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

第425章 玉皇大帝張興東感悟曲苑雜談是中華藝術的瑰寶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國泰民安張玉皇3 本章︰第425章 玉皇大帝張興東感悟曲苑雜談是中華藝術的瑰寶

    天庭曲苑記

    紫霄宮的玉笙吹得有些倦怠,玉皇大帝張興東指尖敲著龍椅扶手,听著殿外瑤池仙樂的靡靡之音,忽然覺得耳根發悶。案頭的《三界藝苑錄》上,“天庭樂舞千年來未有新聲,眾仙听之欲睡”的批注,是他昨夜親筆所書。

    “陛下,”太白金星捧著拂塵打了個哈欠,“這《霓裳羽衣曲》已奏了三千年,老臣閉著眼都能數出鼓點。倒是凡間傳來的‘相聲’‘評書’,听著提神,上次托塔李天王偷偷用乾坤鏡听,笑得寶塔都差點掉下來。”

    張興東望向殿外,雲海中飄來一縷若有若無的弦音,不是仙樂的空靈,卻帶著鮮活的煙火氣。他想起昨日在乾坤鏡中所見︰凡間的茶館里,穿長衫的先生站在台上說書,眉飛色舞間引得滿堂喝彩;巷子口的戲台前,小丑翻著跟頭逗得孩童拍手,老人捋著胡須哼著梆子調,那熱鬧勁兒,比天庭的蟠桃宴還鮮活。

    “朕要去凡間看看。”他周身的帝氣悄然收斂,化作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的玉佩換成了個裝著碎銀的錢袋,“看看那些‘曲苑雜談’,究竟有何魔力。”

    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三思!仙家當賞雅樂,怎能听市井俚俗?那些插科打諢的玩意兒,會污了陛下的龍耳!”

    “若雅樂只剩沉悶,俚俗里倒有真趣,那這‘雅俗’之分,怕是該顛倒過來了。”張興東掂了掂錢袋,“就說朕閉關悟‘樂魂’,一應事務由你暫代。”

    話音未落,他已化作一道清風墜向凡間,落在京城的“聚賢茶社”門口。

    茶社里人聲鼎沸,八仙桌旁坐滿了茶客,嗑瓜子的、喝茶的、搭話的,鬧而不亂。台上掛著“曲苑雜談”的匾額,一個穿藍布褂的老先生正彈著三弦,旁邊的姑娘打著快板,唱的是《武松打虎》,吐字清脆,節奏明快,說到武松舉棍時,滿堂的茶客都跟著攥緊了拳頭。

    “這位先生面生得很,是來听書的?”一個穿月白布裙的姑娘端著茶盤走過,鬢邊別著朵茉莉花,笑起來眼楮彎成了月牙。她胸前的木牌寫著“王曉曉 茶社掌班”,手里的銅壺嘴能彎出個漂亮的弧度,往茶碗里續水時一滴不灑。

    “路過此地,听聞貴社熱鬧,特來湊個趣。”張興東目光落在台上,“姑娘這茶社,唱的都是些‘俗曲’?”

    “俗曲里藏著真性情呢。”王曉曉給他沏了杯茉莉花茶,“您看那唱快板的,是我師父,他把《論語》編成了快板,孩子們跟著唱就背下來了;後面要說相聲的兩位先生,能把‘二十四節氣’說得跟笑話似的,听著樂呵,還長學問。”

    正說著,台上換了兩個人,穿著長衫,一胖一瘦,對著作揖︰“今天給大伙說段《五行詩》,說的是金木水火土……”胖的剛開口,瘦的就插科打諢︰“您可別往溝里帶我,上次說‘土’,您愣是把‘土豆’說成了‘王母娘娘的瑤池仙芋’。”台下哄堂大笑,連角落里打盹的老頭都醒了,拍著桌子笑。

    張興東也忍不住笑了。這相聲沒有仙樂的華麗,卻像鄰家大哥聊天,親切自然,那些藏在玩笑里的道理,比天庭的戒律听得入耳多了。他忽然想起天庭的講經台——每次太上老君講《道德經》,眾仙不是打盹就是走神,哪有這般聚精會神?

    “姑娘覺得,這些‘雜談’,比那些正經的詩詞歌賦差嗎?”他忍不住問道。

    “各有各的妙處。”王曉曉指著台上,“詩詞歌賦是陽春白雪,得靜下心品;曲苑雜談是下里巴人,能湊著熱鬧听。就像吃飯,既要有山珍海味,也得有窩頭咸菜,少了哪樣都不香。您看這茶館里,有讀書人,有拉車的,有老太太,都能在這兒找到樂子,這就是它的好。”

    她指著牆上的“節目單”︰“您看,有評書、相聲、快板、大鼓,還有獨角戲、皮影戲,這些都是‘曲苑雜談’,老輩人傳下來的寶貝。以前兵荒馬亂的年月,說書先生走南闖北,把英雄好漢的故事傳遍四方,老百姓听著有勁兒,就不容易被欺負;現在太平年月,听著樂呵,日子過得更有滋味。”

    正說著,台下忽然起了點小爭執。兩個茶客為“武松打虎該不該用哨棒”吵了起來,眼看就要動氣,台上的說書先生忽然把醒木一拍︰“各位看官,這武松用不用哨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打虎的膽氣!咱老百姓過日子,不就圖個有膽氣、有盼頭嗎?”

