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姒和青蓮相視一笑,對囡囡這看似隨意實則蘊含大道至簡的點撥,頗為贊許。
風姒對楊天佑、李靖道︰“此四子便暫留府中築基,我與姜炎聖人會分神關注。”
“待其根基穩固,自會接引入道場修行。爾等需悉心教導其為人處世之理,修德為本。”
楊、李二人此刻一臉激動的應諾︰“謹遵聖人法旨。”
青蓮也道︰“我與囡囡正在游歷呢,恰好感應到了他們的特殊氣息,這才前來一觀。”
“沒想到你和姜炎道友也要收徒弟了,還是這麼好的幾個苗子,恭喜你們了。”
風姒則是含笑點頭︰“運氣而已,你們姐妹二人不如去我那里一座如何?”
“還是不了,這次下山一來是游歷,而來也是帶著囡囡的混沌金鳳和小麒麟見識一下洪荒世界的風景,下次吧。”
風姒也是看了看囡囡身旁的混沌金鳳和手里的小麒麟,贊嘆道︰“這混沌金鳳不愧是元鳳孕育了無數載的靈胎,又經過了人道本源和囡囡的混沌本源融合,還真的是神異非常啊。”
“還有這麒麟,恐怕是現如今唯一的純血麒麟了吧,囡囡道友還真的是福運無雙啊。”
這時小囡囡一臉驕傲的看著風姒說道︰“那肯定的啊,大家都叫我福娃娃呢。。”
此言一處,在配合著小家伙那傲嬌的神情,頓時讓風姒和囡囡捂嘴輕笑了起來。
又寒暄了一會後,青蓮牽著還在對楊戩哪吒做鬼臉的囡囡,向風姒行禮告別,身影化作流光消失。
而風姒又交代了揚天佑和李靖一些事情,勉勵了幾個新弟子一番後,也是微笑著離開了。
庭院中,只剩下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四個孩子,以及滿懷感激與敬畏的大人們。
人道薪火,在九鼎的光輝與雙聖的守護下,于這小小的灌江口楊府,又悄然點燃了幾簇充滿希望的新苗。
而葉囡囡那扮豬吃虎、嬉笑點撥的身影,也深深烙印在了楊戩、哪吒等人的心中,成為了他們修行路上最初也最難忘的一道奇異風景。
。。。。。。
就在楊戩和哪吒幾人跟隨姜炎和風姒修行了千年之後,西方的須彌山上,一場盛大的儀式正在進行。
只見西方這曾經貧瘠苦寒的荒山,此刻卻沐浴在一片前所未有的浩瀚佛光之中。
而這光,非是舊日西方教的寂滅枯黃,而是呈現出一種溫潤祥和、普照大千的琉璃金色。
山巒被重塑,靈峰疊翠,飛瀑流泉點綴其間,奇花瑤草遍地生香。
一座座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佛殿寶剎拔地而起,依山勢層疊而上,最終匯聚于雲端一座最為宏偉壯麗,仿佛由整塊巨大琉璃雕琢而成的巨寺——大雷音寺。
寺頂一顆巨大的摩尼寶珠,正源源不斷地釋放著淨化心靈、撫慰神魂的柔和光暈,將整座靈山籠罩在內,梵音陣陣,鐘磬悠揚,滌蕩著方圓百萬里的天地濁氣。
而今日,正是“佛教”的立教大典。
此刻那新落成的大雷音寺內,萬佛朝宗。蓮台林立,金光遍地。
無數新皈依的比丘、比丘尼、護法金剛、羅漢菩薩,皆身披嶄新的袈裟或法衣,神色或虔誠、或肅穆、或好奇地端坐于下方。
他們的氣息駁雜,許多還帶著舊西方教的烙印,但在那無處不在的祥和佛光沐浴下,戾氣與業障似乎都被悄然壓制淨化。
在那大殿最的高處,正有三世佛蓮台高懸。
而中央蓮台最為宏大,端坐著一位身披素白僧衣,面容慈悲莊嚴,眉心一點白蓮印記的青年僧人。
他周身無絲毫咄咄逼人的威壓,只有一種深不可測的寧靜與包容,仿佛能承載世間一切苦難。
這便是佛教的現在佛領袖阿彌陀佛,亦是昔日的白蓮道人。
此刻他口宣佛號,聲音不高,卻清晰地響徹在每一個生靈的心底︰“阿彌陀佛,眾生皆苦,輪回沉淪。”
“然苦海非無涯,彼岸在心頭。我佛慈悲,普度有情。不執著于外相名號,唯求明心見性,離苦得樂。”
“自今日始,我佛門廣開,不分東西南北,不論根腳出身,凡有向道之心,皆可入我門來,修持正法,共證菩提,得大自在。”
其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許多原本心中迷茫,飽受苦難的生靈,聞听此言,頓覺心靈被洗滌,生出無限向往與皈依之心。
靈山之外,更有無數道來自南贍部洲的生靈意念,被這佛光吸引,化作絲絲縷縷微弱的信仰願力,跨越千山萬水,匯入靈山佛光之中。
阿彌陀佛左側蓮台,端坐著一位面容清 ,眉宇間帶著揮之不去的滄桑與悲憫的老僧,正是藥師琉璃光王佛。
這位原本被鎮壓與北冥歸墟的佛陀,被接引準提以一定代價救出後也已經恢復實力。
現在的他周身散發著淡淡的藥香與淨世琉璃光,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我佛慈悲。貧僧藥師,歷經萬劫,深知眾生疾苦,病痛纏身,災厄加體。”
“此乃過去無量劫中業障累積,心魔作祟。然佛光普照,能消災解厄,滌蕩業障。信我佛,持正念,誦我名號,可得身心安康,遠離怖畏,終脫苦海,達光明淨土。”
他的話語,對飽受病痛折磨,災禍連連的生靈,尤其是那些在九鼎定脈前掙扎的人族遺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因為他代表著“過去”的苦難與解脫的希望。
右側蓮台,則是一位大腹便便笑容可掬,耳垂及肩的胖大和尚,正是當初與青蓮幾人大戰的彌勒尊佛。
此刻他笑聲洪亮,充滿了感染力︰“哈哈哈。未來在我。諸位道友,莫要被眼前苦難蒙蔽。”
“我佛門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七寶為地,八功德水,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只要誠心向佛,廣積善緣,未來必生我佛國淨土,永享極樂。笑口常開,煩惱自消。”
“來來來,隨我一起,迎接那無限光明的未來吧。”
他代表著“未來”的美好許諾與簡單易行的“快樂”法門。
而在三世佛蓮台稍下方,一位身披古樸袈裟,面容清奇,手持一柄看似普通青銅古燈的老僧,正緩緩開口,其聲帶著一種看破世事的滄桑︰
“貧僧燃燈,曾于玉虛宮下听道萬載,執著于闡教清規,玄門正宗。”
“然大道無形,佛法無邊。放下門戶之見,方見真如本性。”
“棄道從佛,非是背叛,而是尋得真正大解脫,大自在之門徑。佛光普照,心燈自明,照破無始劫來之無明黑暗。”
而他燃燈,也就是現在佛教燃燈古佛的經歷,對許多在玄門道統中不得志或心有迷茫的修士,無疑是一劑極具誘惑力的猛藥。
一時間整個大雷音寺都沉浸在一片祥和光明,並且充滿希望的佛國氛圍之中。
而且那梵唱之聲愈發宏大,佛光如潮水般一波波向外擴散,洗滌著西方貧瘠的土地,也試圖滲透向更遙遠的東方。