聞錄》里的,葉上寫著“想讓明哥不再做噩夢”,字跡稚嫩卻堅定。

    祈願山的碎石堆散發著死氣,塌方的岩壁上,未燃盡的心願符還在冒著青煙,符上的字跡大多模糊,只剩“平安”“安穩”等字眼清晰可見。周明將同心結懸在頭頂,紫金光暈蕩開,山體內浮現出無數透明的虛影年輕的修士們在合璧堂練習術法,動作標準卻眼神平淡,有人問“接下來練什麼”,師父只說“這樣就夠好了”;孩子們在共生花田玩耍,有人提議“去山頂看看吧”,同伴卻答“這里就挺好”……這些滿足的嘆息像層塵埃,蓋得祈願山喘不過氣。

    “望岳台的碎片在發光!”石明指著山體裂縫,散落的石片正泛著微光,拼起來能看到模糊的畫面三百年前,兩族的先輩站在台上,望著初開的共生花,眼里滿是憧憬,“以後要讓花開滿整個異人界”“以後要讓孩子們不用學殺人術,只學種花”……這些滾燙的期盼在石上流轉,卻被碎石壓得扭曲。

    盼星閣的閣樓已塌了一半,殘存的梁木上還掛著幾盞逐夢燈,燈芯都已熄滅。周明讓孩子們將心願囊打開,畫著月亮花田的圖紙貼在斷壁上,月光突然穿透雲層,照在圖紙上,紙上的花竟開始發光;寫著治傷的木牌放在石堆里,周圍的碎石突然自動移開,露出底下的嫩芽;水晶球里的笑聲響起時,空願災的死氣開始退散,望岳台的石片紛紛飛向彼此,在光芒中重新拼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對著盼星閣說出你們的新心願!”周明對著孩子們喊道,“大聲說,讓山听見,讓星星听見!”

    “我想和天外族的朋友一起造星船!”穿三一門道袍的男孩舉起手,聲音清脆,他面前的逐夢燈突然亮起,燈芯跳著金色的火苗。

    “我想讓忘憂蓮能開出讓人想起好夢的花!”噬靈族的小姑娘捧著花瓣,眼里閃著光,她頭頂的天空突然飄過朵雲,雲形狀像朵巨大的忘憂蓮。

    越來越多的心願在祈願山回蕩“我想教會動物說話,听它們的故事”“我想讓合璧術能種出會唱歌的樹”“我想知道共生星的另一邊是什麼”……這些帶著稚氣卻滾燙的期盼像陽光,融化了空願災的死氣,望岳台的石面變得完整,映出萬族憧憬的笑臉,台面的紋路開始與合璧術的進階圖重合,每條線路里都流淌著星光,通向更遙遠的未來。

    祈願山的許願壁重新立起,上面不僅有新的心願符,還有孩子們的手印,按在“一起”“共”“同”等字眼上,鮮紅的手印與金色的符紙相映,像一顆顆跳動的心髒。塌方的山體長出新的草木,草葉上都掛著小小的祈願牌,風一吹,牌面踫撞發出清脆的響聲,像無數個心願在輕輕哼唱。周明看見盼星閣的梁上,新刻了行字“安穩是昨日的期盼,期盼是明日的安穩,往復相生,方得長遠”。

    返回萬族城時,祈願山的方向升起道光柱,與萬源鼎的光芒交匯,在空中織成張巨大的網,網眼里浮著無數心願的光點,有三百年前的,有現在的,還有些模糊的,是屬于未來的。各族的使者捧著新制的“祈願燈”,燈里的燭火能映照出心願的模樣,點燃後便會飛向光柱,成為網的一部分,讓共生之道的羽翼更加豐滿。

    《共生大典》的新卷上,自動繪出祈願山的新貌望岳台成了“盼學堂”,各族的孩子在里面寫下未來的計劃,老人們則在旁邊講述先輩的期盼,告訴他們“你們的想,曾是我們的夢”;逐夢燈的火種被送到異人界的每個角落,點燃時會響起鼓勵的聲音,“去做吧,我們都在等你”;許願壁的碎片被鑄成“初心鐘”,敲鐘時會回蕩起三百年前的心願,提醒大家“別忘為什麼出發”。

    周明提筆在卷首寫道“合璧術是共生的骨架,期盼心是共生的血脈,骨硬血活,方能成長;若骨硬血滯,便成僵軀。唯有抱著對彼此的熱望、對未來的憧憬,方能讓共生之道有活力、有遠方,從‘和平’走向‘更和平’,從‘共生’走向‘更共生’。”

    合璧堂的廣場上,各族正在舉辦“祈願節”,老人們坐在望岳台的投影下,講述當年“想讓兩族和解”的艱難,眼里閃著對現在的滿足;年輕人們圍坐在一起,繪制“異人界千年藍圖”,圖紙上有星際共生的畫面,有術法與自然和諧的場景;孩子們舉著祈願燈,將心願寫在燈壁上,“我想成為像周明爺爺一樣的人”“我想讓共生花開遍全宇宙”“我想知道一萬年後的我們,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好”……

    周明望著天空的共生星,它的光芒重新流動起來,像條金色的河,周圍的守護星沿著新的軌跡運行,劃出無數個“未來”的符號,連天外族的星艦都亮起了祝福的燈光,艦身投射出大字“願我們的期盼,能在宇宙中相遇”。石明的尖耳捕捉到星艦傳來的歌聲,是用萬族語言混合演唱的“祈願歌”“今天的風,帶著明天的香,我們的腳,踩著向往的光……”

    百年榕樹下,周明與石明捧著新沏的共生茶,看著廣場上放飛的祈願燈,燈光像無數顆小星星,飛向共生星的方向。茶杯里的心願塵映出三百年前的自己——兩個少年坐在同心林里,望著星空說悄悄話,“你說以後,會不會所有種族都能一起看星星?”“會的,我們一起等。”陽光穿過葉隙,在他們的手背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無數個小小的祈願燈,亮得溫暖又明亮。

    他們知道,共生之道的故事永遠沒有終章,就像期盼永遠沒有盡頭。未來或許還會有“期盼鈍”,還會有“空願災”,但只要望岳台的石面還在映照著憧憬,逐夢燈的火苗還在跳動著熱望,孩子們的祈願還在飛向星空,異人界就永遠不會停下成長的腳步,那些藏在心願背後的向往、勇氣、聯結,就會像共生星的光,永遠明亮,永遠向前,照亮每個需要期盼的今天,每個值得憧憬的明天,每個需要用一代又一代的熱望去書寫的,關于成長與遠方的永恆篇章。

    合璧堂的晨鐘再次敲響,這次的鐘聲里混著祈願山的風,帶著期盼,也帶著力量,傳遍萬族城的每個角落,像一句無聲的約定昨日的夢已圓,今日的盼正燃,你我之輩,且向前看。

    喜歡一人之下,烽火鑄鐵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一人之下,烽火鑄鐵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一人之下,烽火鑄鐵》,方便以後閱讀一人之下,烽火鑄鐵第579章 三一同歸(79)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一人之下,烽火鑄鐵第579章 三一同歸(79)並對一人之下,烽火鑄鐵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