    爭執的茶客愣了愣,隨即笑了,互相倒了杯茶,和好了。張興東看著這一幕,忽然想起天庭的瑤池宴——仙卿們為了“誰的座次更靠前”就能爭執半天,哪有這般一笑泯恩仇的豁達?這曲苑雜談里,藏著的何止是樂子,還有世道人心的道理。

    “老先生也是懂行的?”王曉曉見他听得入神,遞過一盤瓜子,“看您的樣子,不像尋常听客。”

    “略懂些音律,只是听的多是雅樂。”張興東剝著瓜子,“我們那里的樂舞,規矩多,講究多,就是……少了點人氣。”

    “那可得听听我們這些‘雜談’。”王曉曉眼楮亮了起來,“我爺爺說,這些玩意兒最接地氣,能把天上的道理說到地上,把書上的故事講到人心里。就像那皮影戲,幾塊驢皮,幾根竹棍,能演《封神榜》,也能演街坊鄰居的小事,大人小孩都愛看——藝術不就是讓人看懂、喜歡看嗎?”

    她引著張興東到後台,那里擺著各式各樣的道具︰快板、醒木、皮影、鑼鼓,角落里還有個老先生在給木偶上色,涂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戲碼。“您看,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看著雜,其實都連著中華文化的根。相聲里有《詩經》的比興,評書中有《史記》的風骨,快板里有民間的智慧,合在一起,就是活生生的中華藝術。”

    張興東望著這些簡陋卻鮮活的道具,忽然明白,為何凡間稱“曲苑雜談是瑰寶”——它們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活在百姓生活里的藝術;不是少數人的消遣,而是能讓所有人共享的快樂。就像這聚賢茶社,三教九流在此匯聚,為一段相聲鼓掌,為一段評書喝彩,在笑聲中拉近了距離,這才是藝術最本真的模樣。

    “姑娘可知,你這茶社里的‘雜談’,能讓天庭都鮮活起來?”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青布長衫化作龍袍,錢袋里的碎銀在光芒中化作萬千音符,“朕乃玉皇大帝張興東,多謝姑娘點化。”

    王曉曉驚得手里的茶盤差點落地,連忙行禮︰“民女不知陛下駕臨,死罪死罪。”

    “起來吧。”張興東抬手虛扶,“你這‘曲苑雜談’,比天庭的仙樂更能滋養人心。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棄,可願隨朕前往,助天庭興‘雜談’之藝?”

    王曉曉愣住了,隨即眼楮里迸發出驚喜的光︰“真的可以嗎?我還想在天庭開個‘三界茶社’,讓太上老君學說相聲,讓嫦娥仙子唱大鼓,讓孫悟空和豬八戒說段《三打白骨精》的對口快板——藝術不分仙凡,能讓人樂呵,就是好東西!”

    張興東朗聲大笑︰“準了!朕封你為‘三界曲苑總管’,調天庭樂師、凡間藝人听你差遣,朕還要下旨︰凡能引人向善、予人歡樂之藝,無論雅俗,皆可在天庭展演,讓‘曲苑雜談’香飄三界!”

    金光閃過,張興東攜著王曉曉化作一道流光飛向天庭。聚賢茶社的茶客們只看到茶社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雲,祥雲里飄下無數音符,落在每個人的舌尖,連喝的茶水都帶著清甜的笑意,听過的段子記了一輩子,想起時還忍不住笑出聲。

    紫霄宮內,張興東端坐龍椅,王曉曉則站在丹陛之下,面對著滿朝仙卿。她手里拿著“三界曲苑節目單”,正給眾神講解︰“……今日首演,是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的相聲《煉丹趣事》,後面有土地神的快板《五谷豐登》,還有嫦娥仙子的評劇《廣寒宮夜話》……”

    眾神面面相覷,卻見孫悟空第一個蹦出來︰“俺老孫要跟豬八戒說段《真假美猴王》,保證逗樂大伙!”

    自此,天庭變了模樣。南天門旁建起了“三界曲苑”,每日里弦歌不斷,笑語喧天。太上老君學說相聲,把煉丹的火候說成“蒸包子的學問”,逗得眾仙前仰後合;托塔李天王打快板,把練兵的訣竅編成“數來寶”,小仙童們跟著唱就記住了;就連最嚴肅的閻羅王,都學會了用評書講“輪回故事”,嚇得小鬼們不敢作惡,听得卻津津有味。

    張興東常去曲苑听書,看著仙卿們為一段相聲鼓掌,為一段評書落淚,看著凡間的藝人與神仙同台演出,看著藝術在三界間流淌。他想起那本《三界藝苑錄》,如今上面的“沉悶”“僵化”字樣已被“鮮活”“熱鬧”取代,三界的生靈因為有了這些“雜談”,日子過得比以前有滋味多了。

    這日,王曉曉捧著“三界曲苑百戲圖”來見︰“陛下您看,我們把凡間的皮影、木偶、雜技都請到天庭了,連西天的如來佛祖,都要來看明天的《西游記》評書專場呢!”

    張興東看著圖上熱鬧的景象,忽然明白,所謂“瑰寶”,不在于有多高雅、多精致,而在于能扎根生活、滋養人心。曲苑雜談就像散落在民間的珍珠,看似不起眼,串起來卻能照亮中華文化的長河;它們是雅俗共賞的橋梁,能讓聖人的道理走進市井,讓百姓的智慧登上大雅之堂。

    而那座矗立在南天門的“三界曲苑”,在往後的億萬年里,一直是天庭最熱鬧的地方。門口的石碑上,張興東親筆題下的“曲苑藏真趣,雜談見人心”十個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輝,見證著仙凡攜手,用笑聲連接天地,用藝術滋養三界——這,才是中華藝術最動人的瑰寶,也是天地間最生生不息的快樂。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方便以後閱讀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第425章 玉皇大帝張興東感悟曲苑雜談是中華藝術的瑰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第425章 玉皇大帝張興東感悟曲苑雜談是中華藝術的瑰寶並對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