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

第424章 玉帝張興東感悟保險有保還有險但是民生最重要是養老保險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國泰民安張玉皇3 本章︰第424章 玉帝張興東感悟保險有保還有險但是民生最重要是養老保險

    天庭養老記

    紫霄宮的玉磬敲過三響,玉皇大帝張興東卻對著案頭的《三界老齡冊》長嘆了口氣。冊頁上,“天庭仙官平均壽元百萬年,六千歲以下仙官佔比不足三成”的朱批刺得人眼暈,旁邊還附著太上老君的批注︰“煉丹童子多為垂垂老仙,手抖難持藥杵,恐誤仙丹火候。”

    “陛下,”太白金星捧著拂塵躬身道,“昨日赤腳大仙在南天門摔了一跤,拐杖斷成三截;土地神們更是苦不堪言,凡間村落拆遷,他們沒了香火供奉,連買塊暖玉驅寒都湊不齊仙幣。”

    張興東望向殿外,雲海中飄來幾個拄著拐杖的老仙,他們曾是雷部驍將,如今連召喚一朵雲彩都氣喘吁吁。他忽然想起乾坤鏡里的景象︰凡間的公園里,白發老人跟著音樂打太極,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正給老人發“養老金”,銀行門口的電子屏滾動著“養老保險,安享晚年”的標語。

    “朕要去凡間看看。”他周身的帝氣悄然收斂,化作一身灰布棉袍,腰間的玉帶換成了裝著銅錢的錢袋,“看看這‘養老’之事,究竟有何門道。”

    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三思!仙家當修長生,怎可學凡間的‘後路之術’?養老靠的是仙丹續命,哪能靠凡俗錢財?”

    “若長生只剩孤苦伶仃,活再久又有何趣?”張興東捏了捏錢袋里的銅錢,“就說朕去凡間體察‘頤養之道’,一應事務由你暫代。”

    話音未落,他已化作一道清風墜向凡間,落在江南的“福壽社區”門口。

    社區里暖意融融,長廊下坐著曬太陽的老人,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听戲,還有幾個圍著穿紅馬甲的姑娘領“老年餐”。姑娘手里拿著個本子,正給一位老奶奶登記︰“李奶奶,您的高血壓藥快吃完了吧?明天我讓社區醫生給您送過來,走醫保報銷,自己花不了幾個錢。”

    “這位老先生面生得很,是來探親的?”姑娘轉過身,笑起來眼角有對淺淺的梨渦。她胸前的工牌寫著“王曉曉 社區養老專員”,手里的保溫杯還冒著熱氣。

    “路過此地,見貴處老人們氣色甚好,特來請教。”張興東目光落在牆上的“養老服務清單”,“姑娘這社區,能讓老人活得這般自在?”

    “我們靠的是‘養老保險’和‘社區服務’兩條腿走路。”王曉曉引他往活動室走,“老人們年輕時交‘社保’,老了就能按月領‘養老金’,吃喝不愁;社區里有醫生、有護工,還有我們這些專員陪他們解悶,生病有人管,孤單有人陪——養老不只是活著,是有尊嚴地活著。”

    活動室里更熱鬧,幾個老人在用“智能血壓儀”自測身體,屏幕上的數字自動傳到社區醫院;角落里的“老年大學”正在上書法課,白發蒼蒼的學員們握著毛筆,笑得像孩子。王曉曉指著一個打太極的老爺子︰“那是退休的王教授,以前總擔心老了沒人管,現在每月領的養老金比退休前工資還多,天天琢磨著報個鋼琴班。”

    張興東看著這一幕,忽然想起天庭的老仙們——他們活了幾十萬年,卻無兒無女,仙職一退便沒了俸祿,煉丹的丹爐、巡山的法寶都要變賣換仙米,有的甚至要去凡間乞討香火,活得連凡俗老人都不如。

    “姑娘覺得,養老的根本是什麼?”他忍不住問道。

    “是讓每個人都敢老、不怕老。”王曉曉給一位老人遞過削好的隻果,“就像種地要留種子,蓋房要打地基,年輕時攢下的‘養老保險’,就是老了的‘種子’和‘地基’。人總有老得動不了的一天,那時沒依沒靠,才是真的‘險’;有了保障,才能安心過晚年,這才是‘保’。”

    正說著,社區的應急鈴響了。住在三樓的陳大爺突發心髒病,王曉曉立刻按下“一鍵呼叫”,社區醫生三分鐘就趕到了,同時聯系了醫院的救護車。“您看,我們給獨居老人裝了‘緊急呼叫系統’,這也是養老保障的一部分——不僅要給錢,還要給安全感。”

    張興東跟著去了醫院,只見陳大爺的醫藥費通過“醫保系統”自動結算,自己只需付很少一部分。老人的兒子趕來時,握著王曉曉的手連聲道謝︰“要不是社區的養老服務做得好,我遠在外地打工,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看著這井然有序的一切,忽然想起西天的老羅漢——上次一位羅漢圓寂前臥病三年,身邊連個端水的弟子都沒有,最後還是路過的樵夫發現的。天庭的“長生”,原來藏著這麼多無人問津的孤苦。

    “老先生也是來了解養老的?”王曉曉見他望著繳費窗口出神,遞過一杯熱茶,“看您的樣子,像是有心事。”

    “算是吧,只是管的‘老人’有些特殊。”張興東捧著熱茶,指尖傳來暖意,“我們那里,老人們活了太久,年輕時為三界操勞,老了卻無依無靠,就像……就像秋天的落葉,沒人管沒人問。”

    “那可得建‘三界養老保障體系’啊。”王曉曉眼楮亮了起來,“就像我們的‘養老保險’,仙官們年輕時繳納‘功德金’,退休後按月領‘養老金’;再建‘天庭養老院’,配仙醫、仙護,讓孤寡老仙有個家。保險嘛,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年輕時幫別人,老了別人幫自己。”

    她翻開社區的“養老檔案”︰“您看,這位張大爺以前是工人,交了三十年社保;那位李奶奶是農民,領‘新農合’養老金。不管以前做什麼,老了都能有保障——民生最大的‘險’,就是老無所依;最重要的‘保’,就是養老無憂。”

    張興東望著檔案上一張張安詳的笑臉,忽然明白,為何凡間稱“養老保險是民生之基”——它保的不僅是衣食,更是尊嚴;防的不僅是貧困,更是絕望。就像這福壽社區,老人們臉上的笑容不是因為活得久,而是因為活得踏實,活得被人惦記。

    “姑娘可知,你這‘養老之道’,能讓三界的老人們都笑起來?”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棉袍化作龍袍,錢袋里的銅錢在光芒中化作萬千“福壽通寶”,“朕乃玉皇大帝張興東,多謝姑娘點化。”

    王曉曉驚得手里的茶杯差點落地,連忙行禮︰“民女不知陛下駕臨,死罪死罪。”

    “起來吧。”張興東抬手虛扶,“你這‘養老保險’之法,比天庭的仙丹更能安度晚年。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棄,可願隨朕前往,助三界建立養老體系?”

    王曉曉愣住了,隨即眼楮里迸發出驚喜的光︰“真的可以嗎?我還想給老仙們辦‘老年大學’,教他們下棋、彈琴;給孤寡老仙配‘陪護仙童’,陪他們說說話;再設‘養老功德榜’,讓年輕時多做善事的老仙領更高的養老金——養老,就得讓老人們覺得自己還有用!”

    張興東朗聲大笑︰“準了!朕封你為‘三界養老總管’,調天庭仙官、地府判官听你差遣,朕還要下旨︰凡三界生靈,皆需繳納‘養老功德金’,老則有養,病則有醫,孤則有伴,讓‘老無所依’成為歷史!”

    金光閃過,張興東攜著王曉曉化作一道流光飛向天庭。福壽社區的老人們只看到社區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雲,祥雲掠過的地方,老人們的血壓更穩了,笑聲更響了,連牆角的梅花都提前開了,香氣里帶著暖暖的福氣。

    紫霄宮內,張興東端坐龍椅,王曉曉則站在丹陛之下,面對著滿朝仙卿。她手里拿著“三界養老規劃圖”,正給眾神講解︰“……我們先設‘天庭社保局’,按仙職、功德核算養老金;再建‘瑤池養老院’,配仙醫館、棋藝軒、音樂廳;給凡間的土地神、山神也上‘養老險’,香火不夠時由天庭補足……”

    眾神面面相覷,卻見太上老君第一個出列︰“陛下英明!老臣的煉丹童子早該換些年輕力壯的,那些老仙們也該去養老院享享清福了!”

    自此,天庭變了模樣。南天門旁建起了“三界養老服務中心”,老仙們在這里學新法術、練太極、唱仙曲;每月初一,仙官們都會收到“養老金”,再也不用變賣法寶;就連地府的老判官,都領上了“退休工資”,執筆畫生死簿時手不抖了,字也工整了。

    張興東常去“瑤池養老院”看望老仙,看著赤腳大仙在跑步機上鍛煉,看著以前的雷部神將教小仙打鼓,看著王母娘娘給老仙們發“老年營養餐”。他想起那本《三界老齡冊》,如今上面的“孤苦”“無依”字樣已被“安康”“喜樂”取代,三界的老人們因為有了保障,活得比年輕時更有精神。

    這日,王曉曉捧著“三界養老滿意度報告”來見︰“陛下您看,老仙們的滿意度高達九成九!赤腳大仙說,他現在每天晨跑五公里,比年輕仙跑得還快;土地神們領了養老金,給凡間的孩子們買了好多糖果,說這叫‘隔代親’。”

    張興東看著報告上老仙們的笑臉,忽然明白,所謂“保險”,“保”的是民生底線,“險”的是人心不安;而養老保險,保的是一個社會的溫度——年輕時敢奮斗,是因為知道老了有依靠;老了能安心,是因為知道自己曾為世界添過磚。這便是“民生為大,養老為先”的真諦。

    而那座矗立在南天門的“三界養老服務中心”,在往後的億萬年里,一直是天庭最溫暖的地方。門口的石碑上,張興東親筆題下的“老有所養,養有所樂”八個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輝,見證著仙凡攜手,用保障溫暖歲月,用關愛守護黃昏——這,才是民生最堅實的底色,也是三界最長久的安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方便以後閱讀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第424章 玉帝張興東感悟保險有保還有險但是民生最重要是養老保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第424章 玉帝張興東感悟保險有保還有險但是民生最重要是養老保險並對